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戰役

宿北戰役

宿北戰役是1946年12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後發動的第一場大戰役,在江蘇省宿遷縣以北地區圍殲較弱的國民黨整編第69師。國民黨軍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宿北戰役的勝利,打垮了敵人四路中對我威脅最大的一路,從而使敵人不僅未能實現其切斷我山東、華中兩野戰軍的聯繫,實行各個擊破“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企圖,反而被我軍切斷了南北聯繫,分割成山東、蘇北兩坨,暴露了翼側,處於受我軍攻擊的威脅之中。宿北戰役的實踐,使指戰員進一步認識到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的重大意義,加強了集中統一和全局觀念,並取得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初步經驗。

基本信息

簡介

宿北戰役宿北戰役

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根據敵多路北犯,間隙較大,應援不便,而其中宿遷一路孤立突出,且對蘇北解放區威脅最大的特點,決心首先予以殲滅。經報請中

央軍委批准,決定除以少數兵力牽制魯南、兩淮其他三路國民黨軍外,集中第1、第2、第9縱隊,第7、第8師的主力共24個團的兵力,首先殲滅由宿遷進犯之敵。1946年12月13日,國民黨軍為了進占蘇北進而打通隴海鐵路東段,以配合國民大會的召開,調集整編第69、第11師分別沿宿(遷)新(新安鎮)公路和宿(遷)沭(陽)公路向新安鎮、沭陽進犯。15日黃昏,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和第8師向進至曉店子、嶂山鎮地區的整編69師發起突然攻擊,打退敵主力的連續反撲,控制了制高點峰山。接著,第l、第2縱隊,第7、第8師,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等部,向敵縱深猛插,將其割斷為三截,分別予以包圍,然後逐點攻擊。17日夜,全殲國民黨軍預3旅。18日拂曉,對整編第69師發起總攻,激戰至19日凌晨4時,將其全殲。敵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整編第11師前來增援被擊退,殲其一部。此次戰役歷時4晝夜,全殲國民黨整編第69師3個半旅及工兵第5團等部共2.1萬餘人,繳獲火炮119門及大批槍枝彈藥。我軍傷亡約8000餘人。

背景

人民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於1946年底打擊由江蘇宿遷北犯新安鎮(今新沂)之國民黨軍進攻的戰役。新四軍在解放戰爭初期反擊國民黨軍進攻的重要戰役。1946年7月至11月,國民黨軍以7-8萬人傷亡的代價,占領了蘇皖邊區的蘇中、淮南、淮北地區。1946年11月15日是偽“國民大會”的召開日,蔣介石為在軍事上配合政治,令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揮25個半旅,分別由魯南、蘇北和兩淮地區向北同時並進,企圖打通隴海路,占領蘇北,消滅華東解放軍主力,迫使華東解放軍北撤山東,並切斷我山東與蘇北的聯繫。此時,粟裕密切關注華東乃至全國戰局的發展,籌劃即將到來的作戰行動。這時全國戰局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經過四個月作戰,國民黨軍隊被殲32個旅,占其總兵力的六分之一。雖然占領了解放區153座城市,卻不得不分兵防守,反而背上了“包袱”,能夠機動作戰的兵力日益減少,戰線太長與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反,人民解放軍卻由戰爭開始時的127萬人增長到137萬人,野戰兵團不斷得到充實和加強,機動兵力日益增多。戰局的變化,正如《解放日報》社論《論戰局》所指出的那樣:今後幾個月,對於戰爭雙方都是“最緊張的一段”。

處於這一最緊張的階段,戰爭雙方都竭盡全力爭取戰局朝著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方向發展。11月24日,毛澤東在延安棗園會議上說: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方針是一無自由,二要消滅,他是不允許共產黨在保持一塊地方的條件下訂城下之盟的。因此,“我們的方針是戰爭的方針,這是確定了的”。他說“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消滅國民黨七八十個旅,就可以消耗掉美國七八年中援助蔣介石的所有積蓄,使國共雙方的力量達到平衡。”“達到平衡後就容易超過,那時我們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肅,然後就可再向長江以南”,大約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達到這一目標。毛澤東強調,今後數月的關鍵仍然是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擴大殲滅戰的規模,從根本上扭轉戰場形勢,奪取戰爭主動權。

蔣介石堅持用武力統一中國的反動政策,從後方抽五個軍的兵力到內戰前線,維持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其進攻的重點仍然是華東戰場,投入了25個整編師(軍)68個旅(師)的兵力。投入兵力為全國各個戰場之冠。

蔣介石計畫的四路進軍蔣介石計畫的四路進軍

這時,蔣介石制定了一個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計畫。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揮下,集中12個整編師28個旅的兵力,從東台、淮陰、宿遷和棗莊、嶧縣分四路進攻,企圖切斷山東與華中的聯繫,聚殲華中野戰軍主力,或者迫使華中野戰軍退至隴海路以北。

此時,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主力位於蘇北鹽城、漣水一帶,陳毅指揮的山東野戰軍主力位於魯南地區。在北起魯南嶧縣南到蘇中東台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幾十萬蔣軍從三面壓來,對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主力形成了半包圍態勢。國民黨軍隊在兵力和態勢上占據優勢,華野和山野處於劣勢。

陳毅和粟裕對當面敵情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四路敵軍的間隙甚大,有利於我各個擊破。其中由淮陰、東台、台棗出犯的三路敵軍剛受到我軍打擊,行動可能比較謹慎,而由宿遷進犯之敵比較驕狂,可能冒進孤立;而且其進攻路線處於我兩個野戰軍主力之間,便於我軍就近機動兵力加以聚殲。殲滅該敵,有利於我軍爾後向西、向南或向北機動。因此,決心集中第一、第二、第九縱隊,第八師及第七師主力共24個團,分批殲滅由宿遷出犯之敵。第六師、魯南軍區第十師等部共20個團的兵力分別在漣水及魯南方向擔任阻援任務。

12月14日,陳毅、粟裕將這個部署上報中央軍委,第二天就收到軍委復電:“決心與部署甚好。戰況望隨時電告”

正如粟裕等人所料,敵人按照預定的計畫,由宿遷向沭陽、新安鎮攻擊前進,整編第六十九師和整編第十一師主力呈扇形展開,出現了我軍實施穿插分割、各個殲滅的好時機。陳、粟當機立斷,調整部署,指揮部隊隱蔽接敵,向整編第六十九師發起突然攻擊。

這一仗是瓮中捉鱉,我們完全有把握在一周之內消滅它!”

意義

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2.1萬人。這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的第一個勝仗,初步取得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經驗。我軍殲敵3個整旅又1個團,共2.1萬餘人,國民黨軍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這是我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後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編師的第一個大勝仗。此役不僅使我華東部隊初步取得了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並且對爾後華東戰局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中央軍委曾致電祝賀,並號召華東全軍以宿北戰役為例,力爭多打大殲滅戰。宿北戰役開創了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紀錄(21530)、我軍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在敵多路進攻時,集中優勢兵力打敵突出之一路;利用敵之間隙,以遠距離奔襲手段出敵不意地發起攻擊;在戰術上,搶占並控制制高點,同時向敵縱深猛插,迅速完成戰役分割和戰術包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被圍之敵,保證了速決全殲。宿北戰役的實踐,使指戰員進一步認識到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的重大意義,加強了集中統一和全局觀念,並取得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初步經驗。作戰中,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21530人,其中俘敵13360人,斃傷8170人,自身傷亡10000餘人。

宿北戰役是成為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點,華東戰場從前沿逐步轉為縱深,正面戰場逐步收縮,兵力也隨之集中,以後的殲滅戰的規模也逐步擴大。

粟裕點評

“我協助陳毅同志指揮宿北戰役深感責任重大,心情緊張。這是因為即將開始的這一仗,是山東、華中兩野戰軍合併後共同作戰的第一仗。由於我軍這一段戰事進展不算順利,部分同志產生了一些埋怨和懷疑情緒,雖然作了許多工作,思想認識有所提高,但是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打勝仗。何況敵人已對我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我們處於敵人四個方向的進攻之中,這一仗是我擺脫被動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關鍵一仗,只能打勝,不能打敗。但是,從戰役指揮來說,我對情況卻比較生疏。這次直接參戰的部隊基本上都是山東野戰軍。葉飛同志指揮的第一縱隊,在抗日戰爭時期,我是了解的,但日本投降後他們北上山東,已一年多了。對其它部隊就更不了解。同時,兩個野戰軍合併後,指揮機關尚未統一,我只身前來,對司令部工作的同志也是生疏的。我對淮海地區的民情、地形諸情況也遠不如對蘇中地區熟悉。至於作戰對象,許多部隊都是新交手,這些都使我感到心中無底。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指揮的特點都是慎重,而就我個人的心情來說,宿北戰役時更為緊張一些。

我們密切注視著敵情的變化。十三日,宿遷之敵分左右兩個縱隊沿宿(遷)新(安鎮)、宿(遷)沭(陽)公路發起進攻,其左縱隊先頭部隊占領曉店子、嶂山鎮(宿遷以北),其右縱隊先頭占領曹家集、高圩(宿遷以北)等地。只是整編第十一師是否參戰,仍末得到證實。我們的作戰方案有兩個:第一方案是首先殲滅向新安鎮進攻之敵左縱隊於五花頂地區,爾後再殲滅進攻沭陽之敵。第二方案是如敵左縱隊遲遲不進,而敵右縱隊發起進攻,則首先集中兵力殲滅該敵於耿圩以西、顏集以南(宿遷以東)地區。為了保證不失時機地發起戰役,令第一縱隊、第八師於當晚向新安鎮西南的新店子以北地區隱蔽開進。

十二月十四日,敵繼續向我軍進攻。中午,查明:由曹家集向來龍庵進攻之敵右縱隊確係整編第十一師;向五花頂、邵店方向進攻之敵為整編第六十九師。我們又根據這一情況,進一步的分析判斷:第一,向華東進攻之四路敵人中,東台、兩淮、嶧棗三路敵人因遭到我軍打擊,顧慮較多,進攻速度不會太快。而宿迂之敵,見我主力分別部署於鹽城、漣水和隴海路以北地區,可能集中兵力乘虛進犯沭陽和新安鎮。第二,敵整編第十一師(還附屬炮兵第十五團及第二十五團一個營),裝備精良,兵多將驕,可能冒進。整編第六十九師新任師長戴之奇是三青團中央委員,反共的死硬分子,該師曾受我殲滅性打擊(曾殲其兩個旅),這次必圖邀功請賞,冒險的勁頭可能比整編十一師還大。第三,整編第六十九師是由三個不同建制單位的旅(整編五十七師的預備第三旅,整編二十六師的第四十一旅,整編六十九師的第六十旅和第九十二旅各一個團)重新組成的,內部矛盾較多,戰鬥力弱;整編第十一師是剛由他區調來,對蘇北地形民情不熟。第四,宿遷以北公路兩側有幾個小高地,宿遷東北地形開闊,村落小而密,房屋不堅固,運河、六塘河、沭河橫貫其間,不能徒涉,有利於我分割包圍、各個殲敵。此時,我山東野戰軍主力和華中野戰軍一部已進入機動位置,可在兩天內抵達進攻出發地域,向敵兩翼實施突然攻擊,造成戰役優勢,在運動中殲滅敵人。這一仗如能打好,我們就可變被動為主動,南下可以圍殲進攻漣水之敵,北上可以殲滅魯南之敵,西進可以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威脅徐州,調動敵人尋殲回援之敵。

我們於當日定下決心,即以二十四個團的兵力,除以一部割裂敵整編第六十九師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並阻擊整編第十一師外,集中三倍於敵的兵力,首先圍殲立足未穩之整編第六十九師於宿遷、沭陽、新安鎮三角地區,爾後視戰況發展,如有可能,再轉移兵力會同北上的第一師(八個團)殲滅整編第十一師。我們命令各部隊於當夜隱蔽開進:第一縱隊、第八師按原計畫於十五日拂曉前進到新安鎮西南新店子以北地區集結;第七師第五旅於十五日拂曉前進至西鮑圩(宿遷北),並準備西渡沭河,控制宿新公路峒(山吾)鎮地區;第二縱隊於十五日拂曉前進到韓集、泰山集地區;第九縱隊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等既設陣地、遲滯敵前進,掩護主力開進;第一師晝夜兼程北上,準備參戰。

為策應宿、沭、新方向作戰,我們以二十八個團的兵力分別監視和阻擊其它三路敵人:(一)以第六師、第十縱隊的第六旅、第七師的第十九旅共十三個團的兵力,在漣水一帶監視和阻擊自淮陰出犯之敵整編第七十四師和整編第二十五師,以保障主力在宿北的翼側的安全。(二)以第七縱隊的第三十一旅、第十縱隊的第三十旅及第十三旅共十個團的兵力,監視和阻擊自東台,興化向鹽城進犯之敵。以上兩個方向,由譚震林同志率一個指揮所在漣水城北郊負責指揮。(三)魯南方面則以第十師及濱海警備旅共五個團的兵力,位於嶧縣以東,協同魯南地方武裝,堅決阻擊由台兒莊、嶧縣、棗莊東犯之敵,確保臨沂、郯城地區。我們立即於十四日午時將此決心與部署上報中央軍委,並報告我已按軍委指示北返,與陳毅同志在一起指揮宿沭方向的作戰。十五日軍委復示:“決心與部署甚好,戰況望隨時電告”。

十二月十四日全天,敵整編第六十九師預備第三旅一部沿公路北犯五花頂以南陣地,遭我第九縱隊一部反擊後,縮回嶂山鎮。敵第六十旅進至羅莊、博家湖地區。敵第四十一旅進至邵店,並以一部兵力東犯葉海子,為我第九縱隊一部所阻。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部率第二六七團(屬九十二旅)進抵人和圩。與此同時,敵整編第十一師之第一一八旅攻我小牌坊、來龍庵陣地,被我第九縱隊一部擊退,敵師部率第十八旅進至曹家集地區。至此,敵第一梯隊整編第六十九師全部及整編第十一師主力,已呈扇形展開,正面、縱深約為二十五公里左右,其後方補給僅宿遷一點。

敵人這一冒進態勢的出現,說明敵人對我軍主力的行動尚未發覺,急於按預定的時間搶占沭陽和新安鎮,這正是我軍割裂其戰鬥隊形、各個予以殲滅的太好時機。我們為使主攻部隊的戰前準備工作更加充分,保持戰役發起的最大突然性,給敵以出其不意的攻擊,又將戰役發起時間推遲到十五日晚。為先求殲較弱的整編第六十九師左翼的預備第三旅,再殲該師主力,我們對作戰部署又作了調整,並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隊的任務:

(一)

以第九縱隊主力繼續堅守五花頂、葉海子、來龍庵陣地,吸住敵人,保障我軍主力對敵達成合圍,爾後協同主力向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出擊;(二)以第八師、第一縱隊一部及第七師的第五旅,分別圍殲烽山、曉店子、嶂山鎮地區之敵預備第三旅,任務完成後,由西向東攻擊,協同友鄰聚殲整編第六十九師主力;(三)以第一縱隊主力自曉店子、井兒頭之間楔入敵之縱深,切斷整編第六十九師向宿遷的退路相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四)以第二縱隊由東向西突擊,與第一縱隊協同割裂整編第六十九師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繫,並參加殲滅被圍之敵。這一部署,一是先打弱敵,矛頭首先指向戰鬥力較弱的整編第六十九師。二是秘密接敵,突然攻擊,乘敵在運動中和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殲滅。三是四面包圍,兩面夾擊,穿插分割,各個殲滅。

十九日上午,困守苗莊之敵第四十一旅分兩股向南北突圍,除三百餘人逃跑外,全被我殲滅。至此,敵整編第六十九師全軍復滅,我殲敵兩萬一千餘人,戰役遂告結束。軍委、毛澤東同志十八日就來電,“慶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將士傳令嘉獎”,二十日又來電指出:“殲敵二萬以上,於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在此期間,在魯南、漣水、鹽城方向作戰之我軍,均積極地打擊了敵人,有力地牽制、策應和保障了宿沭地區的作戰。其中漣水之戰打得很艱苦。漣水城距宿遷為一百三十公里,距沭陽為八十公里,處於淮陰至沭陽公路的東側,如淮陰之敵向沭陽北上,漣水我軍隨時可攻擊敵人的側後,這就使敵非首先攻下漣水城才能北進。這一路進攻的敵人是蔣介石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敵於十二月三日開始向我進攻,我軍浴血奮戰,堅守了十三天。因我方戰場指揮判斷一時失誤,被敵人鑽了我防禦部署上的空子。十六日敵攻入了漣水城,我軍隨即撤出。這一仗我斃傷敵四千餘人,我軍亦傷亡四千人,而且失去了漣水城。因此有人說,這是一個敗仗。這不對,它是一個消耗仗。漣水作戰並沒有死守的任務,而是運動防禦。遲滯敵人前進,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結果是整編第七十四師被我軍阻住在六塘河以南,無法救出整編第六十九師,從南線保障了宿北戰役的進行。

軍委、毛澤東同志曾有電指出:“關係全局的宿沭前線……取得大勝,漣水暫失,不足為患。”由於戰前用“第二次漣水保衛戰”來激勵部隊,人們就以漣水城的得失來衡量這一仗的勝負,這是動員口號的失誤。對這一仗的估價應同宿北戰役的勝利聯繫起來看。當然,漣水戰場指揮上的教訓也是應當記取的。

也有的同志認為,宿北戰役中打援部隊太多,影響戰役結束後的擴大戰果。這些同志不了解當時敵人對我已形成半包圍的態勢,如讓任何一路敵人的計畫實現,戰場局勢必趨險惡。何況宿北戰役十二月十九日結束,一月二日即開始魯南戰役,中間僅相隔十二天,部隊由蘇中北移魯南,實際上是連續行軍作戰,談不上什麼打援部隊過多,影響擴大戰果問題。

三個月的戰局表明,正確的戰略意圖,必須通過戰役的勝利來實現。自我軍放棄兩淮之後,敵我雙方都在重新布局,醞釀著新的更大的較量,當時敵人分四路向我壓來,在戰場上我處於被動地位。宿北戰役的勝利,打垮了敵人四路中對我威脅最大的一路,從而使敵人不僅未能實現其切斷我山東、華中兩野戰軍的聯繫,實行各個擊破“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企圖,反而被我軍切斷了南北聯繫,分割成山東、蘇北兩坨,暴露了翼側,處於受我軍攻擊的威脅之中。當時國民黨的偽國大尚未閉幕,宿北戰役給了吹噓所謂“勝利”的蔣介石一記響亮的耳光。

有一位同志問我,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為什麼不那么出名?

我的回答是,那是被其他更大的戰役擋著了,其實這兩仗是很重要的,打得很出色的。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師蘇北,初期作戰告一段落,戰場由前部轉入縱深,這可以說是華東戰區第一個轉折的開端。宿北戰役是勝利實現這一轉折的標誌,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繼續。”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