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

文震孟

文震孟(1574年~1636年),明代官員,書法家。初名從鼎,字文起,號湘南,別號湛持,一作湛村,漢族,明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生而奇偉,遐稜上指,目光射人,與世所傳文信國像無異。年五十始成進士,為熹宗改元歲,廷對大魁天下。崇禎初拜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卒年六十三。文震孟酷愛《楚辭》,頗有自比屈原之意。朱由崧在南京稱帝,追謚“文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文震孟生於萬曆二年(1574)甲戌,南宋文天祥之後裔 ,文徵明曾孫,文彭孫,元髮長子。博通經史,尤長於《春秋》,但科舉不順,十次會試失利。天啟二年(1622)46歲時,終於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因疏陳勤政講學,忤魏忠賢,被廷杖八十,貶職調外,憤而告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以侍讀召,改左中允,充日講官。三年(1630)進左諭德,掌司經局,直講如故。又因連劾魏黨王永光,被斥為“任情牽詆”,乘機避歸五年。五年(1632),在家被擢為右庶子,重新赴任,未久進少詹事。崇禎八年(1635)正月,闖王李自成占安徽鳳陽,搗毀皇陵。藉此歷陳致亂之源,七月擢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因與權奸溫體仁不洽,被劾落職。九年(1636)卒,十二年(1639)詔復原職,十五年(1643)贈禮部尚書銜,賜祭葬。南明福王追謚“文肅”。書畫有家風,“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牒署額,與待詔(文徵明)埒”。《明史》有其傳。著述豐,主要有《念陽徐公定蜀記》、《剃茶說》、《策書圓記》、《姑蘇名賢小記》、《文肅公日記》、《文文起詩》等。

人物生平

十進禮部考場

文震孟石刻像 文震孟石刻像

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經濟發達,文化興盛,名士輩出。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狀元文震孟就出自這方水土。文震孟,字文起。文家乃書香門第,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詞、書、畫俱佳,聞名天下。外國使者路過長洲,遙望文家大門,肅穆而拜。文徵明的作品飲譽天下,假冒他手筆的贗品很多。長子文彭,國子博大;次子文嘉,和州(今安徽和縣)學正。文彭、文嘉頗有父風,擅長詩、書、畫,名聞海內。文彭之子文元發,官至衛輝(府治汲縣,今屬河南)同知,也以文才聞名遐邇。文震孟就是文元發之子。 文震孟少好學。擅長詩文;為人剛正,品行高潔。他在《春秋》的研習上下過一番功夫,精於此書。文震孟年紀輕輕,便以文才、品行聞名海內。  象大多數文人學士一樣,文震孟也踏上了科舉入仕之路。大約20歲時,即萬曆二十二年(1594),文震孟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但在來年的會試中,文震孟卻落第了。這對少年時便負盛名的文震孟的打擊是巨大的。但他並不氣餒,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趕考,到萬曆四十七年,他已9次涉足禮部貢院考場,但都榜上無名。他的外甥姚希孟,年僅10個月便成了孤兒,與他一同拜師受業,名相伯仲。但姚希孟也在萬曆四十七年考中會試,殿試名列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雖然名次偏低,但畢竟成為一名進士了。而文震孟連會試都未中。 天啟二年(1622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參加禮部會試。三場考場下來,文震孟榜上有名。十進禮部貢院考場,歷時27年,文震益終於成了一名貢士。三月十五日,新科貢士參加殿試。殿試概不黜落,僅確定名次先後。文震孟一舉奪魁,成為明代第八十二位狀元。此科進士共409人,是明代取士較多的一科,後來出了一批名人,而文震孟是最為傑出的一個。

奏劾王永光

天啟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熹宗結束了他昏庸而短暫的一生。熹宗無子嗣,他的弟弟朱由檢承嗣大位,年號"崇禎"。面對衰頹的江山,崇禎皇帝試圖挽狂瀾於既倒,他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剷除"閹黨",魏忠賢畏罪自殺,客氏被杖斃,"閹黨"中堅人物崔呈秀也自縊身死。與此同時,皇帝詔令為被"閹黨"害死、貶謫的官員平反。文震孟應召入京,出為侍讀。在退出官場6年後,文震孟再次入仕。不久,文震益調任左中允--東宮左春坊的屬官,奉命以左中允的身份充任日講,為崇禎皇帝講解經史。崇禎二年(1629)冬十月,金主皇太極率十幾萬精兵從喜峰口攻入關內,一路殺掠,兵峰直抵北京城下。在押囚犯劉仲金等170人乘機越獄逃跑,被捉獲。崇禎皇帝聞訊,龍鬚大怒,詔令逮捕刑部尚書喬允升、左傳郎胡世賞及提牢主事熬繼榮下獄,準備問死。按律,喬允升、胡世賞不應受此罪,崇禎皇帝此舉失當。但他正在火頭上,公卿大臣無人敢諫剛直的文震孟不肯坐視,打定主意勸諫。一天,輪到文震孟為崇禎皇帝講解《魯論》--《論語》在魯地流傳的一種版本,講到"君使臣以禮"一段時,他反覆講解,規諷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感悟,馬上降旨放出喬允升、胡世賞。

崇禎三年(1630)二月,因邊境危機,崇禎皇帝下詔求安邊將才。"閹黨"殘餘王永光時為吏部尚書,乘機薦舉同黨呂純如等人,試圖為"閹黨"翻案。一時間,"閹黨"的殘渣餘孽蠢蠢欲動,鼓譟翻案。文震孟見狀,上疏彈劾。但崇禎皇帝很寵信王永光,不信他有什麼不軌行為,對文震孟的奏疏不予理睬。不過,他也沒有怪罪文震孟,相反,認為他忠心可嘉,把他升為左諭德,掌管司經局。司經局是東宮衙門,職司經籍。文震孟仍兼任日講官。但是,文震孟堅信王永光圖謀翻案,遂再一次上疏說:"眾小人合謀,想借守邊將才等事為'閹黨'翻案。天下有無才而誤事的君子,沒有懷忠而報國的小人。今有向來不知羞恥、慘殺名士賢人的呂純如,四處活動,想為自己翻案。王永光身為吏部尚書,假竊威福,用小人而斥賢人,專權跋扈,心狠手毒;弄虛作假,假裝誠直;論資升遷,變亂祖制;考試選拔,擯棄清正。舉朝震恐,但無人敢言。臣子都如此,不是國家之福!"崇禎皇帝御覽後,半信半疑,命文震孟列舉事實上奏。文震孟奏言:"殺名士賢人,吏部郎中周順昌;論資升遷,貶抑吏科都給事中陳良訓;考試選拔,擯棄中書舍人陳士奇、潘有功。"崇禎皇帝不能不信了,責斥王永光。

王永光惱羞成怒,發誓報復。他勾結太監王永祚,謊言那陳士奇乃姚希孟的門生,而文震益乃姚希孟的舅舅,故文震孟偏向陳士奇而詆毀王永光。在王永光與文震孟之間,崇禎皇帝更相信王永光。他打消了對王永光的懷疑,轉而懷疑起文震孟來。他下詔寬慰王永光,責斥文震孟肆意詆毀。文震孟著實受了一場冤枉。儘管他的忠心不為崇禎皇帝所理解,但王永光一夥卻不得不收斂一下,他們翻案的野心化作泡影。

文震孟不僅遭到崇禎皇帝的斥責,且得罪了權臣王永光,他覺得難以再在朝中做官了,遂退隱田園。

上疏彈劾魏忠賢

文震孟撰《南華真經評註十卷》 文震孟撰《南華真經評註十卷》

文震孟中狀元後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

當朝天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已三年了,這是一個昏君,他把精力都花費在玩上,騎馬射獵,掏鳥捉魚,尤喜木工活,手操斧鋸,精心製作梳匣、屏風、亭閣,把軍國大事交給魏忠賢去處理。

魏忠賢是個來自直隸河間府肅寧縣(分屬河北)的無賴,因賭博輸了錢,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遂自閹入宮,當了太監。他竭力討好、巴結熹宗的乳母客氏,使客氏成為他的"對食",即假夫妻。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成為司禮監的秉筆太監,負責筆錄皇上的口諭,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魏忠賢遂利用這種關係從中弄權,為非作歹。

一些大臣倒向了魏忠賢,而正直的大臣則憤懣難抑,起來與"閹黨"抗爭。御史周宗建第一個站出來彈劾魏忠賢,遭貶斥。魏忠賢猖狂反撲,若干大臣如鄒元標、馮從吾等被迫引退。朝政日非。"閹黨"的暴行激怒了更多的大臣,文震孟是其中之一。天啟二年冬十月,文震孟上疏糾劾魏忠賢:"如今國家多事,強敵進犯,攻城陷池,覆軍殺將,正是臣子臥薪嘗膽之日。但是,有些人卻苟且偷安,粉飾太平。祖宗創下的基業將被強敵蠶食。陛下若不改弦更張,激勵豪傑奮力進取,後果將不堪構想。陛下清旦臨朝,不避寒暑,不能說不辛勤。但是,鴻臚寺官員引導大臣朝見皇上,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場。臣敬請按祖宗立下的制度,宣唱六部六科上朝奏事,六部六科依次陳奏,糾劾失誤,陳白建議;陛下與大臣當場裁決。如此,則皇上更加聖明,百官皆有進取之心。若僅執揭帖一紙,長跪一諾,北向一揖,還要那些蟒袍玉帶、冠冕朝笏的大臣乾什麼?經筵日講,定期舉行。然而,侍臣進講,鋪敘文辭而已,就象教導孩童的蒙師誦說一樣。祖宗的朝廷,君臣相對,如同家人父子。皇上向大臣咨訪軍國大事,間裡隱情,對國政民事了如指掌,奸詐之徒難以妄為,左右親近之人也不能蒙蔽。若皇上僅僅尊嚴如神,上下拱手,軍國大政都因循成制,無所作為,又何必要那些公卿大臣?況且皇上既與群臣疏遠,朝夕侍奉身邊的都是太監,豈知帝王的宏謀遠略?於是,勢危如金人稱雄遼東,而閣臣出師,保命偷安;慘敗如鎮壓貴州土司安邦彥的反叛,而督撫大臣坐視,致敵肆橫,也沒聽說受什麼責罰。近來的舉動,尤為令人驚異。鄒元標去職,馮從吾杜門,首輔大臣相率求退。空虛國家以營私窟,如同朱全忠殺裴樞等朝士而投屍於黃河;罵道學以逐名士,比禁學之禍還要厲害。唐、宋末季,可為前車之鑑。"文震孟此疏雖隻字未提魏忠賢,但矛頭所向,卻是魏忠賢和他的"閹黨"。

文震孟把他的奏疏呈上,誰知,卻被魏忠賢從中扣留,沒有呈到熹宗皇帝那裡。魏忠賢伺機報復。一天,熹宗正在看戲,魏忠賢說了文震孟奏疏中"傀儡登場"幾句話,說文震孟把皇上比作木偶,不殺無以謝天下。昏庸的熹宗對魏忠賢一向言聽計從,稱讚他講得有道理。一天,魏忠賢忽然傳旨:延杖文震孟80棍。內閣首輔在家休假,次輸韓曠力爭,替文震孟開脫,熹宗置之不理。

延杖行刑的地點在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前的御街東側。文震孟被拉到刑場,文武官員奉命至午門外西墀下觀看行刑,左邊是太監,右邊是錦衣衛官校。旗校數十人,臂戴袖套,手執木棍,靜候聽命。監杖的司禮太監王體乾宣旨已畢,旗校便用麻布兜將文震益的肩脊以下部分束起來,用繩子綁住兩腳,四面牽曳,文震孟俯臥。這時,左右厲聲高唱:"擱根!"旗校一人將根擱在文震孟的大腿上。左右一聲斷喝:"打!"旗校揮棍杖擊文震孟的大腿,每打5棍,就換一個旗校。80根下來,文震孟被打得皮開肉綻。接著,詔令下達:文震孟貶謫出京。

職司監察、糾劾的御史和給事中紛紛上疏營救文震孟,為他說情。熹宗一概不理。文震孟也不去貶所,出京後便徑直回了長洲老家,閉門謝客,打算終老於家。文震孟受杖而歸距他榮贗狀元桂冠不過七、八個月。文震孟在家度過了平靜的四年。第五年上,即天啟六年冬,太倉(今屬江蘇)籍的進士顧同寅、官學生孫文賦詩悼念被"閹黨"誣殺的抗金名將熊廷弼,被捕下獄,御史門克新奏劾顧同寅、孫文的詩為"妖言",還把文震孟牽扯進去。結果,文震孟被奪宦籍,貶為平民。

遭溫體仁排擠

崇禎皇帝登基後勵精圖治,試圖振興大明帝國。但局勢的發展卻與他的願望背道而馳。對山海關外的金人,不但沒有力量進攻,連防禦的力量都沒有了;在關內,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起義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崇禎皇帝憂心如焚,他渴望一批賢人來輔佐他挽救危局。文震孟忠心事主,且有才幹,是當時少有的人才。 崇禎皇帝在文震孟走後日漸體認到這一點。崇禎五年,他遣使赴長洲,在文家當場宣詔,任命文震孟為東宮右春坊的長官--右庶子,要他出仕。文震孟不得不從命,赴北京上任。

幾年後,文震孟進宮為東宮衙門詹事府的副長官--少詹事。出任少詹事不久,他上疏請求修正《光宗實錄》,辨明是非。《光宗實錄》是熹宗天啟年間編纂的。當時的禮部侍郎周炳謨在編寫神宗朝的儲位之爭及"妖書"、"梃擊"諸案時,秉筆直書。魏忠賢專權,御史石三畏奏劾周炳謨貶斥神宗,周炳謨被罷官。魏忠賢命他的黨徒重修《光宗實錄》,歪曲事實,詆誣擁衛皇太子的大臣。文震孟摘錄了《光宗實錄》中最為荒謬的記載數條,上疏請求改正。崇禎皇帝召集群臣面議。內閣首輔溫體仁為人奸詐,傾向"閹黨",嫉賢妒能,他與爪牙、內閣大臣王應熊百般阻擾,致使修正《光宗實錄》一事不了了之。文震孟憤恨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不久,一條震驚朝野的訊息傳到北京: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鳳陽(今屬安徽),焚毀明朝皇帝的祖墳。崇禎皇帝聞訊,大驚失色,。慌忙穿上孝服哭祭,詔殺鳳陽巡撫楊一鵬。文震孟乘機上疏,指斥當權的大臣誤國。他說:"當前諸臣,不能憂國奉公,結黨營私,致使江山危若累卵。最近幾年來,振肅綱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選賢任能用了幾人?安內攘外有什麼策略?富國強兵有何方法?陛下應奮然一怒,頒發哀痛之詔,追究犯法該職者的罪行,從重處治,採取切實可行的安撫、綏靖政策,放寬對黎民百姓的征派。先收人心以遏制叛逆,慢慢地再籌劃增加稅收的方法,切毋竭澤而漁。把那些患得患失的官吏都趕出朝廷,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以定國亂。如此,國家尚可挽救。"在當時來說,這確實是一條良策。但是,崇禎皇帝缺乏用人之明,且剛愎自用,沒能按文震孟的建議去做。

文震孟此舉卻得罪了內閣首輔溫體仁。溫體仁伺機報復。

不久,機會便來了。經筵向來不講《春秋》,崇禎皇帝認為《春秋》有裨治亂,命內閣擇人進講。文震孟精通《春秋》,為當時名家,他原本就是講官,無疑是最佳人選。但溫體仁嫉恨文震孟,摒而不用,內閣大臣錢士升盛譽文震孟,說他可當此任。溫體仁無奈,遂佯裝道:"差點漏了這個最佳人選!"列名奏上。文震孟進講,很合崇禎皇帝的心意。 過了幾個月,崇禎皇帝準備增加閣臣,召廷臣數十人,考試票擬。文震孟列名其中,但他自知得罪了內閣首輔溫體仁,難以與他共事,遂託病不參加考試。但崇禎皇帝覺得文震孟是個人才,遂未經考選,特擢文震孟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文震孟兩次上疏辭謝,崇禎皇帝不允。

文震孟成了一名內閣大臣。按照慣例,閣臣一經任命,即向司禮監投遞名帖,拜見司禮監太監。文震孟向來鄙夷太監,不與他們往來,他被任命為內閣大臣,也不去司禮監投遞名帖求見。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雅慕文震益的才學,令人輾轉傳活,望文震孟去司禮監敘話,文震孟斷然拒絕。在文震孟入閣時,溫體仁恰好在家休假,待他回朝,方知他嫉恨的文震孟已是閣臣了,狡詐的溫體仁設計排擠文震孟。他每擬聖旨必同文震孟商量,文震益有什麼建議、改動,他都欣然聽從。打了幾次交道之後,文震益便放鬆了警惕,轉而讚譽起溫體仁來,他逢人便說:"溫公虛懷若谷,怎么竟說他是奸臣?"閣臣何吾騶警告他說;"此人老奸巨猾。不可輕信!"文震孟不以為然。

溫體仁見時機到了,遂露出了真面目,撰擬聖旨不再同文震孟商議;文震孟有什麼建議,一概置之不理。文震孟這才知道自己被耍弄了,不禁大怒,把奏疏摔到溫體仁面前,質問他為什麼戲弄他,溫體仁視若罔聞。溫體仁開始明目張胆地排擠文震孟。想方設法陷害他。有個叫許譽卿的,在魏忠賢專權時,置身家性命於不顧,毅然上疏彈劾,譽滿天下。文震孟和何吾騶想任用他為南京太常寺的長官--太常卿。溫體仁忌恨許譽卿剛直,不想用他。不僅如此,他還想利用此事大作文章,把文震孟和何吾騶趕出內閣。於是,他授意吏部尚書謝升彈劾許譽卿與福建布政使申紹芳營求美官。接著,溫體仁上疏。提出對許譽卿的處理意見,他故意地把許譽卿的所謂罪行寫得很重,而提出的處罰卻極輕。崇禎皇帝不明真象,但見許譽卿的罪行重大而處罰很輕,遂駁回重議。這正是溫體仁所希望的,因為崇禎皇帝此舉,無疑首肯了許譽卿的罪行重大。溫體仁送擬旨將許譽卿革名斥逐,申紹芳逮捕審問。文震孟力爭不得,憤憤地說:"許譽卿革職為民,乃天下最光榮的事,幸賴溫公玉成之!"溫體仁聞言大喜,急忙將文震孟此語奏告崇禎皇帝。崇禎皇帝龍顏大怒,責斥文震孟、何吾騶擾亂國政,將二人罷官。

這是崇禎八年(1635)的事。

文震孟從此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老死於家

文震孟為人剛直清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就連堂堂天子也敬畏他三分。他任日講官時,進講經史一絲不苟,嚴肅認真。一天,文霞孟講經,崇禎皇帝把一隻腳擱在膝上,當講解《尚書》中的《五子之歌》時,文震孟朗誦《五子之歌》中的"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一語,兩眼瞅著崇禎皇帝的腳,崇禎皇帝慌忙用袖子掩住腳,再慢慢地把腳抽回,放下。文震孟疾惡如仇,敢於彈劾,直言無忌。但他也因此而得罪了權臣魏忠賢、王永光、溫體仁等,兩次被迫引退 ,一次被革職。

文震孟被革職後,回老到老家長洲。半年後,外甥姚希孟病死。文震孟與姚希孟的感情極深,甥舅二人曾在一 塊讀過書,後又同殿為臣。姚希孟死後,文震孟悲痛萬分,病倒了,竟不治而亡。

噩耗傳到北京,一些公卿大臣奏請撫恤,崇禎皇帝不允。直到崇禎十二年,才下令恢復文震孟的官位。崇禎十五年,追贈禮部尚書,賜祭。

明朝覆滅後,朱由崧在南京稱帝,追諡文震孟"文肅"。

明史記載

文震孟,字文起,吳縣人,待詔征明曾孫也。祖國子博士彭,父衛輝同知元發,並有名行。震孟弱冠以《春秋》舉於鄉,十赴會試。至天啟二年,殿試第一,授修撰。

文震孟書畫作品 文震孟書畫作品

時魏忠賢漸用事,外廷應之,數斥逐大臣。震孟憤,於是冬十月上《勤政講學疏》,言:“今四方多故,無歲不蹙地陷城,覆軍殺將,乃大小臣工臥薪嘗膽之日。而因循粉飾,將使祖宗天下日銷月削。非陛下大破常格,鼓舞豪傑心,天下事未知所終也。陛下昧爽臨朝,寒暑靡輟,政非不勤,然鴻臚引奏 ,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場已耳。請按祖宗制,唱六部六科,則六部六科以次白事,糾彈敷奏,陛下與輔弼大臣面裁決焉。則聖智日益明習,而百執事各有奮心。若僅揭帖一紙,長跪一諾,北面一揖,安取此鴛行豸繡、橫玉腰金者為?經筵日講,臨御有期,學非不講,然侍臣進讀,鋪敘文辭,如蒙師誦說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對,如家人父子。咨訪軍國重事,閭閻隱微,情形畢照,奸詐無所藏,左右近習亦無緣蒙蔽。若僅尊嚴如神,上下拱手,經傳典謨徒循故事,安取此正笏垂紳、展書簪筆者為?且陛下既與群臣不洽,朝夕侍御不越中涓之輩,豈知帝王宏遠規模?於是危如山海,而閣臣一出,莫挽偷安之習;慘如黔圍,而撫臣坐視,不聞嚴譴之施。近日舉動,尤可異者。鄒元標去位,馮從吾杜門,首揆冢宰亦相率求退。空人國以營私窟,幾似濁流之投;詈道學以逐名賢,有甚偽學之禁。唐、宋末季,可為前鑒。”疏入,忠賢屏不即奏。乘帝觀劇,摘疏中“傀儡登場”語,謂比帝於偶人,不殺無以示天下,帝頷之。一日,講筵畢,忠賢傳旨,廷杖震孟八十。首輔葉向高在告,次輔韓爌力爭。會庶吉士鄭鄤疏復入,內批俱貶秩調外。言官交章論救,不納。震孟亦不赴調而歸。六年冬,太倉進士顧同寅、生員孫文豸坐以詩悼惜熊廷弼,為兵馬司緝獲。御史門克新指為妖言,波及震孟,與編修陳仁錫、庶吉士鄭鄤並斥為民。

崇禎元年以侍讀召。改左中允,充日講官。三年春,輔臣定逆案者相繼去國,忠賢遺黨王永光輩日乘機報復,震孟抗疏糾之。帝方眷永光,不報。震孟尋進左諭德,掌司經局,直講如故。五月,復上疏曰:“群小合謀,欲借邊才翻逆案。天下有無才誤事之君子,必無懷忠報國之小人。今有平生無恥,慘殺名賢之呂純如,且藉奧援思辯雪。永光為六卿長,假竊威福,倒置用舍,無事不專而濟以狠,發念必欺而飾以朴,以年例大典而變亂祖制,以考選盛舉而擯斥清才。舉朝震恐,莫敢訟言。臣下雷同,豈國之福!”帝令指實再奏。震孟言:“殺名賢者,故吏部郎周順昌。年例則抑吏科都給事中陳良訓,考選則擯中書舍人陳士奇、潘有功是也。”永光窘甚,密結大奄王永祚謂士奇出姚希孟門,震孟,希孟舅也。帝心疑之。永光辯疏得溫旨,而責震孟任情牽詆。然群小翻案之謀亦由是中沮。

震孟在講筵,最嚴正。時大臣數逮系,震孟講《魯論》“君使臣以禮”一章,反覆規諷,帝即降旨出尚書喬允升、侍郎胡世賞於獄。帝嘗足加於膝,適講《五子之歌》,至“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視帝足,帝即袖掩之,徐為引下。時稱“真講官”。既忤權臣,欲避去。出封益府,便道歸,遂不復出。

五年,即家擢右庶子。久之,進少詹事。初,天啟時,詔修《光宗實錄》,禮部侍郎周炳謨載神宗時儲位臲卼及“妖書”、“梃擊”諸事,直筆無所阿。其後忠賢盜柄,御史石三畏劾削炳謨職。忠賢使其黨重修,是非倒置。震孟摘尤謬者數條,疏請改正。帝特御平台,召廷臣面議,卒為溫體仁、王應熊所沮。

八年正月,賊犯鳳陽皇陵。震孟歷陳致亂之源,因言:“當事諸臣,不能憂國奉公,一統之朝,強分畛域,加膝墜淵,總由恩怨。數年來,振綱肅紀者何事,推賢用能者何人,安內攘外者何道,富國強兵者何策?陛下宜奮然一怒,發哀痛之詔,按失律之誅,正誤國之罪,行撫綏之實政,寬閭閻之積逋。先收人心以遏寇盜,徐議浚財之源,毋徒竭澤而漁。盡斥患得患失之鄙夫,廣集群策群力以定亂,國事庶有瘳乎!”帝優旨報之,然亦不能盡行也。

故事,講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亂,令擇人進講。震孟,《春秋》名家,為體仁所忌,隱不舉。次輔錢士升指及之,體仁佯驚曰:“幾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進講,果稱帝旨。

六月,帝將增置閣臣,召廷臣數十人,試以票擬。震孟引疾不入,體仁方在告。七月,帝特擢震孟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兩疏固辭,不許。閣臣被命,即投刺司禮大奄,兼致儀狀,震孟獨否。掌司禮者曹化淳,故屬王安從奄,雅慕震孟,令人輾轉道意,卒不往。震孟既入直,體仁每擬旨必商之,有所改必從,喜謂人曰:“溫公虛懷,何雲奸也?”同官何吾騶曰:“此人機深,詎可輕信?”越十餘日,體仁窺其疏,所擬不當,輒令改,不從,則徑抹去。震孟大慍,以諸疏擲體仁前,體仁亦不顧。

都給事中許譽卿者,故劾忠賢有聲,震孟及吾騶欲用為南京太常卿。體仁忌譽卿伉直,諷吏部尚書謝升劾其與福建布政使申紹芳營求美官。體仁擬以貶謫,度帝欲重擬必發改,已而果然。遂擬斥譽卿為民,紹芳提問。震孟爭之不得,?弗然曰:“科道為民,是天下極榮事,賴公玉成之。”體仁遽以聞。帝果怒,責吾騶、震孟徇私撓亂。吾騶罷,震孟落職閒住。

方震孟之拜命也,即有旨撤鎮守中官。及次輔王應熊之去,忌者謂震孟為之。由是有譖其居功者,帝意遂移。震孟剛方貞介,有古大臣風,惜三月而斥,未竟其用。

歸半歲,會甥姚希孟卒,哭之慟,亦卒。廷臣請恤,不允。十二年,詔復故官。十五年,贈禮部尚書,賜祭葬,官一子。福王時,追諡文肅。二子秉、乘。乘遭國變,死於難。

周炳謨,子仲覲,無錫人。父子義,嘉靖中庶吉士,萬曆中仕至吏部侍郎,卒諡文恪。炳謨,萬曆三十二年進士。當重修《光宗實錄》時,炳謨已先卒。崇禎初,贈禮部尚書,諡文簡。父子皆以學行稱於世。

人物逸事

文震孟的弟弟文震亨頗負詩名,一日名士鍾惺前往拜見,正巧文震孟也在座。當時文震孟還只是個舉子,參加九次會試均落第。席間,文震孟拿出自己的文章向鍾惺請教,問他:“如此文章是否可以考中進士。”鍾惺表面上敷衍,退席後卻對人說:“這樣一個老舉人,還會有什麼希望。不如以舉人身份選個官做算了。”文震孟大魁天下後,鍾惺十分後悔當日輕慢了文震孟。

文震孟生性耿直,在其奪魁時,大太監王體乾以御批第一,忙派人持名帖向他報喜。按以往慣例,文震孟應以晚生名義回帖。可文震孟一向不滿太監干政,遂對來人說:“我是新進的書生,不知這回帖該怎么寫,今姑以原帖奉復。”竟把這原帖退了回去。文震孟就任內閣成員時,按例也必須報名帖給司禮太監,並要送上一份厚禮,而文震孟偏不行此道。從此,這個規矩也就被廢除了。

崇禎十二年(1639)文震孟才被恢復了官位,崇禎十五年(1642)追贈禮部尚書。福王時追諡文肅。文震孟又工書法,幾乎可與其曾祖文徵明媲美。

明代文狀元榜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