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油

檀香油

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經蒸餾所得的揮髮油。

基本信息

出處

檀香油檀香油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綱目抬遺》檀香泥,乃檀香心中所含脂垢,不易得。色如塵土,故以泥名。熱之亦作檀香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經蒸餾所得的揮髮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ntalumalbumL.
採收和儲藏: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經蒸餾後,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於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南亞等地。我國台灣、廣東、海南、雲南有引種。

製法

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經蒸餾後,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於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性狀

性狀鑑別純檀香油為無色乃至淡黃色略有粘性的油液,有檀香固有香氣,左鏇性;在20℃能溶於6倍量的70%的乙醇中;相對密度0.973-0.985(25℃),鏇光度(-15)-(-20)℃。

化學成份

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3-5%。油含A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Santene)、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acid)、紫檀萜醛(Santalaldehyde)。樹幹、枝和根的心材含揮髮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產油率達10%,莖部心材次之。揮髮油的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醇(α-,β-santalol),達90%以上;並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acid)、異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以及三環準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銀槭醛(sinapyl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aldehyde)、香莢醛(vanillin)。另報導國產檀香木含揮髮油量高達10%,通常為2.5%-5%,雲南引種7年的小樹出油率較低(1.52%),側枝更低(0.51%)。用GC-MS測定了含量較低的各組分,在20個化合物中,12個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環準檀香醛、α-檀香烯、α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α-薑黃烯(α-curcumene)等。

藥理作用

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強,對傷寒稈菌之酚系統夜0.1以下。能減輕無效的咳嗽;過量可引起胃、腎、皮膚刺激。用於小便困難,可改善症狀。對大鼠飼餵0.5-2g/kg數日後,可使尿路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減少60%。檀香油的抑菌濃度為1∶64000-1∶123000,對痢疾桿菌亦有效;1∶32000濃度對鳥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無作用。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離體兔小腸,對兔耳皮膚有刺激作用。

用法與用量

你內服:裝入膠囊,每次0.02~0.2毫升(一日量1毫升)。
外用:塗擦。

炮製

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經蒸餾後,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於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性味

苦;性溫
《綱目拾遺》:味苦。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苦,溫。

歸經

胃;腎經
①《綱目拾遺》:除惡,開胃,止吐逆。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治心腹疼,腰腎痛,消熱腫,並塗擦之。
《新本草備要》:治白濁。

功能主治

降逆和胃;行氣止痛。主呃逆;嘔吐;胃脘痛;腰痛

用法用量

內服:0.02-0.2ml(每日量不超過1ml)。
外用:適量,塗擦。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除惡,開胃,止吐逆。
2.《中國醫學大辭典》:治心腹疼,腰腎痛,消熱腫,並塗擦之。
3. 《新本草備要》:治白濁,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