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拉族。人口約600,居住在北部的萊州省馬江沿岸,僅有3個村寨。西拉族最早居住在寮國上寮的豐沙里省,大約在19世紀30年代移居越南。西拉族忌食貓肉;最年長者為族長;有舉行兩次婚禮的習俗;人死後全體居民組織聯歡,而不是哭泣;有自己的曆法,一周以12天計並用12種動物代替。
耕作與服飾
西拉人以前居住在高山上,刀耕火種旱禾和玉米,四處游耕,居無定所,一個地方一般居住10至15年,最長居住20年,地力耗盡後,又搬遷到土地肥沃的地方。20世紀70年代初,他們開始從高山上搬到沱江沿岸居住,開墾荒地造水田,種植水稻。如果不夠吃,就到森林裡採集野菜、筍、菌類等可食植物補充。飼養的家禽家畜主要是雞、豬,會造水田後,才開始學會養水牛,用於犁耕。
他們的毗鄰村寨都是泰人居住,與泰人交往自然也頻繁,受泰人的影響很深,如村寨的名字用泰語,男男女女穿泰式服裝。他們有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女服更具特色:黑色或藍靛色的短裙,沒有任何裝飾,穿時裙腰別在身後。現在姑娘們按泰族女式穿法,裙腰別在身前,裙與上衣之間露出肚皮。上衣右腋上釘有扣子,胸前縫有彩色布作為裝飾。不同年齡的人,頭巾款式不同。女童的帽子上釘有很多串珠;少女戴白頭巾,一端拖到身後,釘有3行硬幣,綴飾彩色流蘇;已婚婦女戴黑頭巾,裝飾有許多硬幣和彩色流蘇。出遠門時,姑娘們挎上用野麻織成綴有紅線的口袋。
宗族制度
他們認為,同姓的人有著同一祖先。同姓但不同宗支的人,祖先也是同一個。因此,這個宗支的人,可以加入另一個同姓的宗支,手續很簡單,只要宗族的族長同意,把自家祖先神台上的酒杯轉移到新宗族的祖先神台上,殺一頭豬祭祖,請族長稟報祖先即可。
族長由宗族內最年長者擔任,不能世襲。每年祭祀祖父母以上的祖先兩次,第一次是新米節,第二次是十二月節,地點在族長家裡,祭品有松鼠肉、螃蟹、魚、象徵性的一筒酒、幾把稻穀、芋頭、薏苡葉、蜂蠟。族長死後,接替的新族長仍要在前任族長家裡祭祖3年,如果在第3年蓋了新房,才能把神台上的鼓、馬鈴、葫蘆、酒杯轉移到新的神台。各家只祭亡故的父母。父母健在,即使兒子已婚也不能分家,因為不能立父母的神台。族長有權解決宗族內部的矛盾、爭執、糾紛,維護本民族的道德觀念,處理的方法有勸告、輕罰、重罰。開除宗族是最嚴厲的懲罰,這種人會被孤立,孤獨生活,沒有人理睬他,更沒有人幫助他。
西拉人崇敬貓,自然也忌吃貓肉。貓死了,要埋葬,旁邊置一塊木板代替棺材。姓胡的人還多一樣,認為老虎是他們的護佑者,崇敬老虎,不打老虎,不吃虎肉。每當見到老虎死,他們要用白布蓋住虎身,然後埋葬。西拉人認為,老虎不吃姓胡的人。傳說,有一對男女青年相愛,但婚事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對,男青年因此悶悶不樂,在森林裡遊蕩,遇見老虎,人與虎結為兄弟,並把自己的不幸告訴了老虎。老虎願仗義助人,成全他的好事。幾天后,老虎到姑娘家,帶回了姑娘,讓他們完婚。老虎與人在森林裡共同生活,它每天捕麋鹿給人吃。一天,老虎說:“我要去遠方,如果有難,你們就用腳跺地,連呼三聲老虎,我會回來救你們的。”不幾天,這對小夫妻有了難,男子按老虎的吩咐做了,林中的老虎紛紛來救這對夫妻,趕走了姑娘的父母。這對夫妻從此平安生活。他們倆的子孫為不忘虎恩,以虎為姓,在漢語中,“虎”與“胡”近音,胡姓就此而來。
奇特婚俗
西拉人十四五歲就開始談情說愛,然後結婚。男子一旦戀愛,晚上便到姑娘家的臥室旁,隔牆彈琴敘情。如果雙方相愛,當全家人睡後,姑娘便開門引心愛的人進入自己的臥室,父母當然知道,但不言語,這是風俗。男子連續3天晚上到女方家。如果女不愛男,可拒絕男方入屋。
男女相愛後幾個月,便舉行婚禮,前後要舉行兩次。第一次,新郎的妹妹在雞啼之前早早來到新娘家,隔牆高喊:“大娘,男女青年到年紀要嫁人娶妻,我家來請某某姐去做媳婦”。新娘父母不答話,以咳嗽表示聽到了,那妹子便轉身回家。第四天清晨(比前一次來得更早),新郎的妹妹與一幫女友來接新娘,隔牆與新娘母親對話,新娘的母親或嫂子引導新娘出門,男方的女友們護衛著新娘進入林中一天,不讓人見面,到深夜才來到夫家。新娘與男家接親的姑娘們先在屋檐下坐著,不能入屋。族長在屋內舉行儀式向祖先稟報:家裡添了新人。新郎雙手拿著一個飯糰和一個蛋出門接新娘,兩人就地吃了起來,意思是今後夫妻甘苦與共,不分離。之後新郎新娘與賓客一同吃飯。飯畢,新娘又端坐在屋檐下,賓客各自回家,父母入睡。這時,新郎接新娘入屋,當夜睡在客房,次日才能睡自己的洞房。
大約一年後,男女雙方做好準備,舉行第二次婚禮。男女雙方家各殺一頭豬,互贈豬肉和豬肝,用來祭祀各自的祖先。男家要送給女家身價錢。
西拉人用12生肖來計算日子,周而復始,不用月和周。
越南官方認定的54個民族
越南政府將境內民族劃分為54個,其中京族人口占87%,次者為岱依、泰、芒、高棉、華、儂、苗、瑤等民族;除京族外,其餘均定為少數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