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於進食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所產生的腸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食品主要有澱粉類(如剩飯、粥、米麵等)、牛乳及乳製品、魚肉、蛋類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溫20~22℃擱置5小時以上時,病菌大量繁殖並產生腸毒素,此毒素耐熱力很強,經加熱煮沸30分鐘,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該病以夏秋二季為多。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1.傳染源 傳染源主要為帶菌者和患者人群帶菌者相當普遍,在一般正常人群中約20%~40%鼻咽部帶有葡萄球菌,醫務人員帶菌率可高達50%~70%。這些帶菌者充當了葡萄球菌的貯存宿主有葡萄球菌皮膚化膿性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者是重要傳染源。極少被患葡萄球菌乳腺炎的乳牛污染的牛奶而引起。

2.傳播途徑 通過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如澱粉類(飯、粥、米麵、糕點)魚、肉、乳製品等,致使該菌繁殖並產生大量腸毒素,引起傳播。

3.人群易感性 各年齡、性別均易感。本病易發生於夏秋季,病癒後不產生明顯的免疫力。

病因

葡萄球菌屬細球菌科,為球形或橢圓形,革蘭陽性細菌直徑0.5~1.2μm,典型的排列呈葡萄串狀,無鞭毛,無芽孢。在固體瓊脂培養基上孵育24~48h後,菌落表面光滑濕潤、不透明,初為白色後為金黃色。引起食物中毒僅限於產生腸毒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腸毒素是一種外毒素為一組單股多肽,分子量為27500~30000。該毒素對熱穩定,100℃ 30min僅能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不能破壞腸毒素。並且對各種消化酶有抵抗力,但pH2時,可被胃蛋白酶所破壞。該毒素有八個血清型即AB,C1,C2,C3D,E和F。同一菌株能產生兩型或以上的腸毒素,但常以一種類型毒素為主。A型與E型、B型與C型之間,分別有交叉免疫存在。各型腸毒素都可引起食物中毒,但以A型、D型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最多見,B型C型次之。腸毒素對人的中毒劑量一般認為20~25μg當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後,在氧氣不充足的條件下,溫度20~30℃經4~5h繁殖,即產生大量的腸毒素。人若進食含有腸毒素的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即可發生食物中毒。

發病機制

(圖)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肺水腫

本病病程短暫,其胃腸道功能的變化是腸毒素對胃腸黏膜直接作用的結果,與葡萄球菌本身無關。從動物實驗表明,靜脈注射極少劑量腸毒素可致動物嘔吐、腹瀉發熱、低血壓、心率加快、肺水腫等綜合徵口服腸毒素2h後即出現急性胃腸炎症狀,4~6h達高峰。其機制有人認為腸毒素是通過迷走神經脊髓傳人至嘔吐中樞所致。但大多數認為主要是腸毒素作用於腸壁上皮細胞,並與其受體結合激活腸上皮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使胞質中的腺苷三磷酸(ATP)脫去兩個磷酸,轉化為環腺苷酸cAMP量增加,促進胞質內蛋白質磷酸化過程,引起一系列酶促反應,抑制腸上皮細胞、水的吸收,促進腸液與氯離子分泌,致消化道大量液體蓄積而引起吐、瀉症狀。由於本病很少致死重症死亡屍檢和動物實驗觀察可見胃和小腸黏膜充血、水腫,黏膜糜爛、出血、壞死,腸腔內充滿氣體和液體。部分病例尚見結腸炎症和出血;等內臟淤血中毒性病變。

臨床表現

潛伏期2~5h,極少超過6h。起病急驟,有噁心、嘔吐,中上腹部痙攣性疼痛,繼以腹瀉。嘔吐最為突出,嘔吐物可帶膽汁黏液和血絲,腹瀉呈水樣便或稀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重症可因劇烈吐瀉引起脫水、虛脫和肌肉痙攣。體溫大多正常或略高絕大多數患者經數小時或1~2h內迅速恢復。

併發症

重症可因劇烈吐瀉引起脫水、虛脫和肌肉痙攣

診斷

根據進食可疑食物,同食者有發病史結合潛伏期短,胃腸道症狀持續時間短暫,無發熱,恢復快等特徵可作出初步診斷。如從患者嘔吐物或糞便中分離出大量產毒的葡萄球菌或食物標本上證實含有大量能產生腸毒素的葡萄球菌,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本病需與霍亂副霍亂、急性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胃腸炎非細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相鑑別。

實驗室檢查

1.直接鏡檢 將可疑食物、嘔吐物、糞便作塗片、革蘭染色在顯微鏡下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及染色特性檢出葡萄球菌,一般要求超過其他菌數25%每克食物含菌應達數億,診斷即可成立。

2.細菌培養 可疑食物、嘔吐物或糞便經高鹽血瓊脂培養基或用氯化鋰鹽蛋黃培養。如未檢出葡萄球菌,並不能否定診斷因細菌在食物加熱時葡萄球菌被殺滅,但腸毒素耐高溫,未能破壞,仍能致病。

3.毒素測定 血清學試驗,套用血清學直接檢測食物浸出液、培養物或濾液等標本的腸毒素。

①反向間接血凝法:用各種型腸毒素的免疫球蛋白致敏鞣酸處理過的紅細胞後加入被檢的含腸毒素的標本經一兩小時血細胞凝集陽性,可作快速診斷。②免疫螢光法:用螢光素標記的抗毒素血清與葡萄球菌培養物或食物濾液進行混合在螢光顯微鏡下,檢查腸毒素。③放射免疫法:用125I標記的腸毒素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查腸毒素。

其它輔助檢查: 動物實驗,取可疑食物或嘔吐物接種肉湯培養基孵育後取濾液注射貓腹腔,4h發生食物中毒症狀,提示可能存在腸毒素。

治療

1.一般治療:輕型患者不需特殊治療,能自愈。重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然後用蓖麻油20ml導瀉以便除去未吸收的腸毒素及致病菌。

2.對症及支持療法:嚴重嘔吐、腹瀉者可用甲氧氯普胺10mg/次,肌內注射;亦可用氯丙嗪25mg/次,或阿托品0.5mg/次,肌內注射。同時補充水、電解質、保持水、鹽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3.抗菌藥物治療:由於本病主要由腸毒素所引起一般不需套用抗菌藥物。嚴重感染者,有高熱者可選用下列一種抗生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頭孢噻吩頭孢唑林等。4~6g/d分2次或3次加入生理鹽水200ml稀釋後靜脈滴注,亦可選用喹諾酮類。如有條件者,可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

預後及預防

預後:一般預後良好,病程多在1~3天。原有慢性基礎病者及重症患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休克、危及生命。

預防:加強飲食管理,隔離患乳腺炎的病者,有皮膚化膿灶的炊事員或從事飲食業者應暫調離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