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熱河戰役發生之前熱河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名義控制,實為奉系軍閥湯玉麟(東北易幟後改稱東北邊防軍)所控制的熱河省。熱河省地處長城以北,與遼寧、河北、察哈爾等省接壤,九一八事變後,熱河省成為東北軍殘部以及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後方基地。
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為滿洲一部份。日本軍隊駐守長城外,占領熱河直取北平態勢相當明顯,只要占領熱河,日軍便可選擇除山海關外更近的路南下直取北平。
戰爭起因
1932年7月,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派遣特使石本權四郎和熱河軍閥湯玉麟達成協定,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發還瀋陽扣押的湯玉麟三千萬銀元的家產,湯玉麟承諾與1932年7月21日熱河省全省懸掛偽滿洲國國旗,日本軍隊進駐熱河省。並且將北票煤礦奉獻給日本奉山礦務局。駐守朝陽新甸的抗日義勇軍總指揮王蘊萍得到情報,命令所部第一師師長李海峰埋伏在錦朝線朝陽寺附近的破廟子,伏擊抓捕石本權四郎。7月17日下午七時,關東軍特派員石本權四郎被李海峰活捉。日方乃藉口此事,大舉侵熱,比為第二個中村事件。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允諾速救出石本。派人到義勇軍王蘊萍部索要石本,被王蘊萍拒絕。7月20日,日軍進攻南嶺車站和三寶營子的義勇軍防地,被義勇軍擊潰。
後日軍對此事張大其詞。同時日本陸軍省荒木貞夫大臣則表示“熱河省歸屬滿洲,為國際調查團所熟知”。1932年12月11日,日軍藉口石本事件,分三路進攻熱河。在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後曾擔任日本第四十一屆首相)的親自指揮下:第一路由義縣出發攻擊三寶營子義勇軍王蘊萍部第二路軍李賜如防地,第二路由朝陽寺出發,攻擊湯玉麟所部董福亭的南嶺駐軍,第三路數千日軍由彰武出動,攻擊王蘊萍部第一路軍阜新駐地。
日軍飛機將三寶營子炸成一片火海,在李賜如、李海峰的義勇軍堅決回擊下,日軍遭受重大挫折,被迫撤退。攻擊南嶺的日軍,由於董福亭部守軍炸毀了南嶺隧道。亦被擊潰。
12月11日,日偽軍七百餘名,攜山炮二十餘門,飛機數架,直撲阜新的王蘊萍部陣地,激戰四小時,日軍不支,隨即出動坦克車,義勇軍用集束手榴彈,和日軍坦克裝甲車肉搏。炸毀日軍裝甲車多輛,並且獲坦克車一輛,戰鬥直到深夜,日軍損失慘烈,趁著夜幕撤退回彰武。
蔣介石曾寫信要求王蘊萍釋放石本,但被義勇軍拒絕,王蘊萍命令李海峰,於1932年12月11日,在日軍三路進攻熱河前,將石本權四郎處決。
1932年冬,日軍以偽滿洲國的名義通知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派代表赴北票開會,會上日方提出三點要求,誘逼湯玉麟叛變,湯玉麟為保住對熱河的統治,企圖投敵,張學良復電湯玉麟派去的代表命令斷然拒絕日方要求,迫使湯玉麟死心抗戰。
1933年1月爆發榆關戰鬥。張學良退至山海關之內,積極謀求抵抗。1月3日山海關淪陷。1月12日,日軍占領長城要隘九門口,為侵犯熱河解除了後顧之憂。1月21日,外相內田康哉於貴族院發表演說,表示“熱河省為滿洲國一部分,征之《建國宣言》即可明白。《日滿議定書》規定滿洲國領土由兩幗共同負責維持治安。故所謂“熱河問題”,為滿洲國內部問題,同時日本因有條約上的義務,對此抱重大關心。
戰爭經過
戰前準備
1932年,張學良嚴令湯玉麟不準投敵的同時,將東北軍繆澄流旅、孫德荃旅和黑龍江省第二十九旅、三十旅調往熱河,加強防守,並從10月開始構築工事,經三個月於年末基本完成。1933年初,張學良調四十一軍孫殿英部(西北軍舊部,非奉系)進駐赤峰,並以東北民眾抗日後援會的名義,收編進入熱北林東、開魯,熱東下窪、阜新等地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前後共收編七個團。2月初,日軍加緊準備進攻熱河,張學良決定成立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由他自己自兼,主要指揮東北軍王以哲、丁喜春、繆澄流、孫德荃等旅和黑龍江省軍第二十九旅、第三十旅,約3.5萬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由張作相擔任,副總司令為湯玉麟,指揮孫殿英第四十一軍、湯玉麟第三十六師兩個旅和張廷樞第十二旅,以及熱河境內的東北義勇軍,約7萬多人。兩集團軍的作戰地界限劃分是:以朝陽、建昌、凌源、平泉至承德的公路為界,以南為第一集團軍作戰地,以北為第二集團軍作戰地。中方合東北軍各部及東北義勇軍共20多萬人。1933年1月28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在新京下達466號作戰準備令,完成了軍事部署。2月17日,武藤信義下達了473號攻擊令,決定2月23日開始軍事進攻。2月18日,張學良、張作相、湯玉麟、萬福麟、宋哲元等27名將領在承德發出熱河抗日通電。2月21日,日軍開始攻入熱河,企圖逼迫中國守軍投降。武藤信義於22日下達最後通牒,要求駐熱河的中國軍隊全部撤出。2月23日,日本要求中國撤出熱河軍隊遭拒。2月24日,日軍兵分三路開始大規模進攻。
戰役爆發
1933年2月21日,在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指揮下,以張景惠為“滿洲國討熱軍總司令”,大本營設在錦州,日偽軍總共達10萬餘人,兵分三路:北路以日軍第六師團和偽滿洲國軍張海鵬、程國瑞部組成,由通遼出發,攻開魯、新惠、建平,目標赤峰,之後南下承德;東路以日軍第八師團和偽滿洲國軍李壽山部組成,由錦州出發,沿錦朝線(現錦承線)進攻北票、朝陽、葉柏壽,最後向承德進犯;南路由日軍第七師團、第十四師團、騎兵第四旅團和第八師團一部,另有偽軍丁強(李際春)部,從綏中出發,向建昌、凌源、平泉進攻,再向承德進犯。此外,侵占長城沿線的日軍第八師團一部和駐山海關守備隊組成一個支隊,由古北口出發北上,直犯承德。
針對日偽軍三路侵犯熱河,東北軍也分三路應戰:北路開魯至赤峰一線,由孫殿英部和熱河省軍騎兵第十七旅崔興五部防守,東北義勇軍馮占海、李海青、劉振東、王蘊萍等部協助戰鬥;東路北票至朝陽、建昌一線,有黑龍江省軍第十三旅於兆麟部、熱河省軍步兵第三十八旅董福亭部和退入該地區的東北義勇軍李春華、唐聚五部和原駐防錦朝線熱西的義勇軍王蘊萍部負責;南路凌源至平泉、承德一線,由東北軍第十六旅繆澄流、第八旅丁喜春、第十九旅孫德荃和黑龍江省軍第十九旅王永盛等部防守。
戰役過程
1933年2月21日,日軍北路第六師團主力及第十一旅團一部,配以蒙族匪軍騎兵500多人,在師團長坂本政右衛門指揮下,向熱北重鎮開魯進攻。守軍主力是湯玉麟所部崔興五所部騎兵第17旅,崔興五尋找種種理由不予抵抗,也不準其他抗日軍進城休整補充。當晚,日偽軍向大樹營子抗日義勇軍劉振東部偷襲,被劉部擊退。22日,日軍復以飛機10餘架輪番轟炸,並不斷進行炮擊,義勇軍劉振東、李海青、張玉廷等部奮起反抗,但因無高射炮,各部均受重大損失,餘部2000餘人被迫退出陣地,向開魯以南轉移到赤峰街內劃入孫殿英部序列。23日,偽滿洲國軍張海鵬部夥同日軍,向開魯發起進攻,崔興五藉口義勇軍出擊不力,竟率全旅臨陣脫逃至林東,開魯遂陷敵手。日軍第六師團占領開魯後,分兵兩路進犯,一路沿西拉木倫河、老哈河經白音套海直攻赤峰;一路經大沁他拉、下窪、新惠攻占建平鎮,與東線第八師團會合。東路熱河省軍董福亭旅駐北票及朝陽南嶺,22日,日軍第八師團第四旅團在飛機、鐵甲車配合下,發動數次進攻,戰鬥極為激烈。東北義勇軍耿繼周率部迎敵,阻擊日軍不能前進。23日,董福亭旅第五十八團團長邵本良被敵人收買,在前線投敵,致使北票、南嶺兩地相繼失守。1933年2月24日,日軍大舉進攻朝陽。在日軍攻打朝陽外圍蟒牛營子南面的高地時,東北軍董福亭部在死亡40多人後放棄陣地。四散潰逃,這時,突然衝出一支中國的“叫花子”隊伍。這就是王蘊萍部李海峰師的部隊。也就是這支衣衫襤褸、手持步槍、大刀,扛著土炮的隊伍讓日軍部隊長鈴木感到無比震驚,這支“叫花子”隊伍居然能頂住日軍一次接連一次的狂轟亂炸。2月24日下午,固守蟒牛營子的抗日義勇軍手持原始武器與裝備飛機大炮裝甲車的日軍激戰,一直持續到黑夜,日軍也未能踏上高地一步。日軍被義勇軍勇於犧牲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所震懾,不得不下令停止攻擊。由於董部主力退守朝陽西郊大平房防線部隊叛變,引敵深入,董旅死傷慘重。最後,董旅在張郁文旅掩護下,放棄朝陽,王蘊萍部義勇軍腹背受敵,不得不撤出陣地,趁著夜色退守建平朱碌科。
這是中路日軍遭到的最為頑強的抵抗,進攻朝陽的日軍鈴木旅團長在他的手記中哀嘆道:“消滅義勇軍的道路還相當遙遠,以後應努力獻身,才能上報皇恩。”王蘊萍部撤退後,鈴木旅團長親自登上反覆爭奪的義勇軍碉堡拍照留念。並且登載到《熱河討伐寫真畫報》25日,朝陽淪陷,另有一部日軍攻陷八仙筒。26日,日軍南部主力第八師團進朝陽。
日軍攻占北票和朝陽後,27日又做出新的侵略部署:第十六旅團長川原勁率部沿朝陽、凌源、平泉公路快速前進,直攻承德,這是中路;北路派一個支隊經建平鎮直攻赤峰,與第六師團配合行動;南路派一個支隊直攻建昌。1933年2月27日,下窪鎮淪陷,日軍進抵老哈河畔,熱東防線崩潰,孫殿英率領107旅一部馳援赤峰,赤峰縣縣長孫廷弼率領紳商各界代表和中國小生列隊到西門外迎候。28日上午,日軍進逼赤峰東郊山水坡一線,與孫殿英部交火,赤峰保衛戰打響,赤峰政界及紳商各界代表在赤峰中學(現赤峰三中)禮堂外召開歡迎大會,孫殿英登上禮堂外檢閱台作抗戰演講,表示決心和赤峰父老共同抗日。誓師大會結束之後,107旅第二團以兩個營的兵力開赴赤峰街東郊水地鄉山水坡和紅廟子鎮沙坨梁底制高點布防,以前五二道防線抗擊日軍的進攻。31日,日軍猛攻天山,東北軍石文華旅全線潰逃。3月2日,日軍進攻林東,東北軍崔興五旅率部投降,3月6日,日軍攻占林西。中國守軍熱北防線全線崩潰。
1933年3月1日,日軍第八師團主力開始進攻葉柏壽,遭到守軍黑龍江省軍於兆麟旅和義勇軍王蘊萍部的抵抗,日軍約5000多人,有飛機9架、坦克30餘輛與陸軍配合向中國守軍陣地猛烈攻擊,激戰六、七個小時。於兆麟旅傷亡很大,六八八團第一連連長以下全部陣亡。但是,朱碌科陣地在二十九旅六八四團增援下,始終沒被攻下,日軍只好繞過葉柏壽直取凌源。王蘊萍部義勇軍和於兆麟部退守白馬關和延慶一代,參加長城抗戰。
日軍第八師團在攻打凌源時,與第七師團混成第十四旅團的米山先遣隊會合,一同發起進攻。東北軍丁喜春、繆澄流、孫德荃等三個旅在此防守,但這些軍官貪生怕死,沒有抗日的決心,在日軍進攻面前紛紛退卻。2日午前,凌源失守,全線動搖。3日,平泉也被日軍占領。日軍南北三線一齊突破防線,攻入熱河腹地。東北軍雖然退走,卻遭到義勇軍各部的頑強抵抗,義勇軍第三軍團在凌源牛河梁與日軍激戰一夜,擊斃日偽軍百餘名。翌日晨,日軍在飛機、鐵甲車配合下發起進攻,義勇軍被迫退入山中,輾轉退至寧城境內。承德以東各地相繼失守,北部赤峰也不斷告急。1933年3月1日,日軍逼近赤峰街城區,以飛機、重炮狂轟濫炸,市區大火瀰漫,混亂到了極點。孫殿英部117旅第三團在紅廟子炮手營子展開激戰,下午3時,敵騎兵約兩個聯隊攻入建昌營(老哈河西岸城鎮,非建昌)、山水坡等地,當夜,117旅第二團第一第二兩個營增援山水坡,在東沙陀子梁底與敵人遭遇,展開激戰,孫殿英部利用夜襲優勢與敵展開搏殺,殺敵數百,打退了日軍進攻,老百姓烙餅送往前線,民眾踴躍支援,雙方呈膠著狀態。馮占海率六十三軍以大炮、迫擊炮封鎖各城門,孫殿英四十一軍官兵也在城內向敵軍猛烈射擊,戰鬥處於膠著狀態。3月2日黎明,日軍第18師團長小磯國昭中將見進攻赤峰受阻,率快速部隊及騎兵源源而來,炮聲隆隆,在眾寡懸殊情況下,凌晨3時,敵人占領城東沙陀子,以猛烈炮火向城內轟擊,中午12時,孫軍各部退回赤峰市內,整編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日軍兵臨赤峰城下,向東門、北門、西門的中國守軍進攻,把大炮架在城東門外,向三道街轟擊,而孫軍炮火仍未到達,守軍處於劣勢,孫殿英親自登上東門督戰,直到下午4時許,赤峰城區仍然牢牢地控制在中國守軍手中。日軍只好調整進攻部署,迂迴到頭道街大和洋行(今赤峰製藥廠),將房舍炸開沖入頭道街,此時孫殿英正在東門指揮戰鬥,見城區已破立即組織守軍在頭道街、三道街開展巷戰,他登上東門城樓,發誓與赤峰共存亡。縣長孫廷弼眼見城區即將毀於炮火之中,出於保護城區居民的安危考慮,派赤峰農會會長宋子安懇求孫殿英撤軍,孫殿英灑淚率軍向西屯突圍,東北義勇軍並未撤出。下午5時許,日軍攻入城內,東北義勇軍各部與日軍展開巷戰,經一番苦戰,守軍彈盡糧絕,相繼退出,赤峰淪陷。孫殿英部在赤峰退卻之後,在二道河子一線構築工事與日軍繼續激戰,直到3月8日下午防線被日軍突破,中國守軍向圍場轉移。
戰役結果
湯玉麟聽聞赤峰淪陷後驚慌失措,從北平、天津徵集大批汽車,並扣留前方軍用載重汽車240餘輛,裝載私產和鴉片等運往天津租界。1933年3月3日,張作相的第二集團軍司令部從承德移駐古北口;4日清晨,湯玉麟還未見日軍蹤影,便放棄承德逃往豐寧。4日中午,日軍川原旅團派128人,兵不血刃占領熱河省會承德。3月10日攻占了烏丹和圍場,中國軍隊撤至半截塔、豐寧地區,日軍撤回赤峰集結待命,熱河淪陷。至此,鼓譟一時的熱河抗戰,不到10天徹底失敗,東北全境淪陷。
戰役影響
日軍侵占熱河後,繼續向長城沿線冷口、界嶺口、喜峰口、羅文峪、古北口各口發動進攻。日本向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難保戰局不及於華北方面”
1933年3月8日,張學良因東北全境淪陷,被迫引咎辭職,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之後長城沿線相繼淪陷。其中古北口戰鬥中,中央軍第二十五師一四五團一個遠離主力的軍事哨所的7位勇士在大部隊撤防後,堅守陣地,獨立作戰,先後斃傷日軍100餘人,最後壯烈犧牲。日軍欽佩其勇,把這7人掩埋起來,並題“支那七勇士之墓”
到1933年5月下旬,日軍已侵占秦皇島、北戴河、撫寧、遷安、密雲、薊縣、唐山等22縣,進逼平津,對北平形成三面包圍之勢,迫使南京政府締結城下之盟。5月22日,何應欽與駐北平日本大使館代辦回見。幾經周折,中國代表熊斌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在塘沽會談。5月31日,中日簽訂了《塘沽協定》。
熱河陷落後,東北各地義勇軍失去了賴以迴旋的大後方,斷絕了一切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來源。《塘沽協定》簽訂後,蔣介石下令“侈言抗日者殺無赦”。接著,命令何應欽解散東北及冀東各地義勇軍、救國軍。1933年7月16日,何應欽正式通知救國會負責人應根據《塘沽協定》規定速予取消救國會。東北各地抗日活動走向低潮。
戰役評價
熱河省是舊奉系軍閥之地,東北事發之前雖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已宣布東北易幟,服從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管理,但實際上奉吉黑熱四省主政之人仍為張作霖舊部,此時的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便是張作霖的拜把子兄弟。東北事發前東北地區主帥張學良將東北軍主力開進關內,參與中原軍閥紛爭,使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輕易淪陷,東北此時只剩熱河沒有淪陷,湯玉麟此時是熱河省名副其實的“熱河王”。湯氏主政熱河八年,以其子湯佐輔之言是從。賣官種煙、苛捐雜稅,甚至摧殘教育、破壞司法,以致於民怨沸騰,歡迎日滿聯軍。其軍隊四師,號稱三萬,實則二萬,欠餉10月。東北軍主帥張學良雖派東北軍重要人物張作相前往熱河前線領導東北軍作戰,但其主力並沒有開往熱河支援留守的東北軍,所以除去留守熱河的東北軍以外,只有中央政府調去的西北軍孫殿英部,吉林義勇軍的馮占海部,黑龍江抗日義勇軍這幾支力量薄弱的援軍參與了戰鬥。加上中軍軍事失敗,都是敗戰原因。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