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梅花鹿體長125至145厘米,尾長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體重70至10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雄性梅花鹿頭上具有一對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棲息環境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 。在引進地英國,梅花鹿的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闊葉林、沼澤、鹽沼和海島 。
生活習性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強,成年雄性往往是獨自生活,夏季和冬季會做短距離的遷移,有一定的領地意識,特別是繁殖季節 。發生爭端時,常以鹿角和蹄子作為主要武器 。
分布範圍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主要分布在是俄羅斯東部、日本和中國。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等地區已引進梅花鹿,但在韓國,梅花鹿已經滅絕,朝鮮和越南的種群也面臨著可能滅絕的風險 。
繁殖方式
成年梅花鹿一年繁殖一次,每年9月至10月,雄性梅花鹿會與多隻雌鹿進行交配。雌鹿孕期大約為30周,次年5月至6月繁殖,每胎有一隻小鹿,極少發生產2仔的情況。小鹿出生時體重約為4.5至7kg,生長迅速,夏末斷奶,長到10至12個月即可獨立,16至18個月達到性成熟 。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別稱 | 命名者及年代 |
1 | 梅花鹿日本亞種 |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 Honshu Sika | Heude, 1884 |
2 | 梅花鹿山西亞種 |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 Shanxi Sika Deer | Heude, 1884 |
3 | 梅花鹿東北亞種 |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 Dybowski's Deer | Swinhoe, 1864 |
4 | 梅花鹿琉球亞種 | Cervus nippon keramae | Kerama Deer | Kuroda, 1924 |
5 | 梅花鹿華東亞種 | Cervus nippon kopschi | South China Sika Deer | Swinhoe, 1873 |
6 | 梅花鹿宮島亞種 | Cervus nippon mageshimae | Mageshima Sika Deer | Kuroda & Okada, 1950 |
7 | 梅花鹿山東亞種 |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 North China Sika Deer | Milne-Edwards, 1871 |
8 | 梅花鹿滿洲里亞種 |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 Manchurian Sika Deer | Swinhoe, 1864 |
9 | 梅花鹿指名亞種 | Cervus nippon nippon | Japanese Sika Deer | Temminck, 1838 |
10 | 梅花鹿越南亞種 |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 Indochinese Sika Deer | Eydoux & Souleyet, 1841 |
11 | 梅花鹿對馬島亞種 |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 Tsushima Sika Deer | Imaizumi, 1970 |
12 | 梅花鹿四川亞種 |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 Sichuan Sika Deer | Guo, Chen & Wang, 1978 |
13 | 梅花鹿台灣亞種 |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 Taiwanese Sika Deer | Blyth, 1860 |
14 | 梅花鹿屋久島亞種 | Cervus nippon yakushimae | Yakushima Sika Deer | Kuroda & Okada, 1950 |
15 | 梅花鹿北海道亞種 |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 Hokkaido Sika | Heude, 1884 |
16 | \ | Cervus nippon soloensis | \ | Heude, 1888 |
亞種分化參考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梅花鹿在日本數量眾多,且個體數仍在不斷增加,同時,分布在俄羅斯和台灣的鹿群數量也保持穩定,使得梅花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低危。但在朝鮮和越南,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在中國,由於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分布範圍呈現分散化,被列為瀕危動物 。在東北遼寧,吉林等地已經出現人工養殖梅花鹿,養殖數達數十萬隻 。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
列入中國《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鏇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