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鹿紋銀馬鐙壺
此壺1979年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區城子公社洞後村窖藏坑,呈馬鐙形,通高26.5厘米、底長21.4厘米、寬16.5厘米,直口,平面為橢圓形,帶蓋,蓋面微鼓,正中有蓋鈕拴孔。口沿下有一小環,長頸,花式拱形單孔提梁,壺身稍鼓。從蓋面直到壺身都裝飾有花紋,蓋面有四束四瓣花紋,蓋外沿有八束四瓣花紋,壺頸有纏枝牡丹、格線紋與水珠紋交錯紋兩組紋飾,壺身兩面都刻有相同的花紋,中間有內外兩個菱形圖案,中間一臥鹿,仰首垂尾,四肢蜷曲,神態安詳自若。鹿身周圍飾有山石、靈芝及水波紋。造型美觀別致。
契丹族的典型酒器
此壺的造型與目前考古發現的遼代早期陶、瓷雞冠壺形制十分相近,為契丹族典型的仿皮囊壺。據《遼史·穆宗紀》記載,應歷十八年曾造大酒器,刻鹿紋,藏酒以祭天。該壺為契丹族典型酒器,上刻鹿紋,可與文獻互證。
民族融合的結果
該壺造型優美,製作精緻,反映了遼代金銀器製造工藝的高超水平。其花紋與裝飾風格有明顯的中原特點,而造型上又保持濃厚的契丹族特色,是兩種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結果。
收藏
現收藏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物工作站。
中國歷代酒具鑑賞
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酒器的產生應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亦應是距今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從酒器的產生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約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正處於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此間所使用過的酒器,我們稱之為“史前酒器”。目前可確知的人工史前酒器,從質料上可分為陶酒器和漆酒器兩種。其中以陶酒器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