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身世
《明史》列傳第十二寫道:“擴廓帖木兒,沈丘(今河南一帶)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甥也。察罕養為子,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因為察罕沒有子嗣,所以他從王保保孩提時期就收為養子,這就是王保保從外甥到養子身份的轉換。察罕讓王保保既受漢人的教育,又讓他受蒙古人和維吾爾人的教育,使王保保身材魁偉,頗有英雄氣質,雖然王保保承受了多重文化遺產,
察罕本身的漢學修為也很高,曾經參加元朝的科舉考試,並且中過舉人。1361年,察罕派他運送迫切需要的糧食到京師,他受到當時皇上妥懽貼睦爾的接見,並被賜予蒙古名字“擴廓帖木兒”,這是他以蒙古名字取代漢名“王保保”的開始.
王保保與他同時代的很多仕元的漢人(特別是讀書人)一樣,既完全認可自己人的漢人身份,又完全認可自己元朝臣子的身份。或許這是因為,政治和民族在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看來,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
人物生平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益都被降而復反的紅巾軍將領王士誠、田豐謀殺。擴廓帖木兒襲父職,拜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即領兵破益都,殺田豐、王士誠。次年,駐兵太原,與中書平章孛羅帖木兒為爭奪地盤不斷發生衝突。此時,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欲奪帝位,勾結丞相搠思監,以擴廓為外援;御史大夫老的沙則支持順帝,依靠孛羅帖木兒與之相抗。二十四年,孛羅進駐大都,皇太子逃往太原。二十五年,擴廓討伐孛羅,進逼大都,順帝即殺孛羅。擴廓隨皇太子入京,進為左丞相。皇太子屢欲自立為帝,擴廓不從,請求外出帶兵。封河南王,總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駐河南,與軍閥李思齊等發生衝突,互相攻伐。二十七年,順帝削擴廓兵權,分其原統軍馬,另立大撫軍院,由皇太子總制天下兵馬,專防擴廓。次年,擴廓進據太原,殺元廷所置官吏。順帝下詔削擴廓官爵。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兵北伐,元惠宗詔復擴廓官職。及明兵逼大都,元惠宗北逃,擴廓入援不及,大都失守。明將徐達、常遇春進兵山西,擴廓出雁門乘虛攻大都,明軍直搗太原,擴廓還救,被明兵夜襲兵營,率十八騎倉卒北走,收集殘部屯兵甘肅,騷擾西北。
1371年春,徐達總兵出西安,搗定西,與擴廓戰於沈兒峪,擴廓大敗,北奔和林。時元惠宗已死,愛猷識里達臘嗣位,命擴廓為中書丞相。四年,敗明兵於漠北。五年,擴廓南下攻雁門。其後,擴廓隨愛猷識里達臘徙往金山(今阿爾泰山,一說在遼河以北,為元將納哈出屯兵之所。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齊到漠北招降擴廓,擴廓不從。八年,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
身世血統
王保保的父親元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察罕帖木兒的姐姐(畏兀兒)。1990年發現的賽因赤答忽墓志銘載“公諱賽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從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縣,遂定居焉。(中略)子三人,長擴廓鐵穆爾,生而敏悟,才器異常。幼多疾,忠襄以母舅氏,視之如己子,遂養於家。”
親屬部下
擴廓的親屬見於記載的有一個弟弟脫因帖木兒和一個妹妹王氏。脫因帖木兒一直追隨哥哥擴廓。妹妹王氏估計當時年紀較小,所以沒有跟哥哥到部隊中。她應該留在了老家河南沈丘或在哥哥擴廓的食邑汝南或在乾爺爺梁王阿魯溫的封地汴梁,明軍占領了河南,她也成了明朝的子民。對擴廓招降的失敗讓太祖更加敬重擴廓了。他竟然把擴廓的妹妹王氏嫁給了他的第二子秦王朱樉,洪武四年九月,“冊故元太傅中書右丞相河南王保保女弟為秦王妃”(《明實錄》)。洪武四年正是擴廓在定西沈兒峪全軍覆沒後不久。太祖此舉一方面是對擴廓的招降,另一方面也是對擴廓的敬重。
成為天子的兒媳婦,本是件榮幸的事,但擴廓的妹妹王氏顯然保持著其政治上的反對派(或者叫持不同政見者)的態度,對這門婚事進行了反抗。《國初群雄事略》載:“時妃有外王父喪,上命廷臣議之。”“外王”指的是梁王阿魯溫,“父喪”指當時擴廓的妹妹正在服喪期間。以太祖高皇帝在朝廷和家裡的威信,提出這兩個理由來抗拒皇命的不可能是秦王爽或者是朝廷的大臣,只可能是王氏本人。顯然,王氏不情願嫁給哥哥死敵的兒子,但又不能明目張胆地抗拒皇帝的命令,所以提出了“外王”和“父喪”這兩個拒婚的理由。這兩個理由還是很充分的,使朱元璋感到為難,所以他讓大臣們商議。幸好禮部尚書陶凱會拍馬屁,提出“大功以下,雖庶人亦可成婚,況王妃無服”。(《國初群雄事略》)有了禮部的說法,朱元璋也就置“外王父喪”於不顧了,正式發布冊書,冊王氏為秦王正妃。
可是這個秦王卻屢次犯錯誤,受到太祖的斥責。多虧哥哥太子朱標多方救解,才免被罷黜。死後朱元璋親自定其諡號為“愍”,是一個含有一定貶義的諡號。
洪武28年秦王薨,擴廓的妹妹竟然為朱元璋的兒子殉葬了。《明史·秦王傳》載:“(秦王)其妃為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洪武28年秦王薨,……王妃殉。”奇怪的是朱元璋其他的兒子死後都沒有發生妻子殉葬的事,連朱元璋最討厭的第十子魯荒王朱檀在洪武22年死後也沒有王妃殉葬,為什麼偏偏只有秦王朱爽的王妃殉葬?可能因為當時擴廓已經去世多年,而且北方經過洪武21年捕魚兒海戰役,基本肅清了北元的殘餘勢力,所以擴廓的妹妹也就不重要了。同王氏一起殉葬的還有秦王朱爽的次妃鄧氏,她是寧河王鄧愈的女兒。鄧愈早在18年前也就是洪武10年就去世了,他的長子鄧鎮娶了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在洪武23年因為大逆罪被殺,株連到鄧鎮,鄧鎮因此也被當作奸黨殺掉。娘家破敗如此,鄧氏的殉葬也就不足為奇了。
擴廓的弟弟脫因帖木兒在擴廓死後一直繼續追隨元主,擔任詹事院同知的職務。在洪武21年四月的捕魚兒海戰役中,明朝大將藍玉的部隊全殲了北元的武裝,脫因帖木兒在戰鬥中走失了坐騎,藏身於深草間,不幸被俘。被俘後被安置在薊州工作,但他暗中聯絡其他降將準備起義,被告發後被捕。在洪武21年七月,脫因帖木兒被藍玉殺害。
擴廓的部下都非常有節氣,降明的極少。如武將賀宗哲等人,一直追隨擴廓到荒涼的漠北。擴廓的幕府中,最有才氣和名聲的是蔡子英。
蔡子英是元朝的進士,一直追隨察罕和擴廓父子。在沈兒峪之戰後與擴廓失散,不久被捕。他面對明君臣酷刑之逼和高官之誘,都表現出了崇高的氣節。有一天他突然大哭不止,別人問他原因。他說:“無他,思舊君耳。”(《明史·蔡子英傳》)太祖很感動,在洪武9年12月,放蔡子英出塞,讓他回歸在和林的故主。遺憾的是,此時擴廓已經去世了。
擴廓的妻子毛氏,事跡無考。只知道她在擴廓去世後,也自盡而死,追隨擴廓到陰間去了。
擴廓親屬和部下的節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擴廓的人格魅力 。
有關諺語
洪武初年嶺北和林戰役結束後不久,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大宴眾將領時突然問大家:“天下奇男子誰也?”眾人都回答說:“常遇春是也。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也。”太祖笑著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這一著名典故見《明史·擴廓帖木兒傳》。姚福《清溪暇筆》載,在太祖誇讚王保保為天下奇男子後,“其後民間凡遇有微勞自矜者則誚之曰“嘗西邊拿得王保保來耶”至今遂成諺語。”當時如果有人作了一點小事就很驕傲的話,可以用“嘗西邊拿得王保保來耶”這一諺語來諷刺。(意思是,這點事算什麼,有本事到西邊把王保保抓來)王保保在元末明初可謂威名顯赫,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心目中甚至超過了開國第二名將常遇春,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王保保是如何的一個奇男子吧。
鎮壓農民起義
王保保是漢人(不是現代意義的漢人,當時漢人專指北方在金朝就與異族聯合的漢族人,原來南宋境內人當時被稱作南人)。元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察罕在至正12年起義兵,轉戰河南、河北,收復汴梁,擊退劉福通,平定山東,降田豐,“滅賊幾盡”。後來在察罕總大軍圍益都的關鍵時刻,降將田豐刺殺了察罕,逃進了益都城。元惠宗(即元順帝妥歡帖木兒Toghon-Temor漢語意“小鐵鍋”,烏哈圖汗,順帝是明太祖對其的蔑稱)即在軍中拜擴廓帖木兒為“銀青光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總其父兵”(《新元史·擴廓帖木兒傳》),開始了擴廓一生中輝煌的一頁。這一年是元至正22年,即1363年。受朝廷器重
擴廓總察罕兵後,急攻益都,穿地道攻城,益都陷落。擴廓生擒守將王士誠和殺害察罕的田豐,剖其心以祭察罕。又獻俘益都賊頭目200餘人於京師,同時派大將關保東取呂州,山東平復。“是時,東自臨沂、西逾關陝,無一賊。擴廓帖木兒乃駐兵河南,朝廷依以為重。”參與黨爭
擴廓在平定北方後,沒有利用朱元璋、陳友諒等人在江南大戰的機會麾兵南指,徹底殲滅農民起義軍(包括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反而不遺餘力地參與元朝內部黨爭。他先是與他義父的戰友孛羅發生齟齬,在太原大同之間數度交戰,後來元太子愛猷識理達臘(AyuSridara,即元昭宗,死後明人稱太子畢里禿,蒙古文獻中的比力克圖汗BiliktuKhan)與朝廷發生矛盾,逃出北京投奔擴廓,擴廓帶兵保護太子還朝,剿滅政敵。“當是時,微擴廓,太子幾殆。”(《明史·擴廓帖木兒傳》)擴廓因護衛太子有功封為太傅、左丞相。大都陷落
後擴廓請出兵平定江淮,“詔為河南王,俾總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分省中官屬之半以自隨(所有中央機關一半的幹部隨其出征)。鹵簿甲帳亘數十里,軍容甚盛。時朱元璋以滅陳友諒,盡有江淮地,……擴廓知南軍強,未可輕進,乃駐軍河南,檄關中四將軍會師大舉。”但擴廓所檄的這四將軍李思齊等都是與擴廓義父察罕同起義兵、爵位相當的老人,根本瞧不起擴廓,也不聽調遣。擴廓長嘆道:“我奉詔總天下兵,而鎮將不受節制,何討賊為?”於是派他的弟弟脫因帖木兒守濟南,防遏南軍,自己帶領主力入關攻打李思齊等,連年互戰。而朝廷一會幫擴廓,一會又幫李思齊等人,後來更命眾將合攻擴廓,並削擴廓官職。直到明兵直搗大都,元惠宗才慌忙恢復擴廓官爵。但詔下才一個月,徐達、常遇春的大軍已經逼近了大都,惠宗北狩。擴廓勤王不及,大都於是陷落了。此時是至正28年,即公元1368年。大都的陷落開始了擴廓護衛元裔的後半生。至正28年10月,元惠宗封擴廓為齊王。當時的形勢是,明發布“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北伐檄文,明兵根據太祖的戰略先占領了山東,益都守將魏賽因不花投降;明兵溯河上河南,擴廓的弟弟脫因帖木兒在洛水北岸被擊敗逃走,梁王阿魯台(養父察罕的爸爸,王保保的姥爺)投降,明兵搗潼關,至華州,李思齊等聞風遠遁。於是明兵從德州、長蘆一線直搗大都,惠宗北狩,明兵占領大都。以孫興祖守大都,徐達、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帶,作為進攻山西的跳板。而長城以南的元兵則只有擴廓擁兵山西了。
擴廓全軍覆沒
明軍還是比較懼怕擴廓的,攻打大都的戰略部署基本上是避開擴廓。但大都陷落,明軍不得不要面對這個勁敵了,可惜初戰雖是擴廓的大勝,但由於元惠宗的瞎指揮,致使擴廓全軍覆滅。明軍慘敗韓店
明軍占領大都後,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做為取山西的北路軍。徐達的部隊則在漳德一帶,作為南路軍。作為徐達前鋒的湯和部,自懷慶取澤州,形成孤軍冒進的態勢。擴廓迅派軍南擊湯和,在韓店大戰,明軍慘敗。明將湯和自此敗後被調到西部戰場,也算太祖的小小懲罰吧。但韓店的勝利卻被元惠宗的瞎指揮破壞了。實際上,惠宗之逃離大都實在有些倉促,其實以大都城之堅韌是完全可以守城待援的。元惠宗逃到了開平,才發現讓出大都城實在太可惜了,於是命令擴廓收復大都。擴廓於是集合主力,北出雁門,經保全、居庸關,向北京攻擊前進。
明軍攻克太原
而此行動迅速被徐達發現。徐達認為北平有孫都督據守,且有堅城,不足為慮。擴廓傾巢而出,太原空虛,明軍主力均在太行東南部真定、漳德一帶,離太原很近。於是採用批亢搗虛的戰術直搗太原。擴廓慌忙回救太原,其部將豁鼻馬約降。當時明軍騎兵先到,而步兵未完成集結。常遇春向徐達建議:“我騎兵雖集,步卒未至,驟戰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志。”徐達採用了常遇春的建議,選精騎夜襲擴廓。“擴廓方燃燭治兵書,倉促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馬,以十八騎走大同。……(明軍)遂克太原。遇春追擴廓至忻州而還。”第一次北伐
1368年8月明軍攻陷大都後,於第二年六月進行了第一次北伐。由常遇春帥步騎九萬出北平,經過會州、錦州、全寧(今內蒙古翁牛特旗地方)、攻下了開平。元惠宗逃到開平以北的應昌,即現內蒙古達來淖爾湖(DalNor)的西南岸。一代名將常遇春,在完成這次任務後,暴疾卒於回師途中,年僅40。代替常應付東面戰場的是李文忠。擴廓此時在西方,可能是作為對明軍第一次北伐的牽制,擴廓帶軍包圍了明將張溫據守的蘭州。明軍派出的援軍被擴廓全殲,援軍首領於光也被殘害。
第二次北伐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立即於洪武三年一月三日開始了第二次北伐。在制定進攻方略時,包括名將徐達在內的所有將領都異口同聲地建議大軍直撲應昌,逼擴廓從蘭州撤兵。可見徐達等人都不太情願直接與擴廓交鋒。但太祖力排眾意,命令明軍兵分兩路。西路由大將軍徐達自潼關經西安救蘭州,尋機殲滅擴廓;東路由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直搗應昌。這是使敵人“彼此自救,不暇應援”的方略。(《明鑑易知錄·卷一》)戰事進行到四月,東西兩線都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變。東線是元惠宗於4月28日因病突然逝世,元惠宗孛兒只斤氏,諱妥歡帖睦爾,蒙古文獻稱為烏哈圖汗。在位37年,年51歲。在位期間荒淫無度,任用奸黨,戕害忠良,對南方的反叛也姑息任之。但他心靈手巧,曾製造宮漏,奇妙無比,又會觀天象。可惜成吉思汗打下的大好江山毀在他手裡。他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AyuSridara,即元昭宗,比力克圖汗BiliktuKhan)即位,改元宣光。(元朝-宣光元年為第二年即明朝-洪武四年,即至正30年)在此國喪前後,李文忠已經先後奪取了應昌外圍的重要據點興和、察罕淖爾等地,五月13日,李文忠在離應昌百餘里的地方從一俘虜的口中得知元惠宗死訊,督師急弛兩日至應昌,“明日克之,獲元主嫡孫買的里八剌並后妃宮人……唯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數十騎遁去。文忠親帥精騎追之,至北慶州,不及而還。”(《明實錄》)。東方戰場以北元的慘敗告終,《皇明資治通紀》在評論第二次北伐東方戰場時記載:“大軍所至,朔廷遂空。”
西部的擴廓也遭到了慘敗,這就是明初的沈兒峪之戰。擴廓在聽說徐達援蘭州的訊息後,急忙固守蘭州東面的定西準備迎擊。四月,徐達在沈兒峪全殲擴廓軍。“達出安定,駐沈兒峪口,與王保保隔深溝而壘,一日,達整眾出戰,大敗王保保兵於川北亂冢間,……保保與其妻子數人從古城北遁去,至黃河,得流木以度,遂出寧夏奔和林。”(《明鑑易知錄,卷一》)西部的戰事也結束了。
擴廓逃到和林不久,元昭宗也來到這裡(和林是成吉思汗的故都,又稱哈喇和林KharaKhorum,1912年一個外國人在外蒙的額爾德尼昭地方發現著名的興元閣碑,證明這裡就是古代的和林),對擴廓以國事任之。從此擴廓開始了獨撐將傾天下的重任。
第三次北伐
到了1373年,朱元璋集結了15萬軍隊,分三路第三次北伐。中路大將軍徐達,由雁門直趨和林,摧毀元朝的指揮部;東路左副將軍李文忠由居庸關至應昌,然後直撲土拉河,從西北面攻擊和林(幾乎是長春真人丘處機西遊的路線);西路征西將軍馮勝出金蘭取甘肅,各將兵五萬。東路軍李文忠一直打到臚朐河(今克魯倫河Kerulen),接著在土剌河(Tula今圖拉河)擊潰哈喇章等,進至拉魯渾河(Orkhon今鄂爾渾河)畔的稱海,被蒙古大軍包圍,李文忠勉強撤退。但損失慘重。
中路軍徐達遇到的是勁敵擴廓帖木兒。這一次,在明與北元的大對決中,擴廓巧妙而堅決地擊敗了明朝第一大將徐達。擴廓用誘敵之計將明軍逐漸引入其縱深。徐達的先鋒是常遇春的內弟、後來在洪武21年威震漠北的藍玉,出雁門後,在野馬川(《口北三廳志》雲,野馬川在“宣府西路膳房堡口外”)遇到胡寇,追至亂山(位置待考),取得了小勝。接著到了土剌河,“與王保保遇,擊敗其眾,保保遁去。”很明顯,擴廓在誘敵深入。他親自率領小部隊且戰且退,把敵人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將賀宗哲率領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勞。果然,“擴廓遁,與賀宗哲合,而拒我兵於嶺北。時,師數發(左谷右瓦),而心易虜,驟與之戰,不利,死者萬餘人。”(《明史·紀事本末》)可見,擴廓的誘敵之計使明軍輕敵而慘敗。
西路軍馮勝卻取得了意外的勝利。但由於失敗的兩路是當時有名的戰將中的頭兩位,如果表彰了馮勝等於羞辱了徐達和李文忠,所以太祖藉故沒有給馮勝賞賜。至此,洪武五年的北伐以明軍的慘敗而告終。
對這次慘敗,明史諸典籍均一筆帶過,不做太多的評論。但史料的蛛絲馬跡可以看出這次的慘敗對太祖來說實在是刻骨銘心。葉子奇的《草葉子》中說,“分三路出討,至漠北大敗,死者先後約40餘萬人。”明初謀臣劉基在北伐之初“嘗言於太祖曰:擴廓未可輕也。至是帝思其言,謂晉王曰:吾用兵未嘗敗北。今諸將自請深入,敗於和林,輕信無謀,致多殺士卒,不可不戒。……自是明兵希出塞矣。”(《明史·擴廓帖木兒傳》)
招降典故
朱元璋對王保保是非常重視的。《皇明通紀》載,“高帝謂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一,少傳國璽;二,王保保未擒;三,元太子無音問。”可見,擴廓在太祖的心中比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還要重要。太祖屢次想招降王保保。在察罕總兵圍益都時,江淮震動。朱元璋派使者與察罕通好,察罕派張(上日下永)和馬合謀從海路到江東授官職。剛剛到,察罕遇刺的訊息也傳來了,太祖立即殺掉了馬合謀,不授官職。“及擴廓視師河南,太祖乃復遣使通好,”對於這樣沒有信義的人,擴廓當然是“留使者不還。凡七致書,皆不答。既出塞,復遣人招喻,亦不應。”
另一個則是割據關中的李思齊,也在洪武初年投降了明朝。朱元璋也派他去漠北與擴廓通好。擴廓對李思齊的態度還比較好,“待以賓禮”,不久就派騎士送李思齊回國,到了邊境,騎士說,主公(擴廓)有命,請留一物為別。李思齊說,我遠來無所齏。騎士說,那就留條胳膊吧。“思齊知不免,斷臂與之。還,未己卒。”(《新元史·李思齊傳》)毒死一個,另一個卸了胳膊。擴廓對待叛將加說客的態度涇渭分明。
在至正27年四月,朱元璋對身邊的人說,元朝已經快完蛋了,我對王保保屢次招降,如果他投降我不失王侯之位,可以做一代明臣。
後續
明軍在平定山西後,即平定了陝西。然後用兵東部,保衛北平的側翼。而北元則東有納哈出,西有王保保,戰爭逐漸分為兩個戰場。軼事典故
明人諺語
擴廓帖木兒多次擊敗明軍,名震中原,當時民間如果有人做了點小事就自誇的話,人們就會譏笑這人說:“嘗拿西邊王保保來耶!”這話成為明人的一句諺語。天下奇男子
明太祖朱元璋對擴廓帖木兒十分重視,他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拒絕招降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擴廓帖木兒,早在擴廓帖木兒接掌察罕帖木兒的軍隊時,朱元璋就遣使通好,但擴廓帖木兒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汪河等人,朱元璋對此無可奈何,說:“元臣依違者十八九,假恢復為名,惟擴廓帖木兒耳。又為諸將所沮,勢不能展久,不進兵,必生疑間。況其下皆四集之民,師老於外,人心離合之間,稍有不利,眾必瓦解,將不過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撓我邊境,豈識時務者哉!” 十餘年間,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於擴廓帖木兒,勸其歸附,這七封信都收錄於《明實錄》中。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先後派擴廓帖木兒舊部李老保與元朝降將李思齊出塞招降擴廓帖木兒,結果前者被擴廓帖木兒毒死 ,後者禮送出境,臨行時被擴廓帖木兒迫其自斷手臂。 朱元璋反而對擴廓帖木兒愈發尊重。據記載,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沒得到傳國璽,二是王保保沒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無訊息。可見擴廓帖木兒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巡河南時,還曾諭祭察罕帖木兒墓,宣光元年(1371年,洪武四年)又把擴廓帖木兒之妹王氏許配給秦王朱樉,都是為了懷柔擴廓帖木兒。
家族關係
父親:賽因赤答忽母親:佛兒乃蠻氏
養父(舅舅):察罕帖木兒
弟弟:脫因帖木兒(在1388年捕魚兒海戰役中被明軍所俘,不久後謀反伏誅)
——耐驢(金剛奴,1370年被明軍所俘)
妹妹:觀音奴(王氏,1371年被明太祖許配給次子秦王朱樉,婚姻關係糟糕,秦王偏愛偏妃鄧氏而將王氏幽於別所,1395年朱樉薨時殉葬)
妻子:毛氏(擴廓帖木兒死時自縊)
歷史評價
《明史》:“擴廓百戰不屈,欲繼先志,而齎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新元史》:“擴廓帖木兒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兒),然崎嶇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謂之奇男子,諒矣哉!”
朱元璋:①“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餘烈,驟得重權,恢復山東、河南北諸郡,遽襲王爵,遂萌驕縱之心,豈有豪傑之見?使其能知禮義,欲為一代中興名將,則必盡忠於元,凡閫外生殺之權,專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務,自除官職,其麾下稱左右丞、參政、院官,不可勝數,而各處錢糧皆收入軍中,不供國用,此與叛亂何異?名雖尊元,實則跋扈,若一旦為敵國所敗,天下後世,將謂何如?是遺臭也!古之賢哲,寧如是乎?” ②“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荀)攸、(荀)彧,猛將如(張)遼、(張)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③“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權衡:“嗟夫!平定江淮,大事也,而帝付之擴廓,擴廓受之於庚申帝,何其易哉!……觀庚申帝漫爾而命擴廓,擴廓亦漫爾而受之,其根本已非矣。而又庚申帝宣淫於上,擴廓肆愚於下,上淫而下愚,上虐而下暗,處則昧經國之大計,出則失兵家之神機,及大兵一動,君臣俱及其禍,豈不宜哉!”
胡粹中:①“擴廓玩寇養亂,厚自封植,挾天子以令諸將,其所以異於群雄無幾,然其名猶曰元臣也。及分兵詔下,而不受命,則不臣之跡見矣。況屢詔和解,不從,又殺天子之使,其無君孰甚焉?律以春秋之法,擴廓為亡元罪人之首歟!” ②“擴廓苟有忠義之心,獎率三軍,以收復為事,鞠躬盡力,斃而後已可也。夫何志得氣滿,徇身忘國,分立省部以自隨,既不能謀謨於內,又不能敵愾於外,盤桓猶豫,徑歸河南,及京畿危急,遣兵徐駐濟南,則是其心竊窺鷸蚌之勝負而欲收漁人之功者也。卒之大勢已去,寰宇盡失,竄伏沙煙漠草之間,而欲以興復為名。吾誰欺?欺天乎?人謂擴廓為元忠臣,吾不信也。”
高岱:“山西、陝西之虜,李思齊、張思道、擴廓帖木兒三人耳,如賀宗哲、孔興等不足言也。李、張二虜雖擁眾,然非我諸將敵,惟擴廓最強獷。擴廓一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養子也,勇略善用兵,故以逋播垂盡之勢,猶能轉鬥千里,屢挫不衰。徐達自入中原,未嘗少衂,獨隴右之克甚艱,至多斬殺其部曲,則擴廓之故也。暨其祚終運訖,卒遁沙漠,而不為亡國之俘,此亦難能哉!我聖祖(指明太祖)激勵諸將嘗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豈非深羨之耶?使擴廓得從聖祖,功名不當在李(文忠)、傅(友德)、湯(和)、鄧(愈)之下,而甘心從夷,沒為胡鬼,良可惜也!雖然其失在委身之初耳,既巳受元命、食元祿,則元亡不死,即北從為當,是又可深非哉?”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英布、王霸、張遼、劉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擴廓帖木兒等,戰將也。”
蔡東藩:①“王保保為將門子,乃前敗於太原,後敗於沈兒峪,屢蹶不振,孑身遠遁,明祖稱為奇男子,得毋為不虞之譽耶?”②“兄不屑臣明,妹甘為明婦,究竟鬚眉氣勝於巾幗。小子有詩讚擴廓道:‘抗命稱兵似逆倫,誰知板蕩識忠臣;疾風勁草由來說,畢竟奇男自有真。”
和田清:“擴廓帖木兒在元末混亂時期挺身而起,對衰殘的元室竭盡孤忠,曾一度討平山東、河南的寇賊,兩次打敗山西韓店的明軍,這裡無需贅述。後來不幸隨同元室北竄,退居漠北地方,但始終懷復興之志,屢次威脅明邊。尤其是洪武五年,在嶺北殲滅明朝的征虜大將軍徐達等的大軍,使明人懾服,一時不敢進窺塞北。……當然,指揮敗兵殘卒的擴廓帖木兒,往往為新興的明軍所乘,幾次嘗到慘敗的苦楚,但明人還害怕這個人,不敢輕舉妄動。北元朝廷就靠他抱一線中興希望。真可以說是孤掌支撐了將傾的天下。”
牟復禮:“在為元王朝效命的地區性領袖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歷史中肯定是這些領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擴廓帖木兒。……和他的養父一樣,擴廓身材魁偉,有英雄氣質,雖然他承受了雙重文化遺產,但他對草原上武士理想的興趣多於對漢族政治家的理想的興趣。……他的整個一生都受到巨大的壓力,要他力求符合大草原的理想而不去與招致他敵人嘲笑的漢族身份認同。這就大大增加了人們對於了解他的個性和事業的興趣。”
影視形象
類型 | 名稱 | 出品地區 | 上映時間 | 飾演者 |
---|---|---|---|---|
電影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香港 | 1978年 | 於榮 |
武士 | 韓國、中國大陸 | 2001年 | 張玉海 | |
電視劇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香港 | 1978年 | 焦雄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台灣 | 1984年 | 孫小明、彭金萬 |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香港 | 1986年 | 馮國 |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台灣 | 1994年 | 蘇文賜 | |
乞丐皇帝傳奇 | 中國台灣 | 1998年 | 金少龍 |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香港 | 2001年 | 海俊傑 |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大陸 | 2003年 | 洋光 | |
倚天屠龍記 | 中國大陸 | 2009年 | 孫祖楊 | |
諸侯時代 | 蒙古 | 2014年 | 巴特包勒德 | |
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傳奇 | 中國大陸 | 2016年 | 陳燁 | |
電視歌仔戲 | 朱洪武 | 中國台灣 | 1988年 | 紀麗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