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酒大約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酒器的產生應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亦應是距今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目前可確知的人工史前酒器,從質料上可分為陶酒器和漆酒器兩種。其中以陶酒器為大宗。陶酒器從陶色上可分為彩陶、灰陶、紅陶、白陶、黑陶等;器形有壺、尊、鬹、觚、罍和蛋殼黑陶杯等。新石器時代不同地區的考古學文化之間差異較大,地方特色均較濃厚,表現在陶酒器的器形和組合上也各不相同。山東地區以背壺、獸形鬹、彩陶觚、磨光黑陶罍、圜底大口尊、蛋殼黑陶高柄杯、帶蓋高柄杯、蛋殼彩陶碗等為代表;中原地區以長頸陶鬹、陶盉、單柄杯、高領尊等為代表,斝、爵也已開始萌芽;以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的東南地區多以長頸陶鬹、肖形陶盉、禽鳥紋雙耳壺、漏斗形流濾酒器等為代表,另外,在西北地區和長城沿線地區出土的酒器,彩繪陶酒器十分豐富,酒器形態多以罐、壺、杯等為主,具有極濃厚的地方色彩。除了上述陶酒器和漆酒器外,很可能還有竹木類酒器、獸角器和植物果實的硬殼(如匏),甚至還有以人或動物腦殼做成的酒器等。只是因為它們的質料不易保存,經過大地數千年的浸蝕,早已回歸大自然了,目前考古工作者還無法使它們再次現身而已。
史前時期總的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美酒對一般氏族成員來說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而較為精美的酒器也多出在大型墓葬中。如大汶口墓地第十號墓中出土的兩件裝飾華麗的彩陶背壺,是大汶口文化中僅見的;帶酒神陶文的大口尊出土于山東莒縣凌陽河第十七號墓,該墓是一座大型墓葬,還隨葬一百五十六件陶器,其中溫酒和斟酒器有鬹十四件、盉五件,喝酒器鏤孔高柄杯四十六件、高柄杯三十六件,這兩種類型的高柄杯均按一定順序密密麻麻地壓在墓主人的身上。
這些現象反映出,史前時期人們對酒的重視和珍愛,以至於這些文化中最具輝煌光亮的創造物都與酒密不可分,製作難度大、造型精美的器物,幾乎都是酒器。富有的人生前以擁有最多的酒具為光榮,死後也要儘可能多地把它們帶在身邊,以期在另一個世界中也能豪飲狂喝、斗強爭富。史前時期的酒器雖然經歷了近兩千年的風雨歲月,但與整個動態的中國酒文化史相比較,還只能說是“初入酒鄉”。史前時期的整個酒器家族,雖也盛、溫、斟、飲齊全,但器形上似乎還沒有完全脫離大自然的懷抱,顯得純樸可愛,散發著泥土的氣息。
以下是出土的部分精美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