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地
拉枯族聚居於雲南瀾滄拉枯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枯族自治縣,雜居於雲南西南邊境各縣。思茅全區均有拉祜族,以瀾滄、孟連、西盟、鎮沅、景谷居多,有拉祜納支系、拉祜西支系。
房屋建築
拉祜納的房屋建築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落地式杈杈房,屋檐低矮,無窗戶、抗風、暖和,屋內長年生火,蚊蟲難入;另一種是乾欄式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家畜、堆放什物。拉祜西的房屋有泥巴、石塊壘築為堵、木片蓋頂的苫片房和瓦房。苫片房室內狹窄不透風,五六年修葺一次。
服飾
拉祜納婦女的服飾基本保留了傳統製作式樣,其特點是右開襟,兩邊齊腰部處開岔口,長可蓋膝的長衫。在長衫岔口及衣邊、袖口、托肩上鑲有較規則的棱形圖案,手臂部位的袖上有三道明顯的紅色花紋,據說它象徵著拉祜族在遷徒史上有三次大的戰爭,每次戰爭都迫使拉祜族進行大規模的遷徒,為了紀念在這些戰爭中死去的人,就在服飾上作下標記,衣襟鑲邊上還有犬齒交錯的花紋。它表示狗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故以花紋作為紀念。沿衣領和肩部釘有繁星似的銀泡“普巴”,銀泡越多越顯華貴。姑娘婚前頭包彩巾,結婚後則剪成光頭,頂部留一束“魂毛”短髮,佩飾有耳環、項圈、手鐲等,以銀製品為主。男子服裝多穿無領對襟短衣,青年人喜歡在黑布外衣內穿淺色襯衣,穿大腳褲長褲,下田幹活時可把褲腳拉起來勒在褲帶上。節日走親訪友,身背一繡花紋綴絨線穗的“面搓”背袋,男子裝葫蘆笙,婦女裝哩夏都四眼笛,以表男女風彩。拉祜西的服飾,過去男穿青藍短衣褲,女穿青藍布長衣,下穿藍布統裙不掩膝。現在普遍喜歡穿毛藍卡機上衣、青色褲子,腳穿膠鞋,一些老年婦女,還保留著傳統嫁妝。
婚姻愛情
拉祜納的婚姻有對歌談情、定情說親、舉行婚禮三個步驟。對歌談情以男青年為一方,女青年為一方,相互對唱情歌,傾訴彼此愛慕之心。選中目標後要暗中考核,如跳蘆笙舞牽手時手發現繭很多即是愛勞動的人,就放心了,互贈定情禮物。定了情後,男方要請媒人到女家說親,要帶一些酒、煙和一包茶葉。經反覆交談,女方父母才表示同意並收下禮物。舉行婚禮分三天進行,第一天烤酒殺豬作準備,第二天,新郎到女方家過聘禮,新郎新娘同坐一條凳吃飯並給岳父岳母長輩叩頭,用竹筒背涼水給岳父岳母和老人們喝,新郎新娘下跪聽說祝辭,每個老人要夾一點肉放在飯盒裡,表示祝願新郎新娘結婚後有吃福,拉祜族稱之為“?謝”。新娘到新郎家要組織女青年迎親,如無人迎,女方要罰男家十碗酒。新娘進家後,要給父母磕頭,要拜家神。然後兩人一起搶床坐,據說誰先坐到床上將來就由誰當家。第三天,新郎領著新娘回女方家,給岳父家做些事。拉祜族有從夫居的習俗,是否從妻居或居多長時間,要事先商量決定。新郎新娘如果是同一寨人,結婚時,由主婚人帶著繞寨一圈,以告示小伙子小姑娘以後不能再去逗引,新夫婦從此也不再參加串姑娘活動,相互廝守在一起。拉祜西人實行一夫一妻制,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蓋新房等民眾性活動場合,男女青年們邀約跳歌對唱情歌,雙方情投意合,就告訴父母請媒人說親,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當晚就吃“喜口酒”。然後雙方確定吃“火籠酒”的時間,然後合八字,男方備上酒肉,拿一斗米、一些草煙給女方,請女方親友同吃“團圓飯”,男方給岳父岳母叩頭,向女方家神“蔑達拉”叩頭。吃過團圓飯,婚事就宣告結束,姑娘已算嫁出去了。男方搭綠葉青棚,請吹鼓手、擺酒席把新娘接到家裡。
喪葬禮儀
拉祜納注重葬禮,人死要向親鄰報喪,全寨停止勞動一天.到死者家幫忙,死者家用蒿枝桿當筷子吃飯,表示悼念。殯殮前要給死者洗澡、剃頭、換衣服,用白布裹屍停放屋中。親友悼喪,進門用左手撒一把米給死者作盤纏,剩米倒人籮煮給參加葬禮人吃。凡成年人去世,都要請“磨八”(祭司)給死者治喪,出殯前“磨八”用一碗飯,一撮鹽巴、兩支蠟燭在死者身旁招瑰,由兩婦女點火把,帶著死者的殉葬品在前引路,一直到火葬場,全寨人都要參加葬禮,並各帶一碗米到死者家共餐。每個村寨都有固定的火葬場,在火葬場內各氏族又有自己的焚屍火塘,焚屍時,屬男性的架八層柴,屬女性的架九層。火葬時,頭朝東,腳朝西,焚後第二天,用小木棺按從腳到頭順序入撿骨灰,擇墳地而葬,由親屬用雞蛋由胸前拋向後方,以雞蛋打爛處入葬。非正常死亡者不得入集體墳山。正常人死亡,要請人唱輓歌,出殯前唱死者生平,火化後,唱為活人招魂留魂之歌。拉祜西人葬儀簡樸,人死當天即葬,成人用棺,未成年人不用棺。不焚屍,有固定墳山,出殯時,棺材頭部朝前,“白母”端升斗齋盤引路,葬後於墳後指定一株樹為“墳山樹”,任何人不能砍伐。
火把節
"火把節"是拉祜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這天晚上,拉枯族家家點起火把,從自己的家門前出發,與村纂民眾匯集成長長的隊伍轉山繞田。下時間,火光四射,照得山寨一片通紅。最後,人們聚集村旁平地,在火光的照耀下,青年們跟著蘆笙的節拍載歇載舞,拉祜村寨一片歡樂。節日源於傳說。拉枯族現在居住的勐糯山上,古時曾同時住有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心狠毒辣,專以人眼為食。天長日久,惡人吃掉了這一帶許多拉枯人的眼睛,使他們變成盲人。照此下去,還將有更多的民眾成為惡'人的犧牲品。善人看見惡人為非作歹,非常同情人們的遭遇;以他每天按時送去同肉眼相似的田螺為條件,說通:惡人不再傷害人們。從此,惡人一口三餐,一律以田螺為食。時間長了,田螺也難以找到,眼看惡人又要搶食人眼。一天,善人走村串寨,跑了許多地方,均未發現田螺,最後,才買了一隻小山羊,準備送給惡人。這種山羊頭上無角,善人又找來蜂蠟做了一對假角。六月二十四晚上,善人點燃羊頭上的蜂蠟角,驅趕山羊上山尋找惡人,山羊從山腳直衝勐糯山上,羊頭上的蠟光在微風中越來越亮,惡人以為是持火藥槍的獵人上山。隨著山羊的東奔西跑,山上的火光到處都是,早已眼花繚亂的惡人看見這種情景,以為滿山都有帶火藥槍的獵人,嚇得立即躲進山洞,還搬了一塊大石頭將洞門堵住。山羊不停地在山上亂跑,惡人一直不敢出洞。對問久了,惡人餓得奄奄一息,因沒力氣搬走堵洞的石頭,被山上冒出的泉水淹死於洞中。從此,拉祜族民眾得以安居樂業。為了紀念善人的功績,每年此日,人們點起火把,游山串田,用歡樂的聲音以示慶祝忒代相傳,形成了火把節。
烤茶
這種古老的飲茶方式在雲南少數民族中頗為流行,拉枯族同胞尤其喜愛。在拉枯族語中,烤茶叫"臘扎奪"。做法是先把一個小陶罐放在火塘邊烤熱,然後放入茶葉進行抖烤,當茶色顯出焦黃時,沖入開水,這時有一些浮沫湧出,去掉浮沫,再加入開水,便可飲用。一般待客時,主人要先倒出少量茶水試嘗,再給客人倒茶。這種茶水香氣足,味道濃,飲後使人有精神振作、精力旺盛的感覺。
烤茶與相婿
烤茶技術好壞需考試,倒茶順序也屬考察內容。一般說來,未來老丈人先把在座親朋介紹一番,是否記得清長幼尊卑,這就是小伙子的事了。
很多人都習慣飲“泡茶”,而滇東農村大多數人卻喜歡喝“烤茶”,而且曾有過烤茶相婿的習俗。滇東農村普通人家都烤火爐或火塘,烤茶時,用一個特製的小砂罐放在火上烤熱後,放入適量茶葉邊烤邊簸,茶葉烤到色澤微黃時,倒入少許開水,再放在火上,燒開後邊燒邊飲。烤茶技術很講究,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水漲(開)茶罐辣(燙),醜茶變好茶。”茶葉烤好後,水不能倒得太滿,否則燒開後水往外漫,淌到火里揚起灰塵,把茶弄髒。若茶烤好後倒入開水時響聲不斷,聲如雷鳴,就叫“雷響茶”,是烤得最好的上等茶,茶的顏色濃艷,清香撲鼻,令人垂誕欲滴。若開水倒入茶罐後沒有響聲,就稱為“啞吧茶”,這種茶的色、香、味欠佳,一般不能用來待客。如客人來時烤出這種“啞吧茶”,就要倒掉重烤,否則意味著對客人很不禮貌。
據說,烤茶不但味道好,且經濟實用,烤一次能反覆沏多次,不像泡茶,泡一兩次水就淡了。此外,烤茶還具有“頭苦、二香、三甜、四回味”的特點,因此,當地民眾至今都喜歡烤茶。更有趣的是,烤茶跟小伙子找對象還有很大關係。如果學不到一手烤茶技術,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會認為你沒本事,怕姑娘跟著你不幸福,而不願將姑娘嫁給你。因此,當地小伙子十五、六歲就要學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絕招。烤茶相婿,一般是在小伙子“過禮”這一天就開始了。“過禮”是指經媒人介紹後,小伙子和姑娘相見,雙方都有了好感,然後小伙子便備了禮物,前來姑娘家拜見,接受“檢驗”。過禮這天,往往是姑娘家的主要親戚都要到齊,坐在火塘邊,除了從言談舉止間觀察小伙子的表現外,烤茶算是一道必經的關口了。倒茶先倒給年齡最長的,然後依次而序,如果不錯,大家都會露出笑容表示讚許,為小伙子能記住自己而高興;如果順序弄錯,便會有人不高興,對小伙子發表微詞。現在的滇東農村,男女之間自由戀愛的多了,少了媒妁之言,更少了父母包辦,因此,烤茶相婿已不那么認真,烤茶好壞,倒茶是否依序都被人們認為不太要緊了。烤茶,更多的時候成了一種樂趣,一種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