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

素養

素養,所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宋 陸游 《上殿札子》:“氣不素養,臨事惶遽。” 《後漢書·劉表傳》:“ 越 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禮儀之邦,首先講的是道德,再素質。區分道德和素質是很重要的,一個把辦公室收拾得乾淨整潔的人可能在領導面前造謠生事。一個隨地吐痰,滿口粗話的人可能在你旅途最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兩者並不完全關聯。衡量一個民族,素質和道德也必須分開考量,混為一談是很愚蠢的行徑 。

基本信息

解釋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素養與素質同義,這一說有待商榷吧)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

素質其本源為溝通的層次和傳達的印象品位,分專業素質和社會素質.。

人與人溝通又分同層次溝通、跨層次溝通;單向交流、單對群交流;發展性交流、傾蓋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談,群起攻之;鴻儒之口、威逼利誘等更多 。

1、修習;

2、平素所供養;

3、素質與教養;

4、平時所養成的良好習慣。

1. [Accomplishment]∶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

軍事素養

2. [Attainment]∶平素的修養

理論素養

出處

1.修習涵養。

《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宋 陸游 《上殿札子》:“氣不素養,臨事惶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士氣不可不素養。如 明昌 、 泰和 間,崇文養士,故一時士大夫,爭以敢說敢為相尚。”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他雖然是一位經濟學專家,而對於國學卻有深湛的素養。”

2. 平素所供養。

《後漢書·劉表傳》:“ 越 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