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處方】蒼朮60克,地榆30克 。
【製法】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健脾燥濕,涼血止血。主脾經受濕,痢疾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方劑2
【處方】蒼朮2兩,地榆1兩。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瀉利,先血後便者。脾經受濕,下血痢。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煎服。
如心下痞,加枳實1錢;如小便不利,加茯苓1-2錢。腹痛漸已,瀉下微少,宜訶子散止之。
【各家論述】
1.《醫林纂要》:蒼朮燥濕開郁,地榆酸寒色紫,以專去下焦大腸血分之熱,瀉肝斂氣,用其酸以收,以斷下也。
2.《醫方集解》: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蒼朮燥濕強脾,昇陽而開郁;地榆清熱涼血,酸收能斷下,為治血痢腸風之平劑。
3.《醫方論》:一燥濕,一涼血,亦治下利之正法。然止此二味,尚未足以扶土和榮也。
【摘錄】《保命集》卷中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下)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
中藥C字部分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