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全名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俄羅斯(前蘇聯)領導人。從1953年9月3日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58年3月27日,赫魯雪夫接任蘇聯總理。1958年至1964年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位期間他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他的對外政策仍然導致美蘇核對抗,他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1959年9月25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在美國總統別墅戴維營與美國總統艾森豪舉行會談,史稱“戴維營會議”。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劃發動了宮廷政變,赫魯雪夫被強迫退休。1964年10月11日,赫魯雪夫下台。1971年9月11日,因心臟病而逝世。

基本信息

簡介

赫魯雪夫魯曉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俄語: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Хрущёв)蘇聯重要領導人,曾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等職務。赫魯雪夫於1956年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中發表了“秘密報告”,對約瑟夫·史達林展開全面批評,震動了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引發東歐的一系列騷亂。任期內,他實施去史達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文藝領域獲得解凍。同時他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得到改善。

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他主謀清除了貝利亞集團。1953年9月3日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56年他主持召開蘇共二十大,從根本上否定史達林,組織了對過去某些案件的複查和平反工作。1961年在蘇共第22次代表大會上鼓吹“全民國家”、“全民黨”,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的目標。在經濟方面,他推行物質刺激原則,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取消義務交售制,改組機器拖拉機站,開墾荒地等。在對外關係上,赫魯雪夫提出兩個社會經濟體系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原則。

1964年10月14日蘇共中央全會“鑒於赫魯雪夫犯有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錯誤”,解除其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次日又解除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

赫魯雪夫於1971年9月11日去世,但直至9月13日上午,蘇聯人民才得知這一訊息。這天的《真理報》上刊載了一條短訊:“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特別養老金領取者赫魯雪夫逝世,終年77歲。”沒有訃告,也沒有提葬禮的時間和地點。

(《真理報》最早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托洛茨基於1908年10月3日創建於,針對俄國工人發行。早期的《真理報》為避免沙皇政府的新聞管制,全部在國外刊印,再偷運入俄)

人生歷程

(圖)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早期

赫魯雪夫出身卑微,早年長期在烏克蘭工作,放過豬,打過工,曾任烏克蘭第一書記。二戰期間曾參與指揮史達林格勒攻防戰及基輔保衛戰。在烏克蘭期間的農業政策相對務實,使得烏克蘭的糧食生產在蘇聯集體化運動之後得到了一定恢復。

赫魯雪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於俄羅斯南部一個名叫卡利諾夫卡的村莊(在今庫爾斯克州境內)。他的父母親都是貧苦的農民,家裡有一位年長他兩歲的姐姐。父親不久就離家遷徙到頓巴斯一帶工作,當過鐵路工人、礦工和磚廠工人,掙到了足夠的錢後又返回家中。赫魯雪夫在卡里諾夫卡接受過四年的學業,他的老師麗迪婭·舍甫琴科使他接觸到了一些沙俄時代違禁書籍,並鼓勵他繼續接受教育。但家庭糟糕的財政狀況使他不得不離開學校,並於1908年隨父母移居到頓巴斯城市尤索夫卡。14歲的赫魯雪夫在工廠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鉗工。

從政之初

他逐漸產生了對政治的興趣,1912年5月,赫魯雪夫為勒拿河大屠殺中被殺害的金礦罷工者家屬籌集了一筆捐款,當地警察局得知後通知他所在工廠的主管機構,工廠隨後將他解僱。之後他來到魯欽科夫附近的礦井工作。期間他參與了社會民主工黨的宣傳活動。他還曾一度打算移民美國。1914年7月28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赫魯雪夫因其優秀的技術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並領導當地的罷工和反戰示威活動。從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打壓莫洛托夫-馬林科夫集團和貝利亞等政敵上台,自1958年-1964年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雪夫通過秘密報告的方式,揭露了史達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結束了史達林時代。而這份秘密報告被西方間諜所截獲並將四萬多字原文公開,震撼了世界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掀起了世界範圍的去史達林化運動。赫魯雪夫停止了蘇聯國內的大規模政治鎮壓,並在全國範圍內平反了近千萬人的冤假錯案,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

而蘇聯的知識分子也從史達林時代的政治恐怖中獲得解放,他在任期間,蘇聯的政治氣候空前寬鬆,索忍尼辛等作家得以公開出版作品,蘇聯逐漸變為“正常社會”。

赫魯雪夫對普通民眾開放克林姆林宮,並取消了中央領導的“特殊供給”和官僚幹部的各種特權以及“特殊津貼”,深得民心,但也招致官員不滿。他的自由化政策更為史達林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他的領導風格雖然被很多人認為是充滿活力,但也被另一些人認為是激進冒險。有人說他是“魯莽的改革家”。

1922年赫魯雪夫和馬魯西婭結婚,但兩人很快又離婚了。不久後他又與烏克蘭裔共產黨人尼娜·彼得羅夫娜·庫卡爾曉克結婚,但兩人卻一直未做結婚登記,直到1965年赫魯雪夫下台為止。1923年12月,赫魯雪夫參加了尤索夫卡地區共產黨委員會的第四次會議,同月他加入了委員會成為政府官員中的一員。他一開始曾短暫的支持列夫·托洛茨基的反對派,反對約瑟夫·史達林的政治路線,然而對此赫魯雪夫本人事後從未承認。1925年7月,赫魯雪夫被任命為史達林諾(以前的尤索夫卡)附近的彼得羅夫-馬林斯基區的黨委書記。不久之後,他又作為史達林諾的幾位代表之一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十四屆聯盟共產黨代表大會。

外交

赫魯雪夫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對外主張“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 曾訪問過中國並對毛澤東發起的所謂人民公社運動大躍進發生過爭論,戲稱“蘇聯的共產主義是吃馬鈴薯燒牛肉,中國的共產主義是喝大鍋清水湯”。文革時稱其為“現代修正主義”。 在1959年7月於莫斯科舉行的美國國家博覽會(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開幕式上,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理察·尼克森展開過一場著名的關於美蘇意識形態和核戰爭的論戰,史稱“廚房辯論”。 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他的對外政策仍然導致美蘇核對抗,他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

經濟

赫魯雪夫嘗試對蘇聯的經濟,特別是農業進行改革。他試圖改變過分集中的農業管理體制,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即允許農莊莊員擁有一定數量的自留地和飼養一定數量的牲畜);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大規模開墾荒地和種植玉米。 赫魯雪夫還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包括將部分企業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給予企業調整部分工資等權力;嘗試推行“物質利益原則”,通過一定程度上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擴大了地方權力,但沒有使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軍事

赫魯雪夫重視戰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減陸軍和海軍,引起蘇聯軍界人士的極大不滿。任內,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將人類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送上太空,顯示了蘇聯當時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科技。

“退休”

1964年10月14日,當赫魯雪夫在黑海之濱渡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據己故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謝米恰斯內的回憶錄指出: 勃列日涅夫提議謝氏用不同手段暗殺赫魯雪夫,但謝氏不同意),赫魯雪夫被免除了一切職務,強迫“退休”,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下台後鬱鬱寡歡的赫魯雪夫在鄉間隱居,在軟禁狀態下的他在這段期間撰寫了回憶錄,詳細記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內情。在被克格勃發現後,勃列日涅夫嚴禁其從事回憶錄寫作,並採取竊聽等手段來加強監視其言行。赫魯雪夫對此抗議說:“連我家的廁所都有竊聽器!你們花費人民納的稅金,就是為了竊聽我放屁嗎?” 被激怒的赫魯雪夫毫不讓步,直到把個人回憶錄完成。他的家人在蘇聯克格勃沒收書稿與錄音帶的情況下,秘密將書稿複印件運送到西方由利特爾·布勞恩公司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經叱吒一時的赫魯雪夫在沉寂中病逝,葬於新聖女修道院公墓。當時的蘇聯各大報紙在報導中甚至沒有明顯突出他的名字,而民眾的大規模瞻仰,竟使得勃列日涅夫下令關閉新聖女公墓。

卡氏門徒

1925年,在烏克蘭黨委書記拉扎爾·卡岡諾維奇的提拔下,赫魯雪夫迅速提升,1926年12月他被提升為史達林諾共產黨委員會的組織部部長與史達林諾黨組織的副書記。9個月後,赫魯雪夫幫助安排了自己上司莫伊謝因科的下台。1928年卡岡諾維奇將他調到烏克蘭首府哈爾科夫,並提拔他成為烏克蘭中央委員會組織部部長。不久後又將他調往基輔。1929年赫魯雪夫跟隨卡岡諾維奇來到莫斯科,進入史達林工業學院繼續接受教育。雖然最後他沒有完成學業,但在政治上卻飛黃騰達。當時工業學院正充滿反史達林的“右派分子”,赫魯雪夫積極回響學校黨委攻擊那些右派分子,並協助《真理報》指控和告發他們,他自己則很快成為學校所在的鮑曼地區的會議主席。在學校期間赫魯雪夫還結識了史達林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他在回憶錄中將她稱為自己“幸運的彩票”,並認為她會在史達林面前提到自己的表現。但也有人認為當時赫魯雪夫的地位還很低,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其實是卡岡諾維奇。1930年赫魯雪夫成為莫斯科最大的區克拉斯諾普雷斯奈斯基區的黨委書記;1932年他成為莫斯科黨組織在卡岡諾維奇身後的第二書記;1934年他被任命為莫斯科市的黨組織領導併入選蘇共中央委員會。在此期間,赫魯雪夫和卡岡諾維奇全力投入莫斯科捷運的修建工作。一次他們要求工人連續工作48小時,並無視技術人員坍塌危險的警告,結果導致了嚴重的事故,這些事故最後只是作為為偉大事業服務的英雄主義事跡記錄而已。儘管捷運的修建未能在計畫日期內完成,赫魯雪夫還是因為自己表現而被授予列寧勳章。1935年他被任命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書記。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清洗風波

1934年,史達林發起了對黨內的大規模政治清洗,赫魯雪夫則是史達林路線最起勁的鼓吹者之一。在審判期間他要求處死格里哥里·季諾維也夫與列夫·加米涅夫:“任何一個對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成功、對我黨在偉大的史達林同志領導下所取得的勝利感到歡欣鼓舞的人都會發現,對於這些托洛茨基·季諾維耶夫集團唯利是圖的法西斯走狗,我們只有一句話,就是處死他們。”赫魯雪夫還協助逮捕並消滅他自己的同事與朋友。在莫斯科市委和省委黨組織的38名高級官員中,只有3人得以倖免。在莫斯科地區的其他城市與地區的總共146名黨委書記中,有136人“被鎮壓”。赫魯雪夫的回憶錄中說“幾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按照程式,清洗行動必須得到赫魯雪夫簽發的逮捕令,而在幫助他的朋友與同事方面他卻做得很少,甚至什麼都沒有做。1937年6月27日,政治局確定了在莫斯科州抓捕3.5萬名"敵人"的定額,其中要執行槍決的大約有5000人。赫魯雪夫則要求將生活在莫斯科的約2000名前富農消滅,以部分完成規定的定額。7月10日,他向史達林報告說莫斯科省市已經逮捕了大約41304名“罪犯與富農分子”。在同一份檔案中,他自己圈定了8500名應該執行死刑的“第一類”敵人。但赫魯雪夫也很快遇到了麻煩,他向卡岡諾維奇坦白了他在1923年與托洛茨基主義的關係,後者催促他向史達林說出這些事情。史達林接待了赫魯雪夫,起初史達林勸告他在黨員大會上不要提及這件事,但是在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建議下,又認為他最好還是在公開場合坦白。於是赫魯雪夫在大會上供認了自己曾經的犯罪行為,並補充說史達林“知道我犯的錯誤”,結果他的“坦白”贏得了大家的掌聲,並立即被重新選入黨委。

1937年底,史達林任命赫魯雪夫烏克蘭第一書記。赫魯雪夫於1938年1月到達烏克蘭首府基輔。在他到來後,烏克蘭的政治清洗步伐明顯加快了。1938年就有106119人被逮捕,而在1938年-1940年被捕人數達到了165565名。烏克蘭共產黨政治局與書記處中除了一人外所有的成員都被逮捕,整個政府機構被更換了一遍。然而赫魯雪夫也意識到被清洗的人中有相當部分是無辜的,他在第十四屆烏克蘭黨代會上說:“同志們,我們必須撕下所有人民的敵人的偽裝,將他們無情地打倒。但是我們不能讓一個忠誠的布爾什維克受到傷害,我們必須同造謠中傷者進行鬥爭。”

解放波蘭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1939年8月,蘇聯納粹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納粹軍隊於9月1日向波蘭發動進攻,9月17日蘇聯紅軍向西進入波蘭東部,赫魯雪夫則陪同蘇軍入境。由於占領區內的烏克蘭少數族裔曾受到波蘭當局的壓迫,他們對入境的蘇軍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希望能在蘇聯的支持下獲得民族獨立。赫魯雪夫的任務則是讓西烏克蘭人民“自願”的投票加入蘇聯。期間他們組織會議、遊行和示威活動,甚至在選舉投票中作弊。同時他們解散了烏克蘭的教育與宗教機構,逮捕了具有影響的知識分子。同年11月1日,西烏克蘭加入了蘇聯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然而赫魯雪夫用東烏克蘭官員管理西烏克蘭組織、推行農業集體化等政策使當地人對蘇聯的統治逐漸疏遠。

對徳作戰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突然發動“巴巴羅薩計畫”入侵蘇聯,赫魯雪夫此時正在基輔任職。史達林任命他為政治委員,他的職權與司令一樣,沒有他的簽署不能發布任何命令。史達林下令赫魯雪夫所在的紅軍西南方面軍死守基輔,可紅軍在基輔遭到了德軍的圍殲,赫魯雪夫和謝苗·布瓊尼、謝苗·鐵木辛哥等將領突圍逃離。德國稱他們在基輔戰役中抓獲了65.5萬名俘虜,根據蘇聯的說法,被圍蘇軍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圍逃脫。格奧爾基·朱可夫元帥在回憶中稱,當他在戰前試圖說服史達林應該撤退時,赫魯雪夫對史達林說基輔是可以守住的。而赫魯雪夫回憶錄則說自己和布瓊尼決定調動軍隊以防止德軍的包圍,直到鐵木辛哥從中央趕來接替了布瓊尼的位置。他在回憶錄痛心疾首的說:“這一切從軍事觀點來看是很不理智和無知的。我很難找到合適的措辭。對於“寸步不讓!”的口號存在著不正確的、錯誤的理解。這就是寸步不讓的下場。我們沒能搶救這些部隊,沒有把他們撤走,結果就這么喪失了……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1942年5月12日,鐵木辛哥和赫魯雪夫向哈爾科夫一帶的德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反攻,共有64萬紅軍投入戰鬥,史稱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剛開始幾天反擊進展的十分順利,然而在5月17日德軍從側翼發起鉗型攻勢,使蘇軍陷入危險的境地。由於史達林拒絕撤銷反攻計畫,蘇軍最終遭到德軍的圍殲,共損失了26.7萬人,其中被俘20多萬人。戰後史達林解除了鐵木辛哥的職務,解散了西南戰區,並將赫魯雪夫召回莫斯科。史達林並沒有處決赫魯雪夫,而是將他再次派往前線。赫魯雪夫於1942年8月抵達史達林格勒前線,不久之後史達林格勒戰役打響。他的主要工作是檢查部隊的戰備與士氣情況,親自審訊德國俘虜,徵召戰俘中的一些人進行宣傳工作。期間赫魯雪夫有一次險些被炸死。他還和安德烈·葉廖緬科提出一份反攻計畫,可最高指揮部和總參謀部已經在他們之前接受了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蘇軍最終以重大傷亡為代價守住了城市,並將德國第6兵團約33萬德軍全部圍殲。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而就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不久之後,一場家庭悲劇向赫魯雪夫襲來,1943年3月11日他的兒子列昂尼德,一名飛行員,在戰鬥中墜機身亡了。關於列昂尼德的死因產生了很多謠言:一種傳言說列昂尼德在飛機墜落時倖存了下來,被德國人抓獲,後來他投靠了德國人,直到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將他抓獲並處死。有人說,尼基塔·赫魯雪夫曾懇求留他兒子一命,但史達林拒絕了他的懇求。然而歷史研究人員在德國人對蘇聯戰俘的審訊記錄中沒有找到列昂尼德的任何跡象。列昂尼德的戰友查莫林中尉後來也承認他隱瞞了一個事。就是他看見列昂尼德的飛機解體了。他這么做的目的好像是為了躲避政治局成員的兒子的死亡可能給他帶來的責任。同年列昂尼德的妻子柳芭·赫魯曉娃被內務機關逮捕,並判在勞改營里服刑5年。她的女兒尤莉婭由尼基塔·赫魯雪夫夫婦來撫養。

1943年6月,赫魯雪夫隨軍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他對莫斯科總指揮部聲稱德軍一個逃兵告訴他德國軍隊準備第二天發起進攻,然而這被他的傳記作者認為是有誇大的成分的。同年11月,他隨蘇軍收復基輔。不久後赫魯雪夫被任命為烏克蘭人民委員會主席,並繼續擔任該共和國黨的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重返烏克蘭

戰爭給烏克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喪失了大約530萬人,1.6萬工業企業和2.8萬集體農莊被摧毀。赫魯雪夫重返烏克蘭後,他致力於重新加強黨的控制,重建集體農莊,打擊西烏克蘭地區的民族主義游擊分子。1944年蘇軍重新占領西,徵召了75萬名士兵。所有19-50歲的男人不論健康情況,都在幾個月的簡單訓練後被投入戰場。另一些烏克蘭人抵制徵兵,他們選擇加入了民族主義游擊隊。赫魯雪夫忙於奔走各地,期間他還拜訪了自己的故鄉卡利諾夫卡。他曾多次提議擴張烏克蘭的領土,但這些建議均被史達林拒絕。赫魯雪夫因為烏克蘭地區的重建工作而獲得獎賞,1944年4月50歲生日時,他獲得了第二枚列寧勳章。赫魯雪夫在西烏克蘭地區推行農業集體化,這引起當地人民的不滿,他們在武裝民族主義分子的幫助下對集體化進行了抵制。赫魯雪夫對烏克蘭起義軍等民族武裝分子實施了積極的鎮壓,1944年2月到1946年5月間,蘇聯軍隊和警察一共報告殺死了110825名“匪徒”,逮捕了250676人,在1944年到1952年間,西烏克蘭有60萬人被逮捕,其中三分之一被處決,其餘三分之二則被囚禁和流放。赫魯雪夫同時逮捕了天主教負責人,解散天主教教堂,並使其日後與俄羅斯東正教合併。他還曾策劃了對天主教牧師的暗殺活動。

1945年,一場大規模的旱災降臨烏克蘭。而此時國家卻在1946年提高了糧食的上繳配額,其中部分是供應給東歐的共產主義盟國的。這導致烏克蘭地區的嚴重饑荒,並多次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赫魯雪夫於1946年10月15日寫信給史達林,要求減少穀物上繳的配額。12月,他向史達林建議發放供應卡,以保障農村人口有最低的食物保障。卻遭到史達林的怒罵。赫魯雪夫親自來到莫斯科,史達林最終同意了向烏克蘭提供有限的食品援助。但這也使赫魯雪夫失去了史達林對他的信任。1947年3月,史達林將卡岡諾維奇派往烏克蘭協助他的工作,烏克蘭中央議會將卡岡諾維奇推舉為第一黨委書記。

卡岡諾維奇到達基輔以後,赫魯雪夫病倒了。他的疾病好像是政治病,事實上,他得了感冒,後來轉型為肺炎。他的子女稱他的病情一度十分嚴重。赫魯雪夫康復以後,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帶領全家來到拉脫維亞的海灘休息。1947年末卡岡諾維奇被召回莫斯科,赫魯雪夫重新成為了烏克蘭第一黨委書記。他在烏克蘭的最後兩年十分順利。1947年和1948年的糧食收成超過了計畫目標。到1949年中期,集體化已經合併了農民60%的財產。為了實現他“消滅城鄉差別”的理想,赫魯雪夫還試圖將集體農場合併為農業城市,他建立了一個樣板點並於1949年10月獻給史達林,作為他70歲的生日禮物。赫魯雪夫在回憶中給予烏克蘭人很高的評價:“我在烏克蘭的最後一年是1949年……這也是我最愜意的一年。我們在農業上取得的成功在全國人民眼裡提高了烏克蘭的地位與我們烏克蘭領導人的願望……不過,將功勞歸到我個人的名下是遠遠不夠的。我自己就是俄羅斯人,我不想貶低俄羅斯人,但是我必須將我們的功勞歸結於烏克蘭人民。”

追隨史達林

1949年,史達林赫魯雪夫從烏克蘭招往莫斯科,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平衡拉夫連季·貝利亞、格奧爾基·馬林科夫等人的權力,後兩者被普遍視為史達林的接班人。在最後幾年裡,史達林大幅減少了黨的會議,處理公務基本上都是在通宵達旦的宴會上進行。史達林習慣將核心集團(貝利亞,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布爾加寧等人)召集到克里姆林宮看他最喜歡的美國西部牛仔電影,然後於凌晨1點左右到自己的別墅中聚餐,並經常將赫魯雪夫等人灌的酩酊大醉。史達林還喜歡叫他們跳舞取樂,赫魯雪夫不得不為他表演烏克蘭的傳統舞蹈戈帕克。

在此期間,貝利亞和馬林科夫利用列寧格勒案件逮捕並處決了他們的競爭對手。而史達林發動的醫生案件又使他們陷入麻煩。赫魯雪夫則在他們之間巧妙的處理關係,鞏固自己的權力。在擔任莫斯科黨委書記期間,赫魯雪夫利用預製的加強型水泥住宅對莫斯科的住房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解決了市內的住房危機問題。這種廉價而簡約的住房後來被稱為“赫魯雪夫樓”。同時他還積極籌劃將莫斯科附近的集體農場合併為更大的農業城市,即使這樣大的規模使其無法實施有效的管理。在1951年3月4日的《真理報》上,赫魯雪夫關於農業城市化的講話稿整整占據了兩個版面。但史達林並不喜歡他的建議,真理報立即修正了觀點。在4月的莫斯科黨的全體會議上,眾人紛紛對赫魯雪夫大加鞭撻。然而幸運的是,史達林最後對他的處理是相當輕的。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1953年3月1日,史達林出現了嚴重的中風。赫魯雪夫等人輪流值班守在史達林的身邊。3月5日,史達林終於離開人世。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評價道:“史達林把不同意他看法人當作“人民的敵人。”他說,他們想要恢復舊秩序,為此目的,“人民的公敵”和國際反動勢力勾結在一起。結果幾十萬誠實的人因此喪生。那些日子裡,每個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這一切現在竟能被原諒和遺忘?永遠不會!”

權力巔峰

史達林去世後,由馬林科夫擔任新的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則掌管秘密警察力量和國家核飛彈計畫。1953年3月14日,馬林科夫辭掉中央書記職務,由赫魯雪夫等五人組成書記處。赫魯雪夫成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此職務的權力僅集中宣傳和意識形態上,政治和經濟事務則落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手中。剛剛上台後不久,貝利亞就發動了一系列大膽的自由化改革:實施大赦,將勞改營中數百萬被關押的政治犯釋放並平反;終止對蘇聯內各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化政策,恢複本民族語言的地位;並醞釀使東德和西德合併為一個中立的德國。赫魯雪夫認為貝利亞遲早會害死他們,於是他表面上順應貝利亞,而背地裡卻和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密謀將其推翻。1953年6月26日的克里姆林宮會議上,馬林科夫等人突然展開了對貝利亞的圍攻,並在莫斯卡連科、朱可夫等軍人的協助下將他逮捕。又於同年12月18日以叛國罪、恐怖主義和反革命罪將貝利亞處決。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貝利亞被處決後,馬林科夫逐漸加強自己在政府中的影響力,而赫魯雪夫則不斷增強自己在黨內的權勢。1953年8月,馬林科夫提出降低稅收、增加國家對穀物的採購價格、鼓勵農民經營小塊自留地的農業政策。赫魯雪夫為奪回聲望,於是在9月提出了更高的採購價格、強化農民自留地等政策,並進一步計畫開墾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的荒地。1954年春夏期間,赫魯雪夫鼓動30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由於缺乏調查和準備,這場運動在幾年內演變為農業和生態上的災難。赫魯雪夫還對公眾開放了克里姆林宮,在民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在此期間,暗中搞垮馬林科夫的計畫也在秘密進行著。赫魯雪夫讓法院調查團追查1949年發生的列寧格勒案件,他知道這起調查最終會把馬林科夫牽扯進來。1954年間,赫魯雪夫逐漸贏得布爾加寧、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米高揚等人的支持。1955年2月的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赫魯雪夫及其支持者指控馬林科夫對列寧格勒案件中的責任,最終馬林科夫被解除了總理職務。

搞垮馬林科夫後,赫魯雪夫與莫洛托夫的矛盾逐漸升級。莫洛托夫反對赫魯雪夫的墾荒政策,他更傾向於對已耕作的土地進行投資,同時他還對赫魯雪夫住房政策表示不滿。在外交政策上,莫洛托夫堅持認為南斯拉夫為修正主義國家,而赫魯雪夫率領的代表團卻拋下莫洛托夫於1955年5月主動訪問了貝爾格勒。在7月的全體會議上,赫魯雪夫和主席團的所有其他成員對莫洛托夫展開了圍攻,莫洛托夫被迫認錯。赫魯雪夫沒有立即清算莫洛托夫,會議後他依然擔任外交部長和主席團成員。

1961年,為防止個人崇拜死灰復燃,赫魯赫夫做出了一項震驚世界的決定——把史達林的遺體移出列寧墓。

秘密報告

主詞條:蘇共二十大

1955年底時,數以千計的政治犯從古拉格勞改營中被釋放回家。在蘇共黨代會之後,平反政策落實的人數已達到了幾十萬人。在蒐集材料、促使重審案件和釋放犯人的工作中,赫魯雪夫發揮了帶頭作用。他還建議調查並通報史達林的罪行。這引起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人的反對。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召開。參加會議的有蘇聯的1355名代表、來自55個國家工人政黨使節和所有東歐共產主義國家領導人。在會上,赫魯雪夫數次抨擊黨記憶體在的個人崇拜現象,但沒有提到史達林的名字。在會議結束前夕的2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赫魯雪夫又作了長達4個半小時的題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但報告完後並沒有就此進行討論。這就由此揭開了史達林問題在蘇聯的蓋子。這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其巨大的震動。在“秘密報告”《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中,赫魯雪夫情緒激動的譴責了史達林大清洗和驅逐少數族裔的罪行,猛烈抨擊了他農業政策帶來的災難,還攻擊了他軍事指揮上的無能,並在最後表示要重新回到列寧主義的路線上來。講話共持續了四個小時,報告的內容使代表們大為震驚,以至於“會場內一片寂靜,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會議結束時,赫魯雪夫要求代表們“不要把話題擴散到黨外,更不用說媒體了”。然而在3月,赫魯雪夫將一份報告文本作為材料發放到黨組織里,供700萬黨員和1800萬共青團員討論學習。同時,以色列情治單位在華沙獲得了秘密報告文本,並於4月送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手裡。1956年7月4日,《紐約時報》將其刊登。秘密報告的公開給共產主義集團帶來一波猛烈的政治震盪,引發了蘇聯國內及其衛星國的一系列騷亂。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秘密報告的發表,引起喬治亞民族主義者和史達林主義者的強烈不滿。他們在紀念史達林逝世三周年之際,在提比里西和其他大城市舉行對史達林的悼念活動,並逐漸轉化為針對秘密報告的抗議和示威。1956年3月4日起,提比里西的示威者高舉史達林畫像,高呼“史達林主義萬歲”、“打倒赫魯雪夫”等口號,並強制徵用公共汽車和電車在市內遊行。3月10日,蘇聯當局使用部隊和坦克驅散遊行,部隊和示威人群發生了衝突,最終士兵向人群開槍。由於官方沒有正式報告,估計的傷亡人數大約在106人至800人之間,有數百人受傷,超過200人被逮捕。

東歐騷亂

主詞條:波茲南事件、波蘭十月事件、匈牙利十月事件

1956年,波蘭人民共和國因肺病在莫斯科療養的領導人博萊斯瓦夫·貝魯特在讀到赫魯雪夫的一份秘密報告檔案時,突然心臟病發作,於3月12日逝世。面對波蘭國內日漸升溫的反蘇和反俄羅斯情緒,赫魯雪夫於3月來到華沙參加了貝魯特的葬禮,並向波蘭政府做出含糊其詞的解釋。1956年6月28日,波茲南發生了大規模的罷工和遊行活動。示威者打出“我們要麵包”的標語,要求波蘭當局提升工人工資和減少稅收。由於政府缺乏談判的誠意,遊行最終演變為騷亂。29日波蘭政府派出裝甲部隊進入波茲南,並與次日平息騷亂。據官方統計,波茲南事件共造成74人死亡,800人受傷,658人被拘捕。

1956年7月,波蘭二屆七中全會推舉曾因“右傾民族主義”入獄的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擔任波蘭領導人,並解除了蘇聯派來的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國防部長的職務。聞訊後的赫魯雪夫立即向波黨提出進行磋商的邀請,但波黨以將召開八中全會為由拒絕了邀請。10月19日赫魯雪夫突然單方面飛抵華沙,他一下飛機就憤怒的向波蘭代表大吵大嚷,同時蘇聯軍隊也在向華沙推進。在哥穆爾卡的說服下,赫魯雪夫最終同意蘇軍將不使用武裝干涉,並將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

1955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史達林主義領導人拉科西·馬加什以“右翼分離主義”的罪名將有改革思想的總理納吉·伊姆雷開除出黨,這使匈牙利變成一個火藥桶,而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則將匈牙利徹底點燃。1956年10月23日,布達佩斯學生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遊行示威,慶祝哥穆爾卡在波蘭的上台,要求匈牙利也進行類似的改革,重新任命納吉為總理。示威民眾還將史達林雕像推倒。當天深夜匈牙利安全部隊向示威人群開槍。10月24日早晨,蘇軍的坦克開進布達佩斯,這卻使匈牙利的矛盾全面激化。10月30日,赫魯雪夫在朱可夫等人的建議下決定撤出匈牙利的蘇軍。然而匈牙利的局勢已經完全失控,憤怒的民眾襲擊了布達佩斯共產黨總部,並將數位安全警察處以私刑。同時納吉呼籲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赫魯雪夫在經歷一番猶豫之後於10月31日發出命令,蘇軍隨後再次進入匈牙利。11月4日,革命最終被蘇軍鎮壓。匈牙利有2500人死亡,13000人受傷。納吉也於1958年被處決。

清除異己

東歐的騷亂使赫魯雪夫聲望受損,他的反對者則藉機迅速聯合起來,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赫魯雪夫的門徒季米特里·謝皮洛夫密謀,共同向赫魯雪夫發難。1957年6月18日,布爾加寧招呼赫魯雪夫參加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部長委員會會議。會議上,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向赫魯雪夫展開猛烈的批評和圍攻,反對派的人數優勢使之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赫魯雪夫和米高揚於是採用拖延戰術,將會議延遲到第二天。19日,由於任命過很多地方官員,赫魯雪夫要求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他的支持者也準備將委員們運送到莫斯科來。6月22日全體會議召開,會上朱可夫嚴厲地指責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在史達林時代大清洗中的罪行,反對派最終被擊敗。赫魯雪夫指控反對派為“反黨集團”,並將他們從中央主席團驅逐出去。莫洛托夫被降職為蘇聯駐蒙古大使,其他反對派成員也被遠調至莫斯科以外的地方任職。

朱可夫在協助赫魯雪夫清除“反黨集團”後成為了主席團的重要成員,個人威望日漸升高,這引起了赫魯雪夫的懷疑和恐懼。1957年10月19日,當朱可夫踏上前往巴爾幹的航程時,赫魯雪夫在一些主要將軍的支持下,於主席團通過了一項譴責朱可夫的決議。朱可夫聞訊於五天后返回莫斯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他展開了一致的批評,並撤銷了他國防部長的職務。

黯然下台

為政舉措

文化改革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在史達林生前,赫魯雪夫一直臥薪嘗膽,他向外宣稱史達林簡直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以贏得史達林的賞識與信任,所以赫魯雪夫在“後史達林時代”一直做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接班人進行培養。可是當史達林去世不久,赫魯雪夫卻緊鑼密鼓醞釀秘密報告,繼而在損及史達林個人聲譽與威信後下令把史達林的遺體從列寧墓中遷出。

1956年2月25日蘇共二十大會議上做的一個秘密報告,赫魯雪夫的殺手鐧是:“反對史達林搞個人崇拜”。這份內部稿件一出場,便劍鋒直指“獨裁者”:“史達林的一些不良品質在列寧活著的時候還只是處於萌芽狀態,但在以後年代裡已經發展到嚴重地濫用職權的地步,因而給我們黨造成莫大的損失。我們必須嚴正地研究和正確地分析這個問題,以便消除任何可能性,不再重複史達林在世時所犯下的一切過失。史達林根本不允許實現集體領導和集體工作,他不僅對反對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於他的任性和專橫,連被他看成與他的思想相違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史達林不是通過說服、解釋和耐心地同別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強加於人,要別人無條件接受他的意見。凡是反對他這種做法的人,或者力圖證明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正確的人,都必然會被開除出領導機關,接著就會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體上的消滅。”

一時,會場群情激動,掌聲如潮。接著,赫魯雪夫巧妙地借列寧的品德與威望來諷刺史達林的專制與自私,從而為個人權力的鞏固費盡心力。事實上,赫魯雪夫下決心把史達林趕下神壇,絕不是單純鞏固權力那么簡單。於是有人推測,赫魯雪夫對史達林如此仇恨的導火索,應歸於“尼基塔”為兒子復仇——他與第一任妻子生的兒子列昂尼德·赫魯雪夫,因二戰期間的飛行戰鬥中意外失蹤而被史達林判處死刑!赫魯雪夫兩次請求史達林對他兒子從寬處理。史達林也口頭應允網開一面,結果是立即就地槍決!

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展開的反對個人崇拜的鬥爭是蘇聯共產黨及其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掃清思想障礙的一場偉大的鬥爭,對蘇聯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大會以後,大批政治犯被釋放,在史達林的集中營和監獄裡死去的人的案件得以複查,恢復名譽。文化生活逐漸活躍起來,學術界也擺脫了舊的束縛,社會科學戰線開展了富有成效的討論和研究。伊麗亞·愛倫堡小說的題目《解凍》成了人們形容蘇聯政治、社會、文化生活新局面的一句俗語。

赫魯雪夫從秘密報告獲得政治成功後,其執政期間基本上沒有對政敵進行打擊報復。他充分遵從黨章辦事,儘量避免個人獨裁。在他的建議下,史達林的塑像被搬離廣場,史達林的著作被取下書架,以史達林名字命名的城市紛紛改名。除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赫魯雪夫飛彈”這一特例外,赫魯雪夫黨內民主上有許多可愛之處。甚至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主動權,他頻頻請求中國領導人做出政治支援;他呼籲蘇聯黨內謹防“老人持續當政”、“病夫治國”。正因為赫魯雪夫輕信“民主使蘇聯新生”,才顯得政治問題表面上“開明、大度”,實際上被權貴集團加以嘲弄。

事實證明,惟赫魯雪夫執政十年,比他的後繼者顯得社會溫和、民主健康。

經濟改革

由於赫魯雪夫對史達林的形象嚴加破壞,使蘇俄幾代人的意識形態出現了真空與混亂。外界上,史達林成了一個懦夫和外行人的外交標本。這種動嚮導致導致共產主義運動出現了挫折,東歐附庸國對蘇聯的忠誠度出現了動搖。

赫魯雪夫是個率性的人。為了打壓美國囂張氣焰,也為了凝聚共產主義陣營力量,在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當西班牙佛朗哥政權代表發言時,蘇聯等國代表集體敲打桌子和喧譁。而赫魯雪夫居然脫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議。這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使東歐國家找回蘇聯能提供軍事援助的底氣,也使赫魯雪夫成為世界政壇風雲人物。

關於赫魯雪夫拿皮鞋敲桌子的描述,另一種說法是:當赫魯雪夫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因為很多國家輪流發言,所以聯合國代表們聽多了,很多人就開始昏昏欲睡,大家對赫魯雪夫的發言不感興趣。赫魯雪夫看見旁邊的印度代表翹著“二郎腿”,正在閉目養神,於是就把印度代表的皮鞋脫掉,使勁敲桌子。這就是赫魯雪夫敲桌子的情況。赫魯雪夫在散會後,告訴這位印度代表,以後他每年都給這位印度代表送一雙蘇聯最好的鞋子。赫魯雪夫也確實做到了,在他下台之前,他總共給這位印度代表送了十雙鞋子。

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飛彈危機,許多年以來,全球對赫魯雪夫的評價毀譽參半。美國譴責,英、法、中、日等國批評,但當時的華沙組織參與國基本上是默默支持的,古巴深信蘇聯能夠成為自身對抗美帝國主義的堅強後盾。

據《赫魯雪夫日記》坦言:“(赫魯雪夫)升級古巴飛彈危機,是為了警告美國核競爭最終兩敗俱傷。核武器的研發,對全球的和平與穩定沒有真正威懾力,反而使局勢複雜……”

心情衝動是政治家的致命傷,也容易遭到對手攻擊。古巴飛彈事件其動機與行動嚴重不符,從而弄巧成拙,同時,也損害了赫魯雪夫本人的政治威信。

軍事改革

蘇共二十大會議上,赫魯雪夫的秘密報告,當時不僅在國內引發了一陣騷亂,而且史達林的家鄉喬治亞人也在提比里西為了抗議而上街遊行,後來還發生了軍警與民眾隊伍發生流血事件。

同年10月,先後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事實上,出現這種混亂很在正常,因為蘇聯處於內外交困狀態,早在史達林後期已經岌岌可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營通過冷戰與“金元外交”使歐洲國家意識形態處於紊亂之勢。

赫魯雪夫採取軍事行動時,正是其政治地位日漸鞏固之時。國內普遍看好赫魯雪夫,大批冤假錯案得以昭雪。赫魯雪夫向中國轉達了蘇聯決定以戰求和政策,毛澤東、周恩來等一開始反對蘇聯出兵,認為“波匈事件同蘇聯的大國主義有密切的關係,你們對兄弟黨指手劃腳,橫加干涉,使人家感到主權受到損害。在社會主義各國共產黨之間,必須承認獨立和平原則。”但後來在赫魯雪夫一再請求下,周恩來出訪匈牙利,使蘇匈風波始得平息。

外交政策

毛澤東與赫魯雪夫毛澤東與赫魯雪夫

客觀地說,赫魯雪夫上台伊始,是急於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建立良好的私人感情的。1954年9月赫魯雪夫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參加中國國慶5周年慶祝活動。 主動對毛澤東承諾:蘇聯軍隊將於1955年底以前撤出中蘇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基地,並將該基地交還給中國;將中蘇合辦的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屬公司、新疆石油公司、大連輪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蘇聯股份於1955年1月1日起完全移交中國,中國數年內用出口貨物償還;蘇聯給中國5.2億盧布長期貸款,幫助中國新建15項工程,擴建141項 工程;還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政府關於中蘇關係和國防形勢各項問題的聯合宣言》及《關於對日本關係的聯合宣言》等。

這說明赫魯雪夫執政早期並不是純粹的反華派。但中蘇關係真正惡化始於蘇聯全盤批判史達林,兩國關係惡化升級則是“長波電颱風波”。

1958年4月18日,赫魯雪夫命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致函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信中說:為了指揮蘇聯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潛艇,迫切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間,由中蘇共同建設一座大功率的長波無線電中心和一座遠程通訊的特種收報無線電中心(即長波電台)。建成這兩座中心所需費用,蘇聯出大部分,中國出小部分。”

這一行為無疑觸摸中國主權底線,毛澤東對此予以拒絕。隨後,赫氏又向中國政府提出建立共同潛艇艦隊的問題。 赫魯雪夫說:“為對付美國第七艦隊,需要在中國建長波電台,這種事對中蘇雙方都有好處,越快越好……”

毛澤東勃然大怒:“我們還有沒有主權?你們是不是想把我們的沿海地區都拿去? 我們再也不想讓任何人利用我們的國土達到自己的目的!赫魯雪夫同志,中國人是最難同化的,過去有多少個國家想打進中國來,結果呢?那么多打進中國來的人最後還是站不住。”

赫魯雪夫在他的回憶錄里寫道:“毛澤東的憤怒和言辭之激烈也讓我極為震驚。毛澤東毫不遮掩的顯示了對我的輕蔑態度,我只是出於實用立場的考慮,並沒有侵犯中國主權的圖謀,我無法理解毛澤東為什麼會反應如激烈……”

由於赫魯雪夫的個人經歷遭遇使他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這次經歷嚴重損傷了他的自尊心,使他要尋找機會進行報復。於是,蘇聯政府隨即於1960年6月20日單方撕毀了各項援華協定。並在後來的中印戰爭中公開支持新德里……

東歐政策

由於赫魯雪夫對西歐態度良好,反而造成了對東歐兄弟黨的冷淡。不可忽視的是,赫魯雪夫時期,由於民主德國(東德)經濟不好,人民對聯邦德國(西德)充滿嚮往,從而造成了勞動力量的大流失。於是,赫魯雪夫築起了柏林圍牆。

日本政策

蘇聯方面在1956年與日本達成外交協定,發表《日蘇共同宣言》,蘇聯與日本恢復外交關係,並接受日本加入聯合國。同時日蘇雙方亦就二戰期間被紅軍俘虜之日本戰俘進行交涉,蘇聯將部分人士釋放回日本。不過蘇聯就日本由於北方四島領土問題關係,雙方始終沒有正式簽訂和平條約,而且雙方往後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也沒有實質進展。

政治措施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史達林時代後期,蘇聯政治生活、經濟生活中的矛盾眉益突出。到赫魯雪夫執政期間,為了適應當時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政治體制方面,他主張反對個人迷信,實行集體領導原則,改革內務機構,建立和健全法制。在經濟管理體制方面,他針對蘇聯早已形成的國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叔,提出了把部門管理改為地區管理的原則,以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同時,他還大膽探索了發展經濟、提高生產率的方法和途徑。

在科技研究方面,他積極鼓勵和支持知識分子的研究工作,提出趕超美國的計畫。蘇聯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空。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人造衛星1號”,開闢了人類征服太空的新紀元。這顆衛星重83.5公斤,軌道遠地點為940公里,近地點為230公里,每96分鐘繞地球1周,進行了一系列的太空科研項目,於翌年初完成任務而殞落,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證明蘇聯在同美國的高科技競賽中走在了前面,這使美國舉國上下為之震驚,美國總統艾森豪下令加速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美國於1958年1月也把它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送入了軌道。此後,10多個國家相繼發射了500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用於科研、氣象、導航、通訊和軍事等目的。在人民生活方面,他十分關心公民住房間題,把建造民用住宅作為當時建築業的主要任務,等等。

赫魯雪夫執政的時間不長,但他使蘇聯社會主義發展史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帶有轉折性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赫魯雪夫和蘇共領導所進行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些措施亦非盡善盡美,但卻衝擊了史達林逝世後蘇聯始終存在著的僵化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使人們有了一個比較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對蘇聯經濟的發展起了有效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日後蘇聯的改革提供了經驗。就赫魯雪夫個人來說,立志改革則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實踐家的氣魄和膽略。

在外交政策方面,赫魯雪夫執政期間,不僅十分關心蘇聯與他國的外交關係,而且實行了較為開明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史達林時期形成的外交僵局。其中最重要的是恢復了同南斯拉夫黨和國家的聯繫。為了彌合自1948年以來蘇聯和南斯拉夫問題出現的裂痕,赫魯雪夫決定“採取主動地結束分裂”的行動。1955年夏天,他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身分,率領由布爾加寧、米高揚、謝皮諾夫等人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南斯拉夫。這次訪問,不僅恢復了中斷多年的蘇南兩國兩黨問的關係,也在實際上承認了社會主義可以有不同道路和模式的事實。儘管赫魯雪夫在其外交政策的推行過程中,在相當程度上承襲了大國主義的做法,如在對待中國的一些問題上所採取的行動,但是,與南斯拉夫關係的恢復,是對蘇聯自史達林時期起長期採取的大國主義做法的初步否定。

在改善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努力中,赫魯雪夫積極主張同資本主義世界開展和平競賽,特別是十分關注蘇聯與美國的關係。他抓緊一切時機,努力採取各種辦法緩和雙方的關係。1959年9月15日,他率領代表團訪問了美國,與艾森豪總統在戴維營會晤,這次美國之行,他的直率、富有活力、勤奮、簡樸給美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蘇美關係的改善,使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出現了普遍的緩和局勢。

自1958年蘇聯與他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史達林時期蘇聯那種僵硬、緊張的外交關係開始“解凍”,對外關係呈現出十分活躍的局面。而赫魯雪夫在其執政的10年內,幾乎訪問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國家,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出的勇氣為世人所矚目。

1963年,蘇聯的農業出現了大倒退,工業也同樣出現了令人擔憂的情況,觸發並加劇了工人、農民、黨政幹部、士兵等早已有的、因不同政治和經濟原因引起的不滿情緒。而赫魯雪夫本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統治地位的加強,也越來越習慣於諸如“偉大的列寧主義者”、“傑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家”、“和平的偉大戰士”一類的吹捧。無限的權力使他變得越來越急躁,易怒、粗暴,對一些由他提出的、關係重大的改革措施和決議的討論,越來越流於形式,幾乎沒有人願意和能夠同他進行爭論。

下台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1964年10月1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了討論撤換赫魯雪夫的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赫採取了特殊的保全措施,從最初的預備會議開始起,到14日最後決議通過為止,對赫魯雪夫進行了隔離。當時,赫魯雪夫正在南方黑海邊皮聰大的中央別墅中度假,這也是他度過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後幾天。當時米高揚也在離赫魯雪夫不遠處的中央別墅休假,因此預備會議一開始也沒有參加。

1957年6月全會時,反對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所謂 “反黨集團”的事件中,挽救了赫魯曉大的重要人物柯茲洛夫(是當時為赫魯雪夫調兵遣將、派飛機從全國各地接中央委員會成員來莫斯科開會,與朱可夫謝羅夫主持三人小組之一),這次也因心臟病較嚴重,未參加蘇共主席團會議。蘇共中央在主席團會議上作出決定,將來在中央全會上由蘇斯洛夫作主要發言人;並已內定選舉勃列日涅夫為第一書記。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魯雪夫通了個電話,通知他主席團正在開會,說主要討論赫魯雪夫關於劃分農業機構的計畫草案。赫魯雪夫起初拒絕在如此倉促的情況下返回莫斯科參加會議,當時正在黑海邊度假的米高揚也接到了電話,被告知返回莫斯科參加會議,米高揚立刻動身前往。隔了一段時間,勃列日涅夫再度用電話通知赫魯雪夫,如他拒絕前來莫斯科,主席團將在他缺席的情況下開會。討論議事日程,這樣赫魯雪夫才同意去莫斯科。飛機到莫斯科機場後,未讓赫回家。這次撤換赫魯雪夫的事件,蘇共中央主席團是事前作了周密考慮的。原準備保留赫魯雪夫的中央委員職務,但是後來赫魯雪夫在主席團會議上態度粗暴,且帶有污辱性的發言舉動,因而蘇共主席團最終決定不保留他的中委職位。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一直進行到10月13日深夜。就在10月6日夜間會議休息時,米高揚說服了赫魯雪夫,要他自願遞交退休聲明,即後來在報上發表的辭職申請書,稱赫魯雪夫因年齡和健康原因,已根據本人要求被解除職務,由於赫魯雪夫最終與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能採取合作的態度,才決定於10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會上,不對赫魯雪夫本人展開廣泛的討論或尖銳的公開譴責。

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10月14日上午繼續開會,下午就轉入舉行經過充分準備的中央全會。中央全會由勃列日涅夫宣布開會,米高揚主持會議,蘇斯洛夫作了關於撤銷赫魯雪夫的職務及其原因的報告。蘇斯洛夫的報告,著重批評了赫魯曉大國內政策的錯誤,主要是有關農業政策、經濟政策的錯誤,在有關組織問題方面,指責赫魯雪夫搞個人迷信,任用親朋當顧問,以聽取親朋顧問的意見來代替徵詢主席團的意見。在外交政策方面,指責他任用《訊息報》總編輯、赫的女婿阿朱別依,讓阿以類似非正式外交部長身份行使職權,許多外交政策的制訂都未徵求外長葛羅米柯的意見。隨後未經中央全會開展討論,一致通過了撤銷赫魯雪夫的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職務,以及職消他的中央委員資格的提案。

人物軼聞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赫氏風格

赫魯雪夫出身卑微,酗酒,講話文法混亂,穿著過時而風度不雅,態度生硬而舉止粗魯,而且常常發表輕率失當的聲明,講起話來無所顧忌,言過其實,因此在許多西方觀察家眼裡,他連給史達林擦靴子都不配。 在1960年10月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當菲律賓代表發言抨擊蘇聯在東歐乾的正是他們所反對的殖民主義時,赫魯雪夫脫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議。成為著名的外交事件。然而,後來經過對現場照片的分析,發現實際的情況是:赫魯雪夫在手拿皮鞋敲打的同時,他的兩隻腳上其實都穿著皮鞋。也就是說,赫魯雪夫提前就預備了一隻額外的皮鞋。他並不是一時興起脫下皮鞋抗議,這個舉動是精心安排過的,典型的蘇聯恐嚇式外交手段。 他關注農業,認為美國人大量種植玉米,蘇聯人也不該落後,繼而在全國推廣玉米運動。 赫魯雪夫直至下野後登記戶口時,警察才發現他與夫人尼娜·彼得羅夫娜沒有做過正式的婚姻登記。

懼史達林

一直覺得,看那些厚重的人物傳記其實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而且有時候由於作者水平和文筆的問題,常常就逐漸看不下去了,喪失了興趣和熱情,堅持不到最後。而俗話說“魔鬼在細節”,有時候其實一個或幾個篇幅短小的人物小故事,包含的內容和信息卻值得我們回味再三,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有趣收穫,至少,能讓我們會心一笑,心情愉快~~~。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雪夫,關於他的各種圖書資料非常之多,他自己口述和兒子記錄整理的回憶錄就非常好看,更不用提其他作者所寫的研究赫魯雪夫的著作了。但大部分對赫魯雪夫感興趣的朋友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把這些書籍資料全部看完。因此,我就想抽空把看到過的一些赫魯雪夫的小故事整理一下,希望“窺一斑而知全豹”,對這個人物加深一下了解,或者就直接看後一笑也好。

“我的幸運彩票”

20世紀20年代末期,年輕的赫魯雪夫曾在蘇聯工業學院裡學習和任職。當時,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也在工業學院學習。由於她是領導人的妻子,工業學院的許多師生一開始都很謹慎,很少和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說什麼話。但相處的時間久了,大家發現阿利盧耶娃其實個性溫柔隨和,平易近人,絲毫沒有官太太的架子,對社會對民眾都充滿了關懷和同情。於是,大家和阿利盧耶娃的交往逐漸多了起來,和她聊天談話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

按照赫魯雪夫自己的回憶,自己當初之所以受到史達林的關注、垂青和提拔,是因為史達林通過自己的妻子阿利盧耶娃了解到,“赫魯雪夫同志”一直在工業學院裡為維護史達林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總路線而鬥爭。按照赫魯雪夫自己的說法,史達林的妻子阿利盧耶娃就是“我的幸運彩票”。

但後來的蘇聯歷史學家們在訪問依然健在的工業學院師生時,得知了完全不同的情況。

當時正值史達林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的時期。大量不服從強制集體化的俄國農民被判刑和流放西伯利亞,許多人被鎮壓和槍決。特別是當時操之過急,許多工作人員作風簡單粗暴,造成了更多的悲劇……。當時工業學院的許多師生也被動員,下鄉去幫助推進農業集體化。因此,他們親眼目睹許多可怕的事情:飢餓,孤兒,流放,槍決……他們回到學校之後,把這些情況都告訴了阿利盧耶娃。善良的阿利盧耶娃痛心之下,回家後對丈夫史達林談到了這個問題。

而史達林則勃然大怒,喝問是誰向她傳播“這些可恥的謠言”。

“但這怎么是謠言呢,大家都是這么對我說的啊!”阿利盧耶娃爭辯著。

學校里的每個人都對你這么說?”史達林逼問道。

“只有一個人沒這么說,他說這些都是敵人的謊言。他叫尼基塔·赫魯雪夫。但我相信,他之所以這么說,並不是因為他堅持真理,而只是膽小怕事和奉承領導而已。”阿利盧耶娃說道。但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史達林已經記住尼基塔·赫魯雪夫這個名字了。

隨後,阿利盧耶娃就讀的工業學院成為“大清洗”的重災區,許多接觸過阿利盧耶娃和向她述說實情的師生都被逮捕。

但是,赫魯雪夫卻開始官運亨通起來。在史達林的關照和批示下,年輕的赫魯雪夫很快成為學校黨委的一把手,沒過幾年甚至成為莫斯科市的市委書記,一路順暢。

“你躲什麼,我們又不會逮捕你……”

30年代後期的蘇聯大清洗期間,有一天,赫魯雪夫去克里姆林宮的史達林辦公室匯報工作。他進門時,史達林正坐在桌子後邊埋頭閱讀和批示檔案。史達林桌子上檔案堆的像小山一般,幾乎把史達林都擋住了。

看到史達林正在忙著,赫魯雪夫就沒吭聲,自己搬了張椅子,坐到史達林的辦公桌旁,打算等他忙完了再開口。

桌子上的檔案堆的像小山,赫魯雪夫就像坐在檔案堆後邊一般。

這時,史達林抬頭瞄了赫魯雪夫一眼,老虎一般的黃褐色眼珠里有些不悅的神色,嘴裡不滿的嘟噥著:“過來把檔案挪開,坐近點!你躲什麼,我們又不會逮捕你……”

可憐的赫魯雪夫,當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還有一次,赫魯雪夫等人陪同史達林在郊外的小別墅里吃飯。當時二戰已經結束,史達林已經是晚年了。驚恐萬狀的赫魯雪夫聽見史達林竟然這樣嘟噥著:“我是個不可救藥的人,我不信任何人,我誰也不信,我連我自己都不信……”

特殊禮物

曾僅次於史達林的重要領導人莫洛托夫,他的妻子是猶太人。在1949年的一場蘇聯國內的反猶太人運動中,莫洛托夫的妻子也被逮捕(因為當時以色列已經建國,蘇聯方面擔心自己國內猶太民族的穩定性,甚至莫須有的懷疑許多蘇聯猶太人都是潛在的叛徒)。對此,作為高官之一的莫洛托夫也是噤若寒蟬,不敢對妻子被捕做什麼表示,更別提營救了。

但是,幾年後史達林去世了,一切自然就過去了。而且非常巧的是,為史達林抬棺下葬的那一天,竟然正好是莫洛托夫的生日。於是,赫魯雪夫在葬禮結束後就問莫洛托夫,想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

“還我妻子來”,莫洛托夫冷冷的說著,然後就徑直離開了。

於是,他的妻子就被順利釋放了。先叫她去了秘密警察首腦貝利亞的辦公室,宣布釋放她的訊息。貝利亞熱情的張開雙臂擁抱她,把這個可憐的女人嚇的暈厥了過去……然後,讓她換上新衣服,派汽車送她回家去,作為給莫洛托夫的“生日禮物”。

土豆政客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在爭奪蘇聯最高權力的鬥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勝利者。可是在他獲勝前,他的那些“同志們”或競爭對手們,對赫魯雪夫這個矮胖的、禿頂的、粗俗的、有點滑稽的人都很輕視。

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都瞧不起他,馬林科夫也不把他放在眼裡,而那個驕橫的、恐怖的、人見人怕的秘密警察首腦貝利亞,則直接嘲笑赫魯雪夫是“那個土豆政客……”

可是,他們都最後敗在了這個矮胖、禿頂、粗俗的“土豆政客”手裡。卡岡諾維奇被剝奪黨籍趕出了政治局,到了一個普通的小崗位上去幹活兒;史達林去世後驕橫一時的貝利亞,被赫魯雪夫審判和槍決了;馬林科夫也被趕走,被“發配”到荒涼的西伯利亞,去管理一個小小的發電站~~~~~而那個莫洛托夫,則被“流放”到了萬里之外的外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和蒙古人碰杯喝酒去了~~~~土豆政客開始大權獨攬。

“我們要去買雙更結實的皮鞋來!”

1956年,匈牙利發生騷亂,蘇軍後來出兵布達佩斯,將騷亂堅決鎮壓了下去,時為轟動一時的“匈牙利事件”。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都決定開會討論匈牙利事件,美國等北約國家希望以此為機會,狠狠的抨擊一下蘇聯人。

於是,蘇聯代表團預先討論決定,按照國際外交禮節行事,當聯合國會議開始討論“匈牙利問題”時,蘇聯代表團將集體退場,以示抗議。

赫魯雪夫得知這個決定後大吃一驚,表示反對:“退場?我們幹嘛要退場呢!”於是在赫魯雪夫的安排下,蘇聯方面決定:不退場,而是要攪亂會場,讓會議開不成!

會議開始的那一天,赫魯雪夫帶領蘇聯人按計畫行動了……。當主持人宣布開始討論“匈牙利問題”時,赫魯雪夫大聲的打斷主持人發言,喝問主持人有什麼資格說話,並大聲宣稱自己按照會議程式也有權發問~~~,其他的蘇聯代表們也立即大聲的喧譁起來,吵成一團。為了增強氣勢,蘇聯人還用擺在桌子上的名牌來敲擊桌面,噼噼啪啪的響個不停……

頓時,會場裡吵鬧聲、斥責聲和鬨笑聲響成一片,會議再也開不下去了。~~~

就在這個當口,赫魯雪夫的手錶掉在地上了,他於是彎下腰去撿手表……可是,他在桌子底下搗鼓了半天,竟然提了一隻皮鞋上來!!他接著就用皮鞋使勁的敲起桌子來,咚咚咚,咚咚咚……

那天的會議於是徹底完蛋了。

第二天,會議決定討論“阿爾及利亞問題”,阿爾及利亞當時還是法國的殖民地(也是齊達內的故鄉……)。一聽要討論這個問題,法國人自然也不樂意了。但法國人沒有那么強悍,沒有俄國人那種敢於搞砸會場的氣魄……於是,法國代表團就集體退場來抗議。

臨走前,法國人狠狠的說道:“我們要去買雙更結實的皮鞋來,滑雪皮鞋!”

退休老朽

後來,赫魯雪夫被勃涅日涅夫和克格勃主席謝列平發動的政變趕下了台,被強制“退休”,失去了一切權力,和家人住進了郊外一座景色還算不錯的小別墅里。

下台之初的赫魯雪夫很不適應,感覺很痛苦,感覺自己被欺騙了、被拋棄了。他常常一個人坐在椅子裡發獃,常常老淚縱橫……

赫魯雪夫的孫子當時很小,正上國小呢。學校老師逗孩子玩,問“你爺爺在乾什麼啊?”孩子回答道:“爺爺正在家裡哭呢!”

後來,赫魯雪夫逐漸看的開了,心情也恢復了正常,也常常出去和外邊的農民們聊聊天,有時候就在自家院裡的小菜園忙活著。

有一天,有幾個從梁贊省來的老農路過,聽說退休後的赫魯雪夫就住在這裡。於是,幾個老農就壯起膽子,決定去看看他。

老農們打聽著來到赫魯雪夫家的院子圍牆外。他們把隨身的皮箱壘在牆角,然後爬到皮箱上,扒著牆頭,伸長脖子朝院子裡張望著。

他們看見赫魯雪夫正在院裡的小菜園忙活著,頗有些自得其樂。

“喂,尼基塔!他們不會在這兒把你幹掉吧!”一個老農大聲問他。

赫魯雪夫頭也不抬,一邊忙活一邊答道:“不會的,不會的!”

赫魯雪夫與企業

讀過《致加西亞的信》之後,沉思良久,我覺得一個成功的企業,員工個體的素質很重要,而凝聚力也不可缺少,二者相輔相成。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赫魯雪夫講的一個古老的俄羅斯故事,關於赫魯雪夫中國人對他的好感不多,但他講的這個故事,卻讓許多人回味不已。

這個故事講,有三個好朋友天鵝、蝦、和梭子魚同時發現了一輛滿載貨物的小車,經過一番歡天喜地的慶祝之後,他們決定大家一起把這輛小車拖回去,於是他們每人在車上拴了一條繩子,天鵝拚命往天上拽,梭子魚使勁往水裡拖,蝦則使出吃奶的力氣往後拉。結果顯而易見,車子一動不動。

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幾個力,其夾角越小,合力越大,當夾角為零時,其合力為二力的代數和,當夾角為180時,合力為二力之差,若此時二力相等時,則合力正好為零。

假如把一個企業作為那輛小車,而天鵝、蝦和梭子魚就是這個企業的每一個成員,作用在這輛車上的力的夾角,當然就是成員之間的分歧,有分歧並不是壞事,它能促使成員之間協調並明確合力的方向,這一點其實才是最為重要的,只有明確了合力的方向,才能保證把小車拖到目的地,而一旦合力的方向確定之後,就應該將所有力之間的夾角降到最小,避免各種力之間不必要的內耗。

如此一來,企業才能朝著合理正確的方向發展,而每個人才能得到你的那一份乳酪,否則,向那三個好朋友一樣拉車,即使上帝開恩,將整車的乳酪擺在你的面前,您有本事將他搬回家嗎?

人物評價

赫魯雪夫可能算不上傑出的政治家,但他的思維過於簡單,人性化的赫魯雪夫其實還是蠻可愛的。赫魯雪夫執政十年,蘇聯的政治氣候空前寬鬆,索忍尼辛等作家得以公開出版作品。他還天真地試圖削減黨內官僚特權,也招致反對派的不滿,他的自由化政策更為史達林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

“他是個犯錯誤的共產黨人”

赫魯雪夫在政治生涯的後期,號召全國種玉米、把黨委分成工業黨委和農業黨委、跟中共搞論戰引起國際共運分裂、把核飛彈運進古巴嚇唬美國又在美國壓力下撤回……

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伊萬諾夫將軍90年代和記者議論赫魯雪夫的功過時說:“他是個犯了錯誤的共產黨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和葉爾欽不一樣,是真心想實現共產主義的,只是方法不對頭,效果不好。”

歷史學家羅伊·梅德韋傑夫,認為赫魯雪夫在蘇聯和國際共運史上的作用很大,蘇聯後期領導人的政治意識恰好是在他領導的11年內形成的。漢學家齊赫文認為,赫魯雪夫也曾嘗試改革僵化的經濟,允許農民擁有自留地、自留畜,開了自由市場,“你們一反修,他嚇壞了,規定自留地上不得種經濟作物,別墅不得蓋兩層,自留畜不得超過一頭帶小牛的奶牛,自由市場只能chushou自產的多餘農副產品……”

“日子比史達林時代輕鬆”

連史達林的戰友、罵赫魯雪夫是“暗藏的敵人”的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認,在赫魯雪夫當政時,“日子確實比史達林時代輕鬆”。

在赫魯雪夫統治時,不再搞“肅反”“反革命醫生案件”之類的嚴酷鬥爭,即使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和卡岡諾維奇等高層領導“被迫害”後,也不過是去當大使、水電站站長而已,無須吃槍子兒了。難怪赫魯雪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趕下台時,氣呼呼地說了句大實話:“你們今天能罷免我,也多虧了我創建的寬鬆體制!”

“他讓蘇聯走向世界”

同人們傳聞的“大老粗、沒文化”相反,赫魯雪夫在國外脫稿講話時,語言簡樸、鮮明、有說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實講明真相,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人民就會由衷地同情並喜歡蘇聯的社會主義。他於1959年9月在美國訪問了13天,轉了7個城市,滿懷自信地向美國人保證:“我們將埋葬你們!”當美國記者不厭其煩地用“民主”和“多黨制”糾纏他時,老赫大俗大雅:“你們又要往我嗓子眼裡塞死耗子!”

在處理無傷大雅的細節時,老赫更是遊刃有餘。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美國製片人慫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蘇聯翻譯提醒,落落大方地說:“幹嗎要等她來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他在加利福尼亞參觀工廠時到工人食堂進午餐,對那裡的自助式售飯很欣賞:“這正是我們國家所需要學的!”他還欣賞百老匯大街,回國後就下令修直同克里姆林宮的新阿爾巴特大街,一側是5棟24層的住宅樓,另一側是4棟25層的辦公樓。可惜沒等他的“百老匯”修完,蘇共中央就“滿足了赫魯雪夫同志因年齡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請求”。

赫魯雪夫是唯一死後沒有葬在紅場的蘇聯最高領導。在莫斯科新聖母公墓他的墳前,矗立著曾被他當眾侮辱過的雕塑家涅伊茲韋斯內設計的黑白相雜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證了他功過間雜的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