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亞灌木狀,直立,高達1米,疏被單毛和星狀粗毛。葉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疏被長毛,下面疏被長毛和星狀長毛;葉柄長1-3厘米,密被長毛;托葉披針形,長約5毫米。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5毫米,被長毛;小苞片線形,長5毫米,寬1毫米,疏被長毛;萼淺杯狀,5裂,裂片卵形,漸尖頭,長約8毫米,基部合生,疏被單長毛和星狀長毛;花黃色,直徑約1.5厘米,花瓣5,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4毫米;雄蕊柱長約6毫米,無毛。果直徑約6毫米,分果爿8-12,腎形,疏被星狀柔毛,直徑約2.5毫米,背部寬約1毫米,具2芒刺。
產地生境
產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省區,散生於乾熱草坡。原產美洲,系中國歸化植物。
繁殖方式
靠種子繁殖,並可用地下芽行營養繁殖。
植物危害
為害特點
一般性雜草。青飼料、全草入藥。根據Bentham(1861)記載,該種最早入侵香港及廣東沿海,為一種熱帶常見雜草,能排擠本地植物。控制方法
由於該種主要靠其多年生地下根為優勢來侵占農田,所以,要利用各種耕翻、耙、中耕鬆土等措施,在農作物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進行不同時期除草,或將其地下部分翻出地面使之乾死。同時要清除路旁、田邊的雜草,以防止其種子的傳播。可利用利谷隆、百草枯等除草劑防治。
主要價值
全草、葉(黃花棉):微甘,涼。清熱利濕,祛瘀消腫。用於感冒,泄瀉,痢疾,黃疸,風濕關節痛;外用於跌打損傷,疔瘡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