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
中文名稱: 三十六盪來 源: 本品為蘿藦科植物娃兒藤Tylophora ovata(Lindl.)Hook.exSteud.的乾燥根。
出 處: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三冊
介 紹
原植物 娃兒藤為攀援灌木,有乳汁,全株被銹色柔毛。葉卵形,長2.5~6厘米,寬2~5.5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淺心形;側脈明顯每邊約4條。花小,夏秋開放,5數,整齊,淡黃色,直徑約5毫米,多朵排成傘房狀聚傘花序;萼裂卵形,有緣毛,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輻狀,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兩面被毛;副花冠裂片卵形,貼生於合蕊冠上,背部肉質,隆起;花葯頂端有圓形膜片,彎向柱頭;花粉塊每室1個;心皮2,柱頭五角狀,頂端扁。蓇葖雙生,圓柱狀披針形,長4~7厘米,直徑7~12厘米;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具長約3厘米的絹毛。生於海拔900米以下山地灌叢及山谷林中。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湖南和台灣。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亦有。
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以夏、秋開花前採收較好。挖取根部,抖淨泥沙,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根頭部呈結節狀,上端有殘莖,下端叢生細根,多達20~30條;根細長,稍彎曲,長10~15厘米,直徑約1~1.5毫米,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具細縱皺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灰白色,粉質,木質部淡黃白色。氣微香,味辛,嚼之有麻舌感。以根條長、粉質,斷面灰白色者為佳。
性味:辛,溫。有小毒。祛風去濕,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毒。用於風濕骨痛,咳嗽,哮喘,跌打腫痛,毒蛇咬傷。常用量3~10克;外用適量。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功 用: 祛風去濕,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毒。用於風濕骨痛,咳嗽,哮喘,跌打腫痛,毒蛇咬傷。常用量3~10克;外用適量。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性 味: 辛,溫。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