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器系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居民遺留下來的酒器精品,1962年出土于山東省曲阜市西夏侯遺址。夾砂陶,呈橙紅色,橢圓形侈口,敞口流的根部明顯收斂,上粗下細的高頸向前傾斜。腹體呈三角形。低襠,襠頂較寬平。足尖里加泥球。三足尖的間距大體相等。有仿索狀和寬頻狀兩種把手。表面修磨得較光滑。腹間加一周繩索狀附加堆紋,面及頸下都裝飾方形泥突或泥餅。
陶鬹發展中期的標準器形
山東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常見的陶鬹,經歷了三次大的器形變化。最早是平底實足形鬹,後發展為細頸高襠大袋足鬹,龍山時期呈高流、長粗頸、袋足,腹部不如以前那么肥碩,整體勻稱可愛。西夏侯遺址出土的這件陶鬹,就是陶鬹發展到中期時的標準器形。西夏侯遺址發現的二十餘件陶鬹,普遍施有陶衣,表面修磨平光,沒有煙燻的痕跡,器腹內壁也沒有粘附水銹。這說明,陶鬹在早期和中期偏早階段,主要當作斟酒器使用,其溫酒的功用只是到後來才出現的。
中國歷代酒具鑑賞
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酒器的產生應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亦應是距今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從酒器的產生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約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正處於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此間所使用過的酒器,我們稱之為“史前酒器”。目前可確知的人工史前酒器,從質料上可分為陶酒器和漆酒器兩種。其中以陶酒器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