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大雪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又稱折多山。屬橫斷山脈北部。南北走向。北接牟尼芒起山,南止小相嶺。長 350 多千米。屬斷塊山地。一般海拔5000米。主峰貢嘎山,海拔 7556米,為四川省最高峰。 是大渡河、 雅礱江的分水嶺。雪線高度5500~6000米,有現代冰川、永久積雪分布。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經過此山。亦稱折多山,有“塞外屏障”之稱。海拔四五千米,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氣候嚴寒,荒無人煙。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曾經此山。折多山是大渡河與雅礱江的分水嶺,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滿漢分界線。以此山為界,東、西兩個方向的藏族民俗風情差異很大:東西的藏民生活方式已經很現代;而西面的藏民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古樸的藏民族習慣。折多山一線的地理地貌由於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強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溝壑密布,山嶺縱橫,且林木茂密、氣候濕潤,帶有典型的亞熱帶溫濕谷地特徵。
主峰貢嘎山
四川省貢嘎山(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貢嘎山”,藏語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地處北緯29.35.44,東經101.52.44,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是中國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發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運動和科學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極受登山愛好者青睞的名山。
貢嘎山景區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康定、九龍三縣境內,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錯、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面積l萬平方公里,貢嘎主峰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宏偉景象。貢嘎山景區內有10多個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腳下,有的在森林環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景區內垂直帶譜十分明顯,植被完整,生態環境原始,植物區系複雜,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種。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動物有20多種。景區內溫泉點有數十處,水溫介於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有的達到90多度,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橋溫泉和海螺溝溫泉游泳池。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周圍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愛德嘉峰6618米,熱德賣峰6549米,筆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地質地貌
藏語“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 大雪山地區地質構造活動頻繁,產生了許多褶皺和斷裂。隨著山體的抬升,河流東西兩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峽谷。貢嘎山主峰有四條主山脊:西北山脊、 東北山脊、西南山脊、東南山脊。由於該地區岩層以花崗岩為主,加上長期冰蝕作用,狹窄的山脊猶如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於70度。大雪山地區又是橫斷山系中高峰集中區,在其附近聚集了20餘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山區約有冰川45條,面積達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為主,懸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長
度達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條,最長的海螺溝冰川,是中國著名的冰川公園,擁有一切冰川奇觀。其中的大冰瀑布高寬均達 1000米以上,尤為壯觀。由於氣候的影響,大雪山冰川活動劇烈,冰川末端最低伸到海拔2600米處。在雪線以下,山谷和山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有珍稀植物40餘種。同時,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在這裡生活著400餘種高山動物和森林動物。山中活動性斷裂帶上還分布有多處溫泉,並建有各種旅遊服務設施。大雪山峰的高峻,遠非內地一般名山可比。登臨其上後,放眼望去,萬里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遼闊的視野和由山體的高度而產生的登山成就感絕對值得一攀。由於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準備,以免因勞累和寒冷導致半途而廢。登山者多從西北山脊路線登頂,這也是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
大雪山山體為淺綠色花崗閃長石。常年冰雪覆蓋的主峰峰頂近似平台,面積約70平方米。由於橫斷山脈及貢嘎山系山體的南北走向,南來的潮濕氣流可沿山谷長驅北上,主峰一帶氣候濕潤而多變,這是造成貢嘎山攀登難度大的原因之一。同時貢嘎山一帶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育地區之一,在長期冰川作用下,貢嘎山發育為金字塔狀大角峰,冰雪崩極其頻繁,其周圍繞以峭壁,狹窄的山脊猶如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於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極大,方圓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難度體現在天氣的多變和路線的陡峭。
氣候,植被,湖泊
該區屬溫帶高原氣候,氣候變化較大,每年6-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月。夏季雲量大,日溫差也大,在海拔6000米以上有時氣溫可達-20°C。旱季里天氣晴朗,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還要溫和,一年裡氣溫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動多選擇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大雪山地勢高低懸殊,自下而上處於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寒冷帶、冰雪帶7個氣候區,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多層次的立體植物帶和特有的自然景觀。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低海拔、無人煙的坡麓地帶森林密布,鬱鬱蔥蔥,生態環境原始,森林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小,植被完整,幾乎擁有從亞熱帶到高山寒帶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種,珍稀植物種類繁多,擁有植物488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達400餘種,東部河谷地區還遺留了不少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的動植物。而棲息在這裡的野生動物達400餘種,珍稀保護動物有28種,堪稱世界野生動、植物的大觀園。貢嘎山的海螺溝1900~3600m的原始森林區,其中1900~2200m是闊葉林帶,2200~2800m為針闊混交林帶,2800~3600m為針葉林帶,3600m以上為暗針葉林與高山灌叢分布區。3000m的林地主要有雲杉、冷杉、杜鵑、樺樹等等。海螺溝內分布有2500餘種植物,包括康定木蘭、紅豆杉、麥吊杉、大葉柳、桃兒七、水青樹等珍稀樹種。
大雪山植物區系在整體上具有溫帶性質,但在乾旱河谷地帶,熱帶和溫帶區系成分的比例相當。熱帶成分的構成和分布反映古熱帶和古地中海區系的殘遺性影響;東亞(含亞型)和東亞-北美成分對大雪山中部森林植物區系的影響最大,這些成分以溫帶古老性質為主;北溫帶成分是大雪山植物區系的主體之一,對青藏高原隆升以來大雪山植物區系進化類群和特有成分的發展有主要貢獻,代表區系的年輕組分;中國特有種類型多樣,占不同垂直植被帶物種數量的40%-65%,其比例隨海拔上升而增大。各類型比例的垂直變化突出反映了大雪山及橫斷山脈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區系與華中地區的聯繫,以及高海拔地段與青藏高原及東喜馬拉雅的區系之間的聯繫。
冰山湖泊星羅棋布,10多個高原湖泊分布於景區內。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或在冰川腳下,或為森林環抱,水色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仿若“瑤池仙境”。
冰川
大雪山以冰川聞名,山麓有現代冰川159條,面積達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發育地區之一。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溝一號冰川、貢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溝冰川和靡子溝冰川,冰層厚度達150-300米,十分壯觀。由於冰川的侵蝕,陡峭的山峰變為金字塔形,高聳入雲,直刺青天。
海螺溝冰川舌現長6公里,寬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約形成於1600年以前。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觀賞價值極高的冰川弧拱、捲曲、單斜、向斜構造成的冰川層紋單條裂縫長達100餘米,深5-10米,寬0.5-2米的冰川斷裂帶,蔚為壯觀。在冰川的消融過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冰面湖、冰桌、冰洞與冰橋、冰面河,令遊人讚不絕口。另外,源於主峰東南側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脈分水嶺,冰川的最低點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愛好者攀登。
冰川有“三怪”。
第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氣候暖和,夏秋季節,你可身著薄衫,腳踏冰川徜徉在這光怪陸離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擔心“冰上不勝寒”。
第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動不息”,發生著規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達數百萬立方米,此時冰雪飛舞,隆隆響聲震徹峽谷,一兩公里之外也可聽到,場面蔚為壯觀。
第三怪:構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數不勝數,絢麗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門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讓人目不暇接,不斷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奇。
旅遊和登山
旅遊最佳季節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這段時間既有較高的溫度但又無太大的雨量,適合旅遊。 旱季里天氣晴朗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還要溫和,一年裡氣溫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動多選擇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大雪山在二戰以前的地理學上地位相當矚目。美國人Joseph F·Rock於1930年錯誤地測得貢嘎海拔為9,500米,從而宣布其為世界第一高峰,不少國外的探險家因此慕名而來。1931年,瑞士著名地理學家Eduard Imhof第一次比較準確地測出貢嘎山的高度為7,590米,他手繪的貢嘎測量圖和貢嘎素描也把貢嘎山的信息帶給了歐美各地。大雪山景區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錯、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面積l萬平方公里,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地區為少數民族地區,區內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遊客更可領略到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去貢嘎山的五條線路
成都沿川藏公路經康定—新都橋—六巴—上木居,再騎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貢嘎山南側的貢嘎寺登山大本營。
成都沿川藏公路經瀘定二郎山、磨西村,可到海螺溝,貢嘎山東南和東北側。
成都沿成昆鐵路經烏斯河(漢源)—石棉—沿大渡河經田灣到貢嘎山東南和東北側。
成都沿川藏公路到康定,經原“洗毛廠”(康定毛紡廠)專用旅遊公路到海螺溝磨西村。
成都沿成昆鐵路—西昌——冕寧—九龍—六巴—再騎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貢嘎山工南側的貢嘎寺登山大本營。
住宿:可住在磨西鎮,該鎮是前往海螺溝和貢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賓館和溫泉療養中心以滿足遊客需要。貢噶山-海螺溝景區內有三大主要宿營地:一號宿營地,位於達乾煙溝口,距磨西約11公里;二號營地,位於熱水溝瀑布附近,距一號營地6公里,周圍景點較多,可就近遊覽森林,溫泉;三號營地位於冰川觀景台約2公里。
注意事項:
到大雪山登山旅遊的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仔細研究、認真選擇登山季節和登山路線,作好充分的物資準備。
登山一般多在每年5へ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其既有較高的溫度又無太大的雨量。並最好在保障措施嚴密周到的條件下,沿前人精心選擇的西北山脊路線登頂。貢嘎山峰的高峻挺拔,秀出群山,遠非一般內地名山可比。登臨其上,那種一覽無餘,眾山皆小的境界極為壯美。但因登頂難度極大,一般不適於業餘人員嘗試。
到達上木居後一定要住1晚。一是要找好馬匹;二是要適應適應高山缺氧環境,特別是內地的驢友。 在上木居找馬,一定要找強壯的公馬,並且讓上木居的藏民送到上子梅村,事前須講好不管回程。
可以向藏民學習早中晚問候的話,或者見人就說“扎西德勒”。
穿越裝備
衣物類:防風(衝鋒)衣褲、抓絨衣褲、高排汗襯衣、羽絨睡袋、防潮墊、睡墊、帽子、手套、毛襪子、高幫山地鞋、備用膠鞋。
防護類:登山杖、雙人雙層高山營地篷、墨鏡、頭燈、水壺、小刀、高倍防曬霜、唇膏、打火機 、防水火柴、高山套碗、雲南白藥氣霧劑。
食品類:準備足夠5天吃的食物,還要有足夠的調料。在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建議帶個高壓鍋,可以用藏民家的火煮食物。
攀登歷史
大雪山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對於登山者而言,大雪山具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譽。貢嘎山作為一座高海拔技術山峰,難度遠甚於珠峰。1980年,它與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國政府同時對外開放接待外國登山隊,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來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為眾,因為大雪山被日本人視為自己的“父親山”(富士山被視為 “母親山”)。但由於其巨大的攀登難度,大雪山的登頂死亡率極高。
早在1878年,奧地利人勞策最先進入山區考察。
本世紀30年代初,瑞士人洛克·海姆也曾進山考察。
1932年,美國人Terris Moore與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頂大雪山。
1957中6月13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中國登山隊前身)六名隊員攀登貢嘎山成功,但有四名隊員遇難。
1982年,日本隊松田宏也在距貢嘎山頂峰50米處遭遇雪崩,但在堅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蹟生還。
1982年,美國隊D. Coffield與D. Kelley登頂該峰。
1983年,瑞士隊三人登頂,但一人在下撤中因雪崩遇難。
1984年,德國人Heinz Zembsch, Gerhard Schmatz, Hans Engl成功登頂。
1998年,韓國隊沿危險的東北山脊第一次登頂大雪山,但有一人犧牲,之前幾次登頂均是通過西北山脊完成。
1999年,日本人登頂成功,這是人們第一次沿東坡過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大雪山成功,同時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大雪山成功。
2002年,法國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傳統線路登頂。
大雪山是國際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險和登山聖地,但大雪山也是最難以征服的大尺度極高山,其登頂難度遠遠大於珠穆朗瑪峰。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僅有24人成功登頂,卻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頂後遇難,這其中包括14名日本人。登山死亡率遠遠超過珠峰的14%和K2峰的30%,僅次於梅里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