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鎮

維新鎮

維新鎮,古稱仙陽。在湖南省石門縣中部,地處渫水之北,又名渫陽。晉太康年間,曾置渫陽縣治於今維新鎮古城堤(今維新鎮古城堤村)。按古韻,“渫”音“薛”,薛為先韻之入,後演化為仙陽。總面積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533.30畝,其中水田25827.80畝,旱地17705.50畝,農戶12998戶,總人口48398人,2007年人均收入4200元。是國家重點工程--皂市水庫的主要淹沒區之一,皂市水庫建成後,將淹沒田地1.8萬畝,需移民25000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維新鎮維新鎮
仙陽坪,東起三聖鄉歇鳳岩,西迄維新鎮兩河口,南北群山連綿,中有仙陽河,自東向西流貫,長20多公里.。兩岸呈多處河谷平原,間立若干丘陵,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田連阡陌,物產豐富,為水稻主產區,麥、薯、豆、桐、茶、竹、木俱有,過去尤以盛產桐油而聞名全縣。《伍氏族譜》載:“仙陽者,邑之膏腴也。”故有“四十五里仙陽坪”和“金仙陽”之稱。地下礦藏也非常豐富,有硫鐵礦、石煤和石灰石等。仙陽河北岸沙洲的維新鎮,是石門縣中部的重要集鎮,現為維新鎮政府駐地,東南距縣城58公里。上世紀40年代初,一些商販從九間鋪搬來,開始在仙陽河北岸沙堆上擺攤興場,後見生意日漸興隆,便著手修建店鋪,遂成集鎮,即取《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義,叫做維新鎮。建國初置鎮,1955年罷鎮屬鄉,1986年重又設鎮,1995年撤區並鄉,將原維新鎮鎮、袁公渡鄉、渡水鄉合併為維新鎮。

維新鎮昔日即為仙陽河、渡水流域桐油、烏桕、烤菸等土特產的集散地,設有農貿集市,牲畜交易甚旺。維新鎮又為石門中部山區交通樞紐,公路四通八達。仙陽坪中劉家峪、杜家崗系革命老根據地。劉家峪在仙陽河南岸,是曾慶軒烈士的家鄉。左右山丘對列,中間溪水北流,南靠景家埡,北鄰杜家院子。大革命時期,中共石門縣委委員曾慶軒於1926年在劉家峪、杜家崗、地坪等地組建成立過中共黨支部和農民協會。“馬日”事變後,賀龍同志到此進行革命活動,親自委任時任中共石門縣委書記的曾慶軒為湘鄂邊區游擊司令員。曾慶軒烈士生前曾以附近橫岩寺的“楊泗將軍”為寫照,以“橫岩”二字冠頭,書寫的“橫持鉞斧殺盡天下土豪劣紳;岩上活佛普救世界貧農赤工”的宣傳對聯,至今猶銘刻人心。慶軒犧牲後,其父曾煥之繼續堅持地下革命鬥爭。中國工農革命軍參謀長黃鰲在戰鬥中也犧牲於此。杜家崗是1926年冬石門縣第一個農民協會的誕生地,接著,農民協會在縣域各地成立,農民運動如火如荼。1930年10月,賈國湘曾輔臣等在杜家崗建“渫陽區蘇維埃政府”。1935年,賀龍、蕭克部隊駐境2月,此地參加紅軍百多人。現劉家峪建有“慶軒國小”和曾慶軒烈士墓。坪中古蹟有仙陽河畔古城堤,為戰國古城,又曾為晉太康年間渫陽縣治,城垣殘跡至今可辨。還有春秋戰國遺址,古添平土司靖苗司、細沙隘、遙望隘舊地。遊覽地有熱水溪溫泉、峽峪河等。

城鎮發展

維新鎮維新鎮
2008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引導農民走農業產業化路子,突出抓專業村建設,發展特色農業,著力最佳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增加農民收入。2006年已建成臍橙、馬頭羊養殖、生豬養殖、烤菸生產、小乾果種植、大棚蔬菜等各類專業村13個,形成了優質臍橙、馬頭羊養殖、生豬養殖、小乾果、薯王冬粉等五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可喜成績。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已形成臍橙銷售、生豬交易兩個專業市場,成熟的市場運作不但推動了維新鎮經濟發展,同時輻射到周邊其他鄉鎮,維新已經成為石門縣西北地區的臍橙、生豬主要聚散地。同時,一批招商引資項目也已落戶維新,從四川引進的投資800萬元的環保頁岩磚廠日生產紅磚4萬塊;投資3000萬元的燦邦礦業公司,開採境內的虎皮黃大理石,已入戶縣工業園;有投資5000萬元的渡水河小水電開發項目即將開工上馬;熱水溪溫泉開發項目正在籌建之中。

特色產業

維新鎮維新鎮
2008年來,已建成臍橙、馬頭羊養殖、生豬養殖、烤菸生產、小乾果種植、大棚蔬菜等各類專業村13個,形成了優質臍橙、馬頭羊養殖、生豬養殖、小乾果、薯王冬粉等五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可喜成績。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已形成臍橙銷售、生豬交易兩個專業市場,成熟的市場運作不但推動了維新鎮經濟發展,同時輻射到周邊其他鄉鎮,維新已經成為石門縣西北地區的臍橙、生豬主要聚散地。同時,一批招商引資項目也已落戶維新,從四川引進的投資800萬元的環保頁岩磚廠日生產紅磚4萬塊;投資3000萬元的燦邦礦業公司,開採境內的虎皮黃大理石,已入戶縣工業園;有投資5000萬元的渡水河小水電開發項目即將開工上馬;熱水溪溫泉開發項目正在籌建之中。

天然溫泉

維新鎮維新鎮
“天然溫泉”熱水溪位於石門縣維新鎮境內,距石門縣城僅58公里,自然風光優美,風俗風情濃郁,旅遊區位良好,東臨長江三峽(120Km),南靠楚南名剎“夾山寺”(67Km),西接武陵源風景區(95Km),北望“湖南屋脊”壺瓶山(70Km),與億年古洞“龍王洞”、亞洲第一大雄磺礦“湖南省雄磺礦”相毗鄰,與尚待開發的渡水“喊泉”、峽峪河原始野生“臘梅群”帶,以及“將軍岩”、“女兒寨”、“娘娘洞”、“仙女洞”等一批旅遊處女地相距僅幾里之遙。這裡有一股巨大的天然溫泉,其流量12.21L/S,平均水溫達55.7攝氏度,被譽為“瀟湘第一湯”,凡是到過這裡的人都會驚呼“寶水、神水!”

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它地處三山三岔之交匯點,四周樹茂林盛,四季常青。三架青山峻岭,恰似三條巨龍拱衛著溫泉。溫泉就從一條巨龍嘴中吐出,當地人稱之為“火龍泉”。它四季熱氣騰騰,熱浪滾滾。這三山一水,正好調節了該地的氣候,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龍泉正前5米處有一棵千年奇樹“狗骨頭樹”,樹中空空,但年年依然發枝吐綠,落葉歸根,像年邁的慈母一般守護著這火龍泉。溫泉百米開外處有一株參天柏木,枝葉濃綠,高百餘尺,粗百餘寸,樹藏千隻鴿,枝棲珍稀群鳥,猶如一個天然的鳥院。奇樹、古木,增添了熱水溪的自然景觀。

這裡藏風聚氣,人傑地靈。在“火龍泉”旁不足百平方米處所在的十來戶人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工作在外,有的還高官厚祿、漂洋過海。名溢湘鄂西北的盛中亮先生就出生於此。這裡至今還有他捐獻給政府的舊居一棟,現為盛中亮先生書畫社。也難怪風水先生說:“熱水溪藏風聚氣,人傑地靈,好地、寶地!”

這裡水生礦物,醫治百病。熱水溪溫泉被稱為“神水”,是數千例患者對該水能醫治百科雜病的公正評價。溫泉之所以成其“神水”,主要是由於該水含有硫、砷、汞、鎘等20多種礦物質,具有抑菌、殺菌、活血、抗風濕等多種醫療功能。數十年的實踐證明,它不僅對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炎、風寒感冒以及風濕性腰痛、關節炎,而且對疥瘡手足癬、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皮膚潰瘍等都有顯著療效,是個難得的理療場所。

這裡物產豐富,臍橙聞名。該地盛產柑橙、雪梨、奈李、板栗等多種乾水果。尤其是在該地附近的“萬畝臍橙基地”更是蜚名遠近。這裡還有湘西北最大的臍橙專業交易市場。

這裡交通方便,服務周到。熱水溪是通往渡水、磨市等地的必經之道。維新新集鎮建成之後,開往太平、三聖等地的車輛將從其旁邊經過。2006年來,當地人對該溫泉進行了開發利用,1997年,在常德市規劃局、維新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集療、洗、吃、住、玩、觀於一體的多功能療養所“熱水溪溫泉療養中心”。該中心設施齊全,服務周到,是一個能提供全能服務、無病養身、有病療病的最佳境地。熱忱歡迎廣大患者前來求治療養,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觀光旅遊,體味大自然的溫馨與神奇!

貴州納雍縣維新鎮

維新鎮維新鎮
維新鎮位於納雍縣城西北部,鎮駐地距縣城60公里,東經105度10分至105度13分,北緯26度59分至27度03分,東南接董地鄉,西鄰姑開鄉,北隔總溪河與厙東關鄉畢節市田壩鎮相望,總面積70.79平方公里。

維新原名小兔場。1941年前隸屬大方縣,當年7月成立納雍縣時更名為維新鄉,取棄舊革新、維持鄉政權之意。1958年成立維新人民公社,1966年改為光明公社,1972年恢復原名維新鄉,1984年建鎮,1991年建並撤時將原維新、咪布、奢溝兩鄉一鎮並為現在的維新鎮。鎮機關駐地維新街上,有學校、醫院、郵電、法庭、派出所、供銷、民貿、菸草等單位,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14個村民委員會,153個村民小組,72個自然村,居住著漢、苗、彝、仡佬、穿青、白族等5293戶24619人。

維新鎮屬亞熱帶範圍,地處高中山丘陵地帶,西北西南高,東部低,平均海拔1540米,最高峰咪咋梁子2016.8米,最低總溪河畔海拔1280米,境內受季風影響大,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13.7度,最冷月為3.5度,最熱月為22.6度,無霜期255天,以農業為主,有耕地面積18673畝,占總面積20%,森林草場50427畝(其中森林22603畝),占總面積的42%。主要礦藏有鐵礦大理石無煙煤等,尤以無煙煤儲量大,分布廣,初步勘查儲量為6825萬噸,屬中型礦床。

1984年後農業發展迅速,通過科技興農的推廣,產量年年穩產增長,年總產量356.2萬公斤,林、牧、漁各業均有較快發展,運輸業、加工業、商業、鄉鎮企業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現建有紅星鐵廠、抬沙壩-魚塘路天煤廠年產量原煤20000噸。交通、文教、衛生等事業有較大發展,畢納公路、維姑公路以及奢溝、咪布、鹽井等鄉村公路處處相通,學校、衛生院設備逐步更新。風景區總溪河正在規劃設計建設中,上有萬壽橋、四楞碑、觀音閣、余家洞等名勝古蹟。維新鎮下轄村民委員會(總計14個)坪子、鹽井、光明、紅星、維新、魚塘、咪布、奢溝、馬家包、水落沖、以書塊、陽光、熊塊、扒那河。

重慶銅梁縣維新鎮

維新鎮地處銅梁縣西北,距縣城43公里,轄14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05萬人,與潼南縣永勝鎮龍項鄉,銅梁縣的高樓、少雲、中和等鄉鎮接壤,屬典型農業鄉鎮。

2008年來,維新鎮立足鎮情,努力培植“一園兩點”(良種山羊示範園、水禽養殖示範點、蠶桑養殖示範點),推進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到2005年底,全鎮山羊飼養量達6萬隻,鎮山羊交易市場初步形成,趕集日交易量300隻以上;水禽養殖總量達53萬隻,1000隻以上大戶達72戶,500隻以上大戶達350戶;蠶桑成片桑園達6200畝,年蠶桑發種5000張以上,產繭近4000擔。與此同時,全鎮還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500畝,栽植撐綠竹3000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初步明顯。

重慶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