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非洲水牛平均全長約3米,高度1.5-1.8米,體重約400-1000公斤。非洲水牛胸膛寬闊,四肢粗壯,頭大角長,雄性的角會像大盾一樣復蓋在頭頂,身體復蓋稀疏的黑毛,耳朵大而下垂。雄性個體大於雌性,角也更大更長。
生活習性
習性
非洲水牛為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才會落單。牛群中最強壯的母牛會成為族群的領袖,統領牛群,並享有吃最好草糧的權利。
非洲水牛可說是無水不歡,每天至少喝水一次,從不遠離水源。它們是夜行動物,日間會避開烈日高溫,常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
非洲水牛其實是幾種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其他是大象、黑犀牛、河馬和鱷魚),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亦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受了傷、落單或帶著小牛的母牛尤其具攻擊性,和人見人怕的獅子和豹同樣危險。
繁殖
非洲水牛雌性通常5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雄性大概7歲開始交配。每年3至5月為發情期,懷孕期330至345日,出生後幾小時便可自己走動。小牛夭折率高達80%,10 個月大斷奶,15 個月大左右便會被逐出牛群,要自行投靠其他同齡牛群。平均壽命20-25年。
水牛交配和分娩嚴格定在雨季進行。出生高峰發生在本繁殖期初的交配高峰期後。母牛將密切警惕小牛的安全,同時保持其他公牛靠近。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一頭公牛的完全發情會使得它去攻擊小牛或其他公牛。
母牛第一次交配在5歲後,懷孕期為11.5個月。頭幾個星期, 新生牛犢仍然隱藏在植被裡,而正在哺乳的母親偶爾加入的主要群體。犢牛被關押在該中心的畜群安全區。 公牛離開他們的母親時,2歲會正式加入水牛群體。平均壽命約22年左右。
雌性通常 5 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雄性大概 7 歲開始交配。懷孕期 330 至 345 日,新生小牛平均已重達 45 公斤,出生後幾小時便可自己走動。小牛夭折率高達 80%,10 個月大斷奶,15 個月大左右便會被逐出牛群,要自行投靠其他同齡牛群。
生存威脅首推是疾病,1890年代的牛瘟便幾乎把它們滅絕。其他敵人主要是獅子和鬣狗,還有河中的鱷魚。
簡介
非洲水牛集體作戰,由一頭成年雄性水牛帶頭,組成大方陣沖向入侵者,通常有數百頭甚至上千頭,它時速高達60公里,在這樣的陣勢下,人會被踏成肉泥。事實上,人類是它們的唯一的天敵。因為即使是獅子,也會給它們讓路。在非洲草原上,如果你遇到了一兩頭非洲水牛,可能你還算幸運;但是當一群水牛朝你狂奔過來時,厄運就要降臨了。
非洲水牛是非洲上最成功的食植動物。它生活在沼澤,非洲的平原以及mopane草場和森林的主要山脈。水牛可從居住在最高山脈海拔地區,喜歡棲息在被植物密集復蓋的地方,如蘆葦和灌木叢。也被發現在開放的林地和草地生活。
每年都傳出非洲水牛殺傷成倍的人的訊息。非洲水牛每年殺死的人數要比其它任何動物殺死的都多。
除了人類以外,非洲水牛很少有能力保衛自己免受傷害。獅子會定期吃水牛,但它通常需要多個獅子推翻一個成年水牛,只有成年雄性獅子才可以獨自獵殺水牛。除了獅子外, 尼羅河鱷魚也會攻擊年老和年輕的水牛。另外,豹鬣狗也是一種威脅,不只有新生犢牛受獵,發現已記錄鬣狗殺死公牛的紀錄正在全面增長之際。
分布範圍
非洲水牛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
亞種分類
森林水牛
西非熱帶稀樹草原水牛
中非熱帶稀樹草原水牛
南部熱帶稀樹草原水牛
近親
非洲紅水牛是非
洲水牛的近親。跟亞洲水牛的親緣卻甚遠。與亞洲水牛不同的是,它非常難以被馴化,習性兇猛而暴躁,因此對人類具有高度危險性。
馴服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人類對動物進行馴服,使它們為人類服務,但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被成功馴服,比如非洲水牛等,日前,科學家發現了動物"馴服"基因 ,未來可通過基因改變,馴服非洲水牛等動物。
這可能是動物育種中的一個新的突破。來自德國、俄羅斯和 瑞典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一套負責動物"馴服"的遺傳基因。關 於這一發現的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的《遺傳學》雜誌上。動物" 馴服"基因的發現可幫助家畜育種家、農民、動物學家和任何飼 養動物的人更好地飼養動物,更充分地了解動物所需,改善動物 與人類的互動關係,也可能得到更精確的育種戰略,旨在通過改 變特定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以飼養馴服型的動物。 報告合著者之一、德國普朗克學院人類學家弗蘭克?艾伯特( Frank Albert)說:"我希望我們的研究將最終能夠詳細地了解 關於動物"馴服"的遺傳學和生物學知識。那樣我們就可以馴化 幾個在人類歷史上沒有成功馴化的物種,如野生非洲水牛。 "
關於這項研究的歷史可追溯到1972年,前蘇聯(現俄羅斯) 新西伯利亞的一組研究人員當時在城市近郊抓了一大群野生老鼠 ,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把老鼠分為兩組,第一組包括一些"友 好"的、不會咄咄逼人的老鼠;第二組包括一些會尖叫、攻擊研 究人員的老鼠。之後,這些老鼠發育繁殖,經過一段時間後, 這兩組老鼠的行為完全不同。"溫和"組的老鼠生育的老鼠也很 溫和,能容忍被觸摸、被提起來,從不會攻擊人。侵略型老鼠的 後代也會尖叫、逃跑、攻擊並咬傷人。由於研究的需要,科學家 們把馴服型的老鼠和侵略型的老鼠這兩組老鼠進行了交配,生下 的子女要么更加馴服,要么更加富於侵略性,從中確定出了老鼠的馴服基因。
"千百年來,人類馴服了無數的家畜,"《遺傳學》雜誌的 主編馬克-約翰斯頓說,"在此期間,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賦予馴化以神話色彩,事實上遺傳學在馴化動物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這一研究為馴化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通過基 因改變,可以馴服非洲水牛等以前不能馴服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