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陳幼春 編著
出 版 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10-1
版 次:1頁 數:348字 數:489000 印刷時間:1999-10-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肉牛業迅猛發展,逐漸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產業部門之一。隨著肉牛業生產的發展,如何組織優質高效的配套系?怎樣進行胴體鑑定、分塊切割?育肥配方的制定等成為生產者越來越關心的問題,本書正是為了滿足生產者的需要而寫。書中闡述了中國肉牛業發展歷史、現狀,肉牛業生產的區域劃分和生產潛力;全面介紹了中國地方良種和各國肉牛品種;系統介紹了肉牛純種繁育與雜交利用的原理與實踐;特別對肉用牛的體型評定、胴體評定、切割方法、繁殖方法、日糧配製等作了詳細敘述,同時介紹了肉用牛常用飼料調製技術和肉牛場設計要求。本書內容全面實用,資料豐富翔實,是肉牛生產者不可多得的指導書。
作者簡介
陳幼春,1934年1月生於浙江寧波。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1986-1994年任所長,曾主持國家、部委及國際合作項目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主持),及農業部等獎7項。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畜禽遺傳學分會會長,養牛研究學分會副會長;全國西門塔爾牛育種委員會理事長等。出版有《中國黃牛生態種特徵及其利用方向》等專著3種,發表論文100餘篇。
近期在發展義大利皮埃蒙特牛的工作中獲國家外國專家局等四部委頒發的“全國農業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開闢了生態農業和三元結構種植業的試驗基地2處。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肉牛業
第一節 中國養牛業
一、中國牛種的地理環境分布
二、中國養牛歷史
三、養牛業現狀
第二節 中國肉牛業的發展
一、中國肉牛業的興起
二、中國肉牛業概況
第三節 現代肉牛業的特點
一、現代肉牛業的構成要素
二、肉牛業的社會效益
第四節 當代中國養牛業的區域分劃和牛肉生產潛力
一、中國養牛業分區
二、農區和牧區養牛生產水平的提高
三、牛肉增產潛力分析
四、各類型地區牛肉的增產潛力和措施
五、提供1000萬噸牛肉的可能性
第五節 肉牛業生產體系和配套品種
一、肉用牛生產體系的特點
二、形成中國肉牛品種配套體系的迫切性
三、當前中國肉牛配套系的構成因素
四、充分利用中國地方良種的優勢
五、引入品種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肉牛品種
第一節 中國地方良種
一、秦川牛
二、南陽牛
三、魯西牛
四、晉南牛
五、延邊牛
六、蒙古牛
七、閩南牛
八、皖南牛
九、大別山牛
十、棗北牛
十一、巴山牛
十二、雷瓊牛
十三、溫嶺高峰牛
十四、雲南高峰牛
十五、藏牛
十六、娥邊花牛
十七、渤海黑牛
第二節 中國培育品種
一、三河牛
二、新疆褐牛
三、草原紅牛
四、科爾沁牛
第三節 日本肉牛品種
第四節 歐美肉牛品種
一、皮埃蒙特牛
二、西門塔爾牛
三、夏洛萊牛
四、利木贊牛
五、海福特牛
六、安格斯牛
七、短角牛
八、林肯紅牛
九、德國黃牛
十、德溫紅牛
十一、南德溫牛
十二、契安尼娜牛
十三、比利時蘭花牛
十四、薩萊斯牛
十五、抗旱王牛
十六、聖格魯迪牛
十七、婆羅門牛
十八、墨瑞灰牛
十九、辛布拉牛
二十、勞萊恩牛
二十一、韓國黃牛
二十二、蘇格蘭高地牛
二十三、德克薩斯長角牛
第五節 世界肉牛發展的總結
第三章 純種繁育與雜交利用
第一節 純種繁育
一、本身育種值
二、譜系育種值
三、按同胞估測的育種值
四、後裔測定的育種值
五、布拉普法估算育種值
第二節 經濟性狀登記
一、出生登記和打號
二、斷奶性狀
三、8月齡到1周歲的性狀
四、青年牛性狀
五、成年牛性狀
第三節 選擇和選配
一、選擇
二、選配
第四節 雜交利用
一、二元雜交
二、回交
三、三元雜交
四、四元雜交
五、輪迴雜交
六、雜種優勢
第五節 雜交種的種用理論和實踐
一、肉牛雜交體系引用品種的變化
二、雜交系種用成功的實例
三、肉牛雜交育種中要考慮的配合性狀
四、經濟牛群的最佳組織結構和日增重估計
五、中國雜交牛生產體系的組成原則
第六節 肉牛合成系制種原則
一、合成系配製和連續利用示例
二、加拿大“寶塔”肉牛合成系
三、套用合成系培育新種
第四章 肉用牛的體型外貌評定
第一節 牛的體型外貌部位
第二節 肉用型種牛的鑑定
一、改進的肉用種牛評分卡
二、肉用種牛“缺陷”評定的項目
第三節 肉用牛線性體形評分法
第四節 育成牛體型評分法
一、早熟度評分
二、肌肉度評分
三、膘情評分
四、評分的統計
第五節 待屠宰牛等級評定方法
一、等級劃分
二、肥育牛評等的科研記錄方法
第六節 牛體尺和體重測定
一、牛的體尺
二、體尺指數
三、牛的體重
四、“雙肌型”肉牛體尺
第七節 牛的毛色
第八節 牛的年齡鑑定
第五章 牛胴體評價
第一節 牛胴體評價要點
一、紅肉的數量
二、紅肉的質量
第二節 肉牛胴體解剖學分解
一、硬半片重
二、半胴的準備
三、四分區的解剖學分塊
四、各解剖學區域的剖解和組織分解
五、重量記載專用表格
第三節 美國牛胴體的分等
一、牛胴的質量等級
二、牛胴的產量等級
三、瘦肉型牛胴的意義
四、東方牛胴等級劃分問題
第四節 日本牛胴體的分等
一、現行分等標準的特點
二、產量評分
三、肉質等級
四、胴體最終評分
五、新等級標準的作用
第五節 牛胴等級標準的修訂
一、引入胴體堅挺度的內容
二、引入整個胴體脂肪覆蓋度的分值表達法
三、引入肉色標記
第六節 中國肉牛屠宰試驗方法
一、屠宰家畜數量的確定
二、試驗牛屠宰前的要求
三、屠宰前評膘等級
四、屠宰規格和要求
五、各項指標的說明和測量方法
六、胴體質量的綜合評定
第七節 歐洲經濟共同體牛胴體分級法
第八節 加拿大牛胴體分等
一、大牛胴體
二、犢牛胴體
第九節 牛胴體部位名稱
一、牛的胴體分割
二、牛的胴體品質
三、經濟指標
四、屠宰記錄用統計表格
第十節 美國商品牛肉切割法
一、胴體分割和商品化切塊修切原則
二、不同部位牛胴的質量特點
三、零售牛肉切塊名稱和出處
四、牛肉商品名稱
第十一節 港澳市場凍牛肉加工標準
第十二節 “雙肌肉”牛胴體特點和切割
一、十九個分塊在雙肌牛上的分布
二、各分塊部位肉的烹調用途
三、雙肌型牛胴體測量
第六章 繁殖
第一節 母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
一、卵巢
二、輸卵管
三、子宮
四、陰道
五、外生殖器官
第二節 公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
一、睪丸
二、附睪
三、陰囊
四、輸精管
五、尿生殖道及副性腺
六、陰莖和包皮
第三節 發情鑑定
一、發情規律
二、發情鑑定方法
三、卵泡發育的觸診
第四節 采精與授精
一、精液
二、精液品質檢查
三、采精
四、繁殖方法和技術
第五節 妊娠與助產
一、胚胎初期發育
二、妊娠檢查
三、分娩和助產
第六節 新生犢護理
第七節 胚胎工程
一、同期發情
二、胚胎移植
三、胚胎分割
四、胚胎嵌合
五、胚胎性別鑑定
六、體外受精
七、胚胎克隆技術
八、雙犢生產技術
第八節 繁殖力指標
一、受胎力
二、綜合繁殖率
第九節 胚胎質量鑑別組圖
第十節 性別控制的精子鐳射分離技術
第七章 牛的營養和飼料
第一節 牛消化器官特點
一、消化道的特點
二、消化過程
第二節 營養需要
一、維持需要
二、生長需要
三、繁殖需要
四、育肥需要
五、泌乳需要
第三節 牛所需營養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質
三、礦物質
四、維生素
五、水
第四節 常用飼料
一、乾草
二、草地放牧和刈割青草
三、高產青飼作物及其遠景
四、青貯飼料
五、谷實飼料
六、糠麩料
七、餅粕料
八、糟渣料及工業副產品
九、特殊飼料
第五節 日糧配製原理和實例
第八章 粗料調製和加工
第一節 青貯製作
一、青貯飼料的優點
二、青貯製作原理
三、青貯原料的選擇和處理
四、青貯添加劑
五、優質青貯製作要領
六、啟窖取用要領
七、青貯設施
八、半乾青貯
九、青貯重量的測算
十、青貯質量評定標準
十一、幾種特殊飼料的青貯
十二、青貯二次發酵及其防止對策
第二節 青乾草製作
一、青乾草的優點
二、青乾草的製作原理
三、乾草製作要領
四、乾草垛的防火
五、乾草的質量標準
六、垛草量估算法
七、草粉加工及標準
第三節 粗飼料調製技術
一、鹼化處理
二、氨化處理
三、熱壓處理和膨化處理
四、尿素處理
五、粉碎處理
六、鹽化處理
七、微生物處理
八、複合處理
九、顆粒處理和壓塊處理
十、揉碎處理
十一、秸稈利用的效益和問題
第九章 肉牛日糧配方實例集
第一節 種公牛的日糧配方
第二節 種母牛的日糧配方
第三節 幼犢和育成牛的日糧配方
一、育成母牛
二、16~18月齡的牛
第四節 保姆牛法和代乳法
一、保姆牛法
二、代乳料哺養
第五節 白牛肉生產用的人工料
第六節 公犢和公牛育肥配方
一、酒糟類配方
二、餅粕類配方
三、無豆餅、無魚粉類型
四、玉米加草粉等粗料類型
五、青乾草和青貯類配方
六、放牧育肥
七、增重劑或其他配方
八、高能量日糧配方的套用
九、複合氨化麥秸配方
十、強度育肥與高檔牛肉生產
十一、飼料種類、上膘規律和對策
十二、反芻動物專用添加劑
第七節 日本和牛育肥方法
一、飼養方案
二、育肥階段
三、操作
四、注意事項
五、育肥技術
第十章 育肥牛場設計要求
第一節 育肥牛場布局
一、生產區
二、輔助生產區
三、行政管理區
四、污物處理區
第二節 牛舍結構基本要求
第三節 牛圈保溫和排濕
第四節 牛料草水的需要量
第五節 牛場化糞區
附表
附表1 生長肥育期1歲閹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2 生長肥育期中1歲母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3 繁殖用種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4 生長肥育期中1歲閹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5 生長肥育期中1歲母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6 繁殖用種牛需要的養分
附表7 肉牛日糧中常用的飼料成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