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顳(讀音:niè )骨temporalbone,構成人體顱骨的29塊骨骼之一。共兩塊。左右各一。位於顱骨兩側,並延至顱底,可分為顳鱗、鼓部和岩部3部分,周圍與頂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顳鱗呈鱗片狀,內面有腦膜中動脈溝,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顴突,顴突水平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相接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橢圓形的淺窩叫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鼓部是圍繞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後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顳骨錐體,錐體有三個面,尖端朝向前內側,岩部的前上面位於顱中窩,中部有一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均與耳的結構有關,靠近錐體尖處,有稍凹的指狀壓痕叫三叉神經壓跡。岩部的後上面位於顱後窩,近中央部分有內耳門,內接口,頸動脈管在岩部內側半通過,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靜脈窩,它與後方枕骨上的頸靜脈切跡圍成頸靜脈孔。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其根部外側可見莖乳孔,位於莖突和乳突之間。乳突近似圓錐狀,尖朝下,乳突內含蜂房狀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較大,叫鼓(乳突)竇,與中耳相通。結構
顳鱗呈鱗片狀,位於外耳門前上方,內面有腦回的壓跡和腦膜中動脈溝,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顴突,顴突水平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相接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橢圓形的淺窩叫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鼓部位於下頜窩後方,是一個彎曲的骨片,圍繞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和後面的骨板。
岩部又名顳骨錐體,呈現三稜錐形狀,錐體有三個面,尖端朝向前內側,對著蝶骨體,底與顳鱗、乳突部相連線。岩部的前上面位於顱中窩,中部有一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均與耳的結構有關,靠近錐體尖處,有稍凹的指狀壓痕叫三叉神經壓跡。岩部的後上面位於顱後窩,近中央部分有內耳門,內接內耳道。後上面和前上面相接處為岩部上緣。岩部的下面對向顱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在岩部內側半通過,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靜脈窩,它與後方枕骨上的頸靜脈切跡圍成頸靜脈孔。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其根部外側可見莖乳孔,位於莖突和乳突之間。乳突近似圓錐狀,尖朝下,乳突內含蜂房狀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較大,叫鼓(乳突)竇,與中耳相通。
顳骨骨折
概述
顳骨骨折是顱底骨折的一部分,其岩部、鱗部和乳突部中以岩部骨折最常見,其原因是岩部含有各種孔隙、管道與氣房,較為脆弱,故顱底骨折有1/3發生於此。治療措施
首先按顱腦外科原則處理,應靜臥、抗休克及靜脈輸注降顱壓藥。有鼓膜損傷者,採用於療法,忌滴藥或沖洗。有腦脊液耳漏者不宜作耳道堵塞。應給大量抗生素預防顱內感染;長期不愈者,待病情好轉後行腦膜修補術。若患側耳發生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應考慮乳突鑿開術,向外暢通引流。有前庭症狀者,給予鎮靜劑。有面癱者,待病情穩定後考慮面神經探查術。對僅為傳音性耳聾者應考慮有外傷性聽骨鏈斷離,以後可行鼓室成形術以改善聽力。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 | 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
頭顱骨 | 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
軀幹骨 | 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和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
上肢骨 |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
下肢骨 | 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 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 跖骨(5 × 2) 趾骨: 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
幼兒骨骼 | 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和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