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

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平原”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平原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河套
拼音:hétào

基本解釋

1.[thebendofariver]∶圍成大半個圈的河道,也指這樣的河道圍著的地方
2.[theGreatBendoftheHuangheRiver]∶指黃河從寧夏橫城到陝西府谷的一段。過去也指黃河的這一段圍著的地區;如今指黃河的這一段和賀蘭山、狼山、大青山之間的地區。

引證解釋

1.河流彎曲成大半個圏的河道。亦指這樣的河道圍著的地方。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曾於開福寺前開一河套,為泊舟所,工未就而罷。”張志民《死不著·搬家》:“分給我三間大北房,河
河套河套
套里五畝黑土地。”
2.指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黃河流經地區。因黃河流經此形成一個大彎曲,故名。以烏拉山為界,東為前套,西為後套。又舊以黃河以南、長城以北的地區稱前套,和黃河北岸的後套相對稱。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逆流繞積石而北至河套,入龍門。”臧克家《毛主席向著黃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黃河所給的一點甜頭。”。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
3.河套平原是內蒙古自治區小麥,葵花等農業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其小麥的麵粉筋度比較高所以在有河套的麵粉才可以做出麵筋,是當地的特色小吃,河套的西瓜是是出了名的,尤其秋後早晨的露水瓜。常言道:“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說的就是河套平原,整個河套平原是由幾百萬年之久的黃河水沖刷而成,平整無山,水源充足。河套當地有首民歌叫《夸河套》可謂將河套平原所有的特色都唱出來了。

地理介紹

河套,位於北緯37度線以北,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
河套河套
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今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黃河在這裡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陰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為青銅峽至寧夏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又稱“西套”,和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有時“河套平原”被用於僅指東套,和銀川平原並列。東套又分為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套”,和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時河套平原稱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是中國古代漠南軍事要地。黃河經此成一大彎曲,秦、漢稱河南地;自明築榆林長城後,始稱河套。其範圍包括: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北部和陝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區。北通塞外,南臨關中,西鄰甘涼(今甘肅張掖、武威地區),東連幽燕(今河北一帶),為古都長安北方藩籬,燕京翼側屏障。
河套地區自古為多民族居住地。戰國屬趙。秦屬九原、北地等郡。漢屬朔方、五原西河等郡。西晉為羌胡地。東晉時匈奴據此建國,號夏。唐屬關內道。北宋大部為西夏的河南地。明屬陝西布政使司,後為韃靼所據。清屬鄂爾多斯伊克昭盟。河套西、北、東三面環以黃河。陰山橫亘黃河之北,其溝谷多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賀蘭山聳峙於黃河之西,蘆芽山屏障於黃河之東,南鄰陝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勢險要。套里為鄂爾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狀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內之黃河,水流平穩,兩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史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

歷史探源

先秦

周朝之前,屬於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裡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

西漢

西漢時,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牡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陝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之前的雲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

東漢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裡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占有。在元、、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後期陝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區。抗戰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於此,興修水利,創辦學校(即奮鬥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裡的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經濟文化

河套文化是黃河文化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北方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發展史上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獨特的文化特徵和強烈的文化包容性。河套文化的形成過程,對於中國的北方軍事史、烏拉特草原文化史、遊牧定居與墾殖發展史具有巨大作用。探尋和研討河套文化,傳承和弘揚河套文化,打造和傳播河套文化,對於豐富黃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提高地區經濟文化的競爭力、影響力、輻射力,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凝聚力,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巴盟人將民歌與酒文化正逐漸的完美結合,很多時候很多場合是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酒,朋友聚會酒至半酣時,經常會有人提議哼唱一曲以助酒興,一曲伊盟小調,抑或是一曲蒙古民歌,也有時手持兩隻吃飯的小碗兒像山東快書那樣,唱上一段西北民歌或蒙族民歌,自娛自樂頗有情趣。內蒙古清源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副總,出生於巴盟杭錦後旗,畢業於內蒙古工業大學,是一個純樸豪爽的西北漢子,一次朋友聚會,酒至半酣即興演唱了一首在當地流行《夸河套》,現展示於此,也請博友們欣賞一下純正原生態風格的西北民歌。 俗語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系統發達,適合種植小麥、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農業區。今天,河套地區被稱為“塞外米糧川”。河套地區的畜牧業和水產業也很發達。
河套還蘊藏著煤、鐵、銅、金、石墨、石棉、鹽、鹼、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

中國白酒品牌

中國白酒品牌以川酒、貴酒、汾酒、皖酒等為特徵分布,十個品牌也是比較明顯的界限,因此中國有十大名酒、八大名酒之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