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集》是我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詞總集,由後蜀人趙崇祚編輯。《花間集》是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集。《花間集》共10卷,收錄了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後晉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間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敻、孫光憲、魏承斑、鹿虔、閻選、尹鶚、毛熙震、李洵等十八位詞人的五百首詞作,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取向、審美情趣、體貌風格和藝術成就,真實地體現了早期詞由民間狀態向文人創作轉換、發展過程的全貌。花間詞規範了“詞”的文學體裁和美學特徵,最終確立了“詞”的文學地位,並對宋元明清詞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基本信息

簡介

《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集》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由後蜀趙崇祚編輯。成書於後蜀廣政三年(940年)四月。詞集前附有敘,為當時後蜀武德軍節度判官歐陽炯所寫。

《花間集》共10卷,收錄了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後晉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間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敻孫光憲魏承斑鹿虔閻選尹鶚毛熙震李洵等十八位詞人的五百首詞作,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取向、審美情趣、體貌風格和藝術成就,真實地體現了早期詞由民間狀態向文人創作轉換、發展過程的全貌。花間詞規範了“詞”的文學體裁和美學特徵,最終確立了“詞”的文學地位,並對宋元明清詞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命名

《花間集》 《花間集》

敘稱:「今衛尉少卿字弘基……因集近來詩客曲子詞五百首,分為十卷,以炯粗預知音,辱請命題……乃命之為《花間集》……」

《花間集》得名於集中作品內容多寫上層貴婦美人日常生活和裝飾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寫女人之媚的詞集故稱“花間”。這些詞作都是文人貴族為歌台舞榭享樂生活需要而寫。綺筵公子、繡幌佳人眉眼傳情,當筵唱歌,辭藻極盡軟媚香艷之能事。

《花間集》內容上雖不無缺點,然而在詞史上卻是一塊里程碑,標誌著詞體已正式登上文壇,要分香於詩國了。花間派是中國第一個詞派。

作者介紹

《四庫總目》云:「《花間集》十卷,後蜀趙崇祚編。崇祚字弘基,事孟昶為衛尉少卿,而不詳其里貫,《十國春秋》亦無傳。案蜀有趙崇韜,為中書令廷隱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任官,或在蜀生活),詞風近似,故史稱“花間詞派”,作者亦被稱為“花間詞人”。

創作背景

五代十國時,前蜀王氏、後蜀孟氏割據蜀中,60年間,沉湎於歌舞伎樂,曲子詞也因之盛行。《花間集》即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詞選本。詞作者18人,其中溫庭筠、皇甫松為晚唐曲子詞作家,列於卷首,表示西蜀詞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漢宰相,以制曲著名,當時稱為“曲子相公”,其詞和溫庭筠風格相近。張泌或疑為南唐詞人,此外,從韋莊到李珣14人,都是蜀中文人,為王氏或孟氏的文學侍從之臣。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間集》中的兩種風格。其他詞人的詞作,則多蹈溫、韋餘風。它們的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扆的《臨江仙》抒寫“暗傷亡國”之情,歐陽炯的《南鄉子》歌詠南方風土人情,較有現實意義。宋人論及《花間集》,都讚揚其文字富艷精工,幾乎沒有人稱許其思想內容。到了清代,常州詞派的創始人張惠言卻以“比興”、“諷諭”的觀點釋溫庭筠、韋莊詞,認為它們表現了“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詞選序》),恐未免流於穿鑿附會。

花間集 花間集

古今刊本

《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集》古本,今傳者有南宋三刻:

其一為紹興十八年(1148)晁謙之校刻本。明陸元大本即依此本翻刻,清末吳昌綬雙照樓刻本、邵武徐氏刻本則均據陸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據北京圖書館所藏晁刻本原本影印。

其二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此本無刊刻者序跋題識,因每頁皆用淳熙十一、十二年鄂州公文紙背印刷,故定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舊藏聊城楊氏海源閣。清光緒十九年(1893),王鵬運《四印齋叢書》本即據海源閣藏本影寫翻刻。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也依此本排印。

其三為開禧刻本。有開禧元年陸游二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曾引及陸游跋語,可知其著錄者即此本。明初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集》本似也據此本,但已合10卷為2卷。明末汲古閣《詞苑英華》本也用此本。至於宋刻原本,未見近代藏書家著錄,不知其存佚。此外,明清刻本尚多,如閔刻套印的湯顯祖評點本,《四部叢刊》影印的玄覽齋巾箱本,皆非善本。另有李心若《花間集評註》,1936年開明書店版;華連圃《花間集注》,1938年商務印書館增訂四版;李一氓《花間集校》,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作品特點

《花間集》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共同點:

第一,體裁上都以起源於民間的“小調”為抒寫形式;

第二,內容多描寫男女相戀,悲歡離恨,離愁別緒;

第三,創作風格偏於陰柔之美,有文小、質輕、徑狹、境隱等特徵。

題材與內容

《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詞”題材狹窄,內容貧乏,主要寫男女戀情,但其內容也是多方面的。

有寫江南風物、勞動生活的,如歐陽炯《南鄉子》:“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有寫邊塞、征戰內容的,如毛文錫的《甘州遍》:“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

還有一些詠物寫景的,如孫光憲《風流子》:“茅舍槿籬溪曲,雞犬自南自北。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綠。聽織,聲促,軋軋鳴聲穿屋。”此詞可謂花間詞清淡一派的典範之作。

也有一些詠史懷古,抒滄桑之感、寄亡國之痛的詞,以古諷今,感慨深沉,寓意雋永,發人深省。

後世影響

《花間集》其內容多為風花雪月的男女戀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發感情,這樣類型的詞作約占三分之二,風格傾向於香軟綺靡,後人往往病其“兒女之情多,風雲之氣少”。然而,作為文人曲子詞的總集與範本,《花間集》被宋代大多數填詞家奉為正宗與圭臬,以自己的作品能上逮“花間”為極則。

但以後世多數評論者的眼光看來,《花間集》格調不高,題材狹窄,感慨不深,且對後世詞的創作有著深遠卻不利的影響。 

鑑賞與品評

《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集》的主題基調是描寫男女之間的戀情,此類作品占絕大多數,呈現出婉約綿纏、嫵麗香艷的主要風格特徵。由於作者處於社會動亂的晚唐五代,加之夾有幾首關於男女性愛生活的鄙俗描寫,該書受到一些批評。如南宋詩人陸游在為此書作跋時寫到:“《花間集》,皆唐五代時人作。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仍流宕至,可嘆也哉!或者,出於無聊故耶!”

其實,《花間集》介於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唐詩宋詞兩大峰巔期的中間,對宋詞的繁榮及以後詞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文學藝術上的價值、作用、貢獻和地位是不可忽視和否認的。就內容來講,除了戀情外,還有史事古蹟、風物人情、邊塞舊事、山水花鳥等。

偏愛歷史使然,書中二十多首詠史懷古的作品,反覆吟讀,印象深刻。我認為作者們並非完全失語於社會現實、沉醉於男女情愛。正因處於興廢爭戰不斷、王朝更迭頻繁、暴君獨夫橫行、人民深受苦難的亂世,作者們以古觀今、弔古嘆今、借古諷今,抒發的歷史感慨才深刻、悲婉、蒼涼、沉摯、細蓄!讀這些詞,所受的裨益不僅僅在文學方面。

解讀中國歷史,不管喜歡與否,你得解讀那些君主帝王。而在他們中,隋煬帝算得上是個昏殘荒淫的“頂級”人物。《花間集》的幾位作者都諷詠隋煬帝荒淫無度,害民亡國。荊南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大夫孫光憲的《河傳》其一,描寫形象,諷意深刻。“太平天子,等閒遊戲,疏河千里。柳如絲,隈倚淥波春水,長淮風不起。如花殿腳三千女,爭雲雨,何處留人住?錦帆風,煙際紅,燒空,魂迷大業中。”除隋煬帝外,《花間集》的作者還諷詠了南朝齊帝蕭寶卷、春秋吳王夫差、陳後主、唐玄宗等君主帝王的昏殘荒淫。

《花間集》詠史懷古詞中,有些是詠寫故事傳說。其中,又以吳越西施題材為多。作者描吳越美景,寫西施美貌,從而抒發歷史興替、物是人非之嘆。這些詞作中,晚唐侍郎薛紹蘊《浣溪沙》其七尤為出色。“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他詠的是美女西施捲入帝王爭霸的歷史故事,嘆的是晚唐動亂衰敗的末世現實。

《花間集》 《花間集》

《花間集》還通過憑弔歷史故跡遺址來抒發世事滄桑的感慨之情。作者筆觸之下,有六朝都城、帝王行宮、長江三峽、孤廟古寺,還有秦淮河畔、西北邊塞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詞人憑弔歷史故跡遺址,不僅僅發思古之幽情,更是抒發出人民國亡家破的哀痛,不滿昏殘腐敗的統治,企盼社會安定統一。後蜀檢校太尉、太保鹿虔扆的《臨江仙》其一就是代表作:“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看來,就是在惡劣社會環境迫沖之下,也不是所有文人的良知都喪盡了。

中國古典名著

悠悠的歷史沉澱了多少芬芳,蘊涵了多少過去的歲月,多少過去的文人雅士.他們留下的不僅是一段段的佳話與傳奇,還有那耐人尋味的古典之作,網羅了部分中國古典之名著,讓其再現輝煌.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