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白薇出自《本經》。 《本草圖經》 :白薇,今陝西諸郡及滁、舒、潤、遼州亦有之。莖葉俱青,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花,八月結實。根黃白色,類牛膝而短小。三月采根,陰乾用,今雲八月采。 《本草乘雅半偈》 :根似牛膝而細,長尺許,色黃微白,芳香襲人者,白薇也;色白微黃,折之易斷者,白前也。《增訂偽藥條辨》 :白薇,產山東者,根皮赤黃色,內白黃色,形類牛膝,實心,頭下有細鬚根,短而柔軟可曲。《乘雅》雲,根似牛膝而細長,色黃微白。此即白薇,與《本經》之說吻合。陳嘉謨曰,白前形似牛膝,粗長堅直,空心有節,色黃白色,折之易斷,乃與近時白前形狀亦符合。
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的條狀根。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廣卵形,長約5~10厘米,寬約2.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被短柔毛,老時漸脫落,下面淡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葉脈在下面稍隆起。傘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細柔毛;花黑紫色,直徑約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外側密被細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外側疏生黃褐色細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橢圓形,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與蕊柱幾等長,下部與花絲基部相連;雄蕊5,上部與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組成,兩心皮略連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頭位於蕊柱下。蓇葖果角狀,紡錘形,長5~8厘米,寬約1.5厘米。種子多數,卵圓形,有狹翼,先端有白色長綿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形態與直立白薇相似,惟莖上部為蔓生,被短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較小,直徑約1厘米,初開時黃綠色,後漸變為黑紫色。
白薇花形色別致,可栽培於花壇、花境中觀賞。
藥品簡述
藥名:白微。
漢語拼音:Bái Wēi 。
英文名: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Root of 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of Versicolorous Swallowwort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adix Cynanchi Atrati 2.Radix Cynanchi Versicollris 。
別名:葞、芒草、白幕、薇草、骨美、白龍鬚、龍膽白薇、山煙根子、拉瓜瓢、白馬薇、巴子根、金甲根、老君須、老虎瓢根、婆婆針線包、東白微、香白薇、嫩白薇、直立白薇、三百根、牛角膽草、苦膽草、羊奶子、山煙、百盪草、老龍角、羊角細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節節空、大百砂、雙角果、底線補、山老瓜瓢、蔓生白薇、白花牛皮消。
功效分類:清熱涼血藥。
科屬分類:蘿藦科、鵝絨藤屬 。
性味:苦鹹,寒,無毒。
歸經:入肺經、胃經、腎經。
功能: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主治:用於熱病病邪入營血,身熱不退,陰虛內熱,產後虛熱;熱淋、血淋,瘡癰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等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生態環境:山坡或樹邊緣。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為宜。
資源分布:安徽、湖北、遼寧。
藥材基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
採收儲藏:早春、晚秋均可採收,以秋季採收為佳。採掘後,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
炮製:
1、原藥揀去雜質,清水中洗漂,夏秋季浸10-20分鐘,春冬季浸1小時,洗淨,剪去殘莖,切0.2-0.5cm中片,曬乾。
2、《雷公炮炙論》:凡採得白薇後,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zi了,於槐砧上細銼,蒸,從已至申,出用。
3、《綱目》 :酒洗用。
4、炒白薇:白薇片文火炒至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減其苦寒,不損脾胃之氣。
5、炙白薇:取白薇片,用煉蜜(白薇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加少許開水拌入白薇片內,和均吸盡,炒至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攤晾。減輕苦寒之性,增強清潤之作用。
用藥禁忌
1、《本草經疏》 :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過甚,或內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後內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泄瀉不止,皆不可服。
2、《本草從新》:血熱相宜,血虛則忌。
3、不良反應: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強心功能較強,內服過量,可產生強心甙樣中毒反應,中毒量一般為30~40克。臨床使用切勿過量。
4、《本草經集注》:惡黃芪、大黃、大戟、乾薑、乾漆、大棗、山茱萸。
5、血分無熱、中寒便滑、陽氣外越者慎服。
化學成分
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揮髮油、強心甙。
含芫花葉白前甙元A及其與不同糖鏈所生成的芫花葉白前甙C、H、F。另含芫花葉白前甙元C和不同糖鏈所形成的白薇甙A、B、C、D、E。
藥理作用
白薇油能直接加強心肌收縮,同時有解毒、利尿作用。對心臟的作用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縮作用增強,心率變慢,可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抗菌作用本品還有對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臨床套用
1、治療半身不遂: 白薇15g, 澤蘭10g, 穿山甲6g, 水煎服。治療3例,效果滿意。[廣東中醫 1962;(9):31]
2、治療血管抑制性暈厥: 白薇30g, 黨參 15g,當歸15g,炙甘草6g, 水煎服。治療11例, 治癒9例,全部有效。[中西醫結合雜誌 1989;(5):304]
3、配白蒺藜:白薇涼血益陰、退熱除蒸;刺蒺藜散風明目、疏肝解郁、下氣行血。二者合用, 有清熱平肝、涼血行血、疏風明目之功效, 用於治療肝經風熱上擾以及血虛肝旺、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昏、頭暈、頭脹、目眩、失眠、多夢等症。
4、配地骨皮:二者皆清熱涼血,入血分退熱除蒸。但白薇走陽明經, 泄胃熱透邪外出;地骨皮走太陰經, 清肺熱除熱於內。二者伍用,清里透表並用,共奏涼血除蒸之功效, 用於治療潮熱、骨蒸、午後發熱等因營陰不足而致者。
3、配竹葉:滋陰清熱,利尿除淋。
白薇具有強心的功效,有促進心肌收縮的作用,因此對於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應注意套用的安全性以及藥物的用量。
常用選方
1、治療肺實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兩,款冬花、貝母(去心)、白薇各一兩。上為散, 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普濟方》 )
2、治療金瘡血不止: 白薇末貼之。( 《儒門事親》 )
3、治療婦人乳中虛, 煩亂嘔逆: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 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 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 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金匱要略》竹皮大丸)
4、治療婦人遺尿,不知出時:白薇、芍藥各一兩。上二味, 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日三。( 《備急千金要方》)
5、治體虛低燒,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6、治肺結核潮熱:白薇三錢,葎草果實三錢,地骨皮四錢,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7、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8、治風濕關節痛:白薇、臭山羊、大鵝兒腸根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9、治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白薇一兩,當歸一兩,人參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湯)
10、治火眼:白薇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1、治瘰癧:鮮白薇、鮮天冬各等分,搗絨敷患處。(《貴州草藥》)
文獻論述
1、《湯液本草》 :白薇,《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婦人,以《本經》療傷中下淋露故也。
2、《綱目》:治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白薇,古人多用,後世罕能知之。按張仲景治婦人產中虛煩嘔逆,安中益氣,竹皮丸方,雲有熱者倍白薇,則白薇性寒,乃陽明經藥也。徐之才《藥對》言白薇惡大棗,而此方又以棗肉為丸,蓋恐諸藥寒涼傷脾胃爾。朱肱《活人書》治風溫發汗後身猶灼熱,自汗身重多眠,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者,萎蕤湯中亦用之。孫真人《千金方》,有詔書發汗白薇散焉。
3、《本草經疏》:白薇,《本經》所主諸證,皆由熱淫於內之所發。《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此藥味苦鹹而氣大寒,宜其悉主也。 《別錄》療傷中淋露者,女子榮氣不足則血熱,血熱則傷中,淋露之候顯矣,除熱益陰,則血自涼,榮氣調和而前證自瘳也。水氣亦必因於濕熱,能除熱則水道通利而下矣。終之以益精者,究其益陰除熱功用之全耳。婦人調經種子方中往往用之,不孕緣於血少血熱,其源必起於真陰不足,真陰不足則陽勝而內熱,內熱則榮血日枯,是以不孕也。益陰除熱,則血自生旺,故令有孕也。其方以白薇為君,佐以地黃、白芍藥、當歸、蓯蓉、白膠、黃柏、杜仲、山茱萸、天麥門冬、丹參,蜜丸久服,可使易孕。凡溫瘧、癉瘧久而不解者,必屬陰虛,除瘧邪藥中多加白薇主之,則易瘳。凡治似中風證,除熱藥中亦宜加而用之良。天行熱病得愈,或愈後陰虛內熱,及親熱未除者,隨證隨經應投藥中宜加之。
4、《本草述》 :主治瘛xi虛煩。白薇,《別錄》乃謂大寒,與《本經》氣平懸殊,似有未當。蓋治傷中淋露,非純任苦寒之味所能奏功也。試觀治女子宮冷不孕,有白薇丸二方,更勝金丸、秦桂丸中俱用之,且既謂之治宮冷矣,猶然投大寒之味乎,在治法必不爾也。即胎前遺尿方有白薇散,止白薇、白芍二味等分,豈用白芍以收陰,乃同於大寒之味以瀉乎?苦寒本能亡陰,是亦知其不然也。更以產後胃弱不食,脈微多汗,亡血發厥郁冒等證,投白薇湯,是蓋因血虛而並傷氣也,用白薇、當歸各六錢,人參半之,又甘草較參半之,然則是證之用白薇,同於當歸諸味以療虛證者,猶得謂取其大寒乎?只此一證言之,則所云大寒,在《別錄》亦為不察矣。
5、《本草新編》:白薇功用,善能殺蟲,用之於補陰之中,則能殺勞瘵之蟲也。用之健脾開胃之中,則能殺寸白蛔蟲也。以火焚之,可以辟蠅而斷虱。以水敷之,可以愈疥而斂瘡也。
6、《本經逢原》:白薇,治婦人遺尿,不拘胎前產後,有白薇芍藥湯,取其有補陰之功,而兼行手太陰,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虛寒不禁之比也。
7、《本草正義》:白薇之性,《本經》謂之平,而主治皆溫熱之邪,則平當作寒,《別錄》乃作大寒,當有所本。考《金匱》竹皮大丸雲有熱者,倍白薇。則白薇為寒是其確證。凡若寒之藥多偏於燥,惟白薇則雖亦屬寒而不傷陰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屬血分之熱邪,而不及濕熱諸證。蓋於清熱之中,已隱隱含有養陰性質,所以古方多用於婦女。而《別錄》有利陰氣益精之文,蓋亦實有滋陰益精之效力,初非因其能清熱而推廣言之也。陶隱居稱其治驚邪風狂,則邪熱去而陰精充,斯正氣自旺,亦實有其理,非荒誕之空言可比。此則白薇之寒涼,既不嫌其傷津,又不偏於濁膩,誠清熱隊中不可多得之品。凡陰虛有熱者,自汗盜汗者,久瘧傷津者,病後陰液未復而親熱未清者,皆為必不可少之藥,而婦女血熱,又為恆用之品矣。
8、《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9、《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10、陶弘景:療驚邪,風狂,zhi病。
11、《要藥分劑》:清虛火,除血熱。
12、《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赤澀、肺熱咳嗽等證。
1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14、《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核、尿路感染、水腫等。
植物繁殖栽培
氣候土壤:
宜溫和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
整地:冬季或早春翻地,深20-25cm;碎土耙平後作畦,寬1.5-2m,高15-20cm,畦溝寬30cm。苗床宜精耕細作,疏鬆土壤,作成1-1.4m寬的床地。
種植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法兩種,3-4月中旬為播種適期。
直播法:點播或條播。點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開穴,每穴播下種子6-8粒,播後覆蓋薄土。條播行距30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3-4分。
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種,條播,行距10-12cm,將種子均勻的撒入條溝,覆細土2-3分,再蓋草木灰一層,灌水濕潤。幼苗高達10-12cm時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後須灌水。
田間管理:幼苗生長過密,必須進行間苗。將細小、瘦弱、密生的苗拔除。直播的,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鬆土除草,以後再進行3-4次。移植的,在成活後鬆土除草3-4次,同時培土。經常注意灌水,特別在夏季,5、6月份,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追肥1-2次,可用人糞尿或豆餅水,兼施過磷酸鈣與草木灰。除留種外應摘除花莖,防止開花。
主要病蟲害: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根腐病,應注意及時排水。春末夏初易發生蚜蟲危害植株,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藥材鑑定
性狀鑑定
乾燥根莖類圓柱形,略橫向彎曲,呈結節狀,長約1.5-3-5cm,直徑約0.5-1-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類白色。根呈細長圓柱狀,有時彎曲或捲曲,叢生於根莖上,形如馬尾,長約10-15-20cm,直徑約1-2.5mm,表面黃棕色,有細縱皺。質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飛出。斷面略平坦,類白色至淺黃棕色,皮部發達,木部很小,僅占直徑的1/3。氣微弱,味苦。以根色黃棕、粗壯、條勻、斷面白色實心者為佳。
顯微鑑定
根橫切面:表皮為類多角形細胞,外壁稍增厚。皮層約為20餘列類圓形薄壁細胞,含細小澱粉粒和草酸鈣簇晶;內皮層細胞扁長,凱氏點明顯。表皮為徑向延長的細胞。中柱鞘為1-2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韌皮部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管胞、木纖維及木薄細胞壁均木化;導管直徑8-56μm。
根莖橫切面
表皮為徑向延長的細胞。皮層於節處有石細胞。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常單個散在或者2-4個切向並列,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壁均木化;內生韌皮部篩管群環列。髓偏心性,有少數石細胞散在。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白薇粉末:淡灰白色。
草酸鈣簇晶直徑7-42μm,有的一個細胞含2個簇晶,有的含晶細胞縱向連線。 根莖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4-40μm,長至94μm,壁稍厚;表皮細胞組織中有分泌細胞,呈類多角形,直徑14-23μm,長至45μm,內含黃色分泌物。斷面觀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略扁平,有的切向分裂為二,外側細胞為黃色分泌細胞。
根下皮細胞類長方形,壁波狀彎曲;下皮組織間布有類圓形分泌細胞,內含黃色分泌物。具緣紋孔、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10-50μm。木纖維多成束,直徑10-25μm,壁厚2.5-11μm,有斜紋孔或細小圓紋孔。內皮層細胞表面觀長方形,垂周壁細波狀彎曲,微木化。此外,澱粉粒單粒圓形,臍點點狀、裂縫狀或三叉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纖維壁極厚,胞腔細或不明顯,有的初生壁與次生壁分離。
藥物套用鑑別
白薇與丹皮:均為清血熱之品,白薇雖苦鹹而長於清解,能透達一切時邪溫病,使邪由內出外,丹皮雖有活血散瘀之長,只能清血熱於內,而不能透達血熱於外。
白薇與青蒿:兩者皆能清退虛熱,主治骨蒸潮熱和五心煩熱,膽青蒿偏透陰分之熱,且能舒肝解郁,白薇清透血分之熱,兼能利尿。
民間“白薇”
除白薇和蔓生白薇兩種植物外,下列同屬植物在一些地區或民間也混作白薇使用。
合掌消 Cynanchum amplexicaule (S. et. Z.) Hemsl. 又名腫三消、 合掌草、硬皮草。根形似白薇, 但簇生情況
紫花合掌消 C. amplexicaule (S. et Z.) Hemsl. var. castaneum Makino 形狀同合掌消, 但花冠為暗紫色。分布於遼寧、黑龍江、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及陝西。黑龍江和遼寧曾以根作白薇用。
潮風草 C.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 別名小葛瓢。根形似白薇,但細瘦而繁密。分布於東北地區,吉林曾以根部作白薇用。
雪裡蟠桃 C. inamoenum (Maxim.) Loes.又名竹靈消、老君須、婆婆針線包。根莖橫長,長2~4cm, 根彎曲成團, 長達15cm。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西藏等省區。四川曾以其根部為白薇。
群虎草 C. forrestii Schltr. 根形似白薇,但較稀疏,黃白色或灰白色。 有的根莖節間長達3cm。分布於甘肅、雲南、四川、貴州、西藏等省區。 雲南部分地區以此為白薇。
徐長卿 C. paniculatum (Bge.) Kitag. 又名寥刁竹、瑤山竹、一支香。本品與白薇外形相似, 但根較細,表面 為黃棕色,有的略帶紫色,有細縱紋,斷面有粉性, 有濃厚香氣和麻辣味。河南、陝西曾以根部混作白薇入藥。
雲南娃兒藤 Tylophora yunnanensis Schltr. 又名金錢包、野辣椒。根極似白薇, 灰黃色。紅棕色至暗棕色。分布於雲南,當地以根部作白薇入藥。
卵葉娃兒藤 T. ovata(Lindl.)Hook. ex Steud.又名三十六盪、白龍鬚、雙飛蝴蝶。根形似白薇。分部於雲南、廣西、廣東、台灣等省區。雲南以根部作白薇入藥。
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兔耳風) 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 兩廣地區曾以全草誤當"白薇"入藥,有稱之為"白眉"者。葉為基生葉,具柄,葉片倒卵形,下面密具長柔毛,灰棕色,上面毛茸較少,呈暗棕色,根頭部具白毛長毛茸, 極易與白薇相區別。
百合科植物竹凌霄(長蕊萬壽竹) Disporum b dinieri (L vl. et Vant.)Wanget Tang 或萬壽竹D. sessile (Thunb.) D. Don 四川和貴州個別地區曾以其根部作白薇入藥。根莖上方的莖基被有棕褐色紙質鱗片;根簇生, 狀如馬尾,外表灰黃或淺黃棕色, 有顯著的縱皺,味淡而甚粘。
詩詞
白薇花 -----長相思 丁澎,清初詩人。
郎採花,
妾採花,
郎指階前姐妹花,
道儂強似他。
紅薇花,
白薇花,
一樹開來兩樣花,
勸郎莫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