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戰役

西藏戰役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部隊一部在西北軍區部隊一部配合下,以軍事、政治攻勢進軍西藏的戰略行動。

基本信息

簡介

和平解放西藏進軍路線圖和平解放西藏進軍路線圖

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部隊一部在西北軍區部隊一部配合下,以軍事、政治攻勢進軍西藏的戰略行動。
為了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進藏部隊於10月6日至24日,舉行了昌都戰役,殲滅藏軍6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一部,並爭取德格·格桑旺堆率第9代本起義,總計殲藏軍6100餘人,打開了進藏門戶。經此震懾,促使西藏當局內部分化。
1951年春,西藏地方當局回響中央人民政府號召派代表團前往北京,同年4月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開始談判,5月23日,雙方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西南軍區、西北軍區進藏部隊分由西康、雲南、青海、新疆向西藏進軍。
經數月準備,進藏部隊於8月、9月先後出發,第18軍機關一部率第52師1個團向拉薩日喀則地區進軍,第52師師部率2個團向嘉黎、太昭地區進軍,雲南軍區第126團由門工向察隅地區進軍,青海騎兵支隊由香日德經通天河、唐古拉山向黑河、拉薩開進,新疆獨立騎兵師一部由於田經崑崙山向阿里地區開進。各部隊在進軍途中克服重重困難,9月9日,第18軍先遣支隊進抵拉薩,至11月底,進藏各部隊相繼抵達指定地區。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西藏地方政府談判代表團和進藏部隊在拉薩舉行大會,慶祝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

進軍西藏部隊宣誓進軍西藏部隊宣誓

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世紀末英國侵入西藏後,長期勾結和控制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企圖變西藏為其殖民地。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在全國勝利時,西藏當局中的頑固勢力,在英國和美國支持下,力圖維護農奴制度,積極策劃西藏獨立,並大力擴充軍備,將藏軍的14個代本(相當於團的建制,每個代本約500人)擴充為17個代本,從國外購進大量軍火,囤積糧草,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

為清除國外侵略勢力在西藏的影響,完成國家領土和主權的統一,1950年1月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指示以中共中央西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為主,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配合下,擔負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並制定了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的方針。據此,西南局、西南軍區命令第18軍、雲南軍區第126團執行進軍西藏任務,並經中共中央批准,組成以第18軍軍長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為正、副書記的中國共產黨西藏工作委員會。西北局和西北軍區確定組建騎兵支隊和獨立騎兵師分別由青海、新疆進軍西藏,配合第18軍行動。中共西南局和西北局在思想上、物質上、組織上和民俗宗教方面均進行充分準備,西南軍區還成立了支援司令部,抽調7個工兵團、11個輜重團和1個空運師擔任進藏的築路和運輸任務,先後修築了長達700公里的公路、運送上萬噸物資。

《解放西藏進軍政治動員令》《解放西藏進軍政治動員令》

在進軍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後,進藏各部隊即向指定地域集結,至10月初,第18軍由川西地區進至金沙江東岸鄧柯、德格、巴安(今巴塘)一線,雲南軍區第126團進至貢山,西北軍區青海騎兵支隊進至玉樹,新疆獨立騎兵師進至於闐(今于田)。為爭取和平解放西藏,西南局經中共中央批准,制定了10項和平談判條件,中央人民政府也多次通知西藏地方當局派代表團到北京談判,但西藏地方當局遲遲不派代表,反而將藏軍總兵力之2/3部署於入藏咽喉要道昌都周圍及金沙江西岸地區,以圖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軍行動。

昌都戰役

向昌都進軍的部隊向昌都進軍的部隊

在與西藏當局和平談判毫無進展時,為了排除阻力,以戰求和,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維護祖國統一,解放西藏人民,人民解放軍被迫舉行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戰,中央、毛澤東和西南局、西南軍區都極為重視。當時從中央到十八軍主要擔心的是糧食問題。1950年2月26日,西南局、西南軍區關於要求推遲進軍時間,在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提出,“十八兵團進駐雅安之兩個團,因蓉雅(成都至雅安)交通受阻,食糧尚感不足,而入藏部隊(指十八軍)所需之大批食糧(這是該軍最擔心的問題,據張國華同志面談,只要糧食有保障,其他任何困難都有信心克服)則更無法趕籌。”在6月26日關於推遲昌都戰役給軍委的報告也是根據“絕難提前搶運最低數量之糧食”而提出的。毛澤東8月23日同意西南軍區關於昌都戰役實施計畫給西南局、西北局的電報中特別詢問:“你們一萬六千人(指五十二師和軍直三個加強營、一個輜重團等部人數)由甘孜向昌都進軍,糧食全靠部隊攜帶及氂牛載運……甘孜是否已有這樣多的糧食,部隊及氂牛是否有這樣大的運輸力。”8月26日康藏公路通車甘孜,支援司令部準備的物資已開始車運甘孜。十八軍制定的昌都戰役方案也於9月22日被西南軍區批准,但張國華仍不下達具體執行的命令,因他在考慮如何攜帶和向昌都運輸糧食。直至他與其他幾位領導同志在甘孜訪問土司頭人並取得他們出動大批氂牛投入運輸的承諾後才下命令。這些,足以證明各級領導對糧食的重視和糧食對作戰的關係,以及後勤工作包括藏胞支援的重要性。

昌都戰役打響昌都戰役打響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戰役的序幕拉開後,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迴的北線右路部隊(一五四團和青海騎兵支隊等),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約1500華里,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和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行進,許多戰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於在軍、師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迴包圍的任務。然後從西往東堵擊由昌都撤出的藏軍,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的藏軍全部、乾淨、徹底地殲滅。
迂迴部隊渡江後,南北兩線的幾路攻擊部隊,分別在幾個渡口陸續渡過金沙江,迂迴部隊和跟進的北線左路主攻部隊渡江時未遇藏軍抵抗,北線左路和南線攻擊部隊在德格崗托和巴安(現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兩個點渡江時遇阻強攻,雖我傷亡較大,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後,北線左路主攻部隊在小烏拉等地遇到藏軍較強的抵抗,藏軍在我強大攻勢下被殲滅或棄陣潰逃。

2700餘名守衛昌都的藏軍自動放下武器2700餘名守衛昌都的藏軍自動放下武器

為了不給藏軍喘息機會,各部隊忍受著空氣稀薄、饑寒、勞累等痛苦,日夜兼程,連續作戰,連戰皆捷。崗托方向的北線左路攻擊部隊在追擊中,於同普之足雍將大股藏軍殲滅。南線之五十三師一五七團,殲藏軍近一個甲本(相當小連)。在人民解放軍的政治攻勢和政策感召下,藏軍第九代本主官格桑旺堆於10月11日率部起義,寧靜(現芒康)和平解放。雲南之一二六團,消滅和驅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軍,占領鹽井等地區。一五七團和一二六團隨後向西發展,並分別執行攔截藏軍之任務。昌都藏軍無力抵抗,棄城西撤,北線主攻部隊一五六團隨之進城(左路部隊和一五五團相繼跟進),並消滅沒有撤走的藏軍200餘人,昌都從而解放。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率殘部西撤至拉貢附近,當聽說解放軍已堵住去路後,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與解放軍聯繫後,令藏軍2700餘人全部放下武器。1950年10月24日,戰役全部結束。
從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戰役歷經19天,先後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餘人,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餘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福特、柏爾及印度人2名。可以說,在昌都戰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結果

周恩來前往北京火車站迎接西藏地方政府談判代表團周恩來前往北京火車站迎接西藏地方政府談判代表團

昌都戰役不是為戰而戰,也不是只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仍是為和談而戰,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礎。昌都戰役情況傳播到西藏各地後,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一片混亂,發生分化,攝政達扎不體面地下台,達賴喇嘛提前親政。達賴親政後,即於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權代表5人前往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談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1951年4月下旬,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代表團成員先後來到北京,參加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4月28日,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會見了參加談判的代表,並宣布了雙方全權代表名單:中央人民政府方面指派李維漢張經武、張國華、孫志遠為全權代表,並以李維漢為首席代表;西藏地方政府方面指派阿沛· 阿旺晉美、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為全權代表,並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
在談判之前,周恩來要求中央政府的代表要尊重西藏地方代表,做好各方面的團結工作。李維漢還就談判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徵詢了阿沛·阿旺晉美的意見。4月29日開始的第一次談判,沒有涉及實質性問題,僅是就談判的程式、步驟進行協商。

毛澤東與阿沛·阿旺晉美親切交談毛澤東與阿沛·阿旺晉美親切交談

除了大量的會下協商溝通外,雙方舉行了6次正式會談。談判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
第一個問題,西藏地方代表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不同意解放軍進藏。中央代表認為解放軍理應駐守國防,駐軍不要西藏地方供給,不會增加西藏負擔。經過三次談判和多次會下協商,西藏地方代表接受了“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的條款。
第二個問題,西藏地方代表擔心對西藏原有的制度進行改革。中央政府代表仔細闡述了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解釋說不改變西藏原有的制度,即使要變,也得由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人民決定。
第三個問題,當中央政府的代表提出將班禪的地位、職權等問題寫入協定時,西藏地方代表認為無權處理此事,表示難以接受,這是在整個談判中爭議較大的一個問題。
經過25天艱苦細緻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一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勤政殿偉大祖國的國旗和國徽下,莊嚴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