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泡貉藻

囊泡貉藻

囊泡貉藻(學名:Aldrovanda vesiculosa),通俗名稱是貉藻,為開花植物茅膏菜科貉藻屬的唯一現生種。本種以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運用類似捕蠅草的捕蟲夾,陷阱排在中心環繞的輪生葉上,可自由運動的莖,通俗稱呼由此而得。

基本信息

簡介

囊泡貉藻囊泡貉藻

囊泡貉藻學名為“Aldrovanda Vesiculosa”,也被稱為“水車植物”。它是一種水生浮游植物,與維納斯捕蠅草是近親。囊泡貉藻以主莖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出多條“輪輻”式的支莖,在每條支莖的頂端,都有一個與捕蠅草類似的捕蟲夾結構。每個捕蟲夾上都有長“觸發茸毛”。當“觸發茸毛”受到獵物刺激時,捕蟲夾就會合攏,將獵物包夾起來。

棲息地

囊泡貉藻需要乾淨、淺水、溫暖的積水和明亮光線,貧營養的程度並且稍微偏酸性的pH值(大約 6)。本種可發現漂浮在燈心草、蘆葦以及水稻之中。

貉藻屬

囊泡貉藻囊泡貉藻

貉藻屬(拉丁語:Aldrovanda;標音:ældɹəʊvændə),為茅膏菜科的一屬食肉植物,包含單一的現生種囊泡貉藻,以及眾多的滅絕分類單元。 本屬的種類被認為是光輝古貉藻在白堊紀晚期所演化的後裔。

吃蚊子蒼蠅的植物

吃蚊子蒼蠅豬籠草吃蚊子蒼蠅豬籠草

捕蠅草

捕蠅草是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Dionaeamuscipula。據說因為葉片邊緣會有規則狀的刺毛,那種感覺就像維納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稱為VenusFlytrap,意思是“維納斯的捕蠅陷阱”。中文及日文對捕蠅草還有“蒼蠅的地獄”(ハエジゴク)這個別名。其主要特徵就是能夠很迅速的關閉葉片捕食昆蟲,這是種和其遠親豬籠草一樣的食肉植物之一,在茅膏菜科捕蠅草屬中僅此一種。

豬籠草

豬籠草,為豬籠草屬植物的統稱,是豬籠草科的唯一屬。也是多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裝木。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能夠通過捕捉和消化昆蟲等小動物來獲取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小毛氈苔

在葉的表面及邊綠密生著大大小小的腺毛,腺毛的頂端特別膨,會分泌晶瑩剔透的粘液吸引小昆蟲,若一不小心沾到腺毛時粘液就會把蟲粘住。且越掙扎越會刺激腺毛,引起更多粘液的分泌,而使蟲牢牢被抓住,再利用小腺毛產生之酵素插入蟲體,將蟲分解成小分子養份吸收,直至蟲只剩下軀殼才將腺毛鬆開,再由雨水打去蟲殼。

小毛氈苔常可見到二種不同的顏色,一為紅色,另一綠色,紅色者常長於陽光充足處,綠色的則長在草叢中,但將草除去,綠色的毛氈苔也可因陽光之照射而變紅,無論紅或綠的皆可行光合作用,也皆可開花,但捕蟲能力常以紅色較佳,因為常見到紅色葉片上有蟲而綠色者較少,或許是蟲子也被紅色又晶瑩的水珠所吸引,而一探究竟時,卻陷入陷井中吧!

金錢草

與小毛氈苔外形極為相似,但數量極少。捕蟲方式則略同,較愛含水量較低的沙土,捕蟲的能力及腺毛的反應比小毛氈苔略強,偶而可見葉片上有小蝗蟲、蒼蠅等昆蟲,曾目睹一蒼蠅不慎以其葉為休息地,它卻遭到粘液粘住腳,翅則不停的擺動,持續了三至四小時,蒼蠅仍掙扎,但腺毛己將蟲略略粘住,二天再看,蟲體已被完全裹住,蟲子也已動彈不得,這場生命之爭對蒼白似乎有點殘忍,但對金錢草可卻是絕佳的N.P.來源,或許這就是食物鏈的關係,但另一思考,或許蒼蠅族群也該感謝食蟲植物,因為有食蟲植物的捕食,才可使它們族群數穩定,族群內不會競爭而淘汰吧。

長葉毛膏菜

高度比前二者高,葉子也長,葉面仍是密生腺毛,但粘性卻十分強,任何昆蟲只要飛翔時不甚觸及,翅被粘住均很難再逃開,常可見到一片葉上捕獲了二十多只有翅的昆蟲,那種壯觀我想看過了也很難忘記。

長距挖耳草

這是當地的食蟲植物中唯一捕食土壤內蟲子的﹝常是線蟲類﹞。它葉長在地表,大小約0.5cm左右,綠色可行光合作用,基長在地下,基上有數個白色,產生強大的吸力,將蟲吸入,囊內有吸收毛,可分泌酵素,將蟲體分解並吸收。

物種

形形色色的命名種類之間的差異曾遭受批評,然而從掃描電鏡的種子結構分析看來,證實了不同物種的存在。波利旺盛貉藻Aldrovandaborysthenica

棒形貉藻Aldrovandaclavata

督科特婁斯凱貉藻Aldrovandadokturovskyi

伊蓮諾拉貉藻Aldrovandaeleanorae

歐羅巴貉藻Aldrovandaeuropaea

纖維皮納塔貉藻Aldrovandainopinata

長柄貉藻Aldrovandaintermedia

庫普里亞諾夫貉藻Aldrovandakuprianovae

大都會貉藻Aldrovandamegalopolitana

娜娜貉藻Aldrovandanana

卵形貉藻Aldrovandaovata

前囊泡貉藻Aldrovandapraevesiculosa

多縐貉藻Aldrovandarugosa

西伯利亞貉藻Aldrovandasibirica

索伯列夫貉藻Aldrovandasobolevii

單獨貉藻Aldrovandaunica

囊泡貉藻Aldrovandavesiculosa

蔡司貉藻Aldrovandazussii

異名

*Aldrovandageneralis
E.H.L.Krause(1902)nom.illeg.
*Aldrovandaverticillata
Roxb.(1832)
*Droseraaldrovanda
F.Muell.(1877)nom.illeg.

種內分類群

*Aldrovandavesiculosavar.aquitanicaDurieuexDiels(1906)nom.illeg.
*Aldrovandavesiculosavar.australisDarwin(1876)
*Aldrovandavesiculosavar.duriaeiCaspary(1859)
*Aldrovandavesiculosavar.verticillata(Roxb.)Darwin(1876)

食肉植物(一)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 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 。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 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毛太陽瓶子草
另解太陽瓶子草
無毛太陽瓶子草
有突太陽瓶子草
無附物太陽瓶子草
瘦長太陽瓶子草
曲曼他太陽瓶子草
紫花螺鏇狸藻
泰勒螺鏇狸藻
棒形貉藻
黃花螺鏇狸藻
非洲螺鏇狸藻
波紋菲氏花粉
克魯奇菲氏花粉
赫爾菲氏花粉
赫克特布洛鳳梨
刺毛氈苔石
塞農毛氈苔石
小毛氈苔石
棘孢毛氈苔石
棒狀毛氈苔石
棒狀毛氈苔粉
胞芽毛氈苔花粉
台灣毛氈苔花粉
懷特毛氈苔
長毛毛氈苔
硫磺毛氈苔
瘦縮布洛鳳梨
長頸古瓶子草
斯氏毛氈苔
南美寬葉毛氈苔
蠍子毛氈苔
蔡司貉藻
圓葉毛氈苔
蓮座毛氈苔
波利旺盛貉藻
短岔毛氈苔
侏儒毛氈苔
美麗毛氈苔
負子毛氈苔
寬腳毛氈苔
盾葉毛氈苔
少花毛氈苔
紅孔雀毛氈苔
淺色毛氈苔
寬銀毛氈苔
閃亮毛氈苔
巢型毛氈苔
紐喀里多尼亞毛氈苔
納塔爾毛氈苔
山地毛氈苔
迷你毛氈苔
小葉毛氈苔
曼西毛氈苔
馬達加斯加毛氈苔
大葉毛氈苔
大花毛氈苔
線葉毛氈苔
細銀毛氈苔
長柄毛氈苔
長葉毛氈苔
異葉毛氈苔
單獨貉藻
草葉毛氈苔
巨大毛氈苔
絲葉毛氈苔
索伯列夫貉藻
紅根毛氈苔
易利信毛氈苔
長柱毛氈苔
岩薔薇毛氈苔
金殼毛氈苔
西伯利亞貉藻
多縐貉藻
卡洛斯茅膏菜
變葉毛氈苔
寬葉毛氈苔
球狀毛氈苔
叉葉毛氈苔叉葉毛氈苔
鬍鬚毛氈苔
亞瑟山毛氈苔
英國毛氈苔
愛麗斯毛氈苔
阿迪露毛氈苔
前囊泡貉藻
卵形貉藻
娜娜貉藻
大都會貉藻
庫普里亞諾夫貉藻
長柄貉藻
纖維皮納塔貉藻
歐羅巴貉藻
伊蓮諾拉貉藻
督科特婁斯凱貉藻
谷霍腺毛草
貝爾特羅嘉寶鳳梨
矮螺鏇狸藻
露葉毛氈苔
大腺毛草
沾露腺毛草
叉蕊毛氈苔
帝王毛氈苔
漢米爾頓毛氈苔
大肉餅毛氈苔
匍匐毛氈苔
小毛氈苔
絨毛毛氈苔
亞麻花腺毛草
薄腺毛草
眼鏡蛇瓶子草
水腺毛草
好望角毛氈苔
絲葉腺毛草
土瓶草
囊泡貉藻
捕蠅草

常見的食肉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