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殘喘[成語]

苟延殘喘[成語]
苟延殘喘[成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苟延殘喘,漢語成語, 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 釋義: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出自宋·陳亮《與范東叔龍圖》。

基本信息

成語

苟延殘喘

拼音

gǒu yán cán chuǎn

引證解釋

苟:苟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宋·陳亮《與范東叔龍圖》:“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滅。”

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遽來居穎,苟存殘喘,承賜恤問,敢此勉述。”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苟延殘喘乎?”。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老漢幸年高、得以苟延殘喘,倘若少壯,也不在人世了。

《西遊記》第三十一回:“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苟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窮得當賣全無,雖只區區四金,到也不無小補,又可以苟延殘喘得好幾日了。

示例

我們歌頌那些為了正義的事業而視死如歸的英雄們。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魯迅《<花邊文學>序言》:“在這種明誅暗殺之下,能夠苟延殘喘,和讀者相見的,那么,非奴隸文章又是什麼呢?”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詞語辨析

近義詞:苟且偷生、苟全性命苟延殘息

反義詞:寧死不屈、視死如歸、堅強不屈等

英文

to linger on; to be at one's last gasp; to prolong one's last gasp; to drag out one's feeble existence; to eke out a living

相關成語故事

題為《東郭先生和狼》

春秋後期,晉國有一位大夫叫做趙簡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獵時,突然發現一隻狼從林中竄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後帶箭拚命奔逃,趙簡子驅車追趕。這條狼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山狼”了,這條狼被後人評選為忘恩負義的形象代言人。

這時,有一個叫東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趕著一頭驢,驢馱著一袋書。他走著走著,正好迎面碰到了那隻正在逃命的中山狼。這隻狼見了東郭先生,就說:“先生不是專門濟困扶危嗎?從前毛寶曾買一隻烏龜放生,後來他在戰爭中逃命,烏龜載他過江;一個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條蛇,後來蛇就銜來名貴的珠子報答。您讓我躲在書袋裡, 勉強維持這一線生命(這是用現代白話文說苟延殘喘的意思,原文即為此成語)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後一定會像龜蛇那樣報答您!”東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裝在書袋裡,把書蓋在上面。當趙簡子追上來時,向東郭先生打聽狼的下落,東郭先生說不知道。

東郭先生騙走了趙簡子一行後把狼放了出來。而此時狼說自己餓了,你幫人幫到底吧,說著要吃掉東郭先生。正在這時,一個農夫恰巧路過。農夫問明原因後,把狼騙回東郭先生裝書的口袋,掄起鋤頭,幾下就把它打死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