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英文名Moscow,Battle of,於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為保衛莫斯科而進行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作戰圖
莫斯科會戰( Moscow,Battle of)蘇軍於 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為保衛 莫斯科而進行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1941年 9月底,德軍在蘇德戰場北翼封鎖 列寧格勒,在南翼占領基輔,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開了通向莫斯科的門戶,距莫斯科僅300~400公里。莫斯科成了雙方鬥爭的焦點。

戰爭概述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
蘇軍於1941年9月30日~1942年 4月20日為保衛莫斯科而進行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在莫斯科會戰中 ,德軍總兵力為78個師,180萬人,各種 火炮1.4萬門, 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蘇軍決心保衛莫斯科,集中了全部作戰兵力的30%以上。計3個方面軍共有95個兵團,總兵力125萬人,各種火炮7600門,坦克990輛,飛機677架。在史達林的領導下,沉著應戰,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工事,防止德軍推進。12月6日蘇軍開始大規模反攻。 1942年1月8日,蘇軍3個方面軍計124 萬多人發起總攻,實施了 瑟喬夫卡-維亞濟馬進攻戰役、托羅佩茨-霍爾姆進攻戰役、勒熱夫進攻戰役和 博爾霍夫進攻戰役。蘇軍的總攻持續到4月 20日,向西推進100~350千米,收復了莫斯科州、 加里寧州圖拉州梁贊州等。此戰中,德軍損失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各種車輛1.5萬輛。蘇軍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 希特勒閃擊戰的破產。此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而且發展了蘇聯軍事學術。

雙方兵力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
德軍統帥部為攻占莫斯科制定了代號為“颱風”的作戰計畫,規定以3個裝甲集群分別從 杜霍夫希納羅斯拉夫爾紹斯特卡地域向東和東北方向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禦,圍殲蘇軍主力於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爾後以快速集團從南北兩面包圍莫斯科,同時以步兵兵團從正面進攻,在冬季到來前攻占莫斯科。實施“颱風”戰役的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為 F.von博克元帥),轄3個集團軍和3個裝甲集群,以及第2航空隊。總兵力為78個師,180萬人,各種火炮1.4萬門,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判定莫斯科方向為德軍主攻方向,決心保衛莫斯科。為此,集中了全部作戰兵力的30%以上,並先後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縱深300公里的3道防線,即維亞濟馬防線、莫扎伊斯克防線和莫斯科防區。同時組織游擊隊在敵後活動,以配合正規軍作戰。蘇軍的企圖是:依託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地區,阻止德軍向莫斯科推進,大量殺傷德軍,贏得時間,為反攻創造條件。蘇軍在莫斯科以西擔任防禦的有3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司令員為 И.С.科涅夫上將,轄6個集團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為 А.И.葉廖緬科上將,轄3個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集群)和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為 С.Μ.布瓊尼元帥,轄6個集團軍) 。蘇軍最高統帥部以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全部兵力以及預備隊方面軍的2個集團軍占領第1道防線;預備隊方面軍的另 4個集團軍占領第2道防線。3個方面軍共有95個兵團,總兵力125萬人,各種火炮7600門,坦克990輛,飛機677架。雙方兵力對比,德軍占有較大優勢,其兵力為蘇軍的1.44倍,火炮為蘇軍的1.84倍, 坦克為蘇軍的1.71倍,飛機為蘇軍的2倍多。

戰爭過程

“颱風”席捲維亞茲馬

莫斯科會戰 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
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並占有烏克蘭的原料和農產品。而以勃勞希 契元帥和哈爾德上將為首的德國陸軍總部卻認為,必須先消滅蘇軍主力才能徹底征服蘇聯。莫斯科是蘇聯的權力中心,而且還是 蘇聯最大的交通樞紐和第二大工業中心,它是蘇軍一定不能放棄的。因此,應以莫斯科為主要目標,這樣可迫使蘇軍主力在莫斯科城下接受會戰。但希特勒堅持認為列寧格勒和烏克蘭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斥責陸軍將領們“頭腦陳舊”,宣稱:“莫斯科的確很重要,但在我看來,它只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而已。占領 莫斯科應該是大戲的尾聲,在此之前,應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941年7月16日,中央集團軍群攻占斯莫棱斯克,扣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希特勒卻堅令中央集團軍群暫停東進,並抽調其主力去支援對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的作戰。而當基輔會戰展開後,希特勒又突然改變了他的戰略,決定等基輔會戰勝利結束後,將作戰重點回到莫斯科軸線上,而只對列寧格勒實施圍困。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颱風”行動,確定10月2日發起莫斯科會戰。訓令規定,莫斯科攻勢由包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實施。正在烏克蘭作戰的原中央集團軍群的古德里安第2裝甲兵團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最遲在9月30日北返;正在列寧格勒作戰的原中央集團軍群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加上北方集團軍群的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最遲在9月15日南下,趕到斯莫棱斯克一帶,與中央集團軍群會合。至9月底,中央集團軍群已集中了74個師(其中包括14個裝甲師、8個摩托化師),180餘萬人,1700輛坦克、14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390架飛機。

莫斯科會戰 在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希特勒要求中央集團軍群在攻打莫斯科之前,先以鉗形攻勢將莫斯科正面的蘇軍分為兩個包圍圈加以殲滅,然後順勢攻占莫斯科。其計畫的基本內容是:以克魯格元帥指揮的第4集團軍和赫普納上將指揮的第4裝甲兵團為中路,從斯莫棱斯克南面的羅斯拉夫利向維亞茲馬包圍;以施特勞斯上將指揮的第9集團軍和霍特上將指揮的第3裝甲兵團為北路,從斯莫棱斯克北面向維亞茲馬包圍。中、北兩路德軍在完成對維亞茲馬地域的蘇西方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的合圍後,北路德軍將轉向東北方向,進攻加里寧,從北面包圍莫斯科;中路德軍則由維亞茲馬向東挺進,直取莫斯科。另以魏克斯上將指揮的第2集團軍和古德里安上將指揮的第2裝甲兵團為南路,提前2天向莫斯科以南的奧廖爾和圖拉發動進攻。魏克斯第2集團軍居左,古德里安第2裝甲兵團居右,對布良斯克地域的蘇布良斯克方面軍發起鉗形合圍並予以聚殲後,由南面包圍莫斯科。

希特勒在“颱風”行動前夕向全體德軍官兵發表了一篇書面講話。他呼籲德軍“必須有破釜沉舟的氣概”,一鼓作氣,在冬季來臨前把敵人徹底消滅。他說:“今年最後的一次大戰將給敵國以及整個戰爭的煽動者英國以毀滅性的打擊。我們消滅了這個敵國,就是消滅了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最後一個盟國,同時我們將替德意志帝國和歐洲消滅一個危險,這個危險是自匈奴時代和蒙古入侵以來最可怕的。因此,在以後的幾個星期里,德國人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緊地跟你們在一起。”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
蘇軍已經從戰爭初期的驚慌失措中穩定下來,而且德軍在斯莫棱斯克的暫停又給了蘇軍喘息的時間,蘇軍開始調集兵力加強莫斯科方向的防禦,並動員市民在莫斯科以西緊急修築了數條防線。至9月底,蘇軍已在莫斯科以西部署了西方、預備隊、布良斯克3個方面軍計15個集團軍,1個戰役集群,計75個師12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大炮和迫擊炮,677架飛機。其中,可涅夫上將指揮的西方方面軍部署在維亞茲馬以西60英里處;布瓊尼元帥指揮的預備隊方面軍部署在西方方面軍的後面,與西方方面軍成縱深梯次配置;葉廖緬科上將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部署在預備方面軍的南面。蘇軍的企圖是:阻止德軍進攻,殲滅和消耗德軍,爭取時間集中預備隊,為反攻創造條件。

1941年9月30日清晨,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兵團首先拉開了“颱風”行動的序幕。德里安以3個坦克軍為前鋒,在極其狹窄的正面上,向蘇布良斯克方面軍之葉爾馬可夫戰役集群的側翼發起了凌厲攻勢,當天就撕開了蘇軍防線,向前猛進了90多公里,直指葉廖緬科司令部駐地布良斯克。10月2日,中路和北路德軍主力的攻擊同時從斯莫棱斯克的南北兩面發動。蘇軍沒有意識到德軍會將主要攻勢突然轉向中線,在德軍的閃電式攻擊下,蘇軍精心組織的維亞茲馬防線當即被衝垮。當天,德軍楔入蘇軍防線15—30公里。10月3日、4日,蘇軍發起反擊,企圖堵住德軍打開的缺口,但未獲成功。德軍繼續向蘇軍防禦縱深推進。

10月3日,希特勒興高采烈地在柏林體育館發表了他一生中最能煽動人心的講演。他先是勾畫了德國在歐洲的核心地位,聲言第三帝國英勇頑強的軍隊正從勝利走向勝利。他說:如果人們談論閃電戰,歷史上還未曾有過這樣的進軍,但是歷史上還真有過幾次閃電般的撤退,他嘲弄般地談起了英軍在敦克爾克的大撤退,稱與英軍的大撤退相比,德軍的速度的確相形見絀。在談到俄國時,他聲稱:“在我們的軍隊後方已經有了一塊領土,比1933年的德國大一倍。今天我可以毫無保留地宣告,東方的敵人已經被打倒,永遠站不起來了。”

10月3日,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兵團深入布良斯克後方200公里,攻占了奧廖爾,其左翼第47裝甲軍突然從這裡調頭向北,準備從後方包圍蘇布良斯克方面軍。10月4日,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開始向維亞茲馬的北面鏇轉逼進,赫普納的第4裝甲兵團則從南面向維亞茲馬進逼。10月6日,古德里的第17裝甲師占領了布良斯克,與左翼迂迴的魏克斯第2集團軍在布良斯克以南包圍了蘇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13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一部,在布良斯克以北包圍了蘇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50集團軍的部分兵力。10月7日,霍特和赫普納兩隻裝甲兵團在維亞茲馬以東會師,封閉了包圍圈。包圍了蘇西方方面軍的第19、第20集團軍和和預備隊方面軍的第24、第32集團軍。至10月20日,德軍完成了對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這兩個包圍圈內蘇軍的清剿,共俘虜蘇軍66.3萬人,繳獲坦克1242輛,大炮和迫擊炮5412門。

莫斯科會戰 莫斯科會戰
“颱風”行動初戰告捷, 希特勒歡心鼓舞,他趾高氣揚地宣布:“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已經最終贏得了戰爭。”10月7日,希特勒簽署命令,要求包克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即使是主動投降也不予接受。德軍也不要進入莫斯科,只對其實施包圍,然後用炮擊和轟炸予以毀滅。 哈爾德也在日記中寫道:“只要會戰能有相當良好的指導,再加上中等的好天氣,則我們對於莫斯科的包圍戰是一定能成功的。”

莫斯科形勢十分緊張,史達林憂心如焚,他對大本營其他成員痛苦萬分地說:“你們看,可涅夫把我們搞成什麼樣子?德國人再有三四天便能接收莫斯科了。更糟的是,他們連自己的部隊在哪裡,敵人在哪裡,在乾什麼,都不知道,這是嚴重失職,應該交軍事法庭審判。莫洛托夫,你組織一個專們委員會,審查可涅夫,看看他有沒有通敵行為。”10月5日,史達林致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要求其火速返回莫斯科,商討首都的防禦問題。10月7日,朱可夫飛抵莫斯科後,即刻趕往前線了解情況。朱可夫認為,現在最主要的危險來自莫扎伊斯克防線,應儘快設法從別處抽調部隊增強該防線。10月10日,史達林決定召回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布瓊尼元帥,將西方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併為新的西方方面軍,由朱可夫任司令員。由於朱可夫極力為可涅夫求情,史達林同意寬恕可涅夫,並任命他為西方方面軍副司令員。

朱可夫立即著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的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羅斯拉韋茨—卡盧加一線建立堅強的防線,加大防禦縱深,建立第二梯隊和方面軍預備隊。10月10日前後,蘇軍最高統帥部向莫扎伊斯克防線增調了14個步兵師,16個坦克旅,40多個炮兵團和及其它部隊。考慮到西部戰線狹長,朱可夫又請求史達林將科涅夫派往加里寧市,指揮方面軍所屬的第22、第29和第30集團軍,以加強莫斯科西北的防禦。

莫斯科會戰 1941年11月7日,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
德中央集團軍群留下部分步兵軍團繼續肅清包圍圈內的蘇軍,主力部隊則向莫斯科南、北、西三面圍來。德軍依仗甲堅器利,全然沒有把蘇軍放在眼裡,他們在坦克中間還出動了一輛吉普車,車頂上裝著兩個高音喇嘛,喇叭里不停地播放著華格納的樂曲。坦克伴著悠揚的樂曲隆隆向莫斯科開進,像是在進行一場閱兵。蘇軍雖欲血奮戰,仍然沒能擋住德軍的進攻。10月13日,中路德軍占領了莫斯科西南100英里的卡盧加,接著又於18日占領莫斯科正西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與此同時,北路德軍也攻占了莫斯科西北98英里的加里寧。南路古得里安第2裝甲集團軍(10月6日升格為裝甲集團軍)則於10月24日占領了 姆岑斯克

德國陸軍的鋼鐵洪流一步步逼進莫斯科,德國空軍的容克飛機也開始轟炸莫斯科。10月15日,蘇聯政府機構和外交使團撤往古比雪夫,但史達林和大本營仍留在莫斯科繼續指揮作戰。10月20日,莫斯科開始全城戒嚴。為拯救首都,朱可夫在諾沃扎維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納水庫—伊斯特納郊區—扎沃隆基—紅帕赫拉—謝爾普霍夫—阿列克辛——線組織起新的防線。考慮到戰線太長,不便於指揮,朱可夫請求史達林將第22、第29和第30集團軍組建為加里寧方面軍,由科涅夫任司令員,以縮短西方方面軍的防禦地帶。莫斯科市民們也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保衛首都,組織了3個工人師,16個民兵師和幾百個巷戰小組,全市約有45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

風雪激戰莫斯科

雖然對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的包圍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天氣的變壞使德軍的攻勢銳減。當10月18日中路德軍突進到莫扎伊斯克時,天已開始下雨了,道路變成了泥河。坦克走不多遠就陷入泥潭中,簡直無法前進。第4集團軍參謀長勃魯門提特將軍後來回憶說:“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每門大炮得用許多馬隊來拖拉才能前進。所有車輛都陷在泥坑裡,一直陷到車軸部分,甚至連牽引機行動起來也十分困難。不過幾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動彈不得了……這一切使得已疲憊不堪部隊空前緊張。”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則坑陷在奧廖爾到圖拉之間的公路上達幾天之久,一切補給只好依賴空運。德軍於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

莫斯科會戰 參加完閱兵式,蘇軍戰士立即開往前線
德軍暫時的停進使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到10月底,蘇最高統帥部開始抽回一些部隊作為預備隊,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預備隊也在源源不斷地趕到。此時,蘇聯潛伏在日本的著名間諜發來情報,內稱:“日本武裝力量將全力南進,無意對蘇作戰。”於是,史達林又將部署在 西伯利亞與日本關東軍對峙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部隊陸續西調到了莫斯科近郊。蘇軍漸漸地從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所蒙受的慘重損失中恢復過來。他們不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開始具備了還手之力。史達林下令 朱可夫先敵進行反突擊以粉碎德軍正在準備的突擊。朱可夫接令後即以第16、第19集團軍向德軍發起反突擊,但未能取得史達林預期的效果。

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降霜了,雖然驟冷的氣溫使泥濘的道路變硬,為德軍的機動提供了便利,但同時又使身上仍著單衣的德軍陷入了凍餒之中。由於沒有冬季服裝,部隊開始出現嚴重的凍傷。德軍士氣開始低落起來。就連一向驍勇善戰、從不叫苦的鋼鐵漢子古德里安也情緒低沉,對德軍的未來充滿消極情緒,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的計畫一再延期,嚴冬即將來臨,我們只有坐等敵人爭取更多的時間。這對於我軍的官兵來說,才真是一件殊堪痛苦的事情。一切都使我十分傷心。雖有滿腔熱情,但卻無補時艱。那個可以作具有決定性打擊的時機已經錯過,今後能否再有這樣的機會,更是不可知之數。未來的局勢會怎樣發展,恐怕只有天知道。我們只有存一線希望,奮勇向前,但是困難重重,真是不知如何渡過……我是最不怨天尤人的。但是在這個時候,卻很難使一個人勉強提起精神來。”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也沒有以前那樣樂觀了,他在作戰分析會上充滿疑竇地說:“我們是不是在重蹈拿破崙的復轍?”但是,在希特勒看來,德軍在莫斯科的北、南、西三面,已達到距目標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到莫斯科的這最後一程,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的軍隊已前進了500英里,他們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

11月7日,雖然德軍兵臨城下,蘇聯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傳統的10月革命節慶祝大會和閱兵式,全副武裝的蘇軍從列寧墓前經過,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英國《新聞紀事報》報導說:“通往莫斯科的要衝鏖戰正酣,而莫斯科卻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傳統閱兵,這是英勇和無畏的榜樣。”

11月13日,德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中央集團軍群總部召開了各軍團參謀長會議,下達了“1941年秋季攻勢命令”。其計畫是:以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為中路,從西面對莫斯科發起正面攻擊;以霍特的第3裝甲兵團和赫普納的第4裝甲兵團為北翼,分別從北面和西北面包圍莫斯科;以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為南翼,從南面包圍莫斯科。為此,中央集團軍群共集中了51個師,其中31個步兵師、13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

莫斯科會戰 在蘇聯共產黨的號召下,各階層的人們都投身到保家衛國的事業中。在日漸寒
11月16日,德軍“秋季攻勢”開始發動。在北面,霍特第3裝甲兵團向東南方向進擊,23日占領了莫斯科西北的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爾加運河,在河東岸建立了一座鞏固的橋頭堡,並占領了一座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電力的大型發電廠。在霍特的南面,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於27日占領了莫斯科西北的伊斯特臘鎮,這裡距莫斯科只有15英里,赫普納從他的望眼鏡里已能看見克里姆林宮塔頂的紅星;在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於11月18日開始向北推進,25日,其前衛團已接近莫斯科以南的 卡希拉,其主力則包圍了 圖拉。看來,莫斯科看來已指日可下了。

蘇軍在冰天雪地里同德軍戰鬥

然而,兩翼裝甲兵力的成功還得依賴於克魯格第4集團軍在中央的前進。但是,克魯格第4集團軍在一開始便受到了強大蘇軍的正面抵抗。由於朱可夫將精銳部隊都用在這個方向上,第4集團軍的突擊一開始就進展不快。22日,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親自上陣指揮第4集團軍作戰,據哈爾德日記中記載,包克發揮出來了“巨大的精力”,把一切可抽調的兵力都投入了戰鬥,照他自己所說的,這個情況是與1914年的馬恩河會戰一樣,“當最後一營兵力投入之後,也許就可以決定勝負。”但是,儘管包克拼了老命,第4集團軍每前進一步都異常困難。當包克以為蘇軍預備隊已用完的時侯,越來越多的蘇軍西伯利亞精銳師卻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他面前。包克已經害怕這次會戰將變成第二次“凡爾登會戰”,即激烈的消耗戰。12月1日,包克揮其疲憊之師,再次發起攻勢,以作最後的努力。他的努力總算取得了一些進展。12月2日,德軍第258步兵師的一支部隊突入了莫斯科城郊。第4集團軍參謀長勃魯門提特將軍回憶說:“第258步兵師的少數部隊,實際上已沖入了莫斯科近郊。但是俄國工人從工廠中涌了出來,用他們的工具同德軍搏鬥,參加保衛首都的戰爭……在夜間,俄軍對於這些已經透入他們防線的孤立單位,實行強烈反擊。次日,我們的軍長接到(第258步兵師)報告說,他們認為已經沒有突破的可能性。克魯格與我在那天黃昏時,曾作長時間的討論,最後他決定撤回這些前進部隊。很僥倖,俄國人並未發現他們是在運動中,所以我們很順利的使他們保持著良好秩序,退回了原有的陣地。但在這兩天的戰鬥中,卻已經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損失。”

此時,氣溫已跌到了零下40攝氏度。大部分德軍身無禦寒之衣,數以千計的人員被凍傷,數以百計的人員被凍死。可怕的嚴寒不僅摧殘士兵的身體,而且還使機器停轉、武器失靈。與德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軍有著充分的冬季作戰裝備,蘇軍新型坦克T-34、T-35在嚴寒下仍能照常發動。12月4日,當氣溫降至零下52攝氏度時,德軍再也不能作戰了。古德里安懷著一顆沉重的心,他決定先撤退了。這是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勁旅自從踏平波蘭以來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軍在各個方向的進攻都被可怕的嚴寒和蘇軍頑強的抵抗阻止了。雖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處於他們的炮火射程之內,但他們已經精疲力盡,銳氣喪盡。而蘇軍已做好準備,將對疲憊不堪凍德半死的德軍發起強大的反攻。

莫斯科會戰 由別洛夫將軍指揮的近衛騎兵第1軍深入敵後,在半年的時間裡,
12月5日,科涅夫指揮的加里寧方面軍率先對莫斯科北面德軍發起反攻。次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也向莫斯科南北兩面德軍發起了強大的反擊攻勢。長期處於攻勢的德軍一旦遭到蘇軍大規模的反攻,未免有些慌亂,但經過長期征戰洗鍊的德軍表現出少有的應變能力,他們迅速從驚慌中穩定下來,且戰且退。朱可夫要求部隊:“不要與敵人的後衛部隊糾纏,大部隊要迅速繞過他們,儘可能深入地打到德軍的後方去,不分晝夜地追擊敵人。”在朱可夫的催促下,蘇軍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德軍防線被接連突破,被迫向後撤退。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陸軍總司令。他發布命令說:“每一個人應站在其原有地位上打回去。當後方沒有既設陣地時,絕對不許撤退”。雖然德軍將領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納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職,可是希特勒卻認為萬萬不可以退卻,否則就會重蹈拿破崙的覆轍。對此,英國軍事史學家富勒評論說:“雖然是由於他的固執,才會使這個戰役走到了慘敗的邊緣,可是也因為他的固執,才使他不曾跳入這個深淵。毫無疑問的,因為他不肯撤出俄國或是斯莫棱斯克以東的地區,才使他的大軍避免了一個比1812年還更可怕的浩劫。”

到1941年12月底,蘇軍已收復了克林卡盧加、加里寧等城市,解出了德軍對圖拉的包圍。至此,莫斯科會戰結束。據蘇軍最高統帥部公布的數字,德軍共傷亡50多萬人,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汽車15000多輛。這是德軍自開戰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哈爾德哀嘆道:“德國陸軍常勝不敗的神化已經破滅了。”

戰爭評價

莫斯科會戰 在1941年戰役中,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最適當的判詞就是為自然因素所擊敗。
關於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失敗的原因,古德里安等德軍將領認為,希特勒在斯莫棱斯克叫停,將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投入列寧格勒烏克蘭作戰。這種功虧一簣的戰略指導思想,是造成1941年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多數西方軍事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則認為,俄羅斯冬天的提前來臨,嚴寒及德軍對冬季戰爭毫無準備,才是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英國軍事理論家 利德爾·哈特在其 《戰略論》中寫道:“假使要追問,在1941年戰役中,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最適當的判詞就是‘為自然因素所擊敗。’”

戰爭意義

莫斯科會戰 蘇軍開始調集兵力加強莫斯科方向的防禦
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損失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各種車輛1.5萬輛。但蘇軍殲滅“中央”集團軍群的企圖未能實現。蘇軍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 破產。此役不僅改變了蘇德 戰場的形勢,而且發展了 蘇聯軍事學術。蘇軍在防禦過程中,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取代線式防禦,並重視了對坦克防禦,把防禦與反攻結合起來。進攻過程中,在選擇有利的總攻時機,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並集中使用於戰役的轉折階段,重視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動作和組織炮兵進攻,以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經驗。

參考資料

(1)《我的奮鬥》

(2)《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 〈蘇〉史達林      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1949年

(3)《朱可夫元帥》 〈美〉小奧托·普雷斯頓·錢尼      新華出版社198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