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是採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經濟現象。由於學科起源的歷史背景,經濟學和社會學兩門學科看待經濟現象的角度有相似之處,但也有重大的分歧。社會學的早期奠基者如馬克思、馬克斯·韋伯、齊美爾、涂爾幹,皆各自提出對功利主義、邊際效益、古典經濟學等經濟學思想的檢討與批判。

基本信息

起源發展

經濟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萌芽於19世紀中葉。一般認為,對經濟社會學學科地位的認定最早作出貢獻的是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他在《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中將社會學分為一般社會學、社會形態學和社會生理學三部分,其中經濟社會學是社會生理學中的一個分支。他在1902年的《社會學年鑑》中明確地指出,經濟社會學和宗教社會學、犯罪社會學等同屬社會學的分支領域。
在中國,龍家驤於1932年翻譯出版了法國社會學家莫尼埃的《社會學與經濟學》一書。該書探討了兩個學科的交叉關係。社會學家孫本文在他的《社會學原理》 (1935)一書中指出,經濟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同是社會學的分支學科。
早期對經濟社會學的理論建設作出貢獻的學者,有馬克思、韋伯、迪爾凱姆、凡勃倫等。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和運動規律的巨著。他指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根源於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結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乃至最終必然會到來的滅亡的結果,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和運動的結果。韋伯從心理和文化角度探討資本主義的起因。他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20)中認為,加爾文教派所宣傳的教義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提供了心理上的準備。他用行動的合理性和組織的合理性來描述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向。韋伯的《經濟與社會》(1921-1922)一書是經濟社會學的名著。迪爾凱姆在《社會分工論》(1893)中,分析了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分工與社會團結的關係,指出從機械團結向有機團結的過渡,是分工發展的結果;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分工給社會帶來了進步,同時也帶來很多社會經濟問題。凡勃倫在他的《有閒階級論》(1899)中,標榜自己與正統經濟學不同之處是要尋找和分析經濟行動的非經濟意義。他指出了炫耀消費行動的顯功能和潛功能,分析了有閒階級、企業營利者和機器操作者之間的矛盾衝突,希望出現工程師集團來管理社會。
當代較有影響的經濟社會學家有美國的帕森斯、斯梅爾塞、熊彼特和日本的富永健一等。帕森斯和斯梅爾塞合著的《經濟與社會》(1956),用結構功能的分析方法研究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的關係,指出經濟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其運行的過程中存在著和其他系統的能量交換。斯梅爾塞的《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學》(1963),闡述了經濟社會學的發展史和主要研究領域,對經濟社會學的學科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富永健一受教於斯梅爾塞,1973年主編的《經濟社會學》一書,在學科化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理論體系

經濟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尚無定論,有人將它概括為主要由經濟行動論、社會經濟結構論、社會經濟變遷論、社會經濟戰略論組成。經濟行動是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作用的結果,它的主體是社會人而非經濟人,行動所追求的目標並非獲得最大利潤,而是多層次需求的滿足。經濟系統是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社會系統的各個子系統之間互相提供功能滿足,使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工業化引起的社會流動和社會結構重組是普遍的現象,由此社會從機械團結向有機團結過渡。當代經濟社會學關注的重點在社會經濟變遷的理論構建上,集中探討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變遷所具備的心理特質、發展的指標體系、發展中的協調與失調等問題。由此產生了後工業社會論、富裕社會論和社會指標運動。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論是社會經濟變遷論的延伸。它從長遠的觀點研究一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道路,在摸清資源、認清國力的前提下,提出發展的對策。

研究內容

經濟社會學研究的具體內容,各國有所不同,大體可歸納為5個方面:
(1)社會群體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群體是經濟活動的決定因素。不同類型群體結構對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起著不同的影響。
(2)影響經濟發展的各種社會因素及發生作用的社會條件,如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等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3)經濟行為與社會行為。研究支配人們經濟行為的主要因素。
(4)對經濟過程進行社會學分析,包括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過程的社會學分析,各經濟集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
(5)研究經濟政策實施的社會依據和社會條件。

經濟學家貢獻

經濟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涵蓋經濟學和社會學之間的邊緣地帶,它的發展既需要經濟學理論基礎,又需要社會學的分析方法。長期以來,由於學科主義的嚴重影響——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主要是因為擁有社會科學“皇后”地位的經濟學帝國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經濟學家對於社會學家及其所從事的社會學理論研究往往不屑一顧。雖然主流經濟學家不關心社會學問題,但在眾多的經濟學流派當中,我們仍能發現有些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流派對經濟社會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是馬克思、熊彼特、德國歷史學派和美國制度學派。

馬克思對經濟社會學的貢獻是他確立了經濟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經濟社會學研究範疇。雖然他的研究方法仍然屬於經濟學方法,即用經濟學觀點分析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但強調經濟關係在一切社會關係中的決定性作用,研究經濟發展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這本身也是經濟社會學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

在馬克思之後,德國的新歷史學派在德國盛極一時,並對美國的制度學派和法國的社會學歷史研究方法產生了重大影響。新歷史學派的羅雪爾、施穆勒和桑巴特等人都對經濟制度的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而許多經濟社會學家認為,經濟社會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門研究經濟制度及其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的學科 (Swedbe,1998)。對經濟制度的關注意昧著經濟學家不再是就經濟發展所受的限制條件本身,比如生產、技術、資本等微觀條件進行研究,而且還要對經濟條件之外的民族思想、社會意識和文化特徵等社會條件加以考慮。因此,德國歷史學派傳遞了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綜合考察的經濟社會學方法論的傳統。
以凡勃倫、米契爾和康芒斯為代表的制度學派廣泛地討論了“制度”對人類社會生活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三位代表人物在研究方法和具體觀點上各有特色:米契爾是經驗統計學派的代表,主張把制度研究建立在經濟統計的基礎上;康芒斯是法律學派的代表,認為在一切制度因素當中法律制度最重要,法律制度是決定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三人之中唯有凡勃倫對經濟社會學的貢獻最直接,因為他是制度學派當中的社會學派的代表,他的成名作《有閒階級論》可以看作是經濟社會學的早期代表作。在這部著作中,凡勃倫把制度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生產組織制度,另一類是擁有私有財產或展示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社會(階級)制度。前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或生存需要,受自然人的本能驅使;後者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或社會需要,受人的本能驅使。凡勃倫的分析表明,經濟生活嚴重地受制於社會力量,甚至可以認為是社會力量控制了經濟的發展方向。比如顯示消費、顯示有閒成為社會分層的重要動力,同時,能夠顯示有閒或有條件顯示有閒又成為社會分層的重要標誌。正是這些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階級結構決定了經濟社會發展方向。
20世紀7O年代之後,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發展了經濟制度分析方法,形成了新制度經濟學。新舊制度經濟學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更重視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更依賴有限理性假設前提。代理理論、產權理論和合作博弈理論等都是通過交易成本概念和有限理性假設對經濟制度和經濟社會關係加以科學解釋的新制度經濟學核心理論。
如果說上述經濟學家的貢獻僅僅是因其研究內容或研究方法對經濟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有所裨益的話,那么熊彼特的作用則與眾不同:他在《經濟分析史》一書中不僅多次強調社會學方法的重要性,而且直接提出並使用“經濟社會學”概念作為經濟分析工具。熊被特認為“科學的”經濟學家必須擁有4類分析技術或工具,依其重要程度分別為:
(1)經濟史。熊被特認為,經濟學所考察的對象,實質上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獨特過程,如果一個人不了解歷史,他就不能理解任何時代的經濟現象。同時,歷史的敘述不可能是純經濟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屬於經濟制度方面的事實,因此歷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讓我們了解經濟與非經濟事實怎樣聯繫在一起,及各種社會科學應該怎樣聯繫在一起;

(2)統計。熊彼特認為統計數字極為重要,這一觀點與其說是經濟學的傳統,毋寧說是社會學的方法論特點;

(3)理論。從提出假設、推論命題(證明定理)、得出結論到理論套用 (實證分析),這一理論構建過程正是經濟學發展的固定格式。從經濟學的發展軌跡來看,經濟學家沿著這條軌跡已經走得太遠了;

(4)經濟社會學。熊彼特認為,如果我們把人類行為的定義下得廣泛一些,使人類行為不僅包括動機、行動、偏好等,而且包括與經濟行為有關的社會制度,比如財產制度、政治制度、契約制度等,那么我們就需要引入經濟社會學分析工具。因為經濟學所關注的是人們在何時何地會發生何種行為以及會產生何種後果,而經濟社會學要分析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預防和控制這種行為。自18世紀以來,經濟學和社會學在各自的領域內獨自前進,主流經濟學家和主流社會學家對於對方在做些什麼都知道得很少,而且關心得更少,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了經濟社會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因此,熊彼特呼籲經濟學家多關心一些社會學問題,因為與經濟學相鄰最近的學科就是社會學。

社會學家貢獻

經濟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社會學家研究經濟社會學的歷史沒有專門記載。但斯維德伯格認為可以把它劃分為三個階段 (Swedberg,1998)。第一階段是在19世紀末加世紀初,以韋伯、迪爾凱姆和齊美爾為代表;第二階段是20世紀5O年代,以帕森斯、斯梅爾瑟和波蘭尼為代表;第三階段是80年代以後,被稱為新經濟社會學時期,代表人物有H.懷特、M.格蘭諾維特和v.澤利澤等人。 社會學建於1890--1920年期間。韋伯、迪爾凱姆和齊美爾這三位奠基人中的每一位都在經濟學領域做過大量研究 (Swedberg,1988)。齊美爾在這一領域最重要的成果是於1900年問世的《貨幣哲學》 。在這部著作中,齊美爾敏銳地分析了貨幣在現代文化中的特殊作用。除此之外,齊美爾還以創建各種經濟類型而聞名,剖析了揮霍者和守財奴。這兩種經濟類型的行為特徵等等。
迪爾凱姆的職業生涯始於他批判斯密的分工思想。斯密認為勞動分工的唯一功能是生產財富、便於交換。迪爾凱姆認為斯密忽視了分工的另一重要功能,即分工加深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依賴,促使人們更加團結,因而提供了“有機團結”的潛力;另一方面,迪爾凱姆發現現代經濟的某些力量可能會破壞社會的內聚力,因而出現。社會的反常狀態”或者是缺乏行為規則。在把經濟社會學確定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方面,迪爾凱姆比齊美爾更積極,他不僅自己筆耕不輟,而且鼓勵其門生投身於這一事業。其得意弟子、法國社會學家、著名的社會學年鑑學振代表人物M.莫斯的極富想像力的研究成果《禮物》就是在迪爾凱姆的影響下完成的。在本書中,莫斯改變以往學者只用經濟理性分析“禮物交換”,而把這一現象放到社會整體中去探討,闡明這一現象既是經濟的,也是法律的、道德的、美學的和宗教的社會現象。莫斯的分析方法為後來的新經濟社會學所倡導的 “經濟嵌人於社會”確立了最初的學說理念。《禮物》因其獨特的分析視角一直被視為人類學研究原始社會禮物交換的經典之作,莫斯因而也被視為人類學家。

M.韋伯是為建立經濟社會學作出最持久努力和最出色貢獻的社會學家。雖然受到德國歷史學派的文化薰陶,但韋伯仍然積極地接受門格爾學派(即奧地利學派) 的理論經濟學思想。與憎恨經濟學並想用經濟社會學取而代之的迪爾凱姆相反,韋伯把經濟社會學視為主流經濟學的一個補充。在韋伯的許多著作中,有三部與經濟社會學特別相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4-1905); 《經濟與社會》 (1921-1922);《經濟史大綱》(1923)。《經濟與社會》一般被視為經濟社會學的經典之作,在本書中——準確地說,是在本書的第一部分第二章中,韋伯勾畫了經濟社會學的基本輪廓。韋伯首先從個人開始討論“經濟行為” 及“行為的經濟取向”,然後探討了“經濟組織及其分類”、“經濟的形式台理性和實際合理性”,最後分析了“政治組織”、“意識形態”和各種“國家制度”對經濟發展尤其是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影響。可以說,《經濟與社會》是古典社會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經濟社會學初步建立的標誌性成果。

20世紀3O一50年代是凱恩斯經濟學時代,它以1936年凱恩斯發表《通論》為起點標誌,以50---60年代凱恩斯政策主張在各國實踐為頂峰,以7O 年代“滯脹”所代表的凱恩斯靈丹妙藥失靈為終點。
1956年,帕森斯與其學生斯梅爾瑟合著出版了一部重量級理論著作《經濟與社會》,標誌著經濟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刨立。在這部著作中,作者運用結構一功能主義分析手法,把社會定義為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經濟只是其中個子系統。經濟系統與其他系統相互作用,所有子系統在維持社會大系統運行過程中都發揮重要功能。斯梅爾瑟隨後用同樣的方法研究了英格蘭的工業革命,並出版了經濟社會學的第一部教科書《經濟社會學》。70年代末,8O年代初是經濟社會學發展的第三階段,也是新經濟社會學誕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把社會學套用於市場研究的先驅是哈佛的 H.懷特。到80年代中期,懷特的許多學生開始發表經濟社會學著作,尤其是藉助於在他指導下所使用的網路研究方法,波特、貝克和M.格蘭諾維特等人的成果尤為}1人注目。其中M.格蘭諾維特1985年在《美國社會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經濟社會學的綱領性文章《經濟行為與社會結構:嵌人性問題》,開創了利用社會結構或社會網路分析經濟行為和經濟秩序的經濟社會學新紀元。格蘭諾維特同時對新制度經濟學展開了正面攻擊,認為採用非社會學方法分析經濟制度的威廉姆森等人是“學術森林中的社會學的嬰兒”。

格蘭諾維特的理論假設體現了新經濟社會學的關鍵特徵,即認為所有的經濟制度都是“社會建構”。格氏認為經濟制度是通過網路麗產生的,然後被凝結到更堅固的社會結構當中。

新經濟社會學吸引了大批出色的社會學家,他們主要分布在美國,但在歐洲和其他地區也有志同道台者。新經濟社會學的組織理論和文化社會學理論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引發了許多創造性研究成果。比如v.澤利澤分析了上個世紀兒童經濟價值的變化方式;N.畢加特分析了女性直銷組織的結構及其演變;N.福里格斯坦從社會學角度重新闞釋了美國現代合作史。1992年格蘭諾維特和斯維德伯格出版了一部經濟社會學新文選,1994年斯梅爾瑟和斯維德伯格出版了一部巨著《經濟社會學手冊》。這部巨著收錄了許多新經濟社會學最知名的人物,並用3o多章的篇幅分析了經濟生活的全部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