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戰役

臨汾戰役

臨汾戰役( Linfen Campaign),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和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對國民黨軍堅固設防的山西省臨汾縣城進行的攻堅戰。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指揮。臨汾戰役,是在晉南地區人民的全力支援下進行的。根據前方指揮所的部署,第13縱隊在南門至城東南角地段,第8縱隊在城東南角至大東門地段,太岳軍區部隊在大東門至城東北角地段,分別以坑道爆破為主要攻城手段,以地面攻擊配合地下挖掘,進逼臨汾城。

基本信息

概述

標題:臨汾戰役

英文:Linfen Campaign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和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對國民黨軍堅固設防的山西省臨汾縣城進行的攻堅戰。

背景

臨汾戰役臨汾戰役

1

947年底山西省運城解放後,國民黨軍在晉南僅剩下臨汾孤城,駐有太原“綏靖”公署所屬第66師和西安“綏靖”公署所屬第30旅(欠1個團)、第27旅炮兵營及6個保全團、2個補訓團,連同附近4個專署、15個縣的保全警備隊等共2.5萬餘人,山西太原“綏靖”公署所屬第6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晉南總指揮梁培璜統一指揮。臨汾西靠汾河,東、南、北三面地形開闊,城垣堅固,城高15米,頂寬10米,底寬25~30米,且東關築有外城,易守難攻。守軍以城郊3~7公里內的村莊、據點為外圍陣地,以城牆、環城外壕和城周31處碉堡群為主陣地,以環城內壕、街巷工事為核心陣地,構成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企圖固守待援。

發生過程

 臨汾戰役作戰路線圖 臨汾戰役作戰路線圖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3月至5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晉綏軍區部隊一部的配合下,對山西省臨汾城國民黨守軍進行的一次攻堅戰役。

臨汾是晉南軍事重鎮,西有汾河,東、南、北三面都是平原,地形開闊,城垣堅固,易守難攻,歷史上從未被攻克過。該城駐有國民黨軍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部第66師主力、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第30旅主力及6個保全團、2個補訓團,共2.5萬人。

年初,解放軍攻克運城後,臨汾成為國民黨軍在晉南的孤立據點。為全部解放晉南,並配合西北、中原人民解放軍春季作戰,晉冀魯豫軍區決定發起臨汾戰役,組成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任司令員的前方指揮所,統一指揮晉冀魯豫軍區第8、第13縱隊和太岳軍區及晉綏軍區所屬呂梁軍區部隊一部,共5.3萬餘人。以坑道爆破為主要攻城手段。

3月7日,戰役第一階段開始,第8縱隊一部以火力封鎖控制了城南機場,擊毀運輸機兩架,使國民黨軍空運增援西北之計畫破產。與此同時,其餘各部隊分別從南、東、北三面合圍臨汾城,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的外圍爭奪戰。至22日,拔除了崔疙瘩、火車站、高河店、堯廟等外圍據點,逼進東關及城周圍據點。23日和27日第13縱隊兩攻東關未克。4月1日前方指揮所調整作戰部署,確定集中主要兵力先攻打東關,以第8縱隊第23旅和第13縱隊第37旅分別由東關南、北兩翼攻城。10日黃昏,第23旅3條坑道同時爆破成功,第23、第37旅在火力掩護下攻占東關,守軍第66師大部被殲。

15日,戰役第二階段——對城區進攻開始。根據前方指揮所的部署,第13縱隊在南門至城東南角地段,第8縱隊在城東南角至大東門地段,太岳軍區部隊在大東門至城東北角地段,分別以坑道爆破為主要攻城手段,以地面攻擊配合地下挖掘,進逼臨汾城。呂梁軍區部隊奉命於汾河西殲滅潰逃之守軍。16日,攻城部隊與守軍展開以挖掘坑道與破壞坑道為中心的激烈戰鬥。國民黨軍的飛機和炮火不斷轟擊解放軍陣地和挖掘坑道的部隊,並加強了以挖掘防禦坑道和實施爆破為主的反坑道作戰。5月1日,前方指揮所調整部署,將第13縱隊主力調至城東,會同第8縱隊主力攻城。16日,第8縱隊挖至城下的兩條坑道完成裝填炸藥任務,為防止坑道再度被破壞,前方指揮所決定提前發起總攻。17日19時30分,兩條坑道爆破成功,城牆被炸開兩個缺口,突擊部隊在炮火掩護下乘爆破煙霧沖入城內,經過激烈巷戰,至當日24時全殲國民黨守軍。

最終結果

此戰歷時72天,解放軍在直接參加戰勤的民工、民兵兩萬人和晉南地區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共殲滅國民黨軍2.5萬人,其中俘敵22860人,斃傷2140人,俘國民黨軍第6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兼晉南武裝總指揮梁培璜,拔除了國民黨軍在晉南地區最後一個據點,使太岳和呂梁解放區完全聯成一片,有力地配合了中原和西北戰場我軍的作戰,並為進軍晉中消滅閻錫山部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歷史意義

臨汾戰役,是在晉南地區人民的全力支援下進行的。直接參加戰勤的民兵、民工,達134個連,共2萬餘人;支援的作業器材,僅門板、木檁條即達14萬餘件,麻袋6萬條,從而保障了作戰的需要。

這個戰役的主要特點和經驗之一,是我軍以坑道爆破為主要手段進行奪關攻城。因而,保證大量土工作業的完成,成為臨汾之戰戰役保障的中心任務,其中包括大量土工作業的組織實施,有效地抗擊敵人飛機、火炮對坑道的破壞,反擊敵人的襲擊、騷擾、挖洞、施放毒氣、放水,等等,從而保證了坑道爆破的成功。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共傷亡13500人。作戰中,第8縱隊23旅(旅長黃定基)因戰功卓著,被授予“光榮的臨汾旅”錦旗。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