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

鹿特丹(Rotterdam)(北緯51°55', 東經4°29' )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鹿特丹港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系統、發展港口相關產業和運輸、壯大自己的歷史,也是一個不斷順應世界航運和貿易的發展趨勢從市區河畔沿河逐步向外發展、直至向大海要地、同時建設被置換出來的地塊的歷史。

鹿特丹簡介

(1)地理位置

鹿特丹的地理位置鹿特丹的地理位置

鹿特丹(Rotterdam)(北緯51°55',東經4°29')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馬斯河匯合處。
鹿特丹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Maas河畔。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
荷蘭是世界上有名的小國,國土面積41526平方公里,比我國的江蘇省面積還要小,但鹿特丹港卻是世界第一大港,有7個港區,40多個港池,共有650多個泊位,可同時供600多艘千噸及萬噸級輪船停泊作業。港區面積100多平方公里,碼頭岸線總長37公里。

(2)基本人口

鹿特丹是連線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城市市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港區10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66萬,包括周圍衛星城共有102.4萬。鹿特丹地勢平坦,位於荷蘭低地區,低于海平面1米左右。其東北部的衛星城亞歷山大斯塔德附近低于海平面6.7米,為荷蘭最低點,該處有居民17.5萬。

(3)氣候條件

鹿特丹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1月最冷,平均氣溫1℃,7月最熱,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是屬於海洋性氣候
飲食文化
鹿特丹議會中心鹿特丹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多彩多姿,通常荷蘭料理都標榜有“媽媽的味道”。用青豆熬成的愛爾登湯,有如一篇抒情詩。鹿特丹人的晚餐,通常是把肉和蔬菜一起熬煮,再加上馬鈴薯而已。梵.高名作“食薯者”也有這方面的描繪,可見一般荷蘭家庭的飲食習慣和當年並無多大變化。
特色菜
愛爾登肉湯:愛爾登肉湯是荷蘭的傳統佳肴,以青豌豆和香腸為主要原料,據說這種燉湯要燉煮到湯勺可以立在其中才算是地道的做法。 

鹿特丹的印尼料理:鹿特丹有一種印尼料理,但與印尼本土的菜餚不太一樣。常有很多年輕人在餐館裡叫上名為Rijstafel的印尼料理,擺上20多種小菜,隨意搭配享用,據說這是生性節儉的鹿特丹人利用前一天的剩菜創造出來的佳肴。
巴那克根:巴那克根是你在鹿特丹隨便哪家餐廳都可以找到的既便宜又可口的鹿特丹薄煎餅。在鹿特丹有很多薄煎餅專賣店,種類繁多,澆上糖漿或其他各式調料,非常好吃。這可算是自助遊客最理想的午餐。
乳酪:你知道一個荷蘭人一年要吃掉多少起司嗎?答案是8公斤。不知道是不是飲食加上騎腳踏車習慣的關係?荷蘭人的平均身高為歐洲之冠,男人平均身高約184公分,女人平均身高則約174公分。事實上乳酪的營養是相當高的,蛋白質的含量比同等重量的肉類來得高,並且富含鈣、磷、鈉、維他命A和B等營養元素,不過膽固醇含量也相當高。荷蘭是全球知名的乳酪生產國,每年出口乳酪40多萬噸的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乳酪對荷蘭來說除了是每日必備食品外,也是一項觀光資源。而荷蘭人替人拍照的時候也都是說:“SayCheese!”觀光客可以在夏季時期到荷蘭參觀傳統的乳酪市場,欣賞傳統的市場交易情況,並帶些新鮮的乳酪回家。

鹿特丹港的基本情況

(1)鹿特丹港的形成

鹿特丹鹿特丹

鹿特丹在歷史上幾經興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漁村,該河古時從南荷蘭的沼澤地區流人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代爾夫特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占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西班牙人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復發展時期。
到了16世紀,鹿特丹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許多港口,為對外交通和貿易奠定了基礎。到18世紀;鹿特丹的對外貿易更為蓬勃興旺,集中對法國和英國開展貿易,當時也有船隻遠航到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到19世紀,鹿特丹在轉口貿易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於德國在1870年統一,在萊茵地區,特別是在魯爾地區實行工業化,使鹿特丹也相應地得到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及蘇伊士運河的通航,特別是1877年鐵路接通南部市區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運河新河道,使其運輸條件大為改善。城市的擴展,港口運輸網路的建立,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河流和運河聯為一體,至20世紀初鹿特丹一躍而成為荷蘭第一大港,世界上設備最好的港口之一。

(2)鹿特丹港的發展

五個發展時期鹿特丹港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大約1400年至1800年為第一時期,當時僅為小商港。1800年至1900年為第二時期,其間規模有一定的發展。現在該兩處作業的貨種主要為貨櫃、子母船、森林木材、其他件雜貨、水果、蔬菜、濃縮果汁等。1920年至1960年為第三時期的港口發展,在這期間港口建設向下游推進,後期建造了Botlek項目,主要是油產品、化工品、農產品、煤炭和其他乾散貨碼頭設施。1960至1970年為第四時期,再往下游發展,離開了市區,推向了瑪斯河口,建造了沿海的Europoot碼頭,主要作業貨種是原油、化工品、礦石、農產品和滾裝船。1970年至今為第五時期,在這一時期為進一步適應城市建設和環保的要求,適應船舶大型化的趨勢,開始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向大海要土地,並啟動了“瑪斯平原墾地項目”(Maasvlakte),現正在進行第二期,在這裡停靠的主要是貨櫃、原油、礦石和煤炭船舶。
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鹿特丹被譽為新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城市。
鹿特丹位於歐洲西部萊茵河下游,原是一個小漁村,1283年因在這裡修堤防辟圍墾地而得名,1299年建市,1872年建港,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以後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及運河和鐵路的開通,自1965年起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鹿特丹市遭到嚴重破壞。據有關資料記載,1940年5月13日,希特勒德國為迫使荷蘭投降,一天之內就炸毀了3萬座建築物,市中心變成一片廢墟,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物已不復存在。大戰末期,德軍在撤退之前,港口又遭到毀滅性的摧毀,給鹿特丹帶來空前的災難。戰後,當地政府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不忘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痛,保留下不少因戰爭破壞的痕跡。在市中心的南端,矗立著一座名為“劫後餘生的城市”的人體塑像。這個塑像腹部空裂,雙臂高舉,面仰青天,兩腿艱難但卻堅強的站立著。它生動地描述了鹿特丹人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城區內還保留著被戰火破壞的15世紀的聖勞倫斯教堂,這座哥德式建築內有一座大風琴和許多荷蘭歷史上著名海軍人物紀念碑。
鹿特丹還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有煉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機械、食品等。是歐洲煉油最大的基地和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之一。現在的鹿特丹已發展成西歐的貿易中心和商業中心。

(3)鹿特丹的業務發展

鹿特丹港的使命是:立足於現在和長遠,加強鹿特丹港和工業綜合區在歐洲的地位。鹿特丹港把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港口當局和國際服務的提供者;目標是:建成一個安全的、高效率的、綜合的和清潔的港口和工業綜合區。鹿特丹港通過加大和吸引投資來激勵和方便港口和工業綜合區內的經濟活動,創造一個能持續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它以公開和透明的方式與有關方面進行合作,以企業家的態度支持港口和工業區的發展,並創導和利用公共和私人相結合的模式;它立足於吸引更多的貨物及與物流、加工、分銷和其它與工業有關的附加值業務,建立一個順利運行的、安全的和完整的港口。今天,鹿特丹港每年大約有30,000艘遠洋船舶和120,000艘內河運輸船舶停靠,有500條定期航線與世界上的1,000個港口通航。2003年鹿特丹港淨收入為5,600萬歐元,與前一年基本持平,比預測高500萬歐元。根據與市政府的商定,4,500萬歐元的利潤交給鹿特丹港市政府。剩下的1,100百萬作為港務局的備用資金。
鹿特丹港2004年貨物總吞吐量達3.54億噸,比2003年增長8%,居新加坡港和上海港之後,由前一年的世界第二位屈居第三位,貨櫃增長16%,從2003年的710百萬個標準箱,增加到2004年的820萬個標準箱,居世界第7位。在鹿特丹港的貨物總吞吐量中有10%以上是來往於中國,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鹿特丹港居英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4)港口規模

鹿特丹港自稱為大港(Mainport)和世界級港口(Worldport)。它之所以形成當今世界大港的地位是與它的優越地理位置、理想的深水條件和發達的內陸水路、公路和鐵路集疏運系統有關,也是它根據航運發展的趨勢,進行新的港口開發和發展相關產業的結果。上世紀初,鹿特丹港迅速擴大。市政府建設了一系列的港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1922年挖掘了Waalhaven港灣。Waalhaven港灣水域面積達219公頃,現在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挖入式港灣。1932年“鹿特丹市港口管理局”成立,開始更明確、更系統地處理港口管理、引航、商務、地塊和岸線租賃、發展及其它重要技術問題。
1956年埃及關閉了蘇伊士運河,船舶被迫繞道南非角,這促使了油輪大型化。自五十年代後半期起,許多跨國公司將目光投向政治上穩定的地區和深水沿岸地區。他們不僅關注貨物作業的地區,而且關注有足夠的地方進行工業生產,其中也包括石化工業。鹿特丹市港口局充分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為此經市政府批准徵用了農田,先後建設了Botlek項目和沿海的Europoort項目。1960年,第一艘油輪停靠Europoort。對土地的需求勢頭不減,一直延續到六十年代初。新港口設施的設計不斷調整以適應不斷增大的油輪的需求。鹿特丹港口規模不斷擴大,設施不斷增加,港口吞吐量也不斷增加。1962年鹿特丹以其9,600百萬噸的貨物吞吐量超過紐約,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之後長期保持了這一顯赫地位。
1965年荷蘭公共工程部授權鹿特丹在瑪斯河上建築堤壩。這一港口擴建項目的完成使得港口和工業區的面積從3,000公頃擴大到10,000公頃。與先前許多擴建不同的是,瑪斯河項目是在海上吹泥造田,而不是以前的挖入式港池。六十年代中期隨著貨櫃化的出現,港口規模、設施和設備漸漸發生了變化。美國人發明的集裝箱技術在鹿特丹港最先得到使用。1966年5月5日,第一艘貨櫃船Fairland號駛抵鹿特丹,船上裝載226個貨櫃。貨櫃革命導致了歐洲聯合貨櫃碼頭(ECT)的出現,貨櫃量也隨之迅速增長。1968年鹿特丹港的貨櫃量6.5萬個標準箱,1969年為12.1萬個標準箱,1971年約為25萬個標準箱。100萬標準箱的里程碑記錄是在1978年取得的,1986年突破了200萬個標準箱。2000年箱量增至650萬標準箱,2004年為820萬標準箱。其中大部分貨櫃量是在馬斯河沿岸的ECT三角洲碼頭裝卸的。目前鹿特丹港的大部分重要作業是在距鹿特丹中心40公里的臨近北海的地區進行的。一半以上的港口中轉量在瑪斯河進行。現在,鹿特丹的港口和工業綜合區與休斯頓和新加坡一樣,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鹿特丹港在原油、油產品、貨櫃、水果、煤炭、礦石和廢鋼的中轉方面均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

鹿特丹港的經濟情況

(1)服務特點

鹿特丹港區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

(2)吞吐量

鹿特丹港鹿特丹港

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港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發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此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達3.2億噸,創最高記錄。目前,鹿特丹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進的ECT貨櫃碼頭,年運輸量達640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四位。鹿特丹港就業人口7萬餘人,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4%,貨運量占全國的78%,總產值達120億荷盾,約占荷國民生產總值的2.5%。
鹿特丹港區是該市的主體,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港口水域277.1平方公里,水深6.7~21米,航道無閘,冬季不凍,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風浪侵襲,最大可泊54.4萬噸超級油輪。海輪碼頭總長56公里,河船碼頭總長33.6公里,實行雜貨、石油、煤炭、礦砂、糧食、化工、散裝、貨櫃專業化裝卸,同時可供600多艘千噸船和30多萬艘內河船舶,年吞吐貨物3億噸左右。港口貨物的運輸幹線萊茵河、高速公路、港口鐵路與國內外交通網相連。進港原油除經萊匣河轉運外,還鋪設運輸油管道直通阿姆斯特丹以及聯邦德國、比得時。大宗過境貨運占貨運總量的85%,其中原油和石油製品占70%,其餘為礦石、煤炭、糧食、化肥等。進出口主要對象國為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從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斷加強泊位建設,更新設備,擁有許多提供特別服務。
2008年世界貨櫃港口吞吐量排名(TOP10)
NO.1新加坡(Singapore)---2992萬個TEU
NO.2上海(Shanghai,China)---2801萬個TEU
NO.3香港(Hongkong)---2430萬個TEU
NO.4深圳(Shenzhen,China)---2142萬個TEU
NO.5釜山(Busan,SouthKorea)---1342萬個TEU
NO.6杜拜(Dubai,UnitedArabEmirates)---1200萬個TEU
NO.7廣州(Guangzhou,China)---1100萬個TEU
NO.8舟山(Zhoushan,Ningbo,China)---1084萬個TEU
NO.9鹿特丹(Rotterdam,Netherlands)---1083萬個TEU
NO.10青島(Qingdao,Shandong,China)---1002萬個TEU
2009年上半年世界20大港口排行榜:鹿特丹港為第11名
由於吞吐量下降了15.1%,下降到了460萬標箱,鹿特丹港的排位下降了一位,被淘汰出了全球10大港口排行榜。

(3)經濟發展情況

荷蘭大部分地區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鹿特丹也不例外,其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煤炭等主要依靠進口。但鹿特丹人文資源豐富,是世界性旅遊勝地,其舊城中心戴爾福斯哈溫和新市中心的超現代化和未來主義建築舉世聞名,港口附近的高185米的“伏洛馬斯特”觀望塔是一大觀光勝景。此外,像童堤鎮古老的大風車、哥達鎮的早期建築等都是鹿特丹名勝,吸引了大量境內外遊客。
政策策略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110萬人口的鹿特丹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自由港政策在起重要作用。鹿特丹貨源的75%的轉口,港區設"保稅倉庫",專供待售和轉口貨物整船暫存,僅收倉儲費用,免徵關稅,海關給貨主很大方便,在手續上儘量適應各國商人過境、轉口和分銷要求,除毒品和軍火外,幾乎所有商品都可自由出入,不受種類和數量限制,港口的優惠政策大大促進了過境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國船隻和貨物過境,獲取了大量運費。此外,西歐共同市場的成立,減少了國際屏障,使得西歐國家商品大多通過內河航行至鹿特丹,然後轉運世界各地,促進了鹿特丹的建設和迅速發展。中國借鑑鹿特丹的經驗,在連雲港設立保稅區是很必要的。

(4)前景規劃

鹿特丹港2020年港口前景規劃的思路是基於以下六個概念:1.一個多功能和綜合港口,能為裝卸、拆箱、加工和運輸提供充足的地域和設施,還能進行其他業務,比如工業、物流、海運和貿易;2.一個能持續發展和創新的港口;3.一個智慧型化的港口;4.一個快捷、安全的港口;5.一個有吸引力的港口;6.一個清潔、環保的港口。與此相適應的有以下五個工作重點:1.在西部建設“瑪斯平原墾地二期”(從北海填海造地),用於貨櫃、化學工業和其他新的加工業,“瑪斯平原墾地二期”將成為具有多式聯運基礎設施的高標準的能持續發展的地區;2.把東部的港區改建成一個混合區(城市港),用於港口辦公、住宅、工作。2010年當“瑪斯平原墾地二期”竣工後遠洋貨櫃作業將移至“瑪斯平原墾地二期”,這將使該地區改建成混合的港口和都市區成為可能;3.儘可能有效地利用港區,建立多用途區域和創新的智慧型大樓,集中辦公,共享設施;4.解決地區和國家在基礎設施能力和質量方面的瓶頸,特別是A15公路,同時儘可能有效利用現有設施,並鼓勵使用駁船和鐵路;5.以創造性的環保方法,在瑪斯河北岸開發有吸引力的住宅區,在南岸進一步增加工業活動,同時北岸各住宅區和活動區都有各自特定的通往南岸的交通通道。2020年港口前景規劃要進一步發展港口目前的優勢,並解決環境和基礎設施方面的一些瓶頸,這需要各方努力。鹿特丹市將負責空間規劃與安全和環境有關部門的公共工作,鹿特丹港將負責港區的管理和開發,鹿特丹城市港發展合作公司將代表鹿特丹市和港口制定和執行城市港的計畫,還有許多地區、省和國家政府及其它業務界的努力。歐盟將負責在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和港口之間的立法和法律。“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Maasvlakte2)除世界大港之一和歐洲最大港口的地位之外,鹿特丹港也力圖成為世界最佳的質量港口。鹿特丹港規劃的EuroMax碼頭和“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Maasvlakte2)將分別於2007年和2011年竣工,總的可使用面積將達1,000公頃。用地都是從北海填海造地得來,將主要用於貨櫃、化工品和分銷作業。這將能使鹿特丹港能應付與亞洲,特別是來自中國的不斷增長的貿易量。“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的建設使得臨近居住區的現有港區的業務能轉移至西部。市內港區置換出來的土地就可進行新的開發項目,建設市區新的生活和工作設施,這就有助於加強市內或城市周圍的經濟實力。鹿特丹港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港口,並且保持其在歐洲最重要的地位。鹿特丹港未來戰略的要點是貨櫃作業、化工品和疏運。為使這些產業不斷發展和更新,就需要土地。“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將是港口有關活動的頂級新區,是十分理想的基礎設施,通過“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可解決鹿特丹港的土地需求問題。“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是鹿特丹港的必然選擇,因為港口現已滿負載了,“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的建設也必須加快進行。在原來的設計中,“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有自己的進港航道,然而鑒於經濟原因,海牙政府需要降低成本。為此鹿特丹港又另制訂了所謂的“Doorsteekvariant”計畫。按照這個計畫,“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將使用目前的進口航道。這一設計節約了一億多歐元。Doorsteekvariant的成本估計為23億歐元。鹿特丹已要求荷蘭政府對這一投資項目予以資助。在制定“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前,曾進行了認真的程式工作,包括對項目的益處和必要性、規劃、決策、社會成本-—收益分析及棲息試驗進行了討論和研究。荷蘭政府在2002年中期批准了這一規劃,2003年12月底內閣表示它願意對“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新自然保護和娛樂區開發”及“鹿特丹現有港區建設”這三個項目提供資金。2004年春決定了出資方和出資條件。2005/2006年階段將啟動建設,2012年“瑪斯平原墾地二期”將起吊第一個貨櫃。鹿特丹和荷蘭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以確保項目按期進行,其中重要的是鹿特丹和國家政府就融資能取得一致意見。鹿特丹港力求建設一個高質量的港口,並為此進行了可觀的投資。例如通過鼓勵智慧型工業活動的開發,使生產過程更有效且達到環保要求。與“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同時進行的還有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是鹿特丹總體港口開發項目三部分中的一部分,其他兩部分是圍繞鹿特丹的750公頃的綠化帶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和現有港區的再開發。這就是總體規劃的雙重目的:即同時改進生活環境和加強大港地位。“瑪斯平原墾地二期規劃”:在鹿特丹西部河口北海建設一個新港區和工業區,這雖對自然有負面影響,但通過努力能加以控制。此外,還將建立海上保護區,為此將建設沙丘和海灘。750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在鹿特丹周圍建立新的自然和娛樂區,三處分別為600公頃、100公頃50公頃。這些附屬項目將大大改善大鹿特丹區域的生活環境。鹿特丹的現有地區:更有效地利用現有港區內的地塊,減少車輛和工業噪音,將啟動措施減少熱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港區周圍的居住環境。

鹿特丹港的經濟腹地

經濟腹地是港口興衰的重要基礎。鹿特丹的腹地覆蓋了歐洲的半數國家。
鹿特丹是世界上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海港之一,是國際航運的樞紐,也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歐洲貨物集散中心和糧食貿易中心。鹿特丹港擁有大型深水港灣,可以進泊巨型油輪,年進港船隻35000艘左右,吞吐總量約3億噸。正是傳奇般的港口讓鹿特丹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門戶”。

(1)與經濟腹地一起成長

鹿特丹港鹿特丹港

鹿特丹原來只是一個小漁村。荷蘭地勢低平,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荷蘭”即低地之意,全國有60%以上的地區海拔不超過1米,低于海平面的地區占38%,最低點為海平面以下6.7米。鹿特丹就位於低平地,低于海平面1米,1283年人們就在這裡修堤防開闢圍墾地。到1570年,隨著西歐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的開闢,鹿特丹成為英、法和德國之間的過境運輸港,開始了鹿特丹的“門戶”傳奇。鹿特丹真正的發展是在19~20世紀,隨著歐美經濟迅速發展和蘇伊士運河通航,特別是1895年建成通航北海的運河新水道,1877年接通市區與南荷蘭間的鐵路,以及德國的魯爾區成為歐洲最大工業區以後,鹿特丹港區腹地範圍不斷擴大,使其至20世紀初一躍成為荷蘭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發展與腹地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從20世紀初起,鹿特丹港區不斷西延,人們相繼挖掘了人工港——瓦爾港、博特萊克港等。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西歐共同體成立,共同體之間經濟貿易往來日益加強,使得以物流業為主要產業的鹿特丹港更加繁榮,港區面積不斷擴大,吞吐量顯著增加,並一舉進入到貨櫃時代。隨著港口的發展,鹿特丹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重工業基地,並成為歐洲最大煉油基地和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如今又發展成為西歐的貿易中心和商業金融中心。

鹿特丹——為什麼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原因有三:首先,發達的西歐國家,特別是德國的興起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經濟腹地;其次,歐洲共同體的建立,減少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屏障,密切了國際間的往來,從而促進了鹿特丹港的發展;第三,荷蘭本國工業的迅速崛起也促進了鹿特丹港的發展。從鹿特丹附近的情況來看,在其500千米的半徑範圍以內,居住著近2億高收入的人口,產業和人口的密集程度超過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工業區和城市,為鹿特丹港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支撐和保障。可以說,得天獨厚的門戶地位固然至關重要,但更主要的是因為鹿特丹是歐洲的門戶——作為鹿特丹港廣闊經濟腹地的整個歐洲的崛起,才是成就鹿特丹港飛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並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二者彼此促進良性互動的雙贏格局。

全球化、新歐洲為鹿特丹帶來新發展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腳步,鹿特丹港不斷提升著自身在全球貿易、物流服務中的地位和能力,為各種類型、各種大小的貨物穿越歐洲提供眾多的運輸選擇。物流業,作為荷蘭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點行業之一,產值已超過荷蘭GNP30%。多少年來,來自全球的貨主和船東都將鹿特丹港作為進入歐洲的第一港,每年數以億噸的貨物在鹿特丹港通過完善、快捷的內陸航運、鐵路、近海(包括其支流)、公路等交通網路中轉,輸往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目前,由鹿特丹港始發的貨物可以通往世界1000多個港口,不僅全力確保了港口服務的多元化需求,同時也保持了與世界各大港口之間的良性競爭。鹿特丹的發展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而鹿特丹已經有條不紊地邁出了新的步伐,政府將進一步給予鹿特丹最大的扶持和促進,以使鹿特丹能夠充分利用荷蘭乃至整個歐洲這個經濟腹地。一方面,鹿特丹整個港區套用了先進的電子信息網路和通信技術,對港口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比如在其推出的“貨運信息卡”中包含了貨車司機的姓名、年齡、性別、資歷等信息,包含了貨車所運輸貨物的品種、規格、數量,來自的國家名、公司名、船舶名,乃至具體的艙位、層次,以及將運往的國家、地區、收貨人,還包含了裝卸的地點、通關的時間等等,可謂一卡在手,相關的信息應有盡有,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此外,鹿特丹港所實施的無紙化電子報關報驗系統、船舶和貨運數據電子申報系統、船舶車輛的衛星定位系統、內河運輸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無線電通信系統等,都可以通過港口的公共電子信息平台進行電子數據的交換與共享。這種先進的工作模式不僅極大地減少了人力和費用,更為重要的是縮短了工作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準確率。另外,完善的配套設施也是鹿特丹這個國際區域性物流樞紐港大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鹿特丹港區,按照裝卸貨物種類的不同,分門別類地建有原油碼頭、煤炭碼頭、糧食碼頭、木材碼頭、礦砂碼頭、貨櫃碼頭等,並按現代化專業碼頭的要求,各自建有先進的裝卸和輸送設備。例如,鹿特丹的原油碼頭就是當今歐洲最大的,而環繞港區的石化企業構成了歐洲最大的煉油基地。每年一億噸以上的原油進入鹿特丹,一部分就地進行加工提煉,另一部分則由此輸送到歐洲各地。荷蘭通過鹿特丹港可以方便地進入歐盟3.5億消費者的大市場,從鹿特丹港進口的貨物中有75%~80%都是供應給歐洲其他國家的,只有20%~25%的進口供給荷蘭本國企業。是歐洲經濟一體化成就了今天的鹿特丹。隨著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歐洲這個越來越廣闊和發達的腹地,為鹿特丹港的加工業和物流業提供了極大的空間;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為荷蘭物流企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方向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2)中國成為新的“腹地”

中國是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國家,鹿特丹借著這股“東風”,已經成功地把中國作為了自己的廣闊“腹地”,搭上了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中國在2004年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歐盟。鹿特丹作為整個歐盟市場的門戶,和中國的港口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而中國也成為鹿特丹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依託。“中國這架機器如果停下來,整個世界都會出問題。”荷蘭人這樣概括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就在鹿特丹,碼頭上的貨櫃中很多都印著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的英文標誌。2004年,中國內地成為鹿特丹港處理貨櫃的第一大來源地和第三大目的地,來往貨櫃數超過102萬標箱,占港口總貨櫃吞吐量的12%。目前中國赴歐洲的深水貨運航班有一半首站停靠在鹿特丹。荷蘭這么一個陸地總面積只有4.15萬平方公里,人口1620萬,國民生產總值遠低於英國、法國、義大利的“小”國家,卻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鹿特丹港對此居功至偉。鹿特丹人明白,中國的港口早晚會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港口乃至港口群。但是,他們並不覺得為此丟掉世界第一大港口的桂冠有什麼損失,因為取代鹿特丹的將會是和鹿特丹保持了26年良好合作關係的中國港口,他們只需要確保中國港口從歐洲進出口的貨物主要是通過鹿特丹港中轉就可以了。近年來,50%的來自中國的貨櫃船都先抵達鹿特丹港,來自中國的散貨船首先抵達鹿特丹港的更是超過70%。鹿特丹人對自己港口的發展前景很有信心,因為鹿特丹人相信世界總體經濟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亞洲經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將保持較快增長,由此產生的物流需求將不斷增加。GDP增長年均10%的中國更是世界經濟中的亮點,在當前歐洲經濟發展放緩之際,中國對鹿特丹和歐洲其他港口來說,無疑是不可錯失良機的。

鹿特丹港之最

(1)世界第一大港與倉庫地

倉庫地倉庫地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碼頭,專業化分工有序,設有石油、礦石、鋼鐵、化工產品、糧食、木材、雜貨、散裝等專業碼頭和貨櫃船、滾裝船、載駁船作業區。我曾在此裝運過化肥、雜貨、鋼材、大型機械設備等。目睹過港口高度現代化的管理和運作,由衷感嘆:這是一個有名的快港。這裡從不壓船,萬噸級船從進港到離港從未超過一周時間。碼頭設有大宗貨物進出儲運油庫,鋼鐵、糧食、化肥等專業倉庫或貨棚及冷藏庫。有400多條海上航線通往世界各地,有1.1萬班次遠洋輪船定期往來。每16分鐘就有一艘遠洋輪船進出港口。轉運的主要國家有德國、英國、法國等歐盟國家及周邊歐洲各國,這也是其繁忙的原因之一。這個港的年吞吐量為3億噸,最高達3.1億噸,進出港的貨物主要來自亞洲、歐洲,其次是南美洲和非洲。在進出口貨運中,轉運量約占總吞吐量的40%,進出港貨運中的大宗貨物占90%以上,其中過境轉運的占85%,主要是原油和製成品。
亞歐大陸橋直通鹿特丹,其使用價值的確非同一般,因為鹿特丹的腹地非常廣泛,無論是作為港還是作為站,以鹿特丹為中心,集中了荷蘭的主要工農業城市。有發達的公路、鐵路和水運網把周邊的城市連線起來。其附近鄰國的德國、瑞士、法國、比利時、英國等工業發達,這些國家發展工業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進口,產出的產品又要出口,使居於它們中間位置又有良好轉運條件的鹿特丹港成為他們大宗貨物的轉運中心。不僅如此,歐洲四通八達的交通還可能向遠擴展到西歐、中歐及東歐的部分地區,故鹿特丹港自古就有“歐洲門戶”之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廣闊的經濟腹地,是鹿特丹港不斷發展的有力支柱,也是亞歐大陸橋西橋頭堡的前景所在。

(2)歐洲最大的貨櫃碼頭

貨櫃貨櫃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貨櫃港口之一。鹿特丹港的貨櫃運量1991年為371.2萬標準箱(TEU),居世界第三位。
早在1967年,一些碼頭裝卸公地發現到貨櫃在世界上的發展潛力,並進行了巨大投資。現在,鹿特丹港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貨櫃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碼頭上各種貨櫃井井有條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裝卸216萬標準箱,超過了紐約港的190萬箱。現在鹿特丹貨櫃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
鹿特丹的貨櫃運輸形式主要有:
(1)公路貨櫃運輸。
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稠密的公路網,將鹿特丹與歐洲所有的大城市連線起來,從鹿特丹出發,只需8~10小時就可以到達巴黎、法蘭克福和漢堡,到達德國的主要工業區魯爾地帶和比利時大部分地區所需的時間就更短了,即使是北歐這樣較遠的地區也可以在24小時之內到達。荷蘭的公路運輸擁有雄厚的實力,歐盟30%的國際公路運輸是由荷蘭承擔的。

(2)鐵路貨櫃運輸。鹿特丹幾乎每天都有一系列的貨櫃列車向歐洲各地發車。

駁船運輸駁船運輸

(3)駁船貨櫃運輸。近年來,由於運價低等原因,鹿特丹駁船貨櫃運輸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每天都有駁船將貨櫃由鹿特丹運至萊茵河沿岸各貨櫃碼頭)隨著貨櫃運輸的發展,內陸貨櫃碼頭開始大量出現。
在歐洲,尤其是菜茵河沿岸,已興建了32個貨櫃碼頭。90年代以來,鹿待丹開始實施新的擴能計畫,建造10~15萬噸級的第五、第六代貨櫃碼頭。到2010年,貨櫃吞吐能力將達600萬箱,以確保歐洲最大貨櫃運輸中心的地位。1957年,由於港口極大的擴建,鹿特丹人想出了歐洲之門港這個名稱,這意味著他們想成為“歐洲的大門”。其實自1963年鹿特丹就可被稱為世界最大港口和倉庫地。城市對貨櫃轉載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在遠東世界經濟國中競爭。在馬斯平地港的碼頭上可毫無困難的裝卸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
貨櫃尺寸的標準化對此也有貢獻。在不列顛港,位於Botlek水道中的卡蘭橋後,人們主要裝卸(多為日本)汽車。運汽車船的特徵是其高而對風敏感的結構。

港口物流分析與小結

(1)物流與交通運輸

(1)物流中心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鹿特丹港原有Eemhaven物流中心和Botlek物流中心,其中Eemhaven物流中心面積50萬平方米,主要提供大宗產品如木材、鋼材等的儲存和配送服務,Botle物流中心面積87萬平方米,是石油、化工產品專業配送中心。後因港區擴展需要,又在入海口處建立了Maasvlaskte物流園區,面積達125萬平方米。這些物流中心均有與碼頭間的專用運輸通道,提供物流運作的必要設備,採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並提供增值服務以及海關的現場辦公服務。物流中心的配送園區是許多企業在歐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業把貨物交付一個能保證即時送貨到全歐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務商。
(2)港口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鏈港口工業已成為鹿特丹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約有50%的增加值來自港口工業。鹿特丹港是煉油和化工工業的重要基地,港區擁有4個世界級的精煉廠、30多個化學品和石化企業、4個工業煤氣製造商等企業,全球著名企業如殼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都在鹿特丹港落戶。食品工業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食品公司的貿易、存儲、加工以及運輸等都集中在港區,如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
(3)倉儲配送。荷蘭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開展歐洲物流業務的最佳地點。它擁有其他歐洲國家不可比擬的優越地理位置,先進的基礎設施,濃厚的商業氣氛,高度發達的物流服務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時它還擁有完善的海關設施,優惠的稅收政策,以及一支技術先進、生產效率高並懂多門語言的勞動隊伍。這一切都為在荷蘭開展面向歐洲的現代化物流服務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7000家外國公司一致認為鹿特丹是向歐洲、中東、非洲甚至更遠的地域開拓市場的最佳地點。
(4)鹿特丹港是歐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它的物流運輸網路由各個深水貨運碼頭,上幾百家物流服務公司和便利的腹地連線網路組成。這個網路使它可以在24小時之內,將各類貨物運抵超過3.5億的歐洲客戶手中或各主要工業區。此外,鹿特丹還可以為所有類型和規模的貨物提供訂製化的運輸服務。在大鹿特丹地區,既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流運輸隊伍,也可以從眾多專業化的服務商之中選擇合適的公司來幫助企業設計解決物流配送問題。
對於貨櫃化貨物的倉儲和配送來說,坐落在鹿特丹港區和各個工業區內的三大物流配送基地可以為其提供最完善的各種增值服務。這裡集中了所有倉儲配送服務所必需的設施和技術,從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運輸成本。
(5)交通運輸。位於歐洲的戰略性地理地位,擁有與深海開敞和快速的連線,深達75英尺的水深以及完美的腹地運輸——這些都是鹿特丹港的優越性所在。加上高質量的服務,所有這一切組成了鹿特丹港成為歐洲大港的基礎。從鹿特丹港,貨物可以快捷便利地運往歐洲各個目的地,也可以根據需要採用公路、鐵路、內河航運、近洋船舶/支線船運輸、空運以及管道網等不同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鹿特丹可以根據不同貨種、貨量、運輸時間以及運輸價格提供令人滿意的運輸服務。可以說,鹿特丹是歐洲多式聯運的中心。
隨著歐盟國之間國界的消失,工業界規模經濟發展迅速。例如在海洋運輸領域,越來越多的大型船舶被使用,它們只掛靠幾個重要歐洲港口,以達到規模經濟的效用。除此之外,一批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聚集在幾個主要港口周圍,也從群聚產生的規模經濟中受益。

(2)鹿特丹港的貨物與碼頭

碼頭碼頭

鹿特丹港的貨櫃。鹿特丹是歐洲貨櫃運輸的主要港口。平均每年貨櫃吞吐量達到650萬TEU,遠遠高於其他歐洲港口。鹿特丹港的貨櫃業務之所以能處於歐洲港口之首,應歸因於以下一些因素:優良的停靠性,可以滿足最新一代貨櫃船停靠的要求;航行安全性;陸海兩側均配備了最先進的專業化碼頭設備;鹿特丹作為歐洲運輸樞紐的功能;四通八達的腹地連線,特別是通過內河船舶、近海/支線貨櫃船和鐵路轉運;查詢信息可點擊運輸;擴建和增加作業能力的可能性;快速的周轉期;有競爭力的船用燃油價格,具有吸引力的加油港。港口不單是物流鏈中的一環,有時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幾乎所有貨櫃班輪公司的洲際遠洋運輸服務都會掛靠鹿特丹港。對於很多航運公司來說,鹿特丹即是它們在歐洲的第一個停靠港,也是最後一個停靠港。此外,鹿特丹港還可以按要求為各種集裝化貨物提供不同的訂製化的服務。不論是在上游運輸階段還是下游運輸階段,也不論是在為貨物辦理海關手續時還是在物流配送園區進行作業時,都有一系列政府專業機構和服務部門為貨物運輸提供一切便利的條件。
(1)乾散貨。鹿特丹港是歐洲最重要的乾散貨港口,每年都要處理超過8500萬噸的各類乾散貨物。運往西歐的各種類型乾散貨中,1/3的煤炭和農產品,大約45%的鐵礦砂、廢料、礦物原料和其他乾散貨都是經過鹿特丹轉口的。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鹿特丹港一直在乾散貨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應歸因於:鹿特丹港的優良停靠性,可以停靠長達75英尺,365000載重噸的遠洋貨輪。內河運輸的優越性,一艘普通的內河航船每次可以運送約15000噸的乾散貨往返於鹿特丹和德國、比利時、法國的各內河港。針對各種不同貨物和貨量要求的專業化裝卸、倉儲和加工設施。可以提供大量專業船舶經紀、檢驗師、實驗室、交易所和貨運代理等專業人才和服務。
(2)煤炭。在歐洲的所有港口中,鹿特丹港擁有最充足優良的用於裝卸、貯存和運輸煤炭貨物的專業化設施。約有1/3運往西歐的煤炭是經由鹿特丹轉口的。煤炭碼頭水深達到75英尺,就連世界上最大的乾散貨船舶也可以在每天的任何時刻停靠碼頭。並且只需要短短的2~3天,就可以完成裝卸離開港口。同時,鹿特丹擁有大量的碼頭操作技術人才,可以提供多種增值服務,諸如過篩、碾碎、混和、清洗等等。由於德國政府削減了採煤補貼,德國各個工業部門將會進口更多的煤炭,鹿特丹港商業界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3)礦砂。儘管已經擁有了最現代化的設備和充足的存儲能力,鹿特丹港還在不斷地進行投資以確保其世界最重要鐵礦砂港口的地位。鹿特丹的停靠性是無與倫比的,各種散貨船舶可以在任何條件下不受限制地停靠鹿特丹港。世界上最大的乾貨船BergeStahl(364767載重噸)每隔5周都會準時掛靠鹿特丹港的散貨碼頭。在現代化的裝卸設備的幫助下,只需要短短的4天就可以將巨輪完全卸空。鹿特丹的鐵礦砂約有50%來自巴西,剩下50%中,絕大部分產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還有少量來自南非和瑞典。
(4)礦產品和其他乾散貨。在礦產品和其他乾散貨遠洋進出口領域,鹿特丹以每年1000~1200萬噸的貨運量,占據了整個西歐25%的市場份額。主要的礦產品業務包括鉻礦石、菱鎂礦、鈦鐵礦、鉛鋅結晶礦、釩土礦、礦砂、蛭石和高嶺土。其他業務還包括:釩土、鐵合金、黃鐵礦、生鐵和石灰焦炭。港口可以說是從礦石生產者到最終消費者的物流鏈上最重要的一環。鹿特丹始終擁有最高效經濟的裝卸計畫,同時可以為客戶提供封閉或開敞式的防沾染倉儲及配送系統。目前,最終消費者要求提供各種額外的增值服務,而專業化的碼頭及設備可以滿足這種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整個商貿活動中,鹿特丹港還可以提供檢驗、檢疫、測試和公證等相關服務。
(5)鋼鐵。鹿特丹港有著進行鋼鐵貨物裝卸、倉儲、拆模、填充、切割、包裝和打包等作業的專業化設備。碼頭可以停靠吃水13.5~17米的船舶。最新的發展趨勢是建立一個用於裝卸優質鋼的全天候碼頭。鋼鐵碼頭全年無休的進行著大量鋼鐵產品的裝卸、部分加工處理以及向內陸集疏運。碼頭緊鄰著一個鋼材切割廠和可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倉庫。鹿特丹港同時也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各類鋼鐵材板業務。
(6)廢料。鹿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廢料港之一,去年它處理了大約300萬噸的廢料。這與它作為歐洲運輸樞紐的位置相對應。事實上,所有的廢料相關業務集中在Botlek附近的現代化廢物處理區,那裡有著一流的碼頭設備用以裝卸這些廢料。在鹿特丹,廢料處理是一個十分專業化的工程。舉例來說,當廢棄不鏽鋼到達碼頭後,它會被檢驗、分類,根據不同需要進行切割或者壓縮,最後按照設計比例進行合成。
(7)件雜貨和滾裝貨。如果說鹿特丹港是一個全方位的港口,那么件雜貨和滾裝貨在這其中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眾多船主、裝卸公司和其他服務提供商將以最合理的價格提供各種現代化的產品和物流服務。它們涉及到滾裝自卸、汽車、林業產品、鋼鐵、有色金屬、工程貨物和起重機械等。全線的現代化碼頭設施可以處理各種各樣不同特性的貨物,同時簡化了貨櫃貨物與其他貨運方式的交換複雜性,而允許退貨成為鹿特丹港的另一個優勢。鹿特丹港可以為任何一種類型的貨物提供訂製化服務。而最近幾年,件雜貨和滾裝貨對訂製化服務有著強烈的需求。在其碼頭和增值業務方面,港口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隨著與提供貨櫃快運和(或)貨運火車運輸的服務商相互協作,一種智慧型化的運輸結合模式已經初步建立起來。

(3)鹿特丹港物流系統分析

鹿特丹是荷蘭的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對經濟的貢獻占荷蘭GDP的10%以上。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超過3億噸,港區面積80多平方千米,是一個典型的河口港,共有7個港區,可以停靠從內河駁船到50多萬噸的特大油輪等各類船舶。鹿特丹港多年以來一直躋身世界一流大港之列。
作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在港口物流發展經驗和模式上有其獨到的地方。鹿特丹物流系統是成功的,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的自然地理條件:

優秀的先天條件優秀的先天條件

優越的自然條件是鹿特丹港取得成功的先訣條件。鹿特丹港是西歐水陸交通的要塞,是荷蘭和歐盟的貨物集散中心。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和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裏海,瀕臨世界海運最繁忙的多佛爾海峽,是荷蘭和歐盟的貨物集散中心,有“歐洲門戶”之稱。據統計,到2008年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年容納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該港年吞吐量有超過5億噸的紀錄,當之無愧地占據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除此以外鹿特丹港還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濃厚的商業氣氛,高度發達的物流服務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時它還擁有完善的海關設施,優惠的稅收政策,以及一支技術先進,生產效率高並懂多門語言的勞動隊伍。這些都是港口能持久發展的關鍵所在。
(2)完善的集疏運體系
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鹿特丹港務管理局對港區內的土地、碼頭、航道和其他設施統一開發,建設港口和工業園區,實施高效、安全、便捷的船務運輸管理。港務局以租賃的方式將港口交由私營企業經營,企業只需投資碼頭上部的機械設備、庫場和其他配套設施。配套設施齊全,儲、運、銷一條龍服務。這樣在鹿特丹港形成完善的鐵路、公路、水路的集疏運體系。鹿特丹港配套設施完備,碼頭、堆場、倉庫、道路、環保設施、支持保障系統非常完善;管理設備和操作手段高度現代化,如EDI服務系統除了傳統的信息傳送外,其子系統“INTIS”已成功推廣了“電子商務網路”;鹿特丹港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效率遠遠比世界上的一般港口要高的多。
(3)成熟的物流運營體系,功能齊全的物流園區
鹿特丹港在離貨物碼頭和聯運設施附近大力規劃建設物流圓區,其主要功能有拆裝箱、倉儲、再包裝、組裝、貼標、分揀、測試、報關、貨櫃堆存修理以及向歐洲各收貨點配送等,發揮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體化服務。鹿特丹港原有Eemhaven物流中心和Botlek物流中心,其中Eemhsven物流中心面積50萬平方米,主要提供大宗產品如木材、鋼材等的儲存和配送服務,Botlek物流中心面積87萬平方米,是石油、化工產品專業配送中心。後因港區擴展需要,又在入海口處建立了Maasvlaskte物流園區,面積達125萬平方米。這些物流中心均有與碼頭間的專用運輸通道,提供物流運作的必要設備,採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並提供增值服務以及海關的現場辦公服務。物流中心的配送園區是許多企業在歐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業把貨物交付一個能保證即時送貨到全歐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務商。
(4)依託港口飛速發展的臨港產業
臨港產業已成為鹿特丹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約有50%的增加值來自港口工業。鹿特丹港是煉油和化工工業的重要基地,港區擁有4個世界級的精煉廠、30多個化學品和石化企業、4個工業煤氣製造商等企業,全球著名企業如殼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都在鹿特丹港落戶。食品工業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食品公司的貿易、存儲、加工以及運輸等都集中在港區,如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臨港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刺激了鹿特丹港的發展。
(5)完善的信息網路系統
鹿特港是歐洲最大的貨櫃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貨櫃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主要貨櫃運輸形式有公路貨櫃運輸、鐵路貨櫃運輸和駁船貨櫃運輸,聯合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網,可以將世界上最大的乾散貨船舶——在每天的任何時刻停靠碼頭——在短短的兩至三天內完成裝卸離港。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乾貨船——可載重364767噸,每隔5周都會準時掛靠鹿特丹港的散貨碼頭——在現代化的裝卸設備的幫助下,只需要短短的4天就可以將巨輪完全卸空。鹿特丹已實現港口裝卸過程的無人化,運用國際較先進的碼頭作業系統(TOS),以合理計畫碼頭的貨櫃,減少翻箱。

(6)不斷創新的管理體制
鹿特丹港務管理局不斷在進行功能調整,由先前的港務管理功能向物流鏈管理功能轉變,繼續擴大港口區域,嘗試使用近海運輸、駁船和鐵路等方式來,促進對物流專家的教育和培訓,建設信息港,發展增值物流。在港區和城市周圍匯聚了大量擁有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各類人才,例如船舶管理、租船經紀和貨物船舶經紀等等。另外,鹿特丹地區的各大高校和教育機構也都積極開展海運相關的研究和教育,同各方各業的人士一同努力建設一個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港口。
以港興市,以市促港,大力發展港口的現代化建設統籌規劃。當然,鹿特丹港沒有滿足於既有成績。港口負責人施密茨表示現在還不能鬆懈。對於未來的發展,鹿特丹港已制定計畫,到2020年,鹿特丹港將成為“一個既能促進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又能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和自然環境的有競爭力的港口”。屆時,港口的年吞吐量將比目前增加40%,達到4.6億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鹿特丹港將在今後十幾年加強西部建設,轉變東部港區職能,實現港區空間商業化,促進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港口上百年的物流發展史,堆積出荷蘭在國際物流的霸主地位。鹿特丹港在其物流系統建設的經驗與模式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