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居慈城察院巷,其父楊世思是飲譽鄉里的教師,家雖清貧人卻曠達,他把人生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取名為守勤。楊守勤不負父望,勤奮求學,並把自己的書屋命名為寧淡齋,以表明自己寧靜致遠、淡泊名利的志向。雖然楊守勤在萬曆丁酉年(1597年)的鄉試中名列五經魁之列,奪得經元,但他也看到自己學識還不夠精到,於是並不急於趕考,而是南下漫遊。萬曆三十年(1602年),楊守勤來到遂昌城東的馬鞍山,只聞書聲琅琅,走進一看,原是一個書院。這時書院老師外出,楊守勤情不自禁,將書童課業提筆刪改。不久,教師回來與之暢談,見楊守勤行裝儉樸,談吐風雅,為之傾倒,當即懇請楊守勤留下執教。楊守勤於是住了下來,邊教書邊讀書,一年過後楊守勤的學識更為豐富。萬曆癸卯年(1603年)的冬天,楊守勤信心十足地從家鄉慈城啟程,北赴京城參加第二年甲辰科的會試。一路風餐露宿,來到江蘇揚州,千里旅途未盡,身邊旅費告罄。困頓之際,楊守勤想到揚州下屬的一個縣令恰是他的同窗,於是來到縣衙前求見。豈知這位縣令並不把這位奪得經元的同窗放在眼裡,不但拒絕相見,還在楊守勤送上的名刺上批上"查名"兩字退回。面對如此輕慢的侮辱,楊守勤淡然處之,於炎涼處領略人生的滋味。
第二年春天,滿腹經綸的楊守勤力挫群英,在會試中考了第一,在廷試中又奪得第一。在明代近三百年的科舉史上,除了黃觀、商輅連中三元外,第三人便是楊守勤了。連中兩元的邸報傳到家鄉慈城後,為紀念這一科舉盛事,家鄉的父老驚喜異常,在縣衙的麗澤橋上建起了此狀元坊更高大、雄偉的三元坊,以褒獎楊守勤在丁酉鄉試奪得經元、甲辰會試奪得會元、殿試奪得狀元的佳績。
經元雖不是解元,但也是五經魁之一,因此楊守勤可稱三元及第。三元及第非同一般,那個同窗聞知後,懊悔不及,連忙備禮致歉。參透人情炎涼的楊守勤退回了禮物,並附上一詩:蕭蕭行李上長安,此際誰憐范叔寒?寄語江南賢令尹,查名須向榜頭看。這位平生以忠恕處世的書生此時也免不了對那位勢利小人予以淡淡的譏諷和揶揄了。這首詩也成了中國科舉史上著名的公案。
楊狀元及第後,按例被授於翰林院修撰。此時其母年老,孝順的楊守勤告假回鄉奉養老母。不久,其母病逝,按例又守喪三年。期滿後遷中允,主持順天鄉試。再升為左諭德,專任太子朱常洛的教師。據光緒《慈谿縣誌》記載,太子對這位儀表非凡、生性豪放、學識淵博的狀元老師非常尊重。每當楊守勤以歷史上的事例作為治國借鑑時,朱常洛(光宗)總是恭恭敬敬地竦聽。不久,楊守勤奉命冊封晉藩,事成後被擢升為庶子侍讀。但令人惋惜的是,正展才能的楊守勤因病醫治無效而逝,時年不滿60歲。崇禎皇帝因其是先帝舊臣,加贈少詹事銜。楊守勤還是個寄情報於家鄉慈城的詩人、文學家。他下筆千言立就,文采斐然,著作有《寧淡齋集》十卷。他的《闞湖偶題》在歷代眾多歌詠慈湖的作品中堪稱上乘之作。
主要成就
明代狀元、翰林院修撰
出版著作
《寧淡齋集》十卷。
《闞湖偶題》
明代文狀元榜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