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

枝江市

枝江市屬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江漢平原西緣,北靠當陽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區、夷陵區,介於東徑111°25′-112°03′,北緯30°16′-30°40′之間。 境內地勢由西北丘陵高崗,逐漸傾斜至東南部平原,有平原、崗地和低丘三種基本地貌形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豐富,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枝江歷史悠久,周稱丹陽,屬楚,秦因“蜀江至此如喬木分枝”而得名,西漢元年始設縣治,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枝江也是大溪文化的中心分布區 ,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為三國蜀漢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里。 枝江全市總面積1310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55萬人,下轄1個街道、8個鎮。2017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1.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98281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5.10億元。 連續4年被評為“宜昌市目標管理綜合考評優勝單位”,連續13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排名連年進位。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早在6000年前,枝江地域上已有原始的農業、牧業生產,並形成了原始的社會部落。

枝江城區夜景 枝江城區夜景

周稱丹陽,屬楚。

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後為羅國。

戰國時仍名丹陽。

秦,因長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屬南郡。

漢置縣,縣治沮中,枝江縣為南郡十八縣之一。

三國時,吳析枝江為兩縣,在枝江境內北部置旌陽縣,旌陽、枝江兩縣皆屬吳南郡九縣之中。

南北朝時,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省旌陽縣併入枝江,枝江屬南郡七縣;陳,省枝江,置羅郡,枝江屬羅郡。隋,復置枝江縣,屬南郡。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析江陵置長寧縣,二年(761年)將枝江併入長寧,唐代宗大曆六年(771年)省長寧復置枝江,屬山南東道江陵府江陵郡。

五代十國,高季興父子踞江陵,稱南平國,枝江屬之。

宋朝,枝江屬荊湖北路江陵府江陵郡,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省枝江併入松滋縣,宋哲宗元年復置枝江縣

元朝,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中興路。

明朝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省枝江併入松滋,十三年(1380年)五月復置枝江縣。

清朝,枝江屬湖北省荊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枝江直屬湖北省;二年(1913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枝江屬荊南道;十年(1921年)分荊南道為荊宜、施鶴兩道,枝江屬荊南道;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枝江屬湖北省;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劃為十一個行政督察區,枝江屬第七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省改十一個行政督察區為八個行政督察區,枝江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屬湖北省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

1951年,湖北省宜昌行政專員公署改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地區專員公署,枝江屬之。

1955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省枝江併入宜都縣。

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17次議決定恢復枝江縣,屬湖北省宜昌地區專員公署。

1978年8月,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枝江屬之。

1992年3月,宜昌地區行政公署與宜昌市合併為宜昌市,改“地管縣”為“市管縣”,枝江屬宜昌市。

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枝江縣設立枝江市。  

1996年,枝江市面積1310平方千米,人口約50.8萬人。轄10鎮3鄉:七星台鎮、馬家店鎮、安福寺鎮、紫荊嶺鎮、白洋鎮、姚家港鎮、董市鎮、仙女鎮、問安鎮、江口鎮、瑤華鄉、顧家店鄉、百里洲鄉。市政府駐馬家店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枝江市總人口508835人,其中(1個街道、11個鎮、1個鄉):馬家店街道95299人,安福寺鎮19814人,紫荊嶺鎮15015人,自洋鎮39453人,顧家店鎮30509人,姚家港鎮15295人,董市鎮40020人,仙女鎮34822人,問安鎮36603人,七星台鎮48810人,百里洲鎮91350人,江口鎮23438人,瑤華鄉18407人。

2004年末,枝江市總人口508108人。轄轄馬家店街道辦事處和七星台、問安、董市、安福寺、白洋、百里洲、顧家店、仙女8鎮,16個社區、198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枝江市常住總人口495995人,其中:馬家店街道132746人,安福寺鎮52784人,白洋鎮37444人,顧家店鎮26303人,董市鎮54730人,仙女鎮32174人,問安鎮41213人,七星台鎮43478人,百里洲鎮75123人。  

枝江五柳公園 枝江五柳公園

行政區劃

枝江市行政區劃圖 枝江市行政區劃圖

截至2016年末,枝江市下轄馬家店街道1個街道和安福寺鎮、白洋鎮、顧家店鎮、董市鎮、仙女鎮、問安鎮、七星台鎮、百里洲鎮等8個鎮,市政府駐馬家店街道勝利路28號。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枝江市為湘鄂西片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枝江市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江漢平原西緣,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東南部,北靠當陽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區、夷陵區,東南鄰荊州;全市東西最大距離58.56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5.04公里,版圖總面積1310平方公里,介於東徑111°25′-112°03′,北緯30°16′-30°40′之間。  

地形地貌

枝江市位於江漢平原的西緣,地勢由西北丘陵高崗,逐漸傾斜至東南部平原。全市有平原、崗地和低丘三種基本地貌形態。枝江市有平原495.4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6%,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相對高差小於10米,集中分布在沿長江南北兩岸,由東到西,平原面積由寬逐漸變窄。崗地總面積385.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8%,崗地海拔在50—100米之間,相對高差10—30米,坡度小於15度。低丘面積490.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6%,海拔在100—207米之間,坡度小於20度。  

氣候

枝江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豐富,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041.8毫米,平均氣溫16.5℃。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瑪瑙河 瑪瑙河

枝江市境內有沮漳河、瑪瑙河流經。截至2015年,全市69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2.1億立方米,均為二類水質;市域內東湖、劉家湖、陶家湖、太平湖正常水面18780畝,正常湖容1700萬立方米,來水面積193.3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時湖容3245萬立方米,水面20860畝。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枝江市土地總面積為137441.57公頃,人均占有土地0.2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為52043.9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7.87%;園地面積為27094.2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71%;林地面積為6776.5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93%;草地面積為59.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4%;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為15971.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62%;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3374.7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6%;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31273.1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75%;其它土地面積為848.1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62%。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枝江市總人口490219人,其中城鎮人口132406人,農村人口357813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7%、73%;男性245415人、女性244804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06%、49.94%。2014年出生人口4030人,出生率8.22‰,死亡人口3388人,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長率2.25‰。境內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枝江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9.63億元(當年價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1.9%。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0.56億元,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14.19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4.88億元,增長13.9%;三次產業比重為18.1:55:26.9。全年財政總收入達到32.3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5.3246億元,比上年增長25.3%;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60元。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

2014年,枝江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17.42億元,比上年(2013 年,下同)增長4.7%;實現增加值70.56億元,增長5.1%。全年糧食總產35.77萬噸,比上年增長5.3%;棉花總產1.96萬噸,下降20%;油料總產5.51萬噸,增長1.7%;水果總產67.67萬噸,增長11.3%;蔬菜總產53.84萬噸,增長11.7%;肉類總產11.5萬噸,增長11.5%;禽蛋總產1.38萬噸,增長10.4%;生豬出欄103.8萬頭;水產品總產8.57萬噸,增長12.2%。建設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1666.7公頃、砂梨標準園200公頃、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333.3公頃,新發展花卉苗木433.3公頃,創建省、宜昌市畜禽標準化示範場5個,建設宜昌市水產標準養殖示範基地2個,改造精養魚池733.3公頃,水果、蔬菜、水產、花卉苗木面積分別達到22666.7公頃、16000公頃、8666.7公頃、2333.3公頃。  

第二產業

2014年,枝江市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739.3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3.5%;實現銷售總產值727億元,增長11.9%;實現利稅84.5026億元,下降11.2%。全市有規模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企業22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167.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飲料製造企業52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24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規模以上金屬製品、機械及電子製造企業51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規模以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企業31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5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毛皮製品及化學纖維製造企業36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103.9億元,比上年增長9.6%;規模以上印刷、紙製品及包裝物製造企業21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2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規模以上塑膠製品企業17家,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45.7億元,比上年增長29.4%。

工業生產 工業生產

2014年,枝江市共生產白酒11.6萬千升,比上年增長1.75%;啤酒9. 4萬千升,下降15.3%;精製食用植物油15.2萬噸,下降7.9%;罐頭42萬噸,下降7.1%;紗19.7萬噸,增長10.1%;布23.3萬米,增長35.5%;服裝2045.1萬件,增長13.7%;合成氨(無水氨)101.3萬噸,增長8.3%;農用氮磷鉀化肥總計(折純)137.1萬噸,下降4.3%;塑膠製品39.8萬噸,增長30.9%;水泥181.2萬噸,增長11.2%;磚6億塊,下降7.7%;礦山專用設備5.4萬噸,增長20%;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8186台(套),增長20.8%;民用鋼製船舶25萬載重噸,增長60.3%;家用燃氣灶具173萬台,下降35.1%。  

第三產業

2014年,枝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5.4%,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185元。有城鄉商品交易市場12處,比上年減少3處,成交額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2014年末,枝江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1.9億元,比年初增加23億元;人均儲蓄存款餘額40349元;各項貸款餘額89.4890億元。全市有主要旅遊景點3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4%;實現旅遊總收入5.2億元,增長27.8%。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枝江市體育館 枝江市體育館

2014年,枝江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表演場所2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2個。全市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獲獎牌14枚,其中金牌4枚。  

科學技術

2014年,枝江市有科研機構184家,各類科技人員32800人。全年取得宜昌市級以上科技成果5項。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9個。獲省級科技項目5個,宜昌市級項目11個。全市共有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省級技術中心6家,省級農業專家大院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高新產品50個。  

教育事業

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2014年,枝江市有中國小校52所,其中國小31所,國中16所,高職中4所(普通高中:枝江市第一高級中學、枝江市第二高級中學),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30627人,其中國小15259人,國中7973人,高職中7311人,特殊教育學校84人,教職工總數3218人。全市有幼稚園55所,在園幼兒9266人。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為100%,國中三年鞏固率及初升高比例均在98%以上。殘疾兒童人學率在97%以上。  

醫療衛生

2014年,枝江市有衛生機構30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有床位1934張,衛生技術人員1817人,其中醫生658人。全年衛生投入7802萬元,人均衛生投入157.62元。  

社會保障

2014年,枝江市社保擴面新增12699人次,參保規模達到306059人次,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80690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0525人、醫療保險120337人、失業保險29174人、工傷保險39710人、生育保險25623人全年五項社會保險費徵收6.4542億元,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費3.8700億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費5390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3138萬元、失業保險費2601萬元、醫療保險費1.3275億元、工傷保險費915萬元、生育保險費523萬元;全市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92132人,其中參保繳費130400人,享受待遇61732人。全年審批辦理參保人員退休手續7929人;全年支付養老保險待遇7.0708億元,其中企業養老基金支出4.7426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基金支出1.6469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基金支出6813萬元;全年共對8.58萬名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進行資格認證。養老保險支付率和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  

交通運輸

概況

枝江是三峽地區唯一的平原縣市,是全國區域性交通網路的重要節點。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從北向南,有焦柳鐵路、宜張高速和鴉來、雅澧省道;從東向西,有滬渝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和318國道;三峽機場距該市中心25公里。  

公路

枝江市境內有漢宜高速公路和宜張高速(當枝段)交匯。其中漢宜高速公路在該市境內兩個省級開發區均有出入口。此外,枝江境內還有318國道,省道S325線、256線、253線、225線等國省公路幹線途徑。    

截至2014年,枝江市公路通車總里程3618.38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616.6公里,每平方公里擁有等級公路2.72公里。  

鐵路

枝江北站 枝江北站

枝江市境內有焦柳鐵路南北縱貫,總長37公里,設有徐家咀站、安福寺站、枝江站、顧家店站等4個車站。枝江境內另有漢宜高速鐵路橫貫,於2012年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途徑枝江市50公里,設有枝江北站。  

水路

枝江市境內有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擁有自然深水岸線111.5公里。根據2017年3月枝江市政府官網顯示,該市已規劃可利用長江水道岸線20公里,已建碼頭利用岸線10.3公里,擁有碼頭56個、泊位61個,年貨物吞吐能力1414萬噸。  

地方文化

城市象徵

市樹

香樟、紫薇 香樟、紫薇

香樟,別名:樟樹、樟木、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樟目、樟科 、樟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卵形;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是優良的綠化樹、行道樹及庭蔭樹。產於中國南方及西南各省區。越南、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國常有引種栽培。

市花

紫薇,別名:痒痒花、痒痒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曲,小枝纖細,葉互生或有時對生,紙質,橢圓形、闊矩圓形或倒卵形,幼時綠色至黃色,成熟時或乾燥時呈紫黑色,室背開裂;種子有翅,長約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產習俗

篩花生

篩花生是枝江百里洲獨有的一種生產習俗。篩花生的篩子均為竹編,分大篩和小篩,大篩口徑2米左右,呈天角形,形似竹箕,周邊裝上許多古銅幣,兩兩根長竹篙固定,一頭交叉,口沿朝上;小篩為0.5米左右的園形篩。大小篩的篩孔以不漏花生果為宜。  

打栽秧鼓

枝江水稻區流傳著打栽秧鼓的習俗,這種習俗就是在栽秧的日子裡,請一班民間藝人,在田邊敲鑼打鼓,喊秧歌。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幾天幾夜不啞。曲調主要是秧歌調,歌詞靈活多變。  

泥倉子

泥倉子流行於枝江產稻區,栽秧的人們將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為“泥倉子”,在建國前,多為泥“老闆的倉子”,即在“東道”請人栽秧快要完工時,人們將泥巴抹在“東道”身上,以此向“東道”祝賀,所裁的秧苗生長一帆風順,直到收穫滿倉,五穀豐登。後來“泥倉子”演變為栽秧時人們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間擲泥巴,嬉鬧,直至成為“泥人”。  

揚掀

揚掀是枝江農村用於收穫糧食品店的一種生產習俗,主要是清除糧食中的灰及雜物,使糧食乾乾淨淨入倉。揚掀的主要生產工具是木製掀板。人們將收割的稻穀後或者是麥子,先鋪在道場上用鏈枷打場,使穀粒或者是麥粒脫離草桿,然後把脫粒後的糧食堆起來,一掀一掀的揚,使糧食中的雜物隨風飄走。  

燒火土

燒火土是枝江農民積肥的一種生產習俗。燒火土的方法是:板田發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場子上,或就地取一層生土曬乾,再將柴草曬乾。燒的時候,先將乾土堆成堆或長或方或圓,厚度約1尺,名叫“火土底子”。  

打石硪

石硪是一種原始的碾壓生產工具,在枝江地區普遍流傳。主要用於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及房基建設中的基礎夯實。石硪有板硪和磙硪兩種,板硪是用四方石板做成的,四角鑿有孔,都繫上繩子,這八根繩子叫硪辮,滾硪是用石滾製成的,把石滾立起來,小頭朝上,用四根木棒夾住,用鐵絲捆緊,這四根木棒又稱為硪桿。  

生活習俗

飲食

枝江在長江兩岸,飲食仍是南方特點。一般以大米為主,輔以麥面、玉米(俗稱包穀)、紅薯、土豆等雜糧。宜昌菜餚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諸味,製作上擅長熏、燙、蒸、炸、炒、涼、生。日常餐中以素菜為主,葷菜為輔。城區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習慣到餐館“過早”。早點以饅頭、包子、油條、油餅、油香、京果條、蒸餃、豆漿、稀飯、醪糟為主。枝江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餅、頂頂糕、涼蝦、磁瓦子、醪糟湯圓、醪糟雞蛋、炸湯圓、炸蘿蔔餃子、炸花捲、饊子、蜘蛛蛋、滷鴨脖、滷鴨頭、滷雞蛋、棒棒雞、炕土豆、炕紅薯等。

飲茶、飲酒是枝江人飲食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紅茶等。20世紀改革開放以後,又新推出如峽州碧峰、鄧村綠茶、採花毛尖、蕭氏茶、阮大媽茶、向師傅茶、虎獅龍芽、政存綠茶等新品牌名茶。進入21世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對外交流增多,飲茶風氣有所改變。許多民眾尤其是青年人開始喝鐵觀音、烏龍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  

居住

民居方面,枝江民居大致分平原和丘陵兩類,建築式樣和風格各不相同。平原民居比較密集,但追求環境優雅和廣闊;丘陵地區一般依丘而建,故講究基礎牢固,通風隔潮。解放以前,居住多為茅草房、夯土房、板壁房等平房,漢族住房多為傳統的一堂兩偏的平房,喜歡單家獨戶。土家族住房多為吊腳樓。宜昌老城區沿江的吊腳樓,在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時已拆除淨盡;城內的明清民居,在城市改造時也鮮有遺存。解放以後,居民的住宅逐步有所改善。城鎮幹部職工享受住房配給,有了集體宿舍或個人住房,分為單間、套間和多套間,都是鋼筋混凝土平房或者樓房。鄉村農民也逐漸修起了木房、磚瓦房。  

名優特產

名稱 簡介 圖片 
百里洲砂梨百里洲砂梨產自枝江市百里洲鎮,其個大若拳,色若金,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核黃素等營養成分,1997年被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評為“中國十大名牌水果”。  枝江市 枝江市
枝江蜂蜜枝江蜂蜜是枝江市安福寺養蜂協會持有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經檢測,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一級蜂蜜標準,產品呈結晶或透明粘稠的液體,味道甜潤,具有天然花香。  枝江市 枝江市

風景名勝

名稱簡介圖片
江口老街江口老街位於枝江市馬家店街道,有明顯現著車輪印記的石板街;到處是有著雕花、石欄、飛檐和拱門的老宅;間或幾處老宅里透著花香,布著石凳,映著藤影的深院。  枝江市 枝江市
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湖北旅遊名村”,園內有集傳統紡線、織布、布鞋製作為一體的傳統工藝展示體驗園以及中國布鞋博物館、中國生育奇石館、媽媽菜館、休閒娛樂中心。  枝江市 枝江市
關廟山遺址關廟山遺址位於枝江城東北11.5公里處的問安鎮關廟山村,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村落遺址,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1米多厚,距今5000—600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枝江市 枝江市
濱江遊園濱江遊園位於枝江市中心地區南部臨江地段,全長3800餘米,橫跨南崗路、江漢大道、水廠路、公園路等四條街道的出口,幅寬50-70米,部面積達19萬平方米。在枝江城市總體規劃中,濱江遊園為城區的主要風景區之一。  枝江市 枝江市
三佛寺三佛寺位於江口鎮,始建於清末,原為三音庵比丘尼道場,後擴建。寺廟由山門、大殿、大悲閣及廂房組成。寺名由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昌明法師題寫。  枝江市 枝江市
水府廟水府廟始建於明末,由董市鎮108家商號捐資修建,供奉水神肖公;相傳肖公助朱元璋滅陳友諒,朱元璋下詔沿江建廟祭祀,有“後漢掌軍中郎將董幼宰故里”題記。  枝江市 枝江市

著名人物

昌明法師,1917年出生於湖北省枝江市瑤華鄉柏楊沖一個佃農家庭,佛學大家。

董和,三國時蜀漢名臣,字幼宰,南郡枝江董市人。

董允,三國時蜀漢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人,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

霍峻,三國時蜀漢名將,字仲邈,南郡枝江人。

霍弋,三國時蜀漢將軍,字紹先,霍峻之子,南郡枝江人。

劉之遴,南朝官員、學才。字思貞,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南)人,從小隨父劉蚪居住在百里洲。

劉之亨,南朝官吏,字嘉會,劉之遴之弟,南陽涅陽人,與兄劉之遴從小隨父劉蚪居住在百里洲。

慧安,隋末唐初僧人,俗姓衛,荊州枝江人。隋大業中,慧安廣施財物,救濟貧窮受苦之人。

張商英,北宋宰相。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新津人。

(著名人物僅列部分,可見參考來源:  )

城市榮譽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