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又稱為物流企業學,主要研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規律。內容包括物流企業類型、物流市場的調查與開發、物流業務流程、單證流轉過程、物流業務的專業化、物流信息系統、現代物流技術、增值物流活動、物流企業案例分析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物流的主體活動。物流理論是經濟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實踐中存在著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潛能。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每一企業都面臨著縮短交貨期、控制庫存、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獨立化、專業化的特徵改變了傳統的物流模式,並為企業加強JIT管理、提高競爭力創造了條件。這種新的物流模式在經濟學上也有其重要意義。

第三方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learns)
第三方物流學又稱為物流企業學,主要研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規律。內容包括物流企業類型、物流市場的調查與開發、物流業務流程、單證流轉過程、物流業務的專業化、物流信息系統、現代物流技術、增值物流活動、物流企業案例分析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物流的主體活動。 物流理論是經濟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實踐中存在著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潛能。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每一企業都面臨著縮短交貨期、控制庫存、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獨立化、專業化的特徵改變了傳統的物流模式,並為企業加強JIT管理、提高競爭力創造了條件。這種新的物流模式在經濟學上也有其重要意義

概述

第三方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將有效的物流管理視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的戰略手段。第三方物流具有問世時間短、獨立性強、專業化突出等特點,在實踐中顯示出廣闊的發展空間。現代企業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趨勢要求社會化的大物流與之相適應,同時為社會化的大物流創造條件。社會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裝、配貨、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多項增值服務,從而涉及到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過程。應當承認,隨著大機器工業的到來,工業時代精細的分工相對於早期農業、手工業式的粗放經營,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亞當斯密以來的許多經濟學家的各種經濟理論與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都證明了精細分工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所體現出的巨大優勢。然而,現代生產企業卻又在時效性受到制約的另一面反映這種精細分工所存在的問題。在這種分工體系下,每一組織或職能部門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組織部門被限定在從事專門業務活動的特定單元之中,各單元間的聯繫與溝通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其結果是各組織部門“只顧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看這種分工在各業務單元中是合理而高效的,但事實上一個原本應為完整的業務流程卻被若干個職能部門分割得支離破碎,高額的物流成本使得企業的生產與流通存在著巨大的浪費。這些問題的存在迫使人們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總體框架下,重新考慮新的物流模式的建設問題。

意義

第三方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為工業企業挖掘第三利潤源泉
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物流協作模式,使供應鏈的小批量庫存變得更加經濟,而且還能製造出比供方和需方採用自我物流服務系統運作更快捷、更廉價、更安全和更高服務水準的物流服務。對於一般生產企業而言,庫存相關成本是企業全部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訂貨處理成本與庫存保持費用構成,而這兩種成本又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在傳統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難以調和:訂貨量越大,單位訂貨處理成本就越低,但庫存保持費用越高;反之,每次訂貨批量越小,庫存保持費用就越低,但單位訂貨處理成本越高。於是,企業需藉助於數學方法求得經濟訂購量Q*。
在第三方物流服務有效發揮作用時,通過信息系統的信息流快速傳遞與信息共享,通過物流作業現代化使物流配送實現JIT,從而使企業可以實現按訂單組織生產,實現按大規模定製組織生產,從而使得企業倉庫儲存量大幅度降低,而即使倉庫中擁有為滿足生產連續性而保留的最小庫存量,也是按企業訂單而組織的原材料採購,從而使不按訂單採購的庫存量降到零,實現理論上的零庫存,進而使庫存處理費用與保持費用達到理論上的零。這將促使個體經濟學理論發生根本變革。
如上所述,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及電子商務的套用,最終的結果是:企業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將實現根本性的突破,並帶來個體經濟學理論的變革,從而也將影響巨觀經濟理論發生變化。正因為如此,第三方物流蘊藏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得到了全球諸多企業的普遍關注。
目前世界範圍內第三方物流業務發展得十分迅猛,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物流管理與技術已日臻完善,實現了物流系統設計合理化、倉儲管理自動化、運輸高效化、裝卸分揀機械化、包裝標準化、加工配送一體化、信息管理網路化。
第三方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將大幅降低社會物流運作成本
目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世界上已開發國家的企業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據有關調查資料統計,目前德國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 10%左右,日本則下降到6.5%,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20%以上(上述調查資料由於樣本與統計口徑的不一致,不便於簡單比較,也存在較大的誤差,僅作為參考比較分析)。而在中國企業的全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又明顯偏低。據中國倉儲協會於2000年3~4月對全國範圍內的供求狀況進行的調查,生產企業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承擔的比例僅為18%,而商業企業物流中第三方承擔得更少,僅占總比例的5.9%。這種現象的存在,一方面,說明許多工商企業仍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及縱向一體化模式的約束,從“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角度思考問題,寧願自己設定倉儲庫房、運輸車隊、包裝和加工車間從事物流活動,寧願承擔高額費用和各種風險,也不願將業務轉包給第三方;另一方面,說明第三方物流在中國還遠不成熟,尚缺乏將物流管理單項功能進行集成化、專業化管理的經驗,存在著信息不靈準、運輸不快捷、倉儲設備不完善、服務質量不過關等問題,還沒有將製造商與購買方信息集合在一起並快速有效處理的能力。
此外,目前第三方物流無論依託的是下游的零售商業企業還是上游的生產企業,是成為眾多零售店鋪的配送、加工中心還是立足於生產企業的物流代理,都會面對許多複雜的問題,如合作夥伴為保守經營秘密,不願將其有關生產及銷售的資料、經營中的困難、未來的發展計畫、預計生產或銷售量等關鍵信息提供給物流代理方,使物流代理方難以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從兩方面著手:首先,第三方物流組織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應拓寬業務範圍,充分運用電子商務技術,建成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的信息網儲運網,使商流、信息流、存貨流、貨幣流的流向和流速符合國際標準,更符合客戶的要求。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須從合作夥伴生產經營中各環節的各種利益角度思考問題,以即時、準確、高效取信於協作對象,使之在物流時間、質量成本、服務等各種因素的對比中,得出有必要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結論。其次,生產企業必須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特殊意義。
“JIT”即“Just In Time”的縮寫,即時(JIT)物流配送管理是當今世界物流管理的極為重要的理念。生產企業JIT的核心內容就體現在 JIT採購、JIT送料、JIT製造和JIT配送幾個方面。JIT管理的目的就在於實現零庫存、零距離和零運營資本。而第三方物流恰恰能為企業的JIT管理創造條件,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可在更廣闊的視角範圍內了解各地市場趨勢及銷售狀況,調整生產、經營計畫,使自己與第三方物流的關係親如同一企業,成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利潤均沾的雙贏共同體

發展趨勢

第三方物流學第三方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經濟成長點,又稱經濟成長極,是經濟成長的拉動力量。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作為新的增長點,應該是處於成長期的新興產業,本身具有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合理的產出機制,對其他相關產業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通過對新的經濟成長點的培育,將會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全局性影響。第三方物流產業無疑具有上述的特徵,有望成為濟增長點,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趨勢。
進入80年代以來,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開始了一場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的“物流革命 ”。首先,是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的物流系統,物流管理也隨之成為企業內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之後,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擴展到企業之間相互聯繫、分工協作的整個產業鏈條,形成了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物流系統,出現了為工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從而現代物流以其加速周轉、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系統集成功能,逐步從各經濟部門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產業加速發展。
目前,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已經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較發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組成的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基礎的現代物流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據專家統計,美國20年前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為14.4%,2000年降為10.1%,物流產業的規模已達到1萬億美元。日本在近20年內,物流產業每增長2.6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就增加1%。在荷蘭,鹿特丹港的直接雇員有13萬人,間接雇員達到60 萬人,該港年產值占荷蘭GDP的12%。美國聯邦快遞全球網路雇員有14.5萬人,與全球上百萬顧客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日處理和配送貨物能力達到330萬件。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物流市場總額已達到2.89萬億美元。這個巨大的物流市場不但為世界範圍內的生產和建設提供了物質前提和交易保障,而且通過充分實現商品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使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得以充分實現,並推動著社會生產方式、流通方式以至於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說,處於成長與發展時期的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基礎的現代產業,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和現代經濟的“加速器”。
中國蘊藏著發展第三方物流產業的巨大潛力。中國的物流產業屬於起步階段,物流作業成本高、周轉慢、庫存大、效率低。業內專家估計中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在20%以上,有資料顯示,在中國目前工業企業生產中,直接勞動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從帳面看約為40%;2000年中國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年周轉速度為1.62次。而日本製造業的年均周轉速度為15至18次,一些知名的跨國連鎖企業,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已達到20—30次;據統計,到2000年底,中國庫存商品沉澱的資金高達4萬億元,占當年GDP近50%。目前國際公認的庫存商品與GDP的比例,已開發國家一般不超過1%,開發中國家也不過5%;有專家估算,中國僅汽車空駛率就高達37%,一件商品從生產出來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十幾次的搬動、裝卸,長時間的儲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國物資損耗約在3000億元以上。
要改變上述狀況,必須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有資料顯示,美國日本等國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比例已達30%以上。而在中國的工業企業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給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銷售物流交給第三方的僅占16%。這些方面的明顯差距,正是中國第三方物流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加速發展第三方物流產業的基本條件。中國物流需求量大,在向“經濟大國”邁進的過程中,中國正在成為“物流大國”。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也發展很快,按照2000年的統計,中國鐵路營業里程5.87萬公里,公路里程140.27萬公里,內河航道里程11.93萬公里,民航里程150.29萬公里,管道運輸里程2.47萬公里;電信網路幹線光纜超過30萬公里;僅商業、糧食、物資、供銷和外貿等流通領域的倉庫面積就達3億多平方米;中國自主開發研製的各種包裝設備和搬運機械設備分別多達數百種,僅搬運機械設備製造業的年產值就達400億至500億元。這些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整合集成,是發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基礎和條件。在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市場主體正在形成,據美智管理顧問公司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聯合調查,2001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00 億元人民幣以上,並以每年25%的速度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較快,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國際物流企業,如馬士基、總統輪船、宅急送等;第二部分是由國內運輸、倉儲、物資流通及貨代等傳統企業轉變形成的物流企業,如中遠、中儲、中外運等;第三部分是新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等。
發展第三方物流產業,對其他相關產業和國民經濟全局帶動作用明顯。第三方物流從縱向看,涉及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為以上各個環節提供裝備和配套服務的諸多領域,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從橫向看,第三方物流服務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強大的經濟滲透能力與帶動效應。發展中國現代物流產業,將會帶動新一輪物流基礎設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投資;將會帶動機械、電子信息通訊網際網路絡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會促進中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與變化;將會推動流通領域的現代化,提升消費服務水平,有利於擴大內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如上所述,中國第三方物流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而且正處於有利時機,只要採取切實措施,消除障礙,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制定好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政策,第三方物流必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