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竹賢鄉位於巫山東北部,距縣城60千米。轄石院、石溝、阮村、下莊、藥材、福坪6個行政村。公路與巫(山)巴(東)公路連線。
代碼
500237222:~210石院村 ~211石溝村 ~212阮村 ~213下莊村 ~214藥材村 ~215福坪村
沿革
民國置竹賢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福坪、石院、葡萄、兩河、阮村、下莊、彭家、石溝、水池、藥材10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抓好烤菸種植
全鄉種植烤菸4532畝,產煙1.35萬擔,計畫產值800萬元。實行鄉主要領導包片,駐村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社、技術人員包戶,並設立一、二、三等獎和工作經費按比例計獎的激勵機制。
抓好藥材種植
種植藥材1000畝,計畫產值200萬元。分別種玄參400畝、白朮200畝和當歸、黃連、結斷、天麻、黨參等200畝,逐年發展壯大。
抓好魔芋種植
種植魔芋300畝,計畫產值100萬。在福坪、下莊、石溝三個村各種植100畝,爭取縣供銷聯社、科委給予技術指導和物資投入等等。
黨政建設
(一)大力開展黨員先進性承諾活動
為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成果,竹坪鄉黨委結合農村黨員實際,制定了竹坪鄉“公開承諾創十星,承諾黨員先進性”活動實施方案,並以坪發[2007]33號檔案下發到支部,方案明確了活動目標、方法步驟、時間要求、組織領導等,做到了目標明確、責任具體。二是先辦試點,整體推進。鄉黨委把安河口、寬坪、周家灣、陳家河、解家溝、中心學校、衛生、政府機關等8個支部作為黨員先進性承諾活動的試點進行組織實施,全鄉20個支部相繼召開了會議,明確了工作時間和任務。截止2008年全鄉650名黨員結合各自的特點在支部大會上進行公開承諾,承諾內容達700多項,已實施到位680餘項。安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唐啟中在全村黨員大會上公開承諾,搞好新農村建設,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2008年該村已修通院到戶水泥路2000米,完成三改一建60戶;寬坪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國承諾在2008年10月底以前修通4公里水泥路,2008年已完成,興茶村農民黨員徐幫成承諾帶領民眾發展茶葉產業,計畫僅茶葉人平增收1000元,帶領民眾搞好茶園管理。三是公開承諾與十星評選相結合,達到了承諾事項與爭創十星的有機統一,並把承諾事項完成情況與能否評為十星相掛鈎,全鄉20個支部相繼開展了評選活動,十星級黨員有480人。
(二)深化“雙培雙建”活動
結合新農村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深入開展了以“把農村經濟能人培養成黨員,把能人黨員培養成村幹部和建專業合作社、建產業協會”為主要內容的“雙培雙建”活動,為農村黨建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找到了有效載體。
1、以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為著眼點,深入開展“雙培”活動。鄉黨委堅持把“雙培”活動作為保持和實踐農村黨員先進性,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領導和參與新農村建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調查摸底,建立了種養殖大戶、包工頭、個體工商戶等為主的鄉土人才信息庫,把他們作為農村黨員發展的重點培養對象,建立了鄉、村二級黨員幹部聯繫農村人才制度,通過教育引導和黨員幹部的“傳、幫、帶”,先後有52名農村經濟能人加入了黨組織。同時,採取政治學習引、黨員結對幫、指定支委帶等措施,進一步延伸農村經濟能人培養鏈條,把部分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民眾威望高的農村經濟能人培養成村幹部。截止2008年,全鄉已培養經濟能人黨員村幹部20餘人,培養村級後備幹部30餘人。安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唐啟中原從事個體經營,1998年鄉黨委把他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2000年光榮加入黨組織,2002年當選為村支委員,2004年村組合併,當選上村黨支部書記。2年來,在他的帶領和示範引導下,發展打工經濟,興特色產業,修通致富路,實施“三改一建”,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成為竹賢鄉新農村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
2、以發展壯大主導產業為落腳點,大力開展“雙建”活動。針對茶葉產業“面積廣、粗管理、效益低”發展實際,鄉黨委創新工作思路,緊緊依託竹山聖水茶葉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和黨員幹部“外連市場、內連農戶”的優勢,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黨支部或黨員骨幹牽頭建立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協會來培育農村市場主體。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和吸納茶農以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入股,參與合作社和產業協會的生產經營,實行按股分紅,利益共享,共同致富,從而把黨員幹部和農民民眾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截止2008年,已先後在陳家河村、馬安山村、解家溝等村成立了3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各茶葉合作社成立後,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科學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加工、統一銷售,有效地解決了農戶在產、供、銷、加、信息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茶農利益,促進了全鄉茶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嚴格堅持發展黨員工作的原則
一是根據實際,制定了全年發展黨員計畫。2008年,計畫在工人、農戶、知識分子和幹部中發展黨員20人,重點放在各類經濟示範戶、打工能人。七一期間,經鄉黨委研究,接收18名入黨積極分子為預備黨員,11名預備黨員按期轉正。二是嚴格按照新黨章要求,實行入黨積極分子雙推制,增強黨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2008年,新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4名,重點培養對象6人。三是實行發展黨員公示制,聽取民眾意見,接受民眾監督。各個黨支部按照鄉黨委的要求,對新發展的黨員公示上牆,使黨員發展“透明化”,受到民眾好評。同時,高度重視和加強對新黨員的教育培養工作,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
教育工作
2007年來,竹管壠鄉始終以“抓教育就是抓經濟,更是抓發展”為宗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確立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年初把教育擺上優先發展地位,並將學校建設納入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教育強鄉為目標,堅持落實省委“四個關鍵”要求和“四謀發展”的實踐主題,堅持教育先行,堅持教育創新,營造育人環境,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激勵機制,建強師資隊伍,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竹賢鄉教育事業逐步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局面。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營造重教良好氛圍
把加快教育發展與改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教育法律法規,及時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堅決維護師生合法權益,狠抓教育各項政策的落實,努力為教育發展與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創新方式方法,建設積極、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圍,廣泛動員全鄉上下支持教育發展。大張旗鼓地宣傳長期工作在邊遠村莊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農村優秀教師的先進模範事跡,宣傳捐資助學、支持農村教育的單位和個人。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農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獎勵,在全鄉形成尊師重教、關心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
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全面貫徹落實壽寧縣委、縣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切實履行好對農村義務教育管理責任,按照縣政府確定的要求及時拔付相應經費。同時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幾年來,竹賢鄉把政府對學校建設的投入列入全鄉十件實事中,公開承諾,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採取“財政擠一點,向上要一點,學校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等辦法,為教育多方籌資,經過努力爭取2007年竹賢鄉投入教育近145萬元(其中中學90多萬、江岔50多萬),大力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正確認識形勢,正視教育發展現實,形成全鄉大抓教育的良好氛圍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竹賢鄉狠抓教育工作,加大了對教育經費的投入,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竹管壠中學教學設施位居農村同級學校之首,中國小升學率也有升高,取得了教育工作的新飛躍。2008年以來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竹管壠中學和竹管壠中心國小實現操場水泥硬化,建成新的籃球場,更是在鄉賢的幫助下,新建江岔國小,已投入使用,竹管壠中學新教學樓也正在規劃建設中,預計總造價達100萬元,現已完成征地、土地平整等工作,將於明年動工興建,有效的改善了竹賢鄉辦學條件。
表彰先進、帶動後進,形成我以教育為榮的大氛圍
2008年以來竹管壠的教育事業,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為了鼓勵先進經鄉黨委、政府表彰了23名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和3個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主要成效
通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民的教育意識不斷提高,在全社會形成尊師敬教的良好氛圍。二是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88%以上;國小入學率達99.9%以上,國中入學率達到98%,國中升學率達98.6%,三是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四、竹賢鄉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均教育投入逐年提高,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存在問題
一、鄉村財政困難,對教育的投入還不夠,二、國中升學率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三,特色教育還有待於進一步開發,這些問題都有待於我們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提高和解決。
鄉鎮活動
巫山縣竹賢鄉堅持邊議邊改,努力為民眾辦好事實事,以“一建、二助、三聽、四送、五樂”為載體,讓廣大民眾感受到先進性教育活動帶來的實惠。
“一建”增動力。建立幫扶量化考核制,督促幫扶落到實處;建立末位誡免制,督促幫扶工作有力開展;建立首問責任制,督促幫扶工作貼近民眾。
“二助”扶教忙。一助貧困學生。大力開展救助貧困學生活動,已結對幫扶貧困學生26名。二助危校改造。爭取上級部門資金60餘萬元,使2所村校危房得到有效改造。
“三聽”順民意。一聽民眾建議,謀求更快發展;二聽民眾意見,轉變工作作風;三聽民眾呼聲,為民排憂解難。全鄉組成6個徵求意見組走遍31個社,發放問卷調查200餘份,徵求到民眾意見10類50餘條。
“四送”助農富。一送技術。成立技術服務隊深入村社宣講烤菸大田管理、防病治病技術,山羊、毛豬養殖等技術;二送信息。由文化廣播電視站、駐村幹部組成宣講隊,以“社日”活動為載體,講解產業發展趨向,更新民眾思想觀念,培育新型農民。三送醫療。由醫療計生服務站組成“義診”隊,進村入社送“診”上門。四送服務。成立黨員義務服務隊,根據民眾需要開展服務活動。
“五樂”強作風。要求黨員幹部樂串民眾門,解決幹部作風漂浮問題;樂待民眾事,解決對待民眾態度冷漠的問題;樂幫民眾難,解決宗旨意識不強的問題;樂重民眾意,解決工作脫離民眾的問題;樂結民眾友,解決幹群關係緊張問題。
重慶鄉鎮(二)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