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
鼻的支架結構由鼻骨和鼻軟骨構成。其中,鼻骨為兩塊,鼻軟骨則包括:(外)側鼻軟骨兩塊,鼻翼軟骨兩塊,鼻中隔軟骨一塊和一些較小的附軟骨。這些結構的完整是保持鼻外形的基礎,透過鼻部皮膚,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結構的輪廓。鼻骨為兩塊長方形骨板,上厚下薄,上窄下寬,鼻骨間的結合上端緊密,下端則稍微分開,結合線與正中矢狀線重合;鼻骨向上與額骨鼻部相連線,兩側與上頜骨額突相連,鼻骨下端在眶下緣水平向下與側鼻軟骨相連。側面觀鼻骨從解剖學鼻根點起向後略凹陷,再在鼻根部最凹處向下前行走,中線處連於鼻中隔軟骨。由此可見,鼻的骨性支架其實由鼻骨、上頜骨額突和額骨鼻部形成。額骨鼻部的表面形態為:兩側眉弓向額鼻棘處自然延伸,眉弓突起,眉弓中央的額骨相對凹陷,呈開口較廣的“V”形;上頜骨額突則支撐於鼻骨兩側,在鼻骨的下方與側鼻軟骨相連。
容易骨折
鼻骨骨質菲薄,從鼻尖至鼻根骨質又逐漸增厚,加上特殊的解剖部位,外傷時極易鼻骨骨折,同時易累及鄰近骨結構,形成複合型鼻骨骨折。除正常的鼻骨骨縫有時被誤診為鼻骨骨折外,鼻骨的正常變異也應引起診斷者的注意。這些正常變異包括鼻骨“內收”或“外撇”狀變異,縫間骨以及“駝峰狀”或“鷹嘴狀”鼻骨尖變異。縫間骨多位於骨縫附近,呈游離的圓形或類圓形小骨片,與鼻骨尖“駝峰狀”或“鷹嘴狀”變異一樣,均呈鑲嵌狀而非脫出狀;鼻骨的“內勾”或“外撇”狀變異多表現為兩側鼻骨尖對稱性內收或外翹,骨質連續性良好。認識這些鼻骨的正常變異,可減少鼻骨骨折的誤診和漏診。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 | 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
頭顱骨 | 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
軀幹骨 | 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和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
上肢骨 |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
下肢骨 | 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 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 跖骨(5 × 2) 趾骨: 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
幼兒骨骼 | 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和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