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赤茯苓(去皮)1兩半,蒼朮(去粗皮,米泔水浸1宿,濾乾,銼片,炒微黃)1兩半,枳殼(制)1兩,藿香(和根)7錢半,半夏(湯煮透,銼,焙乾)7錢半,淨香附7錢半,紫蘇葉(和梗)7錢半,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香熟)7錢半,陳皮(去白)7錢半,甘草(炙)1兩2錢。
製法
![赤蒼飲](/img/c/e70/nBnauM3X3gTO4IjM1YDM0MDOxMTMycDN5YzMxADMwAzMxAzL2A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上銼。
功能主治
脾胃因虛受濕,面貌浮黃或遍身作腫,飲食減少,氣不升降,小便赤色,肚膨脹,咳嗽有痰及腫。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中國醫學大辭典》引作“赤蒼散”。
摘錄
《準繩·幼科》卷七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下)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