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鄉鎮建設

福果鎮分管工業副鎮長王詠忠:福果鎮認真貫徹縣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擬定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總體思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興工富鎮”為中心,以新型工業化為統領,整體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依託境內銅永公路沿線積極培植原煤、紙製品、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逐步實現農業鄉鎮向工業鄉鎮的轉變,增強鎮級經濟實力。到2010年,全鎮“興工富鎮”戰略取得初步成效。
福果鎮在做大做強四大支柱產業中,積極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大力培育骨幹企業。紙製品以福源紙業公司為龍頭,儘快建設好該企業的二期工程。同時扶持長松、宏福紙業製品廠擴規上檔,到2010年實現年產包裝紙18萬噸以上。煤炭行業以伍聯煤礦為龍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狠抓安全生產,抓好煤礦“一返雙控”工作,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力爭實現年產原煤10萬噸,占全縣的十分之一。利用境內白泡石、青石、紅石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石材加工業,到2010年,石材加工達到50萬平方米以上,形成建材支柱產業。積極發揮退耕還林還草及農產品的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綠色畜禽食品加工業,以100萬隻兔業之鄉為依託,建成綠色食品兔業加工基地。到2010年,力爭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8000萬元,實現工商稅收1000萬元以上。
經濟建設

走進重慶銅梁縣福果鎮攔河堰水庫大壩,一庫春水碧波蕩漾。壩坎下,一條條蜿延的石渠伸向遠方。鎮裡的同志告知,2007年7月17日發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導致渠道垮塌、於積。入冬以來,鎮裡組織民眾投工7萬多個,前後幹了兩三個月才整修完工,保證了2008年栽秧時節放水水源不會滲漏流失。
福果鎮是一個缺水的易旱鎮。怎樣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最大的農業灌溉效益,鎮裡在縣水利部門的指導下,重點抓了蓄水保水和維修維護好水利設施的農業節水兩個關鍵環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攔河堰等3座水庫所蓄的600多萬立方米水源,是福果鎮上萬畝稻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與之配套的20多公里的石渠,擔負著水源的輸送。每年的秋冬農閒時節,鎮裡都要組織發動沿途受益村社的民眾維修水庫壩坎和開展渠道清於,使水源的滲漏流失率不到1%。
與此同時,福果鎮3座水庫,108口山坪塘,全部落實了管護責任制。村社從水庫放水,事先要報計畫申請,管理人員的職責主要是水源分配供應,協調用水的矛盾,防止水源的浪費。分布全鎮的108口山坪塘,每口都落實了承包責任制和管水員。承包費基本用於以塘養塘外,管水員還要負責督促承包人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2008年來,鎮裡通過加強節水意識的宣傳和培養,農民基本養成了合理用水的習慣。加之加強了水利設施的維修維護,使有限的水源發揮了最大的效益,大春生產年年實現了滿栽滿插。
2008年,福果鎮創新幹部管理體制;出台了優惠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全鎮專業大戶的發展。截止11月中旬,已鞏固和發展各類專業大戶89戶,帶動了全鎮的經濟結構調整,為了更好地實施大戶帶動戰略,鎮裡近日決定在銅永公路沿線7公里範圍內,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充分利用這裡大戶多、交通方便等優勢,出台優惠政策,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吸引鎮內外的業主到園區發展種、養業,以帶動全鎮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種草養畜、栽桑養蠶、蛋禽養殖三大產業發展。福果鎮轄區有14戶工業企業。2008年前三季度,福果鎮引資510餘萬元,超計畫1.5倍完成了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為了擴大招商引資成果,鎮裡訣定開展爭創五強工業村活動,促使鎮村幹部轉變觀念,積極引資,推動全鎮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黨政建設

2、創新機制,健全制度。一是建立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全社會參與的廉政監督預警機制。(1)提高民眾監督的有效性,以公平、公正、公開為載體,擴大民眾知情權、參與權、評判權;(2)提高鄉鎮人大代表的監督職能,加大對鄉鎮組織和個人政策法規執行的監督;(3)提高黨內監督的成效性,鄉鎮紀委要適應監督工作的需要。二是建立以制度管理為基礎的長效保障機制。(1)抓創新,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制度建設必須與時俱進,符合實際,便於操作,使之公眾認可,行之有效;(2)抓經常,規範黨員幹部的從政行為,把黨風廉政建設所要求的目標落實到日常管理之中,經常抓;(3)抓龍頭,健全制度體系,使定期報告制、述職述廉制、勸誡談話制、責任追究制,考評否決制落到實處。制度的制定和操作應本著統一性、科學性、實用性,應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對工作不力、作風不實,敷衍塞責的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並監督促其改正。只有各項工作抓好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也就落到了實處。
3、各單位、部門之間大力協作,齊抓共管。黨風廉政建設事關全局,是上下左右、組織和個人的共同之事,只有大家共同面對,通力協作,齊抓共管,才能有成效、才會有成效。一是發揮黨章所賦予各級紀委協調反腐倡廉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的權力,真正起到領導和協調作用,任何單位和部門必須積極配合參與,充分認識到反腐倡廉是全社會共同責任;二是建立反腐倡廉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情況,徵求意見,查找新的線索,尋求解決和突破的新途徑;三是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的相互統一,努力消除各種埋怨、畏難情緒攻不思進取的觀念;四是進一步強化中心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紀律意識,真正形成強大的網路,使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好起來。
4、教育為先,狠抓落實。加強基層組織和個人的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堅持教育為先的原則,要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教育國家公務員時刻牢記“兩個務必”,時刻記住民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樹立“清政廉潔、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道德情操,在抓好教育的同時,要充分考慮鄉鎮基層幹部工資待遇較低的實際狀況,加快基層的工資改革,推進黨政幹部和黨政機關職務消費貨幣化、工資化,改善基層幹部辦公條件和生活條件,減少和消除隱性消費,解決不同部門間收入差距過大和領導幹部職務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
總之,抓好基層鄉鎮的黨風廉政建設不是隻言片語能說清做好的,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之中創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努力,只要我們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認清形勢,把握關鍵,加快發展,狠抓落實,基層鄉鎮的黨風廉政建設就會得到進一步落實、提高。
重慶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