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雙獅金鐺](/img/8/afb/nBnauM3X0EDO5gjNyIzN0YzMxMTMxIzM0YTMxADMwAzMxAzLyc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規格:高3.4厘米口徑9.2厘米
出處:唇邊的微笑:酒具
年代:唐代
英文名稱: Wine-warmingchengwithtwin-liondesign
類型:
質地類型:金器
功用類型:酒具
欄目關鍵字:隋唐酒器
收藏地:陝西省博物館
文化背景:
雙獅金鐺1970年自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莊唐代金銀器窖藏坑中出土,鐺身做圜底缽狀,高3.4厘米口徑9.2厘米,圓口,輪廓線簡潔流暢。三足呈獸腿狀,落地穩實。單柄呈葉芽形,活潑優雅。該鐺小巧玲瓏,器表通體有珍珠地紋,鏨雙鳥銜綬、雙鳥銜方勝、立獅花卉等。器內周壁光素,器底飾高浮雕雙獅圖案。唐代銀鐺比較常見,金鐺則十分難得。西安何家莊出土的這件金鐺,形制優美大方,圖案細膩精緻,是件極為難得的古代金質酒器。陝西省博物館收藏。
歷史背景:
鐺,是我國古代常見的一種溫酒器,有柄三足。李白在《襄陽歌》中吟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聽,酒仙如此深情,如此豪邁,愛酒之深,無以復加!力士是唐代我國南方金銀酒器著名生產地之一,李白詩中所提之“力士”鐺即其產品。唐代力士銀酒器在江蘇省丁卯橋曾成批出土。自唐代後期,酒注子漸盛,注子與注碗配套,包攬了溫酒、注酒之功能,酒鐺便慢慢退出了酒文化這個特殊的舞台。
獅子本以威武兇猛著稱,應該將其做為大型器物之裝飾才相稱。可是設計製造雙獅金鐺的唐代藝匠卻把號稱百獸之王的獅子安置在小小的鐺底,使獸王的威風大挫,全然沒有了橫行山林之英雄氣概,這其中的藝術奧妙,應是豪飲者醉後的奇想,胸懷博大、壯志深遠之士,在酣飲酩酊之後,更富豪邁、無畏之氣,常有奇思異想乃至癲狂。唐代詩人元結在《石魚湖上醉歌》詩中吟道:“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氣魄不凡,把雄獅沉置鐺底,正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酒徒們的豪邁心懷。
中國歷代酒具鑑賞
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酒器的產生應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亦應是距今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從酒器的產生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國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約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正處於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此間所使用過的酒器,我們稱之為“史前酒器”。目前可確知的人工史前酒器,從質料上可分為陶酒器和漆酒器兩種。其中以陶酒器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