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姓

虎姓

虎姓現在是一個稀少姓氏,但在歷史上也出過一些名人,成為虎氏家族的驕傲。《風俗通》就記載:有“合浦太守虎旗”,可見漢代有一個名叫“虎旗”的太守。元代以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名人,亦為虎姓一族。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虎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的漢字諧音。明朝時期西域人忝(虎)克里別兒的,入中原居於南京任職錦衣衛副千戶。其子虎歹別兒,以虎為姓氏,後有孫虎先、虎馬鎮、虎夢解、虎如聲、虎承瑞等,讀音作hú(ㄏㄨˊ)。

姓氏源流

虎

虎(Hǔ,Māo)姓源出有四: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八元”之一伯虎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風俗演義》、《左傳》等記載,“八元”,即遠古傳說中八個具有才德之士,其中之一為伯虎,其後裔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源流二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虎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的漢字諧音。明朝時期西域人忝(虎)克里別兒的,入中原居於南京任職錦衣衛副千戶。其子虎歹別兒,以虎為姓氏,後有孫虎先、虎馬鎮、虎夢解、虎如聲、虎承瑞等,讀音作hú(ㄏㄨˊ)。另外,在元、明兩朝時期,史學家將回回名首音譯為“虎”字的還有撒馬兒罕人虎歹達、康里人虎秀思等。回族虎氏也有諧音字演變而來的。據史籍《元史·氏族表》記載:贍思丁三子為忽辛、納速刺丁四子為忽先,其後裔有以忽為姓氏,稱忽氏,後有人覺“忽”字不雅,遂改為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據文獻《回回姓氏考》記載,“唯成都虎氏,音不讀虎而讀貓音。”四川成都地區的虎氏回族讀音作māo(ㄇㄠ)。

源流三

源於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回族虎巍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云南昭通地區《虎氏家譜》記載:“吾祖奉請來朝。唐王親封虎巍將軍……故由此子孫永遠姓虎。”這是一支以祖上官職封號首字為氏的虎氏,但讀音作māo(ㄇㄠ)。

源流四

源古老的虎圖騰信仰,屬圖騰信仰避諱改音為姓氏。今四川省南部縣五靈鄉岐山壩村有八十餘名村民姓虎,但虎氏讀音卻為“貓”。岐山壩村第八組被當地人稱作虎家灣,它的得名不僅因為這個小山灣里的村民都姓虎,而且還因為這裡有一處地名,名叫虎家埡,讀音作māo(ㄇㄠ)。

在南部縣其他鄉鎮也有虎氏,但他們不像岐山壩村貓家灣的村民那樣集中,其姓氏讀音為“虎”字本音hǔ(ㄏㄨˇ)。但在南部縣的五靈鄉,虎氏的姓氏讀音又都讀作māo(ㄇㄠ)。此外,在雲南省也有些地方把虎氏的姓氏讀音讀作māo(ㄇㄠ)。

名人

虎臣

明代麟遊人,成化末年入太學。一次,孝宗準備在萬歲山上搭建棕棚,用來遠眺觀燈,他具疏諫阻。祭酒擔心自己遭禍,下令把虎臣綁了起來。不久,孝宗下詔慰問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從此聞名京城。

虎坤元

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鹹豐初,以湖南遊擊調廣西剿匪,從向榮戰紫荊山,攻永安,解桂林、長沙圍,並有功。從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鎮總兵。偕巡撫吉爾杭阿克上海,遂從攻鎮江,屢破賊於寶蓋山、倉頭、下蜀街、高資。在江南軍中稱宿將。

虎大威

陝西榆林人,當過山西總兵官,崇禎年間,他在對後金作戰中立有戰功。虎大威後來在河南對農民軍作戰中,中炮陣亡。

虎嵩林

虎嵩林和虎坤元是父子,在對太平軍作戰中,都立有赫赫戰功。虎嵩林當了總兵,曾經駐軍於鎮江高資,參加攻克溧水、句容、鎮江等戰役,在清軍中是公認的悍將。虎坤元則死於戰場,其事跡還被寫入了《清史稿》。

虎勇

本衛中所正千戶朵兒只藏卜六代孫,功升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 萬曆十一年,以功升西固營守備。歷升甘州都司,陝西行部司,三十五年掌本衛印.

虎符

勇之子,襲指揮同知職,以功任文縣守備。萬曆四十一年掌本衛印。

虎英

符之子,襲指揮同知職,以功任起台堡守備。天啟三年掌本衛印。歷升陝西部司,甘州參將。

虎威

本衛中所正千戶朵兒只藏卜四代孫。正德五年應襲正千戶職,以父虎雄軍功升本衛指揮儉事。

虎雄

本衛正千戶朵兒只藏卜三代孫,襲正千戶。正德五年,征漢中流寇至金州尖山子殺賦有功,具奏升職老。

虎振

雄之孫,襲指標儉事。嘉靖十五年,以功升指揮同知,任本省甘州都司。

虎翼

振之子,襲指揮同知。以功任本省階州守備。

虎盤

本衛正乾戶朵兒只藏卜之子,襲正千戶職。盤子忠,忠子文,俱襲。

虎臣

盤之五代孫,功升指揮同知振之子,襲指揮同知職。臣之曾侄孫標襲。

虎朵兒只卜藏本衛人,父虎舍那藏卜,元時為挑州衛元帥府世襲達魯花赤,洪武三年串眾歸附,除河州衛土千戶。朵兒只卜藏襲,洪武十二年調本衛中所正千戶。

郡望堂號

郡望

晉陽郡:春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并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并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陝西省太原市西南。

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并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堂號

晉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太原堂。

家譜文獻

雲南昭通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明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雲南省昭通市博物館、雲南省昭通市東大寺。

貴州威寧虎氏家譜,著者待考,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貴州省威寧市楊灣橋鄉獅子山村虎慶德處。

字輩排行

安徽宿州虎氏字輩:“紫燕鳴震永井玉德發春立山林威武行峻岭英姿”。註:該虎氏字輩漢、回兩族通用。

陝西西安虎氏字輩:“廷賓(春)世文林漢良元堂新(親)崇德廣先業修道樂天倫”。註:該支虎氏讀音作hú(ㄏㄨˊ)。

通用對聯

〖虎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摧陣奪纛;

具疏諫燈。

——佚名撰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四川人虎坤元,字子厚,鹹豐年間從軍,官至提督。每作戰都往前沖,喜歡奪敵軍大旗,後戰死於秣陵關。下聯典指明代麟遊人虎臣,成化末年入太學。一次,孝宗準備在萬歲山上搭建棕棚,用來遠眺觀燈,他具疏諫阻。祭酒擔心自己遭禍,下令把虎臣綁了起來。不久,孝宗下詔慰問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從此聞名京城。

虎文化

淵源

中國虎文化源遠流長,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由於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徵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做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為人們所敬畏。

在中國生肖中虎排位第三,普遍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在中國古代,虎這種威猛的大型貓科動物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風俗通義》中說:“虎,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所以,在古代文學中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圖像象徵東、南、西、北4個方位。虎對人似乎並不親切,卻給人親切的印象。虎是神的化身,而且賦予它人性的美德與智慧,在人們心中,它既是神獸,也是義獸。老虎除了是一個自然物種外,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常被視為權力和制度的象徵.威嚴兇猛無比,成為古代文學藝術描繪的對象。這充分體現虎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和虎文化對世人的影響。

中國人善講理,在《易經·革》中有這樣的說法:“大人虎變”。其意是說大人物的行止屈伸如虎身上的花紋一樣炫爛多變,變幻無窮。中國人愛吉物,於是虎符、虎形旗成了鎮攝敵手之物,而百姓歷來就願意用虎畫、虎臉、虎鬥神等祈福避邪。算來,這個習俗已流傳了幾千年。

虎的別稱異名

虎除了現今所稱的“虎”或“老虎”之外,從古至今它的別稱異名更是散見在各代文典當中,如:

寅 客

真誥上說:寅是一種長有白齒的獸類,同時它也能通曉機宜,深具靈性。海緣碎事上錄有:“寅客,就是老虎”。

山 君

說文上說:虎,是西方的野獸,又稱作“獸君”,因為它是山中百獸之君的緣故。甩以又有“山君”的別稱。

李 父

法言上說: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帶,當地的居民都稱虎為“李父”。而在江西、湖廣以及安徽一帶則稱其為“李耳”。從函谷關以東的居民,又以“都伯”的別名相稱。

黃 猛

清異錄上說:石虎時代把虎稱作“黃猛”是為了避諱而改稱異名。

掩 子

周書帝紀上記有:楊忠跟著周太祖來龍門(今山西、陝西兩省的交界處)狩獵,碰見一隻老虎,楊忠獨自一人與它搏鬥,左手扶住虎腰,右手拉著虎舌,太祖看了後,稱讚他的勇敢,於是就楊忠的字“掩子”來稱呼老虎。

戾 蟲

國策上說:虎就是戾蟲,人乃是它甘美的誘食,由於虎性的暴戾,所以用“戾蟲”來稱它。

大 蟲

傳燈錄上說:百丈向希連問“你見到大蟲嗎?”希連回答時以仿效出聲音來示有。又在唐語林上說:唐憲宗元和年中,官員和吏人們一邊飲酒一邊談論著平生的感嘆,當談到各人的喜好和懼怕時,有的人說喜好圖書和下棋而害怕荒誕不實的事物,工部員外汝南周願獨說:“我愛當宣州觀察使,而懼怕大蟲”。大蟲即是指老虎。

黃 斑

隋書五行志上說:高啟逢鐵冠先生詩上提到:“鐵冠先生有道者,往往人見騎黃斑。”這詩中所說的騎黃斑,就是指騎老虎。

斑 子

廣異記上說:天寶年間,四川人砍太白廟前的大樹,有位老人來阻止他們,但是這些四川人不肯聽從,老人一氣之下就登山去叫“斑子”,一會兒整群的虎跑下來吃掉了四川人。由此可知“斑子”也是老虎的異名。

虞 吏

金樓子說:寅日山中的人稱“虞吏”也就是稱呼老虎。

於 菟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起初,若敖在鄭國娶妻,生了斗伯比。若敖死後,斗伯比跟著母親來到鄙國,後來他和鄙子的女兒私通,生了子文。鄙夫人讓人把子文丟在雲蘿澤里。有老虎給他餵奶。鄙子打獵,看到這場面,害怕而回來。夫人把女兒私生子的情況告訴鄙子,鄙子收養了子文。楚國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菟,所以就把這個孩子叫做斗谷於菟。也有人叫“烏菟”,左思在“吳都賦”上說:“烏菟的族類,都是和長有甲皮的犀牛同類。”所說的烏菟便是指老虎而言的。

十八姨

錄異記上說:嘉陵江側住有一婦人,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自稱作十八姨,常常到附近居民家中,也不用飲食,總是教悔告知人們要佬好事,“假如做了壞事,我合要命令貓兒們三五隻來檢查你們。”話一說完便離去,有時即地便不見蹤跡,人們之中有知道她是老虎所化身的,都非常敬畏懼怕她。

封使君

述異上記載:漢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間變成老虎,吃當郡的郡民,只要稱呼它封使君,就會由此離開而不再回來。所以當時的俗話說:“不要作封使君,活的時候不治理人民,死了反而來吃人民。”

白額侯

宣室志說:張鋌駐兵在四川的西部,宴席上遇見白額侯,於是檢驗他,乃是老虎。

斑寅將軍

傳奇上說:唐宣宗年間,寧茵秀才在南山莊夜間吟讀,有人扣門,乃是南山斑寅將軍請見,互相吟詠暢談,查明檢驗他的身份後,乃是一隻老虎。

此外,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記載:

虎又叫“神狗”,皮毛淺色的虎叫“戲貓”,長有角的虎叫“委虎”,有長尾巴的虎“尤耳”,身上有五彩圖案的叫“騶吾”,有九條尾並長有人的面孔的虎叫“開明虎”,長有雙翼的虎叫“窮奇虎”,下腹部青色的虎叫“離離”。

作為圖騰的虎

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人類在自然力和自然現象面前常常顯得軟弱無力,處於十分艱難的狀態,於是具有原始思維的蒙昧性、混飩性和幻想性特點的一些氏族部落將威風八面的虎做為本民族的圖騰,將虎形象刻畫在自己身體明顯部位的皮膚、服飾上或用具、武器、房門上,以虎的形象作為自己氏族的名稱、特殊標誌和神聖護符,把虎視為整個群體共有的保護神而虔誠地頂禮膜拜,有的甚至還給虎畫上了雙翅,使之變成威力更加不可一世的“飛虎”,成為一種神獸。

傳說原始社會時,我國中原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軒轅氏)就曾率領包括以虎為圖騰崇拜的部落在內的眾多部落聯盟軍,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了另一個部落首領炎帝。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對此有所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坂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列子·黃帝》中也有:“黃帝與炎帝戰於坂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虎為前驅,以雕、鷹、鳶為旗幟。”的描述。此外,在《大戴禮記·五帝德》和《論衡·率性》都有關於這段傳說故事的記載。可見,實力強大的虎圖騰部落在當時是坂泉大捷中以黃帝為首部落聯盟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徵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鬚等詞語,讀上去就有一種不凡的氣勢。《漢書·王莽傳》中記載:“莽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號曰‘九虎’,將北軍精兵數萬而東。”,後來虎將也就成了勇將的通稱。從周朝開始,軍隊中設立有虎賁,主要作為皇室的衛隊,軍官中也有虎賁中郎將、虎牙將軍等職,據說“武王戎車三百兩(輛),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野。”可見虎賁為武王滅紂立下了汗馬功勞。虎賁的意思是猶如猛虎之奔走,形容其一往無前。三國時,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被封為“五虎上將”。魏國的許楮也因為驍勇善戰,膂力過人,號稱“虎痴”,當馬超與其交戰時,更其為“虎侯”,不敢掉以輕心。我國古代把處理軍機事物的地方叫做“白虎堂”,把將帥的營帳稱為虎帳,“柳林春試馬,虎帳夜談兵”成為古代軍營生活的寫風,唐朝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一詩中也有:“三軍江口擁雙旌,虎帳長開自教兵。”的句子。

在古代戰爭中,虎的作用並非僅限於稱謂,而且還有作為戰爭工具直接參戰的記錄。西漢末期的公元23年,篡政的王莽不斷招兵買馬,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其中還有一個以虎、豹、象、犀牛等野獸組成的部隊。但是,這支奇特的部隊並沒有使他的政權得以鞏固。當王莽與漢室親族劉秀在昆陽城外決戰時,劉秀率領的3000名敢死隊將王葬的軍隊殺得大敗。等王莽放出野獸部隊時,卻又遇到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出籠的猛獸不僅無法發揮作用,還把自己的陣腳弄得大亂,最後全軍復沒。

獸中之王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製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誌;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虎口拔骨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藥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藥王孫司邈在去山中採藥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藥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藥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隻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藥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藥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藥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藥膏。當藥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採藥的標誌,所有的醫生出門採藥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藥王的弟子,只有藥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虎頭鞋

今天,在中國的鄉村里仍然能夠看到小孩子們穿著虎頭鞋。虎頭鞋整個都是用布料製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頭的形狀。在中國,虎頭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著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里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讚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兩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著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遠來找媽媽了?"母親正說著,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著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臥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鏇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臥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著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衝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鬆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虎文化

虎為大型貓科食肉動物,自100萬年前從中國南部起源(一說從中國東北起源),逐漸分化出華南虎、裏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西伯利亞虎(又名東北虎)、爪哇虎、蘇門達臘虎、巴厘虎等八個亞種。近幾十年來,大規模的偷獵和亂砍濫伐,導致虎的分布範圍及數量急劇衰減。巴厘虎、裏海虎、爪哇虎分別於上世紀相繼滅絕。

剩下的幾個亞種中,華南虎只產於我國,所以又名中國虎。典型特徵是頭部有鮮艷的"王"字斑紋,素有“山林之王”美譽。它常棲息活動在連片的芭茅、灌叢林中,少在林中活動,主要捕食野豬、水鹿、蘇門羚、鹿等大中型食草動物,偶爾捕食鳥類。

中華虎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的“虎”就是指華南虎。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1987年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6000年,它伴於一位祖先遺骨的東西兩側,依照方位,恰與後世盛行的"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稱“中華第一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飾著一對虎紋,虎口相向,口中含著人頭。《周易·乾卦文》也說:"雲從龍,風從虎。"因為龍飛於天,虎行於地,所以龍虎相合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徵,是人崇拜並畏懼的對象。漢朝時,人們就開始在除夕之夜在門上畫虎以驅鬼魅,以後最正宗的鬥神畫上,除有神荼、鬱壘二神外,都還繪有老虎。

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在古代戰爭中,虎的作用並非僅限於此,它還有作為戰爭工具直接參戰的記錄。影響極廣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虎的一席之地。

虎符來歷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曰“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範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作用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虎的形象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崑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鬥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牴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牴戲馬。”看來這裡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於枉送了性命。

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鬥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彙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醜惡品質;"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一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於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

虎年

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日。由於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於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十二生肖姓氏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和“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樣都是姓氏。

鼠姓

牛姓

虎姓

兔姓

龍姓

蛇姓

馬姓

羊姓

猴姓

雞姓

狗姓

豬姓

2010互動百科月度十大熱詞

2010年互動百科月度十大熱詞 2010年互動百科月度十大熱詞
網際網路十大熱詞評選,是根據每月網民對全站詞條的瀏覽量及修改版本數據統計、網友線上提名、投票、並結合業內人士對詞條的關注和評論而推出的。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通過互動百科記錄、了解某一事件的發展歷程……

12月十大熱詞暨年度熱詞

微博 | 給力 | 上海世博會 | 嗚嗚組啦 | 西畢生 | 漲時代 | 足囚協會 | 炫父 | 3Q戰爭 | 維基解密

11月十大熱詞

給力 | 上海花祭 | c919 | 3Q戰爭 | 嬰兒黑洞 | 光棍節| 微笑姐 | 大小戀 | 荒時代 | 中俄新蜜月

10月十大熱詞

千年極寒 | 十全十美婚 | 小月月 | 羊羔體 | 重金屬香菸 | 功夫男籃 | 階梯電價 | 蒙牛陷害門 | 炫父 | 泡菜危機

9月十大熱詞

足囚協會 | 方舟子 | 蜱蟲 | 直通中南海 | 捉姦門 | 個性假期表 | 裸捐 | 魯迅大撤退 | 《盜夢空間》 | 女廁攻防戰

8月十大熱詞

菲警 | 性早熟奶粉 | 三俗藝人 | 《挾屍要價》 | 超級病菌 | 舟曲土石流 | 李盜士 | 伊春8·24空難 | 凡客體 | 獸獸翻臉門
7月十大熱詞唐駿學位門 | 團購學歷 | 章魚保羅 | 成龍魔咒 | 炒王菲 | 《唐山大地震》 | N年一遇 | 不闖紅燈獎 | 富跑跑 | 三伏天
6月十大熱詞龍舟水 | 漢堡外交 | 織毛衣 | 金豬四國 | 團奴 | 黃金暴露比例 | 嗚嗚組啦 | 考神 | 夏雨荷 | 李培根
5月十大熱詞世博廟會 | 世界盃家規 | 偽娘 | 京十二條 | 菜奴 | 天上人間 | 詞媒體 | 零薪族 | 富士康 | 張悟本
4月十大熱詞世博會 | 倒春寒 | 肯德基秒殺門 | 卡廷事件 | 黑色旅遊 | 2010青海玉樹地震 | 炒蒜團 | 經濟適用墓地 | 櫃族 | 火山灰效應
3月十大熱詞硫磺筷子 | 地溝油 | lianghui | 張璐 | 山西王家嶺礦難 | 蜜月測試員 | 全裸鄉政府 | 張國榮 | 山西疫苗事件 | 潮外婆
2月十大熱詞獸獸 | 低碳春節 | 意念螺絲 | 犀利哥 | 世博密碼 | 虎姓 | 泛性別 | 打金農民 | 紅段子 | 幽泉學院
1月十大熱詞
火車票實名制 | 低碳春節 | 恐歸族 | 百度被黑事件 | 納米汽車 | 哈里發 | 阿凡達 | 車聯網 | 全球變冷 | 蘋果平板電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