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蒯[蒯,讀音作kuǎi(ㄎㄨㄞˇ)]
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的蒯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辯證》記載,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蒯國的立國,約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時期(公元前1579~前1577年待考),實際上是由宰相伊尹攝政期間所封賜,歷經四個世紀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東征過程中被滅掉。
亡國之後,蒯國王族子孫以及部分國民便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得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春秋時期,晉大夫姬得封在蒯地,因氏。“姬”得,能征善戰,在晉文公姬重耳執政時期(公元前636~前628年)就出任晉國大夫,因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中有功,被晉文公封在故蒯國之地的澗水東岸的蒯邑(今河南洛陽蒯鄉),由此世稱其為“蒯得”。
在蒯得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蒯氏正宗。蒯氏族人大多尊奉蒯得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莊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末期,國君主為衛莊公姬蒯聵,他是衛靈公姬元之子,為衛國太子。在衛莊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因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干政而不滿,遂想刺殺她,不料刺殺失敗,他因此出奔至晉國,後又轉至齊國藏匿起來。
周敬王姬丐二十八年(衛靈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92年),衛靈公逝世,由於太子出逃在外,便由其孫姬輒出任衛國君主,是為衛出公。在得知父親已死後,姬蒯聵潛回衛國,於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在大夫良夫、孔悝立的扶持下奪取了兒子衛出公的君權,將衛出公趕到自己流亡的齊國,自己成為衛國國君,史稱衛后庄公。
周敬王四十二年(衛后庄公三年,晉定公姬午三十四年,公元前478年),晉定公悍然出兵干涉衛國,扶持衛中後廢公姬般師的兒子姬起立位,是為衛君起,衛莊公則在次亂之中被屬下己氏所殺。後世史家為了將衛靈公之子的衛莊公姬蒯聵與衛武公姬和之子的衛莊公姬揚區別開來,便將衛莊公姬揚稱作衛前莊公,將衛莊公姬蒯聵稱作衛后庄公。到了周敬王四十四年(衛君起三年,公元前476年),衛國大夫石曼尃將衛君起趕下台,迫使其也逃亡到齊國。衛出公又從齊國返回衛國為君,一直在位到周貞定王姬介十三年(衛出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
在衛出公的支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並因忿晉弒祖,世代告戒絕不與晉源蒯得之系的蒯氏同祠共譜。
源流四
源於職業,出自秦漢時期軍工蒯緱,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蒯緱,亦稱緱工,是秦、漢朝時期的專職軍工工匠,是製作劍、刀的工序之一,即裝飾劍、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時期以一種蒯草來纏繞劍把,以適手。以蒯草纏好之劍把,即稱“緱”,全稱“蒯緱”,其工匠即稱蒯緱,或緱工。
這在史籍《史記·孟嘗君傳·注》中有注釋:“蒯草名緱,謂把劍之物。言其劍無物可裝飾,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後來多改以絲絛來纏繞劍、刀之握手,仍稱其為“蒯緱”,屬於精細工種,多為世襲。在蒯緱、緱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職業稱謂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蒯緱氏、緱工氏,後皆省文簡改為單姓蒯氏、緱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蒯得。據《風俗通》是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蒯得的後代。春秋時,蒯地成為晉國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孫即以蒯為姓,而稱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於襄陽郡,即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故蒯氏後人奉蒯得為蒯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蒯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五位門閥。蒯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諸侯國蒯國(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居於此的國人多以國名為姓,稱為蒯氏。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得,被封地於蒯(同上),他的子孫就一封邑名為姓,也稱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同樣,衛國衛莊公名為蒯聵,他的子孫就取其名的一字為姓氏,稱為蒯氏。漢時,河南出現了名為蒯鄉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郊澗水東岸),當時的居民都以蒯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陽一帶。
今湖北省的襄陽市襄城區、宜城縣、安陸縣、武漢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慶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壽縣、六安市、蕪湖市、安慶市,江蘇省的徐州市、丹陽市、蘇州市、鹽城市濱海縣、淮安市、宜興市、沭陽縣、揚州市江都區,河南省的鄭州市、虞城縣、洛陽市、商丘市、濮陽市、永城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濟寧市、棗莊市、菏澤市成武縣,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縣、衡陽市、益陽市,山西省的朔州,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澤縣,貴州省的貴定縣,雲南省鎮雄縣,廣東省的懷集市、潮洲市,美國,德國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漢代有官吏蒯撤、唐代有詩人蒯希逸,宋代有進士蒯憩。
蒯通
漢代人。當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他活躍於政界,為人出謀劃策,以口才好和計謀高聞名天下。
蒯良
蒯良,字子柔,南郡延中廬人,是蒯越之兄,其人足智多謀,兄弟二人輔助劉表,佐其成業。蒯良精通天文,極善相馬。討董諸侯聯盟解散後,孫堅暗得國璽歸南,劉表因袁紹通知此事,於孫堅歸程上截擊之,兩家結怨。後孫堅跨江擊劉表,蒯良用兵設伏,遣呂公射殺孫堅。後來孫策欲以黃祖換取孫堅屍首,蒯良又勸劉表乘勝下江東,然而劉表不納其言,坐失良機。
蒯越
蒯越,字異度,襄陽中廬人,西漢初名臣蒯通之後人。為人深中足智,魁傑而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聞其名,辟其為東曹掾。後蒯越知何進不能成事,乃求出為汝陽令,再歸劉表。蒯越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戰略,佐其成業,被劉表譽為「臼犯之謀」。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蒯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於是江南悉平。蒯越亦曾勸劉表依附於曹操,然不為所納。劉表死後,次子劉琮嗣位,蒯越與傅巽等勸其降曹操。曹操平定荊州後,蒯越隨劉琮降,為光祿勛,封列侯。曹操作書與荀彧云:「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建安十九年卒。
蒯祥
明代營繕。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樂至天順,舉凡內殿陵寢,都是他營繕的。他能用兩支手各握一支筆畫龍,合在一起象一條龍一樣。皇帝每每稱他為“蒯魯班”。
蒯光典
清朝人,知識極為廣博,文章也極也,對古代文獻加以整理注說考證,深受學界好評。所做的事業,光大華夏文化,功在千古。
蒯本佑
男,1950年出生,崇川人。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出版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野性的濠河》、《需要女人的部落》;中篇小說集《流年》;長篇小說《百年紅屋》、《龍子龍孫》、《朝暉園》、《脊樑》;《蒯本佑文集》四卷:《濠河灘》、《鐵軍司令》、《秀鄉》、《這代人》;影視小說三部曲:《奶娘》、《茶娘》、《酒娘》;還創作了《前夫》、《神物》等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時期、以不同題材、不同人物的命運,再現崇川風情,描寫了濠河人的的傳奇愛情、婚姻和家庭及勵志精神,用煌煌可觀的十八部作品,六百萬字展現崇川清未至今,濠河灘上的一幅幅清明上河圖。 蒯本佑的影視小說深受廣大讀者喜爰,且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根據蒯本佑影視小說改編的32集電視劇《奶娘》2008年獲上海收視率金獎,2009年獲中國城市收視率冠軍;同年獲江蘇省觀眾最喜歡的優秀電視劇。蒯本佑影視小說三部曲:《奶娘》、《茶娘》、《酒娘》以人物命運為主線,風情與愛情為輔線,愛恨情仇、家族矛盾和民族仇恨錯綜複雜,是一個個充滿崇川元素和傳奇色彩的故亊,將會陸續在螢屏上與觀眾見面。
近現代名人
蒯大富
(1945~),江蘇鹽城濱海人。著名文化大革命紅衛兵五大領袖之一。
蒯良榮
江蘇宜興丁山人。著名民間陶藝師,蒯氏紫砂壺製作者。
蒯強
(1953~),上海人。現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副教授。他長期從事口譯和筆譯工作,2002年10月28日曾經為嚴雋琪副市長接見並宴請法國科技部部長做過翻譯,擔任過三次國際會議講座即席口譯員,並公開發表法譯中和中譯法及專業論文等文章共一百餘萬字,另為有關國際會議和衛生局翻譯過許多資料。
家譜文獻
安徽壽縣蒯氏族譜八套,(民國)蒯應山、蒯應海纂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僅有一套保存完好。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壽縣楊仙鎮觀音村蒯台隊蒯家祠堂(祠堂現已經不純在,譜轉入蒯氏村民手中)。
湖南桃源蒯氏族譜,老譜修於明國時期,新譜重新在2000年之後修。記錄始祖是從明朝洪武年開始至今。
江蘇丹陽蒯譜記錄遷徙始祖是從南宋靖康事件至今。
字輩排行
安徽巢湖蒯氏字輩:“有如南山壽新家創業多”
安徽合肥蒯氏字輩:“德光先世文振家升崇尚道義化育群倫彝常有序祖訓同遵”。
安徽壽縣蒯氏字輩:“應相東多盛學賢正光明智慧永遠久道德傳家聲”。
湖北襄陽蒯氏字輩:“得承中善盛啟均天甫生惟景步以介永壽大本乃立長發其祥必從先進克紹鹹章全耀知習行守恭訓恆信”。
江蘇濱海蒯氏字輩:“大本乃立長”。
郡望堂號
郡望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為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為南雍州,西魏改為襄州。隋朝時期改為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為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台,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於。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台為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於。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鄀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於。又撤常平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禦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後襄陽為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堂號
襄陽堂:以望立堂。
輔國堂:南朝宋時蒯恩官拜龍驤將軍。他膽力過人,伐廣固,斬徐道復,襲金陵、伐蜀、討司馬休之,戰功累累,封新寧縣男。武帝北伐時,留他在京保衛太子,命朝士與他相交。他更加謙虛謹慎,對待部下官兵寬厚仁愛。歷官輔國將軍,淮陵太守。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姓啟蒯國;
望出襄陽。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蒯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郡望堂號》
橫江設館;
廬阜窮經。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宋承人蒯恩,字道恩,武帝時,因功封新寧縣男。武帝北伐時,把他留在京城侍衛世子。後歷官輔國將軍、淮陵太守,曾在黃州建橫江館。下聯典指北宋宣城人蒯鰲,少年時為孤兒,家中又貧窮,後立志讀書,善於寫文章,以廉直自勵。太宗時進士及第,歷官茶陵令、殿中丞,晚年隱居廬山(廬阜),以讀書自娛。
淮陰必俠;
廬岳歸休。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蒯通,楚漢時遊說之士,淮陰侯韓信用其計而定齊地。下聯典指宋·蒯鰲,太宗進士,以殿中丞致仕,隱廬山卒。
七言通用聯
食俸一品名朝野;
畫合雙龍譽古今。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營繕蒯祥,吳縣人。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樂至天順,凡內殿靈寢,皆其營繕,以兩手握筆畫雙龍,合之如一。帝每以“蒯魯班”之稱。
恩感風雷皆變化;
詩裁綿繡借光輝。
——唐·蒯希逸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詩聯句。蒯希逸,字大隱,會昌三年進士。
十言通用聯
慷慨為懷,不惜龍池送友;
忠貞事主,敢言跖犬吠堯。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進士蒯甜事典。下聯典指漢代官吏蒯撤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