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

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
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描述心理發展現象,揭示心理發展規律。心理發展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方面,廣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種系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狹義的心理發展僅指個體心理發展。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對象是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這些年齡階段包含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時期。

發展歷程

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從動物到人類,特別是原始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心理的發生和發展。心理這一反映形式是在動物出現以後才開始產生的,它與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相聯繫。研究動物心理的發生和發展屬於動物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的範圍,與生物學特別是動物學(如動物行為學)相交叉。動物心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是人類心理發展的前史。動物心理學研究從低級動物到類人猿為止的心理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在適應自然的情況下逐步從低級形態(受刺激性)向高級形態(思維的萌芽)發展的。

研究人類心理的發生和發展屬於原始人類心理學的範圍,與人類學相交叉。它主要研究原始人類,即從類人猿到文明人類的心理,意識的發生和發展。人類心理是由動物心理發展準備起來的,它與動物心理既有聯繫,又有本質的區別。人的心理、意識是人類祖先在勞動過程中,在語言的參與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識不但能適應現實,而且能變革現實。

心理種系發展的研究,主要是在C.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推動下發展起來的。達爾文的《人類和動物的表情》 (1872)一書是這方面的先驅性著作。而W.馮特的《民族心理學》(1900) 則是原始人類研究的較早著作之一。

人的個體從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過程中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是否有心理?他的心理是怎樣發生的?在各個年齡階段(兒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中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它是按照什麼規律發展變化的?這些發展變化在人的生活和發育上具有怎樣的意義?……所有這些,都是研究個體心理發展所必須闡明的問題。

在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中,兒童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心理發展是被研究得較多的部分,這個部分構成兒童心理學的主要內容。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W.T.普賴爾的《兒童心理學》(1882)一書是這方面比較有系統的開創性著作。從那時以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專著不斷湧現,使兒童心理學成為個體發展心理學中一個最主要的核心部分。近年來,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關於人的個體從出生到衰老整個發展時期的心理發展的研究和著作日益增多,他們稱之為畢生發展心理學,內容除兒童心理、少年心理、青年心理外,還包括成年心理、老年心理。

一般說來,心理的發展是從低級走向高級,從簡單走向複雜;但從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其中也包含有某些因素的消逝和新因素的出現。如新生兒與生俱來的抓握反射嬰兒期會慢慢消逝,這對嬰兒手部動作的發展是有利的。兒童思維的發展通常會經歷一個從開展到收縮的過程,有些原來不可缺少的環節會被簡化和省略,同時又提高了思維的概括性。動作技能的發展也與此類似,逐步減少多餘動作才能形成有效的技能。人到了老年一般感知思維能力會有所衰退,但其中的某些方面,如晶態智力還會有所提高,只是在臨終前才出現一種普遍衰降。總之,心理的發展是生長和衰退這兩個對立面的統一,由此產生心理的量變和質變以及其他變化形式。童年期以生長方面占優勢,成年期則處於較為穩定的態勢,到老年期則衰退方面居於優勢。

簡史

1、德國普萊爾1882年《兒童心理》標誌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2、20世紀初美國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擴大到青少年時期;
3、20世紀30年代精神分析學派榮格提出了40歲的“中年危機”理論;
4、1957年美國《心理學年鑑》第一次使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Psychology)代替了以前的兒童心理學;
5、1980年德國貝爾特斯提出“畢生發展觀”理論,標誌著發展心理學的完善。

心理學家

簡介

智力理論·讓·皮亞傑
·哈沃德·加德納
·奧利佛·薩克斯
情緒智商·彼德·薩洛維(PeterSalovey)
·約翰·梅爾(JohnA.Mayer)
·丹尼爾·高爾曼(DanielGoleman)
最近發展區(ZPD)·利維·維果斯基(LevVygotsky)
資訊處理(InformationProcessing)·西摩爾·派普特(SeymourPapert)
(一)兒童心理學誕生的基礎
發展心理學的前身是兒童心理學,至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歷史。
兒童心理學誕生之前經歷了理論和研究實踐的準備階段:
1.兒童心理學誕生的思想基礎
2.兒童心理學誕生的研究基礎
科學兒童心理學的思想基礎:
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基本觀念
強調兒童的天性在其心理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提出“心理化的教育”
達爾文的《一個嬰兒的傳略》(1876)是兒童心理學早期的專題研究成果之一。

兒童心理學

於19世紀的後半期,德國的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定者。
科學兒童心理誕生的標誌:
普萊爾於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
發展心理學界把普萊爾的《兒童心理》一書公認為兒童心理學的早期經典著作。

兒童心理學發展

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兒童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的時期
主要特點有:開創了新的研究途徑,湧現出一批先驅人物,出現了重要的理論派別和學派的革新。
1.湧現出一批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先驅者
霍爾、杜威、比內、施太倫、格賽爾等,都為兒童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不同學派對心理發展的淪述與紛爭
20世紀中葉是兒童心理學分化和發展的時期,各種心理學理論流派紛紛出現,如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行為主義的學習論、精神分析學派的性心理發展等。
3.學派的演變與增新
20世紀中期以後,兒童心理學的發展進入了演變和增新的時期。其主要表現是新興學派超越並修正已有的研究理論: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創新研究方法、進一步探討心理發展機制、提出新的理論觀點。

從兒童心理學到發展心理學的演變

1957年,美國《心理學年鑑》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文章的標題,可以認為發展心理學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從此更為明確起來。

發展研究

主要內容

(一)一生全過程心理發展年齡階段特徵;
(二)闡明各種心理機能的發展進程和特徵;
(三)探討心理發展的內在機制;
(四)研究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

功能特殊性

(一)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四種功能: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特殊性:
1、專門研究個體心理和行為如何隨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的;
2、心理的發展性:心理發展的過程性和動態性。

研究方法

(一)、橫向研究設計
優點是具有適用性和時效性
缺點是具有人為的聯結性和可能存在組群效應
(二)、縱向研究設計
優點:(1)、能夠系統地了解心理發展的連續過程
(2)、能夠揭示從量變到質變的規律
缺點:(1)、時效性較差(耗費時間及人力和物力)
(2)、被試容易流失
(3)、可能出現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因多次重複測試)
(三)、縱橫交叉研究設計
先對不同年齡組進行橫向研究,後對被試者進行縱向跟蹤研究

方法新趨勢

(一)、跨文化比較研究
1.探討發展的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2.探查發展的差異性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二)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
1.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
2.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四)訓練研究和教育實驗越來越受重視。

性質

簡介

個體心理發展具有多種的性質,可歸納為如下幾種基本性質:

整體性

心理發展的整體性是指作為整體的心理活動具有獨特的質的規定性,心理發展是在各種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互動關係中進行的。

活動性

個體心理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橋樑是活動和動作。主客體相互作用是指外界環境作用於主體,主體對環境採取一系列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

規律性

(1)、心理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2)、心理發展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3)、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這是指人一生的心理發展並不是以相同的速率的。

方法

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為了揭示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研究者必須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這裡主要介紹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測驗法和實驗法的基本內容。

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畫地觀察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表現,並由此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的一種方法。

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因此,觀察法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方法。發展心理學早期的許多研究大多採用這種方法。例如,達爾文的《一個嬰兒的傳略》和陳鶴琴的《兒童心理學之研究》等都主要是通過觀察法收集資料的。

進行觀察研究必須首先進行觀察設計。觀察設計通常包括如下三個步驟:其一是確定觀察內容。例如,要研究教師期望對師生交往的影響,就需要考慮在什麼樣的學校、在哪個年級和班進行,要觀察哪些現象等等。其次是選擇觀察策略。常用的觀察策略有參與觀察策略、取樣觀察策略以及行為核查表策略等。最後是制定觀察記錄表。隨著觀察方法的不斷發展,觀察技術也日益完善,在制定觀察記錄表時,通常採用觀察代碼系統,它們是為觀察、記錄和隨後分析處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符號代碼系統

運用觀察法研究心理發展,應當注意下列幾個問題:①對所要觀察的問題要有基本的了解,觀察目的要明確。例如,研究師生相互作用時,觀察者要深入課堂,觀察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舉手與發言、教師板書與面部表情等。②儘量使兒童自然放鬆,處於正常活動狀態之中,不要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已成為觀察者的研究對象。觀察者通過單向玻璃電視紗幕、潛視鏡等進行觀察,就是為了使兒童的真實行為不受影響。③要善於記錄與觀察目的有關的事實,以便事後進行整理分析,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意見。例如,研究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由於學前兒童言語表達方式與成人不同,所以,應避免使用成人語言作記錄。為提高記錄的準確性,可使用小錄音機、錄像機等器材。④觀察者除了觀察兒童一般言行之外,還應分析兒童其它一切有關材料,如作文、日記、各種作業、繪畫、手工製作等。

觀察法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兒童行為發生的當時,現場進行觀察、記錄,能夠收集到比口頭報告或問卷調查更客觀、全面、準確的資料。當然,觀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觀察資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觀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響,許多發展心理學研究者所希望觀察到的行為的發生有時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採用現場觀察有時難以奏效。此外,觀察法的運用往往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較多的時間。

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兒童進行口頭交談,了解和收集他們有關心理特徵和行為的數據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整個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兒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在訪談中,訪談者應爭取掌握訪談過程的主動權,積極影響兒童,儘可能使研究按照預定的計畫開展。訪談法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設計、編制和實施的原則。訪談法的這些特點說明,訪談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觀察法獲得有關兒童的更多、更有價值、更深層的心理活動情況和心理特徵方面的信息,同時,也比觀察法更複雜、更難於掌握。近年來,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套用越來越廣泛,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亞傑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中,以訪談法作為主要研究工具,輔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訪談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種類。根據訪談內容和過程有無統一的設計要求和結構,訪談法可分為結構訪談和非結構訪談;根據訪談時是否藉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為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

訪談法有許多優點,它能有針對性地收集研究數據,適用於一切具有口頭表達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訪談對象,具有較問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訪談法的局限性首先在於,訪談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受訪談者自身的素質影響較大,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費時費力,而且訪談所得資料不易量化。另外,訪談效果也受環境、時間和訪談對象特點的限制。

測驗法

測驗法是通過測驗量表來研究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一種方法,即採用標準化的題目,按照規定程式,通過測量的方法來收集數據資料。

編制測驗量表需要經過編制測驗題目預測、項目分析、合成測驗、取得信度與效度資料、建立常模等標準化過程。套用經過標準化的測驗量表對兒童進行測量,將其得分與常模分數相比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測驗法既可用於測查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也可用於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差異。

中國已有一些較好的量表,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中加以選用。下面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測驗的例子。

中國比內測驗。早在1924年已有陸志韋修訂的“中國比納西蒙智力測驗”,1936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1982年吳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訂,稱作“中國比內測驗”。“中國比內測驗”的內容包括說出物體、辨別圖形、推斷情景、指出缺點、計算等51個項目,分為語言數學、解題和技巧四類。適用於2—18歲的城鄉男女幼兒、兒童和成人。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國內常用的韋克斯勒量表包括“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修訂版”(WISCR)、“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訂版”(WAISRC)和“中國—韋氏幼兒智力量表”(CWYCSIR)三種,它們都是我國心理學家對相應的韋氏智力量表修訂後提出的修訂版。

瑞文測驗。瑞文測驗是英國心理學家瑞文1938年編制的一種非文字測驗。張厚粲主持修訂的稱為“瑞文標準推理測驗(中國城市修訂版)”,包括五個系列,60個題目。1988年,李丹將瑞文測驗的標準型和彩色型聯合使用,稱為“瑞文測驗—聯合型(RT)”,共六個系列72題。這套測驗適用於5—75歲的幼兒、兒童、成人老年人。有城市常模和農村常模。

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量表。這個量表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編制的。英文版中共有187題,每種人格因素含10—13個測題。16種人格因素有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等,這些因素各自獨立,它們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一個人的個性。1985年,祝蓓里、戴忠恆等人主持了該量表的修訂工作,並於1988年發表了成人、大學生和中學生男女六個全國常模。

發展心理學測試圖
除了上述幾種常用測驗外,在國內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測驗還有畫人測驗、中國小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超常兒童認知測驗丹佛發展篩選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808神經類型測驗表等。

測驗法的優點主要表現在測驗量表的編制十分嚴謹,結果處理方便,量表有現成的常模,可以直接進行對比研究。量表的種類較多,可以適應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測驗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靈活性差,對主試的要求較高,結果難以進行定性分析,被試的成績也可能受練習、測驗經驗的影響等。所以,測驗法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其它方法一樣,只是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方法之一,還應與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對研究的某些變數進行操縱和控制,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探討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於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類型。

實驗室實驗是在專門的實驗室內,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研究心理發展的一種方法。例如,對嬰兒顏色知覺的研究可以採用實驗方法。在研究中,研究者先讓3個月和4個月的嬰兒對一480毫微米波長的藍色形成習慣化,然後再向他們呈現450毫微米波長的藍色或者510毫微米波長的綠色。結果發現,這後兩個刺激與原來習慣化的刺激,在波長上都相差30毫微米,但嬰兒對450毫微米波長的藍光沒有表現出去習慣化,而對510毫微米波長的綠色表現出了去習慣化。這表明,嬰兒和成人一樣,是按顏色的不同類別作出反應的。

實驗室研究的特點是隨機取樣和隨機安排,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及不同被試組間的可比性,排除了順序效應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它可以對實驗情境和實驗條件進行嚴密的控制。研究者在實驗中處於主動地位。另外,其結果記錄也客觀、準確,便於進行定量分析。在實驗室研究中,還可以大量使用有關專門儀器來呈現刺激和記錄實驗結果,這就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科學性。

實驗室實驗能夠嚴格控制和操縱變數,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係,這是實驗室實驗區別於其它研究方法的根本特點和優勢。可是,也正是由於實驗室研究能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就使它與兒童實際生活相脫離。如幼兒在實驗室中往往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實驗室研究很難用於研究一些複雜的心理現象,如在青少年的道德發展研究中,被試容易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實驗,而很難表達真情實感。

與實驗室研究相對應的是現場實驗,即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進行的實驗研究。例如,在一項“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現場實驗中,研究者為了探討開設思維訓練課與開展創造性活動對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作用,選擇了條件大致相同的同年級各三個班,甲、乙班為實驗班,丙班為對照班。實驗時,甲班每周開設一節思維訓練課,一學期開展十次創造性活動,乙班一學期開展十次創造性活動,丙班則既不開設思維訓練課也不開展創造性活動。學期初對三個班進行創造性思維測試,學期末用類似的測驗對三個班學生進行複試,以檢驗實驗效果。初次成績,三班得分無顯著差異,複試成績以甲班最好,乙班次之,丙班最差。該現場研究證明,開展創造性活動有力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既開展創造性活動,又開設思維訓練課,則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更大的效果。

發展心理學測試圖
現場實驗的特點在於實驗的整體情境是自然的,但是對某些或某種條件則是有目的、有計畫地加以控制。由於在現場實驗中既儘量控制了各種變數,又保持了現場的自然性,因而能較好地同時保證研究具有較高的內部和外部效度。當然,也正是由於現場實驗更接近自然,自然環境的複雜性也給現場實驗的實施帶來了困難。例如,現場研究的背景較難以控制和把握,由於其環境是開放、動態的,社會生活背景中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將會明顯地影響現場實驗的結果。另外,由於現場實驗難以採用隨機方式,所以樣本的代表性也不易控制。還有,現場實驗費時費力,費用高,所需技能也較複雜,這些都是採用現場實驗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在具體研究中,究竟是採用實驗室實驗還是採用現場實驗,要根據研究目的來確定。一般認為,對於可以或必須在實驗室情境中獲得或產生的心理、行為現象(如兒童的視覺、聽覺、記憶等),可在實驗室情境中進行,而對兒童的某些社會性行為或複雜的認知過程則在現場情境中進行研究為好。從目前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來看,二者有融合的趨勢。實驗室實驗在情境設定上趨向接近真實環境,實驗設備與主試甚至都置於被試不易覺察的地方或加以隱蔽,以使被試反應自然。現場實驗則趨向使用巧妙的程式設計,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以操縱、控制變數和記錄行為反應。

新趨勢

簡介

隨著發展心理學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迅速發展,發展心理學研究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研究方法表現出許多新特點。這集中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研究思路的生態化;研究方式的跨學科和跨文化的特點;研究手段的綜合化和現代化;多元統計技術的大量套用;研究各方面的計算機化。

研究思路

70年代末以來,隨著發展心理學學科的發展,科學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實驗室研究模式日益顯示出其固有的局限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出現了生態化的趨勢,即強調在現實生活中、自然情景下研究兒童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兒童自然、社會環境中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從而揭示他們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

發展心理學家在研究兒童品德發展、人格發展、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早期氣質、家庭相互作用、課堂中師生互動等問題時,都十分注意在現實的情景、條件下控制和觀察兒童的心理活動,測定和記錄其整個心理過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比如,在兒童依戀方面作出的許多新發現,都是以對兒童家庭進行實際觀察為基礎獲得的。即使是在實驗法採用較多的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領域,如記憶發展,也十分注意在現實情景中研究兒童的實際記憶活動,比如,在實際學習活動中兒童如何進行記憶、選擇記憶策略、調整注意、指向記憶要點、監控記憶過程、兒童記憶發展中的群體功能怎樣發揮等等。

研究方式的跨學科和跨文化特點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心理發展,後者所涉及的問題是紛繁複雜的,常常不是發展心理學一門學科所能承擔和解決的。因此,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個體心理發展和探討發展中的各種現象,解決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已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引起越來越多的發展研究者們的重視。這種跨學科的方式有如下兩種不同水平。

一是發展心理學研究與心理學領域內其它有關分支學科的協作。隨著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兒童心理發展的維度是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各種各樣,只從本學科角度是不可能完全準確地解釋和預測個體心理發展的,必須同時運用心理學各分支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開展研究。例如,目前國內外關於兒童閱讀的研究,許多兒童閱讀研究中心或有關研究課題的進行,都邀請了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計算機心理學等分支領域的有關專家組成研究集體,對兒童閱讀水平、能力發展與培養等各個側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二是發展心理學研究與心理學領域以外各有關學科的協作。發展心理學研究所涉及的許多課題,除需與心理學內各分支學科加強協作外,通常需要與心理學領域以外的學科加強合作研究。比如,我們進行的名為“兒童元認知發展與學會如何學習”的研究課題,是一個涉及哲學、思維科學、教育理論、教學論、教學法、美學、方法論和心理學許多學科的綜合性課題,它需要我們從多學科角度進行探討。

隨著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理論的發展,研究者們越來越重視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從而尋求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齡的個體行為表現或心理發展的類似性和差異性,即探討哪些心理發展規律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存在,哪些心理發展規律是在各種文化背景下普遍地、一致地起作用。目前,在發展心理學領域開展的跨文化課題很多,如兒童生長發育和智慧型發展的研究、兒童閱讀和數學成就的研究、兒童情緒發展的研究、兒童同伴關係和家庭中親子關係的研究等等。有關人類個體發展的跨文化研究,極大地豐富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於解釋人類心理、行為的起源及其發展過程、弄清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及其重要程度、探討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及其適用範圍、建立發展心理學理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方法的綜合化和手段的現代化

發展心理學研究在方法上出現的綜合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強調採用多種方法去研究、探討某一心理發展現象。研究表明,綜合採用談話、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可以對不同方法所得的結果進行相互比較和驗證,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研究早期爬行經驗對嬰兒認知、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時,研究者們就綜合運用了自然觀察、父母訪談、問卷調查、實驗室實驗等方法。

其次,強調和大量採用多變數設計。過去,研究者較多地採用單變數設計,因而難以揭示個體心理發展各維度之間的複雜關係。隨著統計方法和手段的進步,近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注意採用多變數設計,以揭示個體心理發展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繫和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第三,強調採用綜合設計方式。如前所述,在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中,縱向研究設計和橫斷研究設計是兩種最常用、最基本的設計類型,二者各有其優缺點,若像傳統研究那樣獨立運用其中之一,都存在不少局限性。因此,在目前的發展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將二者交迭在一起而構成聚合式交叉設計。

第四,注重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結合起來。近年來,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在繼續重視定量研究方法的同時,開始注重運用各種定性方法(如參與觀察法、口頭報告法)。這樣,既加深了對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不同年齡被試心理活動特點、性質的認識,同時又獲得了較為全面、客觀的數據、資料,挖掘出了數據、資料的深層含義。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手段和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日益現代化。在目前的發展研究中,錄音、錄像、攝像、照像設備以及各種專門研究工具、手段(如視崖裝置、運動房屋、信號發生器、自動記錄儀、分析儀、眼動儀、多腦儀等)都得到了大量的套用。此外,電子計算機的廣泛套用更為發展心理學的科學研究開闢了新的廣闊的道路。研究手段、工具的現代化,大大地提高了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精度和科學性水平,有利於對被試活動、行為、言語等的觀察、記錄,以及事後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同時也促進了研究過程的自動化。

多元統計的大量採用

對研究結果進行多元分析的特點是與多變數研究設計的特點密切相聯的。多元分析的方法很多,如變異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別分析、聚類分析和正交試驗等,研究中應根據需要進行選用。雖然這些方法對於揭示變數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並早已被提出,但過去由於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所限,多元分析所需要的複雜的計算還不能由計算機執行,而這種計算又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因此,多元分析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套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只是到了近十幾年,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由於各種用於多元分析軟體的開發,才使多因素分析越來越多地套用於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之中,並且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今天,計算機統計分析已成為發展心理學結果分析的重要手段。隨著統計軟體包的開發和運用,採集、整理、貯存和統計分析研究數據的準確性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計算機統計分析在發展心理學中的套用出現了新的前景。

計算機的廣泛運用

隨著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迅速發展,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出現了計算機化的新趨勢。作為當今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強有力工具,計算機已被廣泛地套用於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數據處理、實驗控制、心理過程模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極大地促進了發展心理學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

計算機在發展研究中的套用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心理學心理測試圖
第一,對研究過程進行控制。具體來說,它被用來呈現刺激、控制其它儀器、對被試的反應進行自動記錄。在有關早期心理能力水平和發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常採用習慣化—去習慣化、視覺偏愛等研究範式。將計算機與其它研究儀器在線上作業,由其控制、操作有關儀器的起動、運行方式和停止,就可達到研究過程的自動化、精確化。在一項兒童圖形分辨的研究中,刺激圖形由一錄像產生,反應由眼動儀記錄,二者的起動、運行時間長短和停止均由計算機統一控制。

第二,處理、分析研究數據。用計算機處理、分析研究數據,是計算機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套用最廣泛的一個方面。用計算機採集整理、貯存和分析數據,具有許多明顯優點,它可按要求對數據進行自動分類貯存,能可靠地、完好無損地貯存數據,以備後用,可提高運算結果的準確性和速度,適用於對大樣本的研究數據進行處理,這是過去人力所不及的。它具有的對研究結果進行複雜的各種多元統計分析的能力,也是心理學研究者過去所無能為力的。套用計算機處理分析研究數據時,除了可以自編程式外,還可使用一些專用統計軟體包。

第三,模擬心理過程。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研究者們認識到計算機可以進行智慧型模擬,即讓計算機模擬人在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例如,用計算機模擬兒童在接受心理測量中的反應等等。

計算機已在兒童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學習能力發展、兒童心理測驗、兒童心理諮詢與治療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它具有能精確地產生和呈現刺激、準確方便地記錄被試的反應、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可以減少主試對被試的影響、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可以使實驗和測驗的條件更加標準化等許多優點。當然,計算機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套用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例如,學習計算機語言、編制電腦程式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心理實驗和測驗中套用計算機,使主試失去了直接觀察被試的機會,計算機控制實驗缺乏靈活性,計算機的套用範圍是有限的,等等。認識它們對於我們更好地做好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正確地套用計算機並克服其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