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別名】茯苓蒼朮難名丹(《世醫得效方》卷七)。
【處方】蒼朮(杵,去粗皮)500克(米泔浸一日夜,焙乾),舶上茴香(炒),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乾)各90克,川烏(炮,去皮、臍)故紙(炒),白茯苓,龍骨(別研)各60克 。
【製法】上藥研末,酒調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溫補元陽,收斂脾精。主元陽氣衰,脾精不禁,漏濁淋瀝,腰痛力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縮砂煎湯,或粳米湯送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十
方劑2
【別名】茯苓蒼朮難名丹、蒼朮丸
【處方】蒼朮(杵,去粗皮)1斤(米泔水浸1日夜,焙乾),舶上茴香(炒)3兩,川楝子(蒸,去皮取肉,焙乾)3兩,川烏(炮,去皮臍)2兩,故紙(炒)2兩,白茯苓2兩,龍骨(別研)2兩。
【製法】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功能主治】元陽氣衰,脾精不禁,漏濁淋瀝,腰疼力疲。
【用法用量】茯苓蒼朮難名丹(《得效》卷七、蒼朮丸(《金匱翼》卷八)。
【摘錄】《直指》卷十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下)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
中藥C字部分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