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橈骨小頭骨折別名橈骨下端骨折,臍尿管囊腫及臍尿管瘺均較罕見。但在臨床手術中發現膀胱頂部正中有幕形凹隱,或下腹正中發現有未全閉鎖之臍尿管段,則並非罕見。當然這種情況均不成為臨床問題。
橈骨頭表面被有軟骨,中部凹入呈杯狀與肱骨小頭關節面相對。當肘關節伸直時,僅橈骨頭之前半部與之相接觸。屈肘時兩者全吻合,杯狀面之尺側為一半月形的傾斜面,於鏇前時與滑車之橈側邊緣相接觸,
橈骨頭周邊也被有軟骨,稱柱狀唇(cylindricalrim),與尺骨之橈骨切跡組成上尺橈關節。橈骨頭並非正圓形,而系橢圓形。北京積水潭醫院在新鮮尺體上測定的結果為長軸24mm,短軸21mm,長短軸之比為8∶7。兒童的發病率較低,多發生在成年人。
病因病理
本病之病原學乃於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時,膀胱尚擴大至臍部,其後膀胱則沿前腹壁下降,在其下降過程中,遺留一細管與尿囊相通,此管道逐漸變細、閉塞、成一纖維索條自臍部連至膀胱前壁,如其未全閉塞仍有管腔相通,則成為臍尿管瘺,如兩端閉塞,中間部分未全閉鎖,則有形成囊腫之可能。本病由直接外力引起的骨折很少見,常見的是肘關節伸直位摔倒,手掌著地,外力使橈骨頭在外翻位與肱骨小頭撞擊而產生骨折。常合併肱骨小頭損傷與內側副韌帶損傷,多見於成年人且容易漏診,若不能得到早期治療,有些患者前臂鏇轉功能受到限制,不得不將橈骨小頭切除,根據骨折形態,分以下類型。(一)裂紋型為線狀骨折無移位,骨折線多從外下斜向後上達關節面,環狀韌帶無損傷,對骨折起到穩定作用,故不易再移位。
(二)塌陷骨折
橈骨頭關節面被壓而塌陷。
(三)粉碎骨折
無移位者仍保持橈骨頭的外形,仍有完整的關節面,環狀韌帶完整。有移位者,環狀韌帶多有損傷。
機理
直接外力引起的骨折,很少見。常見的是肘關節伸直位摔倒,手掌著地,外力使橈骨頭在外翻位與肱骨小頭撞擊而產生骨折。常合併肱骨小頭損傷與內側副韌帶損傷。多見於成年人且容易漏診。若不能得到早期治療,有些患者前臂鏇轉功能受到限制,不得不將橈骨小頭切除。根據骨折形態,分以下類型。
(一)裂紋型為線狀骨折無移位。骨折線多從外下斜向後上達關節面。環狀韌帶無損傷,對骨折起到穩定作用,故不易再移位。
(二)塌陷骨折橈骨頭關節面被壓而塌陷。
(三)粉碎骨折無移位者仍保持橈骨頭的外形,仍有完整的關節面。環狀韌帶完整。有移位者,環狀韌帶多有損傷。
臨床表現
局部疼痛,肘外側輕度腫脹,橈骨頭周圍有明顯的壓痛。前臂鏇轉活動受限,被動活動時疼痛,尤其是在鏇後時明顯。肘關節屈伸活動不受限,但活動時疼痛。X線攝片,臨床上可明確診斷與類型。一、伸直型骨折
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可出新典型畸形姿勢,即側面看呈“銀叉”畸形,正面看呈“槍刺樣”畸形,檢查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障礙。X線拍片可見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掌側移位,因此表現出典型的畸形體徵,可通知伴有下尺橈關節脫位。
二、屈曲型骨折
受傷後,腕部下垂,局部腫脹,腕背側皮下淤斑,腕部活動受限,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X線拍片可發現典型移位,近折噸向背側位,遠折端向掌側、橈側移位,與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成為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
三、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
臨床上表現為與Colles骨折相似的“銀叉”畸形及相應的體徵。X線拍片可發現典型的移位,當跌倒時,腕關節屈曲手背著地受傷,可發生與手術相反的橈骨下端掌側關節面骨折及腕骨向掌側移位。這些骨折較少見,臨床上長漏斬或錯誤診斷為腕關節脫位,只要仔細閱讀X線片診斷並不困難。
治療措施
裂紋骨折,短期內固定後,即可開始活動。一般移位不多者,在伸直位牽引,並在內收位鏇轉前臂,使骨折的橈骨頭恢復其圓形或接近圓形,以免障礙前臂鏇轉活動。復位後用石膏托固定。2-3周后除去石膏托練習肘關節活動。粉碎型骨折有移位或復位不滿意者,應考慮早期做橈骨頭切除術,手術只限於成年患者。切除不能低於橈骨結節關節面。將斷端修平,清除周圍碎骨片後,將周圍軟組織覆蓋在橈骨斷端粗糙面上縫合。橈骨小頭骨折主要是影響肘關節的功能,手術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肘關節的正常功能。是否手術取決以下幾個方面:
1骨折的類型
2是否產生前臂的機械性阻擋
3你本人對肘關節功能的要求程度
你的X線片上看,應為2型,屬可作可不作的一種。
你的前臂是否有機械性阻擋,應該到醫院來檢查以下,如果有則應該早期手術。反之,可以保守治療。這點很重要,尤其是對將來肘關節的功能維護。如果需要手術時,對肘關節功能要求高,可考慮行切開內固定術;要求一般,可行橈骨小頭的切除術。
1、對無移位或移位不多而不影響鏇轉功能的橈骨小頭骨折,如嵌插性骨折,關節面傾斜度30度以下,塌陷性骨折占周徑1/3以內者採用手法整復,石膏托固定,三角巾懸吊。
2、橈骨小頭骨骺分離有移位者,在麻醉下整復。
3、切開復位:切開復位後,一般不用內固定,若不穩定,則用一根克氏針內固定。
4、橈骨頭切除術:只適用於成年人,如粉碎性骨折,塌陷性骨折超過周徑1/3者,嵌插性骨折關節面的傾斜度在30度以上者,一般在傷後4-5天,切除橈骨頭1-1.5厘米,將斷端修平,骨碎片清除乾淨,術後三角巾懸吊肘關節於功能位,二周即開始活東。
疾病治療
多為間接暴力引起,跌倒時,手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發生橈骨下端骨折,根據受傷的機制不同,可發生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一、伸直型骨折治療以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為主,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一)手法復位外固定
1、麻醉局部麻醉。
2、體位仰臥。
3、牽引肩外展90度,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餘手指,沿前臂縱軸,向遠端牽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房作反牽引。
4、復位充分前因後,術者雙手握住腕部,拇指壓住骨折遠端向遠側推擠,2—5指頂住骨折近噸加大屈腕角度,糾正成角,然後向尺側擠壓,緩慢放鬆牽引,在屈腕尺偏位檢查骨折對位對線情況及穩定情況。
5、用超腕關節小夾板固定或石膏夾板固定2周,水腫消退後,在腕關節中立位繼續用小夾板或改用前臂管型石膏固定。
(二)切開復位內固定
1、手術指征
(1)嚴重粉碎骨折移位明顯,橈骨下端關節面破壞。
(2)手法復位失敗或復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維持復位。
對於新鮮損傷,肱橈關節腔內注入1%利多卡因或1%普魯卡因3-4ml,然後令患者坐在椅子上,患肘置於桌面,肘尖尺骨鷹嘴處墊以枕頭或棉墊,助手固定患肢上臂,術者一手固定患肢肘關節,一手牽拉患肢腕部並將肘關節伸直,然後屈曲,鏇前,鏇後,最後再伸直。如僅系肱橈關節嵌頓症,則患肢肘關節伸直位固定2-3周即可恢復功能。
如果橈骨小頭外沿有骨折移位不超過3mm,則將患肘伸直後,再將患肢之肱骨內上髁部置於墊子上,術者一手固定患肢之肘關節,一手握患肢腕部,把前臂鏇前並將肘關節內收,在患肢腕部由橈側向尺側按壓,同時在固定患肘之手可以用掌根按壓橈骨小頭,由橈側向尺側按壓。當感知有復位聲音之後再將肘關節伸屈、鏇前、鏇後,最後將肘關節置於伸直鏇後位,固定4周,解除固定後功能鍛鍊。對於患者,若在肱橈關節腔內已經注入1%利多卡因或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後,則沒有任何疼痛或不適;若不用麻醉,則在復位過程中將肘關節拉直時的2-3秒鐘,感到肱橈關節處劇烈疼痛,往往當患者叫痛的時候,復位已完成。稍後,如果系肱橈關節嵌頓症,則患肘已能主動完成伸屈活動。對於3周以內的陳舊性損傷,則可在臂叢麻醉下按照上述手法復位。術後石膏固定肘關節於鏇後伸直位3周。解除固定後肘關節活動功能逐步恢復正常。
橈骨小頭骨折其受傷機制,是跌倒時手掌撐地,地面的反作用力傳至肱橈關節所致,只是程度上有輕重不同,為量變到質變的關係。臨床上橈骨小頭骨折移位輕微者,大都存在肱橈關節嵌頓症的體徵,所以決不能只看到橈骨小頭骨折移位輕微或無移位,就忽視手法復位,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預後將留下肘關節伸不直的後遺症。橈骨小頭骨折復位後,必須給予固定,觀察到肘關節伸直,前臂鏇後位固定效果較好。固定3~4周開始功能練習,不會影響肘關節正常活動功能。相反將肘關節置屈曲位固定,將留肘關節伸不直的後遺症。40例病人均採取伸直位固定,預後功能恢復正常,所以不必擔心將來肘關節不能屈曲。這一點與傳統的功能位屈曲固定不同。臨床病例證實,伸直固定不會造成功能障礙。
2、方法經腕背若側切口暴露骨折端,在直直下復位,松質地骨螺釘或鋼針固定,若骨折期碎裂,塌陷,有骨缺損,經牽引復位後,分別於橈骨及第2掌骨穿針,用外固定支架維持復位,取可骼骨植制,充填缺損,用螺釘或鋼針固定,6—8周后可取消外固定支架。克氏針撬撥,臂叢麻醉後平臥位,患肢外展肘關節伸直位,術野常規消毒、鋪巾。手術在X線透視下進行。常規在肘關節外側略偏前橈骨頭骨折片下端水平面用直徑1-2mm鋼針緩慢插入至骨折處,進針位置不宜太低,以免損傷橈神經。採用撬、頂、撥等手法以槓桿力使骨折塊逐一復位。
拔除撬撥克氏針,傷口敷貼覆蓋。閉合復位局麻下,患者取仰臥位,傷肘平置於體側。第一助手持傷肢前臂及腕部,另一助手固定傷肢上臂;術者於傷肢外側,雙拇指按於橈骨頭隆起處,其餘指環抱前臂上段。兩助手對抗牽引約1min後,在維持拉應力時囑第一助手先將肘關節外翻,術者同時用雙拇指把骨折端向內擠壓,使其加大成角;第一助手再將肘關節內收,術者同時用雙拇指將橈骨頭向上內方推壓,食指將前臂向外拉。可聞骨折端有滑響音,局部隆突消失,提示骨折復位。最後將肘關節伸屈及前臂鏇轉,配合術者的拇指的叩壓,矯正骨折端的殘餘移位。夾板固定用4塊小夾板超肘關節鏇後功能位固定,三角巾懸掉於胸前,7天后改用中立位,14天后去除外固定。
功能鍛鍊夾板固定後,即做伸指、握拳動作;1周后加做屈肘鍛鍊;2周后加做前臂鏇前、鏇後動作,逐步加大肘關節伸屈及前臂的鏇轉等功能鍛鍊,至功能恢復正常。
(三)術後處理無論手法復位或切開復位,術後均應早期進行手指屈伸活動,4—6周后可去除外固定,逐漸開始腕關節活動,骨折癒合後,橈骨下端因骨痂生長,或由於骨折對位不良,使橈骨背側面變得不平滑,拇長伸肌腱在不平滑的骨面反覆摩擦,導致慢性損傷,可發生自發性肌腱斷裂,可作肌腱轉移術修復。若骨折短縮畸形未能糾正,使尺骨長度相對增加,尺、橈下端關節面不平衡,常是後期腕關節疼痛及鏇轉障礙的原因,可作尺骨短縮術。
二、屈曲型骨折治療主要採用手法復位,夾板或石膏固定,復位手法與伸直型骨折相反,基本原則相同。復位後若極不穩定,外固定不能維持復位者,行切開復位,鋼板或鋼針內固定。
三、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這是橈骨遠端骨折的一種特殊類型。無論是掌側或背側橈骨遠端的關節面骨折,均首先採用手法復位,夾板或石膏固定分子治療,復位後很不穩定者可切開復位,鋼針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