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前770~前476)今市境初屬越,為吳越接壤爭戰地區。南有御兒(語兒),東有隆和攜李(醉李、就李)。這是境內最早的地名,皆見於《春秋》經傳及《國語》、《史記》等典籍。《春秋》魯定公十四年(越王勾踐元年,吳王閩廬十九年,公元前496年),“五月,于越敗吳於攜李(杜預注∶攜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吳國於今石門鎮壘石為門以為吳越之界。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二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今縣境屬吳。戰國(前475~前221)戰國初年,吳越戰事又起。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滅吳,盡有吳地。縣境復歸越。 勾踐滅吳後,傳六世,至王無疆,無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此後,市境屬楚(楚滅越年代,說法不一,此從《史記》、《資治通鑑》)。秦(前221~前207)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會稽郡下設由拳(今嘉興)、烏程(今湖州)等縣。元《至元嘉禾志》有“御兒為由拳縣之西鄙,介於錢塘、烏程之間”的記載。西漢(前206~公元8)時,御兒亦稱語兒。高祖五年(前202),東海、會稽、泅水、陳郡、薛郡人楚國。今市境屬楚國。六年(前201),東陽、吳郡、鄣郡人荊國。今縣境屬荊國。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今縣境屬吳國。前元四年(前153)以後,恢復會稽郡。今縣境屬會稽郡。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今市境屬揚州會稽郡。東漢(25~220)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今市境隸吳郡。三國(220~265)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元(《至元嘉禾志》)。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今市境為嘉興縣西鄉。晉(265~420)至南朝(420~589)市境“俱為嘉興之西鄉”,屬吳郡。至南朝陳永定(557~559)初年,立海寧郡,“桐地隸海寧”(清《光緒桐鄉縣誌》)。隋(581~618)隋平定陳後,撤嘉興縣,並人吳縣(今蘇州)。今市境屬吳縣南境,隸蘇州(明正德《桐鄉縣誌》稱隋開皇九年〈589〉,廢嘉興,入錢塘,屬杭州。隋仁壽二年〈602〉,復設嘉興縣。此從清嘉慶《嘉興府志》)。唐(618~907)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翌年,又撤嘉興縣,縣境人蘇州吳縣。貞觀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緒《桐鄉縣誌》皆作貞觀元年;此從《舊唐書.地理》),復置嘉興縣,屬蘇州(曾兩次改稱吳郡)。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五代(907~960)今市境隨嘉興隸屬杭州,為吳越國錢氏地。吳越王錢嘉興設義和鎮(後改稱市,在今崇福鎮)。後晉天福三年(938),析杭州嘉興縣西南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於義和市,屬杭州。 天福五年(940),吳越王錢元瓘在嘉興縣設定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下轄嘉興、鹽、華亭、崇德四縣。北宋(960~1126)熙寧十年(1077),再割嘉興縣的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至此,崇德縣共轄十二鄉,直至元代至元年間未變。 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崇德縣隸嘉禾郡。南宋(1127~1279)慶元元年(1195),升秀州為府,改稱嘉興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崇德等四縣仍隸屬嘉興。元(1271~1368)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後屬於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 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屬嘉興路。明(1368~1644)洪武二年(1369),復嘉興路為嘉興府,復崇德州為崇德縣。 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屬於浙江。 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於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鎮)。清(1644~1911)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嘉興府。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民國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3年,石門復稱崇德。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政府。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28年至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37年後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建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德、桐鄉兩縣同屬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專員公署(後改為嘉興專署)。1958年11月,兩縣合併稱桐鄉縣。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嘉興地區。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嘉興市。1993年5月3日撤消桐鄉縣設立桐鄉市。
地理環境
地域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標北緯30°28′~30°47′、東經120°17′~120°39′。東連嘉興市秀洲區,南鄰海寧市,北毗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西北接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省吳江區。地形
桐鄉市境為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低平,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平均海拔5.3米。東西寬約36千米,南北長約34千米,總面積727平方千米。土壤
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沼沉積物,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85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2.8%。其中:水田3.12萬公頃,旱地7293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81%、19%。桑園0.8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2%。水系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全市有骨幹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布,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港、羔羊港、西聖埭港、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46.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6.4%,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氣候
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1.1℃,出現在2013年8月9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結束日在11月26日,初冰日出現於11月29日。年無霜期243.6天,年雷暴日32.1天,年大霧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乾旱(一般不多見)、颱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總體沒有破壞性很強的自然災害。
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植物資源有485種,其中藻類12種、苔蘚植物10種、蕨類植物8種、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458種。主要動物資源有無脊椎動物198種,脊椎動物217種。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桐鄉境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截至2013年,主要植物資源有485種,其中藻類12種、苔蘚植物10種、蕨類植物8種、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458種。主要動物資源有無脊椎動物198種,脊椎動物217種。
桐鄉境內有杭白菊、曬紅煙、小湖羊皮等傳統特色農產品,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杭白菊,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桐鄉又是全國蠶繭的主要產區,年產蠶繭2萬多噸;被譽為國際裘皮市場“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產量近30萬張;中國名曬煙之一的桐鄉曬紅煙,是傳統出口產品;果中珍品桐鄉檇李,栽培歷史悠久,相傳有“西施醉李”之美說,其品質風味在中國李中獨占鰲頭,古代被列為貢品;桐鄉榨菜為蔬菜中之佳品,年產鮮榨菜10萬噸左右,採用排鹵成形新工藝,鋁箔小包裝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土壤資源
截至2013年,桐鄉市有耕地3.88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3%。其中:水田2.86萬公頃,旱地1.02萬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73.7%、26.3%。桑園0.83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1.7%。
行政區劃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0°38′,東經120°32′。總面積723平方千米。總人口66萬人(2004年)。
桐鄉市人民政府駐梧桐街道振興東路,郵編:314500。代碼:330483。區號:0573。拼音:TongxiangShi。
2011年桐鄉市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委會 | ||||
街道 | 村 民 委 員 會 | 社區居委會 | ||
數量 | 名稱 | 數量 | 名稱 | |
烏鎮 | 16 | 白馬墩、分水墩、碓坊橋、浮瀾橋、陳莊、虹橋、南莊橋、橫港、彭家、陳家、雙塔、顏家、民合、浙月、新翁、五星 | 3 | 東苑、南宮、銀杏 |
濮院 | 14 | 新河、永越、永樂、新濮、新星、永聯、新東、新妙智、新聯、新港、紅旗漾、油車橋、星旗、西浜 | 5 | 永樂、梅園、雙龍、錦苑、新生 |
屠甸 | 8 | 聯星、紅星、榮星、 萬星、海星、和平、 恆豐、滙豐 | 1 | 屠甸 |
石門 | 18 | 葉新、桂花、顏井橋、白馬塘、石門、墅豐、民豐、民聯、 殷家漾、陸家莊、春麗橋、周墅塘、郜墩、東池、安全、羔羊、二大埭、崇安 | 1 | 玉溪 |
河山 | 9 | 八泉、廟頭、堰頭、 五涇、王家弄、河山、石欄橋、華台、東浜頭 | 1 | 河山 |
洲泉 | 19 | 馬鳴、眾安、義馬、湘溪、晚村、道村、後塘、夜明、壩橋、青石、合興、金家浜、清河、東田、小園頭、岑山、南莊、石山頭、屈家浜 | 1 | 朝暉 |
大麻 | 11 | 海華、麻溪、西南、大莊、湘漾、百富、崇益、光明、吉字浜、永豐、黎明 | 1 | 大麻 |
崇福 | 26 | 城郊、上市、東安、民利、灣里村、留良、新橋、華光、御駕橋、南陽、茅橋埭、錢家埭、李家浜、陳家埭、店街塘、蘆母、景衛、中夫、李家壩、聯豐、上莫、新益、利順、星火、五豐、芝村 | 3 | 語溪、崇德、中山 |
高橋 | 15 | 落晚、樓下角、高橋、亭橋、永安、范橋、毛水浜、三村、騎力、湘莊、龍南、漕涇、迎豐、越豐、新豐 | 1 | 高橋 |
梧桐街道 | 15 | 城東、東方紅、慶豐、三新、民安、城西、錢林、同心、逾橋、眾善、梧桐、安樂、百福、新玄、桃園 | 13 | 慶豐、九曲、楊家門、東興、學前、大發、文昌、鳳鳴、永寧、環南、復興、同慶、百樂 |
鳳鳴街道 | 14 | 長新、史橋、桑園橋、李家弄、紅旗、路家園、靈安、環南、西牛橋、建勝、合星、中群、聯莊、新農村 | 1 | 靈安 |
龍翔街道 | 9 | 元豐、南王、董家、金牛、正福、楊園、翔厚、單橋、皂林 | 1 | 秀溪 |
社會資源
教育
2012年末,桐鄉市擁有普通中學32所,在校學生3.63萬人,專任教師2653人;國小36所,在校學生5.11萬人,專任教師2340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0.99萬人,專任教師607人。國中畢業升入高中段比例為99.35%。學前教育、特殊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市擁有幼稚園37所,在園幼兒2.15萬人,學前教育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投入1570萬、占地20畝、建築面積達5200平方米的桐鄉市特殊教育學校遷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新居民子女教育繼續融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讀新居民子女達2.61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85.1%。校安工程紮實推進,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累計投入2.9億元,共完成項目28個,竣工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學校:
高等院校 | 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浙江理工大學(籌建)科學與藝術學院、浙江省廣播電視大學、桐鄉市教師進修學校、嘉興教育學院桐鄉校區 |
普通高中 | 浙江省桐鄉市高級中學、浙江省桐鄉市第一中學、浙江省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浙江省桐鄉市茅盾中學、浙江省桐鄉市第二中學 |
職業高中 | 桐鄉衛生學校、桐鄉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桐鄉市高級技工學校桐鄉衛生學校、桐鄉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桐鄉市高級技工學校 |
科技
全年培育認定省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省級示範試點企業累計8家;培育桐鄉市創新型企業8家,累計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累計112家;培育桐鄉市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累計297家。重點扶持新特材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全市獲國家火炬計畫立項7項、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立項3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2項。省重大專項立項5項,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申報省級新產品試製計畫446項,立項394項,居嘉興市首位。桐鄉市被評為第八批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衛生
2012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66所,其中市級綜合性醫院4家,專科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58個,民營醫療機構50家。民營醫療機構中有綜合性醫院1家、專科醫院1家、門診部6個、個體診所42個。全市有醫療床位2915張,千人床位數4.29張;衛技人員4245名,千人衛技人員數6.24名。執業醫師(助理)1374名,千人執業醫師(助理)數2.02名;註冊護士1582名,千人註冊護士數2.33名。全市衛生系統有事業編制工作人員2538名,其中專技人員2401名,研究生以上學歷84名,正高職稱48名,副高職稱291名,中級職稱966名,中級以上職稱占專技人員的54.4%。郵政
2012年,桐鄉市郵政通信業依託網路優勢,擴大規模,持續快速發展。全市有郵政網點23家,村郵站176個。改進服務方式,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全年郵電業務總量9.4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投遞函件405.8萬件、包件3.7萬件、特快專遞6.5萬件,辦理匯 票23.4萬張,訂銷報紙1387.1萬份、雜誌130.5萬份。年內新建新型報刊亭7個。全市年末固定電話裝機戶數25.2萬戶,比上年下降2.7%;行動電話用戶123.5萬戶,增長5.7%;國際網際網路用戶82.55萬戶,增長482.9%。新農村建設
200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統籌發展、富民美村、固本強基”的工作思想,村莊整治建設力度加大,桐鄉市被評為2008年度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考核優勝單位,市農辦被授予2008年度浙江省農辦系統先進單位。長效管理工作堅持不懈。年內,市農辦下發《關於開展村莊整治長效管理督察工作的通知》,專設督查小組和舉報電話,市村莊整治辦公室每月暗訪督察,全年暗訪、常規督查各村901次,督察考核結果定期在《嘉興日報·桐鄉版》《新農村建設簡報》上公布。
綜合性工作穩步推進。按照嘉興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部署,桐鄉市確定龍翔街道為“兩分兩換”試點單位。開展低收入農戶調查,全面調查桐鄉市2007年人均純收入低於4000月的農戶,分析低收入農戶致貧原因,提出分類幫扶措施。再次基礎上,市政府出台2008~2012年《桐鄉市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實施意見》。推進農家樂休閒旅遊度假展示推介會和農家特色菜比賽,大麻鎮千漁塘休閒農莊、烏鎮鎮華莊生態農業園、龍翔街道補弄莊園分別被認定為省級農家了特色點、省級農家樂精品項目、嘉興市級農家樂特色點。做好城鄉一體化工作,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桐鄉市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2008年工作方案》,精心做好綜合協調、指導和日常工作,一級新農村建設有關數據的收集、匯總和上報工作。抓好調查研究,參與完善村莊規劃、城鄉統籌、政策調研等相關工作,完成《促進農民自主創業綜合對策研究》《加快農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淺述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實踐與成效》等調研課題。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2013年桐鄉農業經濟提質增效。“兩區”建設新增糧食生產功能區2.2萬畝,建成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1個、特色農業精品園2個;完成高標準農田示範項目3萬畝、土地流轉1.6萬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完成圩區整治3.2萬畝、河道整治130公里。現代農業有序發展,“兩區”建設紮實推進,新增糧食功能區2.2萬畝,建成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精品園)3個,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6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桐鄉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工業強市建設列入全省試點,全年淨增規模以上企業95家、億元企業12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138.9億元,同比增長7.5%;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35%。工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啟動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深入推進實施工業經濟“雙百工程”和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畫,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38.9億元,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5%;完成印染等重點行業22個項目落後產能淘汰。
第三產業
2013年桐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增服務業限額以上企業119家、分離發展服務業29家;全市實現“個轉企”199家。烏鎮省級旅遊試驗區已經省政府批准,烏鎮國際旅遊區被列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全市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8.9%。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1.6億元,其中市外產值12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45%。服務業加快發展,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旅遊收入首破百億大關,新增服務業限上企業119家,完成“個轉企”服務業企業90家,分離發展服務業29家。
文化底蘊
桐鄉文化底蘊深厚,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運河文化、古鎮文化等交相輝映,石門羅家角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新地里良渚文化遺址是目前已知的全國良渚文化時期最大部族墓葬群;桐鄉文化名人輩出,趙汝愚、張履祥、呂留良、茅盾、豐子愷、金仲華、錢君陶、徐肖冰等文化名人在這裡誕生。交通運輸
公路
2012年末,桐鄉市公路總里程1974.9千米,其中國道54.31千米,省道24.81千米,縣道348.67千米,鄉道434.05千米,村道1101.61千米,專用公路11.44千米。按公路等級分,有高速公路43.69千米,一級公路145.95千米,二級公路86.25千米,三級公路243.68千米,四級公路972.76千米,準四級公路482.56千米。有公路橋樑1456座,計59821.25延米,其中互通式立交橋10座,特大橋2座,大橋66座,中橋409座,小橋979座。鐵路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桐鄉段全長18.86千米,設高鐵桐鄉站,屬上海鐵路局嘉興市車務段管轄。高鐵桐鄉站有職工24人,安檢員12人。上海鐵路局最佳化調整滬杭高鐵列車運行圖,新時刻表2013年12月21日零點起執行,高鐵桐鄉站增至46個班次,其中上行(上海、北京方向)24列,下行(杭州、廈門方向)22列。桐鄉站日均客運量5850人次,全年上下客213.5萬人次,其中上客103.5萬人次,下客110萬人次。水路
2012年末,桐鄉市有航道271.54千米,其中四級航道66.32千米,通航500噸級船舶;五級航道17.32千米,通航300噸級船舶;六級航道101.89千米,通航50噸至300噸級船舶。全市有在冊營運船舶915艘,其中烏鎮景區119艘,客位930座。載貨參考噸位17.63萬噸。全年完成水路貨運量1745萬噸,貨物周轉量23.99億噸公里;港口吞吐量1812.9萬噸,比上年增加160.9萬噸。徵收港航事業費380.6萬元,通行費607萬元。旅遊
烏鎮景區
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現烏鎮景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史上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獨創了“子愷漫畫”,成為我國近代漫畫的開山鼻祖。1933年,他在家鄉桐鄉市石門鎮設計建造了寓所,用抓鬮的方法取名為“緣緣堂”。緣緣堂東側,是豐子愷漫畫館,漫畫館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漫畫館。館內有豐子愷藝術生涯陳列室、豐子愷書畫精品陳列室、中國當代漫畫作品陳列室和由40塊石碑組成的豐子愷漫畫碑廊等。福嚴佛教文化苑
福嚴佛教文化苑建於2001年,其以佛教文化為內涵,以奇石文化為特色,集宗教、遊覽、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總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分東西二苑。西苑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內容,有照壁、門樓、不二門、“法海三藏”、五坊三門、七寶經幢、發心台、五十三參及素春齋、茶禪一味軒等建築,在環寺河上還有一條六塊大青石鋪成的通道,分別刻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大乘六度”。東苑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苑內有一個4500平方米的水泊,四周有恩惠雙亭、方外樓、雲湖天、長廊等景點,同時苑內還有福嚴寺歷代文物和名人書畫專題陳列室,以展現福嚴寺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於中市觀前街十七號,進新華路與觀前街交叉口的東側,坐北朝南,前臨觀前街,後靠雁飛閣商場,西沿新華路,東臨立志書院。這是一幢面寬四間,前後兩進,中隔狹長小天井的兩層木構架清代普通民居,分東西兩個單元,約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總建築面積為444.25平方米。清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與清軍幾次在鎮上交戰,周圍屋宇被毀過半,此房卻得倖存。金仲華故居
金仲華故居原座落於梧桐鎮魚行街139號(舊為東南街12號),為三開、四進江南民居建築,建於清晚期。1995年因市政建設需要而拆除,1999年遷建第三、四進於梧桐鎮廣福路1號。重建後的故居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基本保持原貌,為典型的明清江南民居建築。故居現收藏金仲華生前照片400多幀,包括金仲華與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宋慶齡肖像畫,齊白石為金仲華刻的印章等珍貴物品,還有喬石、鄒家華、柳亞子、沈尹默、巴金、愛潑斯坦等名人手跡、字畫等。君陶藝術院
君陶藝術院隸屬於桐鄉市人民政府,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日舉行落成典禮,隨即對外開放。君陶藝術院是一座多功能的藝術博物館。整個建築由二個展覽大廳、講堂、研究室、資料室。珍品庫以及配套的客房、餐廳組成。可舉辦各種美術、書法、攝影等展覽,接待國內外藝術家來院創作、研究、講學,還可在此舉辦藝術講座、培訓班和函授學校。院內綠草茵茵,花香四季,碧水環繞,是藝術活動的理想場所。院址占地面積為3215平方米,建築面積1432平方米,建築特色是:布局合理,造型新穎,明快,有較強的現代氣息,又有江南水鄉的風格,外牆飾面全部採用白色牆面磚,線條挺直,輪廓簡潔,展廳、餐廳、客房採用曲廊連線,庭園中布置了大草坪、水池、小曲橋、院名碑以及錢君陶銅像,形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場所和安靜舒適的創作、居住環境。一九九一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化建築。冰攝影藝術館
侯波徐肖攝影藝術館共兩層,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有上下兩個展廳,分別展出延安、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和建國初至1961年兩個時期的珍貴攝影藝術作品200餘幅。其中如《毛澤東朱德在七大會議上》、《開國大典》、《南京解放》等,都是具有文獻價值的珍品。另有一個小展廳,展出倆老在延安時期使用過的電影攝影機、照片放大機,以及毛澤東、宋慶齡、董必武、郭沫若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跡,另外還有各個時期的獎狀、榮譽證書。除展廳之外,藝術館還設有講堂、暗房、庫房等配套設施。庫房中收藏有倆老捐獻的珍貴攝影藝術作品700多幅,電影作品30多部,中外攝影畫冊和有關圖書2000多冊。壘石弄
壘石弄位於桐鄉市石門鎮中部古運河的轉彎處。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吳越丙國的分界線就存此,共兩屬越,其北屬吳:當時越同曾企此壘石入門以防吳,吳亦結寨於此以拒越。《大清一統志》記載道:‘嘗疊石為門,為吳越二國之限,或謂之石夷門。”石門鎮的地名也是由此而來的。後來,兩邊以此為界各建民居,慢慢便形成一條弄堂,取名壘石弄。
壘石弄如今成為當年吳越疆界遺蹟的標誌;1991年元月,當地文管會和石門德政府在弄口運河畔立一“古吳越疆界”石碑以示紀念。弄長約50米,寬3米左右,兩旁磚牆相對,有些壁磚已風化別落,濕殘露缺。
豐同裕
豐同裕染坊就坐落在古吳越分疆之地石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鎮,瀕臨京杭大運河,水上交通便利,這對當地發展印染業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這個百年老店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家祖上傳下來的一家染坊店。蠶桑絲綢博物館
位於桐鄉市區慶丰南路,是一個融蠶桑生產歷史與蠶桑文化於一體的博物館。博物館分上下兩層,設蠶桑、絲綢兩個展廳,通過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介紹蠶桑的歷史,栽桑養蠶的具體過程和桐鄉特有的掃蠶花、軋蠶花、龍蠶會等蠶鄉風俗習慣以及繅絲、織綢生產技術的發展,並陳列有栽桑養蠶織綢的工具。風土人情
“三跳”是桐鄉傳統的民間曲藝,曾在桐鄉農村廣為流傳,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因演唱藝人演出時所用之主要道具為三段毛竹板,即“三跳板”,故名“三跳”。
“三跳”起於何時,目前尚未查到文字記載,據民間傳說:一千多年前,隋煬帝楊廣開鑿了大運河後,他為了到繁榮的江南水鄉遊樂,帶著皇親國戚及文武大臣,乘坐千百艘彩船,沿運河南下,這些遊船由數十名縴夫背纖前行,縴夫們背著沉重的纖板,拉著長長的縴繩,日以繼夜地背纖。寒來暑往,吃不飽,睡不成。冬季要忍受刺骨的寒風;夏天要遭受烈日的曝曬,而到了晚上,又要飽受蚊叮蟲咬之苦。日復一日,縴夫們實在忍受不了這非人般的生活,當船隻行至江南水鄉人口稠密地區時,縴夫們紛紛丟下縴繩向運河兩岸鄉間四處逃散。他們逃跑時,隨身只帶—塊用於背纖的毛竹纖板,其他—無所有,流落鄉間,—時難以歸家,只好將纖板壁製成道具,用毛竹片敲打發出有節奏的聲音,一邊說唱,沿村乞討謀生。久而久之,這種說唱的形式經過慢慢演變,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民間曲藝——“三跳”。其演唱曲調名“勸世調”,並用纖板做成的道具,所以亦稱為“纖(勸)書”。
“三跳”的另—種說法是,它由明代的“宣卷”演變而來。據明代《吳興掌故集》卷十二記載:近來村莊流俗以佛經插入勸世文,俗語什伍群聚,相為倡和,名曰‘宣卷'……,另據《中國文化辭典》宣卷條稱:“宣卷”,曲藝曲種,即宣講寶卷之意……,明末清初,宣卷在江浙一帶設列發展,以演唱故事為主體,成為一種曲藝形式。因此,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桐鄉的“三跳”除內容、形式等“宣卷”中所述“勸世文”內容比較接近。由此可見,“三跳”,由明代“宣卷”演變而來一說也不無道理。但不論是民間傳說還是根據史料推測,“三跳”這一曲藝形式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是毋庸置疑的。
當地特產
杭白菊
杭白菊又稱甘菊,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症。杭白菊既可作藥材,又可供飲用,還可作庭院觀賞,主要作飲料。以杭白菊加工精製的產品用以泡沏飲茶,其色、香、味、形堪稱“四絕”,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煩,潤喉生津之功效,能與西湖“龍井”媲美。姑嫂餅
姑嫂餅--烏鎮姑嫂餅是桐鄉烏鎮的傳統名點。據《烏青鎮志》記載,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民間傳說它是因姑嫂二人鬥氣而成,故名。姑嫂餅的形狀酷似棋子餅,比棋子餅略大。所有配料跟糖相仿,也是麵粉、白糖、芝麻、豬油等,但其味比酥糖果可口,具有油而不膩、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帶鹹的特點。濮院羊毛衫
享有“中國羊毛衫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美稱的濮院鎮擁有雄厚的羊毛衫產業基礎和生產優勢,形成了以濮院為中心的羊毛衫區域經濟,有羊毛衫生產企業3000多家。藍印花布
在杭嘉湖民間,藍印花布是一種古老的手工印花織物,它以藍白兩色相配,色調清新,圖案淳樸,工藝簡單,取材方便,深受民眾歡迎。藍印花布的染料用的是山間野草,漿料用的是普通石灰,所以成本低廉,操作簡便,而成品又美觀大方,耐洗耐用,因此得以在民間大是持久地流傳,並在使用過程中形成以下特色:首先是布上有獨特的漿紋,由於全部採用手工操作,這種漿紋自然美觀、無一雷同,為現代任何先進的機械印染所不能模擬。其次是對比強烈,色彩鮮明。所有的藍印花布,不管圖案有多複雜,都只有藍、白兩色;不論什麼圖案,都只用比較粗獷的點和短線組成,絕不用長線條。再次是廣泛採用吉祥圖案,使民眾喜聞樂見。最後是可以不斷增添新內容,創作新圖案。高橋榨菜
口感鮮嫩,包裝精細。國內幾個大的航空公司都有選用。石門葡萄
樣子土,味道好。桐鄉人都知道!外地人一般吃不到。槜李
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有個槜李園。這李園生長的槜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槜李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據傳,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名人
程本立(?-1402),字原道,號巽隱,宋儒程頤後裔。遠祖杞於宋理宗嘉熙間(1237-1240),官承信郎,著有《巽隱集》。張伯淳(1242-1302),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屬桐鄉市)人。鹹淳七年進士,拜侍讀學士。起著作頗豐,最著名的是著有《養蒙齋集》一書。
衛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九世祖淇,宋仁宗至和(1054-1056)間,為崇德縣令,卒於任所。著有《易經集說》、《四書考證》、《讀史纂要》、《性理集義》、《耕課怡情錄》等書。
輔廣,字漢卿,號潛庵。祖籍趙州慶源。生平以著書為己任,著述甚宏,有《詩童子問》、《晦庵先生語錄》、《朱子讀書法》三種,《四庫全書》提要著錄;另有《六經集解》、《尚書注》、《四書纂疏》、《論語答問》、《孟子答問》、《通鑑集義》等
莫元忠,字子直。莫琮長子。宋乾道八年(1172)登進士第。歷官曆陽(今安徽和縣)主簿,懷寧(今安徽西南部)縣丞,名聲很大。
莫若晦,字子明。莫琮次子。未弱冠(未成年)即考中秀才。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登進士第。歷任江東帥幕、平江(今蘇州)通判,遷升宜春(今江西西部)知府。
莫似之,字子飲。莫琮三子。南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考中進士。任丹徒(今江蘇丹徒)尉,整肅腐吏;撙節公費,成績燦然。
莫若拙,字子才。莫琮四子。南宋淳佑元年(1241)辛丑考中進士。任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一帶)教授。修貢興學,美名盛傳。莫若沖,字子謙。莫琮幼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登進士第。歷任安吉(今浙江安吉縣)縣尉、毗陵教官、安吉知縣。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南宋人,系宋王朝的皇室宗親,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死後追封福王。
濮鳳,字雲翔,原籍山東曲阜親賢鄉。父名原,字南岩,為宋左僕射。
潘蕃(1438-1516),字廷芳,號愚叟,崇德(今屬桐鄉縣)人。蕃初冒姓鍾,歷官山東、湖廣左右布政使。成名後,恢復原姓。
貝瓊(1315-1379),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初名闕,字廷臣)。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雲間集》等。
茅盾(1896(丙申年).7.4-1981.3.27),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張履祥(1611—1674),字考夫,號念芝,世居桐鄉縣清風鄉爐鎮(今爐頭鄉)楊園村,通稱楊園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
留良(1629—1683)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學者,又是詩人、時文評選家、出版家和名中醫,學者稱他為“文化全才”。
太虛大師,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與印光、虛雲和弘一四位大師是民國時期的四大高僧。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
侯波,1924年出生,女,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榮譽主席,新華社高級攝影記者。
湯國梨(1883-1980),乳名引官,字志瑩,號影觀,晚年自號苕上老人。她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夫人,也是近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徐自華(1873—1935)字寄塵,號懺慧,浙江桐鄉人。出身名門望族,是南社女詩人、秋瑾女俠的摯友,其一生由封建社會的大家閨秀轉變為革命志士的摯友,從哀怨命運多舛的舊式婦女成長為投身民主革命的文藝戰士。
胡華六(1917~1988),崇德縣(今屬桐鄉市)晚村鄉夜明村薛家壩人。一二三團二營五連為戰士。
陸費逵(1886年9月17日,清光緒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941年7月9日),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華書局創辦人。
沈驪英(?~1941),女,原名家蕙,烏鎮人。著作22種,大半譯載於英、美作物育種學和生物學雜誌,常為各國學者所引證。
郭后覺(1895~1944),原名如熙,又名森雍,字緝人,號後覺。留良鄉御駕橋人。我國文字改革工作老前輩、世界語運動之先驅者。其著作尚有《閩粵語和國語對照集》等。
盧學搏(1877~1956)。字鑒泉,又字澗泉,桐鄉市烏鎮人。歷任浙江實業銀行董事。解放後,兼任水亨銀行。大陸實業公司董事長、鹽業銀行和中國銀行董事、監事等職。
金仲華(1907~1968),幼名翰如,筆名孟如、仰山,梧桐鎮人。現代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日戰爭時期任《世界知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張琴秋(1904~1968),女,乳名鳳生,學名梧,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市石門鎮)人。著名的紅軍女將領,192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長征期間,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等重要職務
嚴獨鶴(1889~1968),名楨,字子材。別號知我,或署檳芳館主。歷任上海市文聯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委員會委員。“文革’中遭殘酷迫害,1968年8月26日含恨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著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等。
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字若君,筆名東方曦、雋、君玉等。烏鎮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蕭家乾(1900~1972),字嵩嶺,烏鎮人。1940年發明灶用真空製鹽機。所產食鹽純度高達99.6%,生產率提高五十倍,獲國家專利。是為該地機械化生產精製岩鹽之開端。事載《國家鹽業大典》。此法沿用至今。
曹辛漢(1892~1973),乳名錫昌,學名鴻文,梧桐鎮人。曾受聘任金科中學校長,並在上海大學、上誨財經學院兼課。編著有《漢書刑法志講疏》、《古代法學文選》、《實用公文示範》、《五行說》等。
豐子愷(1898~1975),原名潤,又名仁,號子,筆名,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中國現代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湯國梨(1883~1980),女,字志瑩,。乳名引官,筆名影觀。青鎮(今烏鎮)南柵人。近代女子選驅、詩詞家、書法家。
潘朗(1911~1981),字裕璋,筆名潘公昭、潘光祖、寧靜、楊義旗等,烏鎮人。自學成才,通英、法、俄、日數國外語。生從事新聞出版事業,編著和翻譯作品甚豐。
勞乃宣(1843-1921)近代學者。字季瑄,號玉初,桐鄉人。歷任浙江求是大學堂、京師大學堂監督,江寧提學史,學部副大臣等職。重視語音的統一,提倡簡字,主張使用注音字母拼寫漢字。其簡字法,多為1913年讀音統一會制定注音字母是所採用。
程慶國(1927—1999)浙江桐鄉人。橋樑結構和鐵道工程專家。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自治縣 |
杭州市 | 拱墅區 | 西湖區 | 上城區 | 下城區 | 江乾區 | 濱江區 | 餘杭區 | 蕭山區 | 建德市 | 富陽市 | 臨安市 | 桐廬縣 | 淳安縣 |
寧波市 | 海曙區 |江東區 | 江北區 | 鎮海區 | 北侖區 | 鄞州區 |餘姚市 | 慈谿市 | 奉化市 | 寧海縣 | 象山縣 |
溫州市 | 鹿城區| 龍灣區 |甌海區 | 瑞安市 | 樂清市 | 永嘉縣 | 洞頭縣 | 平陽縣 | 蒼南縣 | 文成縣 | 泰順縣 |
嘉興市 | 南湖區 | 秀洲區 |海寧市 | 平湖市 | 桐鄉市 | 嘉善縣 | 海鹽縣 |
湖州市 | 吳興區 | 南潯區 | 長興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紹興市 | 越城區| 諸暨市 | 上虞市 |嵊州市 | 紹興縣 | 新昌縣 |
金華市 | 婺城區 | 金東區 | 蘭谿市 | 義烏市 | 東陽市 |永康市 | 武義縣| 浦江縣 | 磐安縣 |
衢州市 | 柯城區 | 衢江區 | 江山市 | 龍游縣 | 常山縣 | 開化縣 |
舟山市 | 定海區 |普陀區 | 岱山縣 | 嵊泗縣 |
台州市 | 椒江區 | 黃巖區 | 路橋區 | 臨海市 | 溫嶺市 | 玉環縣 | 天台縣 | 仙居縣 |三門縣 |
麗水市 | 蓮都區 |龍泉市 | 縉雲縣 |青田縣 | 雲和縣 |遂昌縣 | 松陽縣 | 慶元縣 | 景寧畲族自治縣 |
(註:杭州市、寧波市為副省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