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姚淶為兵部尚書姚鏌之子。據說姚淶的母親張氏有一天夢上五色鳥投入懷抱,後生下姚淶。姚淶自幼天資出眾,勤學苦練,博聞強記。七歲時開始學習,長大後相貌奇偉,學識超群。姚淶懷有青雲壯志,以天下為已任。傳說:有一天,姚淶正在刻苦讀書,突然有一個美麗的女子翩然而至,對其說:“你如此用功讀書,打算做什麼呢?”,於是贈一粒玉髓丸給姚淶,並說:“此丸能助你科舉高中!”。
正德十一年(1516),姚淶鄉試考取第七名,但會試卻連年不第,姚淶從不餒氣,而是更加勤奮努力,其曾放言: “讀書當與天下後世爭雄,長一方不足為也!”嘉靖二年(1523),姚淶會試奪得第二名,於殿試中終於登進士第一人,大魁天下。
姚淶狀元及第後,授翰林院修撰。其時,正值世宗想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令群臣商議準備行大禮。姚淶與楊慎、舒芬、楊惟聰等大臣都認為不可行。上疏奏諫極力反對,甚至跪伏在左順門前哭諫,以至激怒了世宗帝,結果姚淶等大臣被罰廷杖。姚淶曾上疏請黜世祖祀,以正祀典。世宗命禮部複議,多數官員認為:元朝歷九世而亡,元世祖最賢,其一代之治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古人有:“夷狄而中國則中國之”的說教,而且,自古帝王對亡國之君都加優遇,以昭忠厚。明太祖神謀睿斷,將世祖入祀,迄今已有百餘年,宜尊舊制,廟祀如故,此千古不易之論也。世宗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後來,邊患頻繁,禮部主事傅伯棟再次上疏,世宗遂詔令撤其塑像,革其祀。
世宗詔姚淶預修《明倫大典》,姚淶懇辭。不久,姚淶充經筵日講官,升左春坊左諭,奉敕校注《累朝寶訓》完成後,世宗賜宴內廷,姚淶加錦衣襲衣,晉升學士,出任鄉試主考官。
次年,姚淶為父奔喪,因過度悲傷而去世,世宗曾問:“髯狀元安在?”臣告之已去世。世宗深為惋惜,特賜祭葬。
人物事跡
姚淶生性至孝,六歲喪母,執禮如成人,對繼母也很孝順。朝廷曾以尚書例蔭,姚淶卻將之讓與異母之弟姚汲。姚淶明達魁岸,長於史學,讀書務為經濟,畫不拘文辭。他曾說:“三代而後漢與外戚共天下;唐與女後宦官共天下;魏晉經下與膏粱子弟共天下;元與族類共天下;我朝皆無之,可謂盛矣。但邊防、海運最為今日急務。”遂作,《諸邊圖》,凡道路,往來關隘險阻盡在掌握之中,曾說:“海運當講於平居時。”
姚淶在當時有“翰林三絕”之稱,即經學、詩學、史學。他論兵,認為:“創業之兵強,守業之兵弱。蓋草昧法簡而嚴,中世法繁而寬,簡而嚴故用命,繁而寬,故多敗。”姚淶論學曾學說:“大凡學不可立黨,立黨則必多爭。昔朱、陸之辨,虛心求是;今辨朱、陸者,乃私心求勝也。”等等諸多言論,對於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科學的現實意義。
姚淶著作豐富,僅存有《明山集》。
明代文狀元榜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