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

花鳥畫

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種,以花、鳥、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對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形態逼真。

基本信息

引證

花鳥畫 花鳥畫

1. 花與鳥的合稱。 唐 杜審言 《渡湘江》詩:“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明 袁宏道 《狂言·讀卓吾詩》:“三春花鳥猶堪賞,千古文章只自知。”
2. 國畫中花鳥畫的簡稱。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畫辨》:“ 崔白 多用古格,作花鳥必先作圈線,勁利如鐵絲,填以眾采,逼真。”
3.元 湯垕 《畫鑒·唐畫》:“ 唐 人花鳥, 邊鸞 最為馳譽。大抵精於設色,濃艷如生。”
4.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 倪仁吉 山水, 周禧 人物, 李因 、 胡浄鬘 草蟲花鳥,皆入妙品。”

定義

指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禽獸”等動植物形象為 
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

分類

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云:“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里焉。”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

歷史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銅器上,“花鳥”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最早的“花鳥”或許與早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一定關係。

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鳧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現在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表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到了唐代,花鳥畫業已獨立成科,著錄中計有花鳥畫家八十多人。如薛稷曹霸韓乾韋偃李泓盧弁張旻齊旻李逖昆蟲張立等等,已能注意到動物的體態結構,形式技法上也比較完善。

花鳥畫 五代·黃筌《寫生珍禽圖》

五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確立了花鳥畫發展史上的兩種不同風格類型,“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黃筌的富貴不僅表現對象的珍奇,在畫法上工細,設色濃麗,顯出富貴之氣,徐熙則開創“沒骨”畫法,落墨為格,雜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氣迥出。黃筌之子黃居寀、居寶,徐熙之孫徐崇嗣、崇矩都是當時花鳥畫的重要畫家。

宋代《宣和畫譜》所載北宋宮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鳥畫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畫花卉品種達二萬餘種。北宋的花鳥主要還是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黃筌之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濃艷,墨線不顯。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峰。在題材上,宋代出現了水墨,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以形似,獨得於象外。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崇高、貞潔、虛心、向上、堅強寄於“四君子”上,這種文人畫思想的加入,為花鳥畫注入新的內容。以文同、蘇軾為代表的這一派,已有別於流行時尚的清新風格,獲取朝野稱賞,並加速了他們的畫風成為新的時尚。

元代花鳥畫受宋代文同蘇軾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專門畫水墨梅竹的畫家,他們以柯九思仉瓚吳鎮王冕為代表,表現了文人的“士氣”。

四家除了山水外,亦擅長花鳥並卓有成就。而徐渭的淋漓暢快、陳道復的雋雅灑脫,代表了文人畫的兩種風格。

花鳥畫 清 朱耷《花鳥冊》

清代石濤惲壽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揚州八怪等都在花鳥畫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八大山人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表現內心的憂傷與家國之痛,其筆墨與造型均獨樹一幟。而惲壽平的沒骨花卉則在黃徐體異中得以綜合與發展,為花鳥畫新辟蹊徑。此後,“四任”尤其是任頤,又加以弘揚發展,使得花鳥畫在清末出現了一次小的高潮。

在現代畫壇,花鳥畫整體上已不太引人注目,但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的出現,亦獨成高峰。吳昌碩以金石入畫,創造了前無古人的風格類型,齊白石則畫了許多前人從未畫過的題材,如蝦、老鼠、蚊子、蒼蠅等等,其造詣令後人卻步。而徐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雁盪山花,李苦禪的鷹,李可染的牛,陳之佛的工筆重彩花卉,均已造型與筆墨的獨特占據了各自應有的地位。

 

簡介

花鳥畫是以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

花鳥畫 工筆花鳥畫

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沒骨花鳥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

花鳥畫 寫意花鳥畫

文章《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里”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

在美術作品中,中國花鳥畫自成一體,具有十分獨特的繪畫風格,畫家通過對大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借用五彩般蘭的畫筆,精心地描繪出美麗的花草禽獸。無論出於誰的畫筆,都再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的輝煌成就。自然界中最可愛的東西莫過於花鳥動物,畫家經過豐富的藝術構思,把神態各異的飛禽走獸自然花卉揮灑於筆墨之下,塑造出美妙新奇的圖景,為欣賞者帶來無限的藝術視覺享受。色彩明麗喻情於景的中國花鳥畫十分地重視寫生,畫家運用手中的畫筆客觀真實地描繪具體事物風采各異的神態。創造境界空靈質感生動美好的中國花鳥畫是每一位藝術家追求的理想,現代花鳥畫注重筆墨色彩的協調,藝術風格處處體現作畫人的精神理念,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古代花鳥畫歷史足跡很長,追溯於原始社會時期的彩陶藝術特別形象地描繪了魚、鳥等動物。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花鳥畫漸漸興盛,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禮,中國花鳥繪畫藝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發展。將創作精美的花鳥畫做為專職的畫家曾經成為一種風尚,即使是隱居山林的文人,都借景作詩將對祖國壯美河山的愛寄情于山水田園。許多文人墨客喜歡寄情作畫,將美好的想像傾灑於淡彩濃墨之中。中國古代花鳥畫藝術代表中華文化的燦爛篇章,繼承和發展花鳥畫藝術是每一位藝術愛好者的責任。

風格傳統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

花鳥畫 花鳥畫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為此,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式性與不可更易性。

藝術特色

鳥語花香作為大自然中美的對象,早在三代上古,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繪事之妙,亦相繼寓興於此,與詩人相為表里。據文獻記載,六朝時的顧景秀劉胤祖皆精於蟬雀,筆跡謹細,賦彩新麗,形象微妙,是花鳥畫之蓓蕾初萌,至薛稷的畫稿,馮紹正的畫雞,姜皎的畫,均有名於時,大略以工筆設色的畫法寫生逼真,中唐以後,花鳥畫正式獨立成科,可以作為標誌的便是邊鸞於錫梁廣等一大批花鳥畫家的湧現。其中的邊鸞的成就最高,他長於寫生,畫法工筆重彩,筆跡輕利,賦彩鮮明,形象生動逼真,中國花鳥畫的傳以及工草沒色的技法,到邊鸞已經達到相當水平了。進入五代,以“黃徐異體”為旗幟,花鳥畫一科臻於圓轉成熟。當時西蜀的畫壇,由刀光胤,滕昌礻右帶去了唐代的傳統技法,到了黃筌父子手裡獲得了進一步發揚光大,作風艷麗豐滿,諺稱黃家富貴,南唐的畫壇,則以徐熙為代表,以落墨為格等江湖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意境清淡雋秀,諺稱“徐熙野逸”,後世花鳥畫的發展,沒有超出這兩大基本的傳統技法之外的。

花鳥畫 花鳥畫

黃氏父子有“寫生珍禽圖”,“山鷓棘圖”,存世,其作風,技法,大體而言先用細淡的墨線勾出物象的輪廓,然後再根據對象的不同質感在相應的輪廓內渲染色彩,所以達到高度的真實性和生動性。然而,徐熙及南唐諸家的真跡卻無有流傳,對於“徐熙野逸”的作風和技法無從考證。北宋初年,由於二黃壟斷了宮廷畫院的權力,對徐熙的畫派竭力加以排斥,“黃家富貴”的畫體,遂得以成為畫院中評定優劣去取的標準。因此,約有一百年的時間,院牆內外的不少畫家都以黃體為格,亦步亦趨,陳陳相因,以求得畫院中的一席立足之地,甚至連徐熙的兒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放棄了家傳的落墨法,另創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法。

當然,這期間也有不為黃體所囿的畫家,如趙昌專攻寫,用沒管法,雖仍屬工筆沒色的畫體,但相比於黃家的富貴濃麗,則有輕清淡遠的韻致,當時人評其設色之妙,曠代無雙。又如易元吉,入萬守山百里以窺獐猿動靜游息之態、天性野逸之姿,作風稍粗放而摒去俗艷,論考推為徐熙後一人而己。在文人士大夫之間,對徐熙畫派流連讚嘆者大有人在,並從北宋中期開始,一股水墨寫意而以枯木、竹石、梅蘭為題材的文人畫湧起,後來又加上菊花合稱“四君子”,成為花鳥畫科中一個特殊的門類,歷千百年而不衰。

與此同時,宮廷畫院的花鳥創作亦開始擺脫黃體的一家眷屬。來自民間的崔白,崔愨兄弟,作為花鳥多在於水邊沙外之趣,畫風清淡疏通,放手鋪張,勢欲飛動,雖屬工筆設色範疇,但明顯已向粗放,清淡的格調傾斜,追求“孤標高致”,“野趣”,迎來了畫院花鳥創作的全面繁榮。皇帝宋徽宗趙佶,對畫院的建設不遺餘力,對花鳥畫的提倡尤其著意。概括其對繪畫藝術的要求,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注重寫生追求客觀的真實性,二是通過命題考試追求的含蓄性。在其影響下當時畫院的花鳥畫創作呈現出形象逼真、意境生動的特色。比之二黃,有了長足的進步。

花鳥畫 花鳥畫

其畫風有兩種,一種用濃郁的重彩畫成,源於黃體,另一種用清淡的水墨畫成,源於徐熙。其作風又有兩種:一種工筆細勾淡染,與院體無異,只是變色為墨而另一種粗筆,連勾帶染,點垛兼施,但依然恪守形象的真實性。南宋宮廷畫院的花鳥,在藝木思想上乃畫風形態上,無不受趙佶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中不少著名的畫家如李安忠李迪等,本來就是宣和畫院的畫師。此外如林椿吳炳等均為一時高手從具體畫法而論,南宋畫院雖與宣和畫院一脈相承,但宣和畫院多為大幅畫創作,至南宋初期的李迪猶然,而南宋畫院多為斗方,團扇形制的小幅面創作。因此,就風意境而論,前者有輝煌壯麗之觀,後者清新腕約之致。除工筆設色的一路之外,當時的禪林之中亦以花鳥畫畫壇化為頓悟的機緣,畫法用水墨大寫意,極其恣肆奔放,完全脫略形似以神韻為尚,其意境又在徐熙落墨法之外。先在畫院後又入禪林的梁楷所作多取遠景,牧溪則多寫近景;梁楷擅於用筆而性格較為剛斫,牧溪擅於用墨而性格稍趨柔和,這一路畫風后來東傳日本,對日本畫壇影響至為深遠。文人士大夫中,除枯木,竹石,梅蘭外,如楊無咎趙孟堅等,還兼能畫水墨水嫌體,雜卉畫法用工筆雙勾,而有別於其梅,蘭,竹的點垛,但氣韻的清高幽雋則是無有二致的。元代花鳥,由於趙孟的竭力反對“近世”,認為“用筆纖細,賦色濃郁”的畫體,“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所以工筆設色的作風,如水流花謝,春事都休。僅錢選所作,精工而不失土氣於趙昌,林椿之後別開生面,任仁發的畫整,便明顯板了一些,遠不及宋人的精采生動。與此同時,梁楷,牧溪水墨粗放的一路,同樣不合元人鑑賞的心目,被認為粗惡無古法,誠非能雅玩。他們所推崇的是趙孟堅工整清淡的墨花一路,同時受水墨四君子畫的影響,開創出墨花雅玩禽的風氣,既對院體花鳥作了大跨度的改造,又擴大了文人畫在花鳥畫領域的表現題材,為明代以後文人花鳥的興起,起到了先聲的鋪墊作用。

元代墨花墨禽畫家中,陳琳王淵為職業畫工,他們的畫法純出院體,嚴謹而又寫實,穩健的骨體和華美的鋪陳,反映出功力的精湛,但以墨易色的渲染,所引起的情調和意境,卻是淡雅而寧靜的,另一位張中則為文人畫家,其畫風一變院體的刻劃嚴謹,而以松秀,率意的筆致點染揮灑,兼工帶寫,更洋溢著生動瀟灑的野逸之趣,

花鳥畫 花鳥畫

此外,還有邊魯,盛昌年等,畫法不出兩者之外。進入明代以後,宮廷院體花鳥一度復興,並由工筆粗筆轉化,如邊文進全學“黃家富貴”,雙勾填色,稍嫌板刻艷俗,林良長於水墨,雖用草粗勁,氣豪放而不失法度的森嚴,與文人有別,呂犯則有重彩的,也有水墨清淡的,凡重彩者,比之邊景昭較活潑,淡淡者比林良又較文靜,所以在宮中影響最大,學者甚眾。另有金門侍御孫隆,常與宣宗朱瞻基一起探討畫藝,兩人的作風有所相似,而以孫隆的成就為高。他的畫法不用筆線勾勒,而用顏色直接點染出來,充分利用不同色階的自然滲化和銜接,來表現對象水淋淋的質感,具有現代水彩畫的效果;其形象的刻劃,不求細節的真,往往以虛為實,筆簡意足,與院體迥異。後來文人花鳥畫的發展無疑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變色為墨的改造而成。明代中葉,文人花鳥汲取張中,林良,孫隆諸家之長,墨花齊放,逸興紛飛。如沈周無論勾花點葉刷羽,松秀處近張中,森嚴處近林良,爛熳處近孫隆,唐演清剛的筆墨則以近於林良者為多,但清麗的詩情卻是他的獨擅,非林良所能夢見。至陳淳後出,更以水墨大寫畫法開宗之派,與後來的徐渭並稱“白陽青藤”。他善於運用草書飛白的筆勢,水暈墨章的墨彩來表現花卉離披紛雜,疏斜歷落的情致和態勢,其氣格是奔放的,品格是秀麗的。再後的周之冕以勾花點葉著稱於畫史。徐渭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位怪傑,他的水墨大寫意花鳥雖與陳淳並稱,但二人的畫格迥然有別。陳淳畫生動而不失文靜蘊藉,屬於傳統文人當中和美的範疇,徐謂的筆墨則恣肆汪洋,噴放著一股磅礴飛動的激情和力量,藉以發泄其滿腔的怨憤,正所謂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傳統文人畫的蘊籍,文雅,寧靜,文質彬彬,同他是無緣的。因此,其創造性雖大,但從藝術性的角度,尚有待進一步的提煉升華。徐渭之外,陳洪綬的工筆沒色畫體在花鳥畫苑史上也作出了邁絕前人的創造性貢獻。其特點是通過誇張變形的形象,使之涵有圖案化的裝飾趣味,從而使筆墨線描和色彩暈染也從以往的造型功能中解散出來,取得了一種相獨立的審美價值,高古寧謐的意境,為雅俗所共賞。他也有水墨的畫體,其畫品的高古與設色之作是完全一致的。八大山以淚和墨,所常常描繪的題材有菏花魚鳥,蘆雁汀鳧芭蕉松石等等,浩闊清空的境界,怪誕誇張的形象,奇特冷峻的表情,是被扭曲的心靈的其實寫照,大片的空白處理,計白當墨,虛實相生,足以使無畫處皆成妙境。他的筆墨,主要是從林良,徐渭中脫胎而來,但是林,徐的奔放,狂肆躁動,卻被凝凍在點滴如凍的蒼涼、悲愴和含蓄之中,顯得特別的圓渾,蘊籍。

筆墨習性的這一改變,標誌著水墨寫意的花鳥畫派真正進入了文人畫的審美範疇,八大山人和石濤代表著這一畫派的最高成就。石濤花卉畫法雖也屬大寫意,但所抒發的情調卻無亡國後的悲涼索寞,豐腴俊爽的筆墨,清新奔放的才華,天真爛漫的氛圍,洋溢著對生活的嚮往和憧憬,與八大的幻心境,形成顯成的對照。另一位遺民畫家壽平,則以工細清麗的筆調,開創了宋元明以來所不曾有的寫生風格,是陳洪之後又一濃於文人書卷氣息的工筆設色畫派,沒骨漬染逸氣橫溢,脫盡院體的富貴萎靡之習。

花鳥畫 齊白石老先生

其特點有三:一是以極端的形似逼真乃稱為花傳神;二是色彩的渲染淡雅纖麗,精妙絕倫,三是筆法的運用嫵媚剛勁,婀娜遒逸,評者譬為“天側化人”,一時學者甚眾,並傳入宮廷畫院,如蔣廷錫,鄒一桂等均傳其衣缽,世稱“寫生正派”。乾隆之際,宮廷花鳥除寫生正派的板刻艷俗之外,另有以郎世寧為代表的“中西合壁”,畫體系用西畫的觀念、方法,以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來作畫,形象刻劃幾同照像攝影,但神采全無,所以“雖不亦匠,不入畫品”。倒是宮外的揚州畫壇,花鳥畫創作盛極一時,明顯壓倒了山水、人物的勢頭。晚清花鳥畫壇,海派的趙之謙、四任、虛谷、吳昌碩均稱巨擘,其共同的特點是講究金石書法的。用筆揮灑濃麗清新的色彩,描寫喜慶吉祥的題材,作為中國畫商品化的最佳形式,提供了傳統繪畫向近現代轉軌的成功契機。其中而又灝瀚,開啟了近現代花鳥畫的先河。

歷代名家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花鳥畫 花鳥畫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韓幹,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為“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幹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幹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範,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花鳥畫 花鳥畫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黃筌次子。原在西蜀畫院供職,後隨舊主入宋。黃筌去世後,黃居寀成為領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畫法也成為畫院的標準,在宋代宮廷中占了90餘年的主導地位。其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以細線勾出輪廓,然後敷重彩,層層暈染,感覺極為細膩,有富貴華麗之趣。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師事滕昌祐,有“出藍”之譽。喜畫折枝花卉,擅長著色。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專家多以為不真。畫院待詔林椿以花鳥翎毛著稱於時,畫法師趙昌,今有《果熟禽來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與記載中趙昌畫法相似。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據說曾深入山中居住,觀察獸類活動,所畫動物極其生動傳神。英宗時應召入畫院在西廡殿作《百猿圖》,未竟而卒。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畫於崇山峻岭間嬉戲的群猿。台北故宮博物院所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人,宋神宗時畫院畫家。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其花鳥畫重寫生,並且不打草稿。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雙喜圖》軸,描繪西風襲過的深秋野外,一對綬帶鳥飛來,對野兔嘰叫。禽兔刻畫細膩,樹石草坡則用筆老健。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畫數隻麻雀於枯枝間棲憩的情景。其弟崔愨,字子中,也是畫院畫家,兄弟齊名,且畫風相近,都是改變宋初以來“黃氏體制”的中堅人物。

花鳥畫 花鳥畫

文同(1018-1079),字與可,世稱石室先生,又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歷任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詩文詞翰,亦長飛白書,在繪畫上以墨竹聞名,稱“湖州竹派”,成語“胸有成竹”即出於他的說法。與表弟蘇軾詩詞往來唱和,確立了四君子題材。其畫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傳世作品極少,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圖》為其真跡,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生平事跡不詳,據傳一生不仕,擅詞翰,工書法,尤長畫梅。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四枝梅花分別描繪從未開、欲放、盛開、殘敗等開放全過程。畫法全用水墨,枝幹皴擦用飛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寫。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其傳人有其外甥湯正仲及徐禹功、趙孟堅等。

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南渡後寓居嘉興海鹽。其雖為宗室,但家境清寒,進士及第後任過一些小官,後提拔為提轄左藏庫,出守嚴州。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其中,《水仙圖》卷系白描手法勾畫花葉,微染濃淡墨色,分出陰陽向背,實為獨創之畫法。

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雖無款,但有其好友黃庭堅的箋題和跋為證。該畫描繪西域進獻給北宋的五匹駿馬,分別有奚官牽引,人馬造型準確生動,線條洗鍊概括,神情各異。《臨韋偃牧放圖》是李公麟奉皇命而臨摹的,畫中已摻雜了他自己的畫法。前圖二戰前曾存日本私人處,後稱已毀於戰火。後圖藏於故宮博物院,千馬百人,巍為壯觀。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畫描寫江南水鄉兒童們放牧情形,兒童們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風箏,遠處還有農民荷鋤而行,充滿著田園之樂。

花鳥畫 花鳥畫

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進士,工詩、書、畫,以繪畫成就最為突出,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鞍馬等均深有造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畫家。

虛谷(1823-1896),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家”。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本新安(今安徽歙縣),家於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意有感觸,後出家為僧。工山水、花卉、動物、禽鳥,尤長於畫松鼠及金魚。亦擅寫真,工隸書。作畫有蒼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動,落筆冷消,別具風格。其性情孤僻,非相處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紙。

虛谷曾任清軍參將,後有感觸而披緇入空門。是繼漸江以後,新安畫壇出現的又一怪傑和書畫大家。其人一生穿過儒服、戎裝、官服、袈裟,最後靜靜睡在滬上關帝廟的畫案上,乘黃鶴西歸。

虛谷常往來於上海、蘇州、揚州一帶,以賣畫為生,自謂“閒來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其與任伯年、高邕之、胡公壽、吳昌碩、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書畫為全才,早年學界畫,工人物寫照。擅花果、禽魚、山水、金魚、松鼠尤為著名,書法亦精妙。繼承新安派漸江、程邃畫風並上溯宋元,又受華新羅等揚州畫家影響,作畫筆墨老辣而奇拙。運用乾筆偏鋒,敷色以淡彩為主,偶用強烈對比色,風格冷峭新奇,雋雅鮮活,無一帶滯相,匠心獨運,開具一格,海派大師吳昌碩贊其為“一拳打破去來今”。

虛谷是清代畫壇獨樹一幟的畫家。其對山水花卉、蔬果禽蟲廣有涉獵,尤擅長紫藤金魚。筆下紫藤,新葉茂盛,繁花盛開,渲染出濃郁的春天意象。紫藤的枝蔓和葉子,多為幾何圖形,是“側鋒”用筆的結果。虛谷的紫藤金魚圖,均以“紫綬金章”為題。所謂“紫綬金章”本是頌揚達官貴人功成名遂、升官發財的吉祥話,而在此處,虛谷以一“紫”一“金”的色調與情韻,表現自然與生命主體的勃勃氣息,顯然已經遠遠別於其追求功名利祿的原始含義。不只如此,虛谷畫金魚,在運筆用墨方面又獨闢蹊徑,頗為個性化地是以方寫圓、以拙取巧、以逆取勢,可謂是艷色、枯筆與變形的交融。

虛谷的畫富有趣味,善於巧妙的誇張,變形是其一大創造。在對本質的把握基礎上能加以大膽的主觀誇張,以達到更傳神的高超藝術境界,對造型能大膽取捨,線條凝重簡練,見直方組合,做到神似而非形似。其作畫行筆用線寧方勿圓,頓中見力,見稜見角,下筆肯定,充溢著強烈的個性。敷色淡雅,重視色調的統一與淳樸。其善於在色紙古金箋上使用白粉,使其白色荷花、仙鶴毛片和白粉含石綠的折枝蘭花等,顯得栩栩如生。虛谷在界畫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其代表作如《瑞蓮放參圖》、《重建光福寺全景圖》等,是界畫、傳統畫融合的神品。這些與受益徽州家鄉的古代藝術遺產不無關係。顧鶴逸稱其作畫“清而不枯,密而不亂”。

古代花鳥卷畫家——虛谷

虛谷的人物造型奇特,章法與眾不同。善於調理把握章法的中、偏、正欹、平奇、虛實、輕重、藏露與布白。使畫面空靈,有強烈的空間感。這在長條畫幅上表現尤為明顯,橫斜排列巧妙,氣勢浩大,敢於突破常規。平中求奇,從而達到靜中有動,虛實相生,生意盎然。

其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松鶴圖》、《菊圖》、《葫蘆圖》、《蕙蘭靈芝圖》、《枇杷圖》等。

當代名家

李榮海

李榮海《映日荷花》 李榮海《映日荷花》

李榮海,男,1950年9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山東省曹縣人。 號藝海齋主。他不僅是位書畫家,更是一位文藝工作組織者和領導者,先後成功地組織數次全國大型書畫活動, 曾任菏澤市人民政府秘書,菏澤市文化局副局長,曹州書畫院院長,菏澤市文聯主席,中國文聯藝術開發部常務副主任,曹州書畫院,曹州碑廊創始人。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展覽,部分作品在日本、新加坡、波蘭、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多次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巨幅草書千字文被中南海收藏。 傳略和作品被編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南海珍藏書法集》《中華人物大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世界名人錄》《東方之子》等辭書。 出版有《李榮海書法作品集》《李榮海書法楹聯集》等。

江宏偉   

江宏偉《牡丹》 江宏偉《牡丹》

江宏偉,1957年生,江蘇無錫人。歷任南京藝術學院講師。現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4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77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留校任教。從該院教授李長白、劉菊清學習工筆花鳥畫 。江宏偉是當代花鳥畫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藝術可以稱為現代中國畫精雅風格的典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年輕的畫家即以深幽的意境、內美的素質、典雅的風格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在中國畫界綻露頭腳,博得讚譽。20年來有一種“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在畫室里勞作著,對於人們很在乎權威報刊、電視傳媒的評介宣傳以及就此可致的界內外的地位頭銜,他都以一種平常心對待之。十餘年來他已有幾本精美的畫集出版,寫了一些自己作畫心得的文章,他的文章和他的畫一樣絕無躁動之氣,不去指點別人的是非,只寫下自己面對友人的和自己與大自然對視的心語。這是認識了20年親眼看到的江宏偉,並在不知不覺間發現他已從一個高度到達了另一個高度。    

喻繼高   

喻繼高《嶺南三月》 喻繼高《嶺南三月》

喻繼高 (1932.7)男,漢族,江蘇徐州人。別署雲嶺堂,1932年7月生於江蘇銅山。1951年考入南京大學藝術系。195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先後入江蘇省美術工作室、江蘇省文化局藝術科工作。1957年參加籌備並調入江蘇省國畫院工作。1958年參與籌備江蘇省國畫院。擅工筆重彩花鳥,畫風典雅秀麗,雍容豁達,富有時代氣息。1959年應邀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孔雀圖》(合作),為釣魚台國賓館作《牡丹群鶴》。1975年作品《牡丹銀雉》入選“第一屆亞洲美術作品展覽”。作品《芭蕉丹柿》參加“第八屆國際繪畫展”,《葡萄小鳥》入選“第26屆國際博覽會”,《櫻花小鳥》在日本展出後為名古屋博物

館收藏,《玉蘭錦雞》參加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現代繪畫展”,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荷香鴨肥》為菲律賓總統府收藏。另有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有的被收入畫集或單幅出版。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辦個人畫展。出版《喻繼高工筆畫鳥畫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當代工筆重彩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表彰的對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著有《喻繼高畫集》《喻繼高工筆花鳥畫集》《名家名畫喻繼高》等十部作。

顧正主

顧正主《和平昌盛》 顧正主《和平昌盛》

顧正主,生於1962年7月,江蘇鹽城人。擅長中國畫。1981年任部隊放映員、班長。1992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3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留校任軍務處副處長,院務部副部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解放軍藝術學院院務部副部長,美術系副主任,上校軍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總政乾管局副政委.總政老幹部學院副院長,大校軍銜,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入伍以來,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其作品多以表現軍旅題材為主,大量作品被國家級報刊雜誌選登,在國內外各項展覽中展出並多次獲獎。作品《豆蔻年華》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大山的兒子》參加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白鴿》、《大參軍》參加全軍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美展銀獎,《秋韻》入選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展獲得銅獎。《重歸沂山》獲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展銀獎;《決口》獲“抗洪精神贊”全軍美術展作品優秀獎;《獻身》獲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全國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大展銅獎;《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銀獎;《荷花清風》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特邀作品。其業績被收編於《世界優秀人才大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等。

何水法

何水法,字何雁,齋號燕廬、桃園居、流霞齋。浙江紹興人。擅長花鳥畫。1946年8月生於杭州,198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研究生班。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商業聯合會藝術市場聯盟副主席,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創作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畫院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畫院名譽院長、福州畫院名譽院長,浙江省民建書畫院名譽院長,杭州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何水法曾對兩宋的花鳥畫作過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筆花鳥結構嚴謹,用筆圓潤自如,設色典雅秀逸,寫意則受青藤、八大之影響,因而所作寫意花鳥 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厚實靈動,相映成趣。

王成喜

王成喜,原名王成林,堂號香雪齋,1940年生於河南洧川縣(今尉氏縣洧川鎮)。196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又拜董壽平、二許(許麟盧、許林村)等當代名家為師,刻苦鑽研我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並努力吸收西畫的一些表現方法。現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全國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燕京書畫社副總經理,崇文區文聯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協理事,日本大阪水墨畫研究會顧問。 王成喜先生擅寫意花鳥,書法擅隸書、行書,尤擅畫梅,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她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郭怡宗

郭怡宗花鳥畫作品 郭怡宗花鳥畫作品

郭怡宗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40年 籍貫:山東省濰坊市人 職務: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化部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等職 郭怡宗,男,1940年生,山東省濰坊市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 1962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1978年起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文化部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等職。在花鳥畫理論上畫家見解獨特,相繼提出“大花鳥精神”、“創立新程式”、“你的野花是我的花園”、“尋根意識全球意識並進”等主張。在國內及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肯亞等國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曾應邀在加拿大、日本等國及香港地區講學,進行學術交流。 選集:《郭怡宗畫集》 專著:《郭味蕖花鳥樅畫技法》、《白描花卉寫生》、《中國畫花卉技法》

唐秀玲 

唐秀玲《走過四季》 唐秀玲《走過四季》

唐秀玲 (1956.1—)女,1956年生於山東淄博, 山東萊蕪人。198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1994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班,1998年結業於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歷任山東省輕工美校教師、山東淄博書畫院副院長,淄博學院美術系教授,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現為教育部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淄博市文聯副主席,淄博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淄博書畫院副院長、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首批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萍工作室客座教授,山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 擅長工筆重彩畫。多年來致力於工筆重彩畫畫材及技法研究,同時致力於現代重彩畫的創作,其作品在國內工筆畫界具有廣泛影響。作品曾入選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以及“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大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等全國大展,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三屆工筆畫大展”銅獎、“第四屆工筆畫大展”銅獎、“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學術獎、“首屆全國人物畫展覽”優秀獎、“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金獎、山東省美術創作貢獻獎、一等獎等。

李魁正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委員會主任、博士 1942年生於北京,1956年至196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就讀國中、高中六年,1962年就讀北京藝術學院美術 系中國畫專業,1964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繫於1967年畢業,1967年分配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美工組 任美術師,1981年調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任教至今。現任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委員會主任、博士 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六屆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工筆 畫協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沒骨畫派主持人,東方現代潑繪藝術研究會會長。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

金鴻鈞

金鴻鈞,別名愛新覺羅鴻鈞,滿族,北京人。擅長中國畫,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花鳥畫科,並留校任教。歷任教授、花鳥畫室主任,兼任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北京市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

金鴻鈞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美術院校實行中國畫分科培養人才以來第一批花鳥專業畢業生,畢業後就留校任教,晉升為教授。他傳統功底十分紮實,教藝育人,十分盡心,是個好老師,也是創作上的好帶頭人。

趙新建 

趙新建《荷塘月色》 趙新建《荷塘月色》

趙新建,1970年生於山東巨野縣。李榮海先生門下弟子, 畢業於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現為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敦煌創作委員,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並獲獎,被中國收藏學術委員會、世界文化藝術鑑定中心聯合授予“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九三年畢業分配至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刻瓷研究室。在全國藝術展覽活動中榮獲多種獎項。95年任刻瓷藝術研究室主任。其刻瓷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與外國政要,並為溫家寶、習近平、吳儀、徐才厚、李鐵映、歐陽中石、李榮海、顧正主、宋楚瑜等政府高層人物及藝術名家刻制肖像受到好評。

畫家趙新建生於20世紀70年代,作為新時代經受著外來思想與傳統意識的碰撞與衝擊的新一代畫家,其內心的體會與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自與老一輩的畫家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畫家趙新建十分注重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他敏銳地把握形式的生動性與美感的靈動性,並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技法與藝術語言。畫家的作品《荷塘月色》《荷塘憶事》《荷塘夏日》《清塘荷韻》《荷塘》等都是以荷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把握了現實中荷花的美感並加以升華,賦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

畫家具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花鳥畫作品吸收了多方面的藝術元素,他的荷花作品使人在清新、明淨中體會審美的愉悅,顯示出作者對藝術的把握與領悟的能力。

主要展覽:五屆工筆畫展.山東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優秀獎.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之當代花鳥畫展.中華文人畫優秀小品展銀獎.首屆寫意畫展."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首屆中國文學藝術界金獅獎銀獎.

傅榮治

花鳥畫 花鳥畫

傅榮治 號大荷堂主人 實力派書法家 畫家 詩人 平面設計師號大荷堂主人,石油大學出版社美術編輯。一九五八年生,山東省無棣縣人,一九八二年畢業與惠民師範大學。

從國小習書法,少年即名動鄉里。幾十年如一日,為潛心研究書畫藝術,過著苦行僧試的生活。二000年十月在山東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專家評其作品功力深厚,大氣高古。

基本畫法

白描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雙鉤填彩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準備兩隻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隻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

沒骨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係,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寫意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現代名家

關山月(1912.9—2000.7),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畫家。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國小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游畫集》(2輯)。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長河頌》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香港回歸梅報春》等。此外,他還訪問過波蘭、法國、瑞士、荷蘭、蘇聯等國,並在日本、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在美國講學和進行藝術交流。1991年捐資中國美協設立“關山月中國畫教學創作基金”,捐贈作品建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面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他先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集

朱屺瞻先生(1892-1996)

清光緒十八年五月初二生於江蘇太倉瀏河新鎮,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養菖蒲室、修竹吾廬。祖父長熠公,字湘舟。業商,有儒行,性沉默,設集善堂,立七義祠,於鄉里多善舉。父大坤,克承祖業經營醬園,一生亦樂善好施。母施氏,瀏河鎮儒商施蓮史之女。出版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

先生八歲時喪母。父為其聘秀才童頌禺為塾師,在新鎮老宅家塾館修竹吾廬內讀書。童塾師多才藝,每於館課之暇,畫蘭竹以揮灑自娛,先生耳濡目染,逐自習作畫。先生與其母感情獨深,每當思念,啼泣不止。童塾師為之黯然,撫其頭頂口誦《詩經·魏風》云:“涉彼屺兮,瞻望母兮!”於是為先生更名屺瞻。之後,於家塾苦心讀書,學畫不輟。約在抗站勝利後,又自號“起哉”十四歲時,先生得舅父支持,入寶山縣學堂讀書。其間常作畫給上海《時報》投稿。十七歲時,先生畢業於寶山縣學堂,考入上海實業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親得校監(即校長),著名國學家唐文治的教益。其間,先生於學習課程之處,仍不斷自習作畫。唐大師諄諄告誡:“習字作畫,點劃皆須著力,切忌浮滑。”為日後顯示用命於畫壇念念不忘旨要。

先生從八,九歲起,開始學畫,一生對藝術追求近一個世紀。他在《癖斯居畫譚》里說“多年來,余總以‘獨’,‘力’,‘簡’三字自求。‘獨’者,即忠於自己的面目,不依門戶;‘力’者,凝神靜氣,奮筆揮灑,也蘊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簡’者,即畫面練潔,簡約,不受世俗束縛,不執著,不粘帶”突擊作品的“靈合”,“透脫”。體現顯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謙和,豁達,勤奮的美德是世所公認的。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畫比別人好,也從來沒有滿意過一張自己的畫。他總是謙虛的說:“我畫不來,瞎塌塌(意:亂畫)。”他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長而自大,也不為榮譽而陶醉。先生經歷里百餘年激盪變化的社會風雲,對社會主義國家,對中國共產黨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從前畫畫為一口飯吃,今天畫畫為藝術,為國家創造精神財富。從前的生活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安穩,共產黨好。”1991年,先生百歲時,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年長的一員。他在黨旗下這樣說:“白天唯有赤心存,堅定不移跟黨走。這是我一生最莊嚴最重要的選擇。1996年4月20日,先生之病因不治而平靜的走了,但他的藝術力量和人品德行將與山河同在,日月同存。家鄉瀏河人民永遠懷念著先生。

唐云:1910-1993浙江杭州人,字俠塵,別號葉城,葉塵、葉翁、老葉、大石、大石翁,畫室名為“大石齋”“山雷軒”自幼酷愛書畫,17歲前主要臨摹古代名畫。早年就讀於杭州惠蘭中學,19歲時任杭州馮氏女子中學國畫教師。1949年後歷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展覽部部長,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上海博物館鑑定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等職。擅花鳥、山水,偶作人物。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石濤。所作不受描繪對象枝節上的束縛,善於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於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致。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報刊上發表。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棉花穀子》等。出版《唐雲花鳥畫集》《革命紀念地寫生選》等

潘天壽

(1897-1971)字大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1928年到國立藝術院任國畫主任教授。 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鬥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鍊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他曾任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鍊和沉健。

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苟。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如他的《小龍湫一角》特別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看靈岩的磅礴山勢,爛漫的山花然後再去欣賞那支龍湫水,這種方法,正與那些使畫面“一覽無餘”形成對照,不僅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

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之處,主要在於他具有大膽的創造精神,他常說,“荒山亂石,幽草閒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他的書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學鍾、顏,後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 ,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並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