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牛

大額牛

大額牛,58條染色體,和60條染色體的野牛,56染色體黃牛,無生殖隔離,主產於貢山縣獨龍江一帶,亦稱獨龍牛,為半野牛半家養珍貴肉用畜種。和被毛呈黑或深褐色,四肢下段為白色。體軀高大,肌肉沿肩部隆起至背中央,豐滿厚實,角向兩側平伸後略向上彎,四肢短勁,蹄小結實。成年牛約重440公斤,主要供肉食,肉質細嫩。大額牛一種(大額牛牛屬)哺乳動物,廣為印度人和緬甸人飼養,有厚而尖的角,毛黑,尾巴成束狀。

基本信息

生物特性

外形特徵

外貌與印度野牛極相近似,但額部相對較寬平,兩角間額頂高較寬,這就是"大額牛"名稱的由來。

大額牛足印 大額牛足印

大額牛體毛呈黑或深褐色,四肢下段為白色。體軀高大,肌肉沿肩部隆起至背中央,豐滿厚實,角向兩側平伸後略向上彎,四肢短勁,蹄小而結實。體型較印度野牛小,成體體重650~1000kg左右,體長2.5~3.3m,尾長0.7~1.05m,肩高1.65~2.2m 。雌雄均具粗扁並向兩側平伸的中長銳角。額部灰白色不著,多呈沙棕色。肩部略微隆起,背脊稍凸,故站立時肩部略高於胃部,體毛短稀,呈油亮褐色,唇、鼻的灰白色淺淡;無明顯的暗褐脊紋;頸下有被粗長毛覆蓋的肉垂;尾相對短粗,尖部被毛較篷松;四肢短健,肘、膝以下呈污黃白色。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地、疏林下,群居,具嗜鹽心性。

有牙齒32枚,其中有門齒8枚,上下臼齒24枚,無犬齒。上顎無門齒,只有齒墊。胃分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芻。蹄分兩半。

基因特徵

曾養志等(1979)報導了大額牛的描述和染色體研究結果。單祥年等(1980)首次對雌雄各1頭大額牛的核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大額牛(bos frontalis)染色體的數目、形態、結構均不同於黃牛(bos taurus)和野牛(bos gaurus),三者染色體數目(2n)分別為58、60和56條,在常染色體中黃牛沒有近中著絲點染色體,野牛有兩對,而大額牛有一對;三者的性染色體均為近中著絲點染色體,染色體的臂數相等,均為62條。因此認為大額牛不是野牛的家養型,也不可能是野牛和黃牛的雜交後代,而是牛屬的一個種,與Wallker獲得一致結果。雷初朝等認為黃牛的性染色體I為亞中著絲點染色體,而1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多態性,有中、亞中和近端著絲點染色體。北方黃牛多為中部和亞中著絲點染色體,南方黃牛多為近端著絲點染色體,中原黃牛三者均有。

分布範圍

大額牛分布圖 大額牛分布圖

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南亞。

中國:僅分布於西藏自治區門隅-珞瑜地區和雲南貢山怒族獨龍族自治縣的獨龍江流域以及帕鎮木古甲(怒族村)、古泉、珠明林、施底、臘吐底、上帕、知子洛、達友。

國外:印度的阿薩姆邦,東孟加拉邦,緬甸北部的克欽邦,實皆省和軟邦以及不丹王國。

保護級別

該物種野生種群已被納入保護: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China Key List —Ⅱ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價值

經濟價值

大額牛 大額牛

大額牛不僅生存能力強,適應性廣,而且具有生長速度快,肌纖維細、嫩度好的特點,一方面可以用大額牛生產牛肉,以其獨特的口味、野性等特點作為一個新賣點,大額牛可以成為怒江等山區的一大產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額牛與肉牛雜交,提高牛肉品質。

瀘水縣農業局測定結果表明:成年公牛體重579.43kg,屠宰率65.9%, 淨肉率57.8%,眼肌面積73cm² ;1.5歲公牛的體重242.94kg,屠宰率50.5%,淨肉率41.5%,眼肌面積63.2cm²,大額牛在放牧條件下具有良好的產肉性能。

大額牛的肌纖維細胞密度明顯高於家養的牛,纖維直徑小,肌肉細胞長,間隔比例低,肌肉脂肪含量低,屠宰1000公斤的一頭公牛,牛油不到2斤,,肉質非常細嫩,是上等的牛肉食品,它不僅鮮嫩,而且蛋白質含量高,膻味小。獨龍牛的牛肉非常生態,綠色,可以生吃,是純有機食品,又因為數量非常稀少,全國不到3000頭,比熊貓還稀少,所以,更是稀有和珍貴,牛肉價格也自然不菲,在當地賣到200多元一斤,一頭600公斤的公牛,能賣到20萬人民幣。

科學價值

大額牛以竹子為主食,又表現出較好的生長速度,意味著大額牛瘤胃內定具有特殊的微生物,如:利用木質素的微生物,或者其瘤胃微生物的某些菌株、或者不同瘤胃微生物的特殊組成,導致利用纖維性飼料的能力較強。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降解纖維素的能力是工業生產纖維素酶的10倍以上,利用瘤胃微生物生產酶製劑或處垃圾等潛力巨大。但普通黃牛和羊對秸稈類低質粗飼料的消化率也僅為40%-50%。

希望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改造瘤胃細菌來提高肉牛對牧草的消化率(提高5%),從而提高牛肉產量(10%),但由於轉基因細菌不能在瘤胃中正常生長而未獲得成功。瘤胃微生物是反芻動物消化代謝的基礎,要提高反芻動物的生產性能,提高瘤胃微生物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對微生物發酵進行調控是關鍵。因此加強大額牛瘤胃微生物和消化代謝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套用價值。

棲息環境

大額牛棲息於熱帶、亞熱帶原始闊葉林中,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地、疏林下,常遠離有人居住的地方,具嗜鹽習性。有極強的攀登能力,公牛性猛,母牛臨產前隱蔽於叢林或草叢,離群獨居。相似於印度野牛, 但很少進人濃密大林區,主棲林緣灌叢和草坡地帶。

生活習性

大額牛主要晨昏活動,也有在夜間的。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1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是獨自棲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性情兇猛。成年的自然天敵只有孟加拉虎。嗅覺和聽覺極為靈敏,性情兇猛,遇見敵害時毫不畏懼,群居。發現有人接近,會迅速逃走。在森林中,幾乎沒有動物可以傷害它。以啃食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竹葉、竹筍等為食,也常舔食鹽鹼,具有嗜鹽習性。

生長繁殖

大額牛性成熟較晚,4歲以後才有生育能力。印度東北部大額牛第一次發情年齡為429.8~766.6天左右。發情周期為19~24.8天。根據原產地飼養戶的觀察,妊娠期為290天。國外Ciasuddin 等報導第一次妊娠年齡為553.1~892.9天,妊娠期為292.2~300天。

亞種分化


中文名 拉丁文名 分布
1. 寮國亞種 Bos gaurus laosiensis 分布於緬甸Myanmar、寮國Lao和中國China)
2. 指名亞種 Bos gaurus gaurus 分布於印度和尼泊爾
3. 雲南亞種 Bos gaurus readei
4. 大額種 Bos gaurus frontalis

種群現狀

在中國,大額牛為絕無僅有的珍稀牛種,分布於雲南南部貢山縣獨龍江地區和西藏南部(大額牛亞種)1980年僅存15頭,1986年達91頭。1990年達300頭,1995年達445頭。1980年以來在雲南省畜牧局的大力扶持下,加強了對大額牛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並下達專項保種經費予以發展,並向福貢縣珠明林、瀘水縣鳳皇山地帶縱深發展。通過二十幾年的引種飼養,使大額牛這一稀有珍貴牛種逐步有了發展。

( 圖冊來源 )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鏇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