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概況
![珠街鄉](/img/f/400/nBnauM3XxEDN0gTM0A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wI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珠街鄉](/img/d/2b0/nBnauM3XwMzM4gzNyA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wI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水利資源充沛,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穿境,地下水儲量豐富,各類小(二)型水庫蓄水量164萬立方米。2006年珠街供電所負責珠街、沿江片區1.57萬用戶的供用電服務工作,共有10KV配電線路8條,配電變壓器253台,總容量27416KVAA,全年供電量為2000萬千瓦時。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直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鄉各族人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更好更快發展,圍繞全區“兩最、兩率先、九個排頭兵”的戰略目標和珠街鄉“四鄉、三率先”發展目標,增強發展組團、與中心城區接軌的組團意識,突出城鎮化、工業化兩個主旋律,打牢路、水、田三個基礎,培育珠街建築建材經濟、打工經濟、組團經濟、生態經濟四大特色經濟,為把珠街鄉建設成為環境優美之鄉、全省文明和諧之鄉、全市休閒觀光之鄉、全區建築建材之鄉及率先在農村實現“十化”(農業現代化、農田水利化、生態綠色化、村內道路硬化、公路通達化、能源沼氣化、信息數位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村容整潔化)、率先發展和諧文化、率先發展特色產業而努力奮鬥。
位置區劃
珠街彝族鄉位於昌寧縣東北部,古名“豬街”,以我國“十二生肖”紀年紀日法得名,後雅化為“珠街”。鄉政府駐珠街村,座落在黑惠江畔,距縣城112公里。珠街彝族鄉地處“三州五縣”結合部,全鄉國土面積280平方公里,東與大理州巍山縣相連,南與臨滄市鳳慶縣毗鄰,西接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北與大理州永平縣、漾濞縣兩縣接壤。全鄉轄岔河、慶美、珠街、子堂、金寶、黑馬、比此、谷滿、羊街、從崗10個村民委員會,140個村民小組。
基礎設施
![珠街鄉](/img/3/9a1/nBnauM3X4YjNxATM2A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wI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是投資200萬元規劃建設聯合三家肉牛及小營盤肉羊養殖小區;二是農田水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投資753萬元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89件,改善了5920畝農田的灌溉及排澇條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2平方公里,解決了620人、860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投資331萬元的青龍村委會3583畝基本煙(農)田建設工程,投資80萬元的堡子500畝基本煙(農)田建設工程,投資430萬元的西海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受益面積7300畝;投資89萬元的中所2000畝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極大的改善了項目區水利條件;三是工業項目進一步增加。投資500餘萬元完成大豐純淨水廠建設,投資750萬元新建湧泉、中所、小河灣3個免燒磚廠,投資85萬元新建鐵件加工廠、墩子餌塊加工廠等,沙石料企業投資2000萬元新增裝載機70餘台、大小挖機5台。四是城鎮建設進一步推進。投資953萬元建設停車場、糧食市場,投資130萬元完成了長410米的明珠路二期瀝青路面鋪築工程,新裝路燈91盞,形成了長1040米、寬32米的明珠路大街;新規劃村莊面積1305畝,全鄉城鎮化率由2005年的23.26%增長到24.87%,增1.61個百分點。投資2000萬元的大豐休閒園已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有效實施,建設農家店17個。
發展經濟
![珠街鄉](/img/e/6f3/nBnauM3XyYzM4UDO3A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wI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6年,糧食總產量2380萬公斤。花椒經濟效益明顯,21100畝花椒基地已成為雲南省最大的花椒基地,省內外享有盛譽,2006年花椒掛果9000畝,產鮮椒70萬公斤,產值420萬元,成為兩個山區村委會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務工經濟進一步增強,2006年務工人數6692人,占總人口的14%,人均務工年收入5000元;中所村500畝連片優質葡萄即將掛果;改良水果品種3500畝,總產量30噸,總產值60萬元;大力發展水生蔬菜(蓮藕、茨菇)2500畝,產量375萬公斤,產值750萬元;壩區20000畝優質稻產量穩中有升,現正在積極申請無公害優質稻認證工作;烤菸支柱產業地位明顯,2006年全鄉種植烤菸3900畝,收購菸葉52.5萬公斤,實現產值630萬元,均價12元,成為兩個山區村委會的支柱產業之一;全鄉有養殖面積2357.94畝,產量960噸,產值960萬元;有專業養殖小區3個,存欄大牲畜5964頭(匹),存欄生豬36972頭,存欄山綿羊5126隻,存欄兔10064隻,出欄肉豬71902頭,肉牛1133頭,肉羊2220隻,肉禽175100隻,肉兔12347隻,牧業收入6774萬元,牧業產值7426萬元。
截止2006年底,轄區內有建築企業7戶,其中上規模工業企業3戶,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突破6億元,占珠街鄉各行業總產值的51.19%。7個建築企業中,壹級資質企業一個,二級資質企業四個,三級資質企業二個,建築企業各種優勢居雲南省鄉鎮之首位,三個集團公司同時躍入雲南省建築企業百強之中。在以建築企業為龍頭的帶動下,珠街鄉交通運輸、商飲服務業、勞務產業得到了全面發展,促進了珠街經濟的騰飛。2006年企業發展到1444個,實現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41501萬元,實現工業現價總產值20178萬元,實現利潤10196萬元,實交國家稅金1543萬元。長年務工人員達6992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6%,實現工資性收入27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9%。
特色產業
![珠街鄉](/img/e/054/nBnauM3XzUDN4EzNzI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yI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推進工業化強鄉。珠街建築企業通過改制重組為大豐、華麟、萬達三大建工集團,並先後相繼增加了曲靖市大豐商砼公司、雲南大豐天然飲品有限公司,成立了雲南省首家石料管理協會,整合非煤礦山資源,年產石料150萬立方米,占曲靖城市建設總需量的80%以上。在以建築企業為龍頭的帶動下,推動了珠街鄉交通運輸、商飲服務業、勞務產業的全面發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11531人,促進了珠街經濟的騰飛。建設休閒觀光之鄉。注重規模化集群發展,重點打造二線四片:即曲珠路至水廠沿線,以景中園農家樂為帶動的莊家屯片區,以福海為帶動的西海片區,以大豐水廠休閒園為帶動的三源片區;沾潦路沿線,以500畝葡萄、湧泉苗木基地、汪家寺秀峰休閒園為帶動的中所和湧泉片區。
人文地理
![珠街鄉](/img/5/147/nBnauM3X3YTNwgDN2IjM5IjMzITMyQDN2QjMwADMwAzMxAzLyI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科教文衛
文化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對農村文化戶(聯合體)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引導、農民自發組織的文藝團體不斷湧現,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態勢,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倡導文明風尚等方面發揮了很好作用。全鄉擁有文化團體24個,文化個體戶12戶,從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750人,每年演出240多場,觀眾達3萬人次以上,創收6.5萬元。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教育的整體水平明顯提升,中考成績名列全區各鄉鎮及全市同類學校前茅,辦學聲譽明顯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普及率100%、普高升學率82%。“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2006年末,全鄉有居民總戶數13197戶,其中農業戶12235戶,非農業戶962戶。總人口49417人,其中農業人口48969人,總人口中男性24538人,女性24879人。其中漢族48468人,占98%; 彝族899人,占1.8%;回族12人,白族9人,壯族7人,納西族3人,土族2人,拉祜族4人,傈僳族3人,水族3人,瑤族2人,布依族2人,佤族1人。在總人口中,勞動力267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 16943人,從事第二產業6354人,從事第三產業344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27人。2006年出生人口558人,新生兒性別比100:104,人口自然增長率5.7‰。新增農村人口獨生子女辦證94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服務水平和突發性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衛生防疫和愛國衛生運動,確保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推進。2006年,農民參加合作醫療11275戶46555人,參合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